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iderations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1
作者 LI Li TSUNEKAWA Atsushi +1 位作者 TSUBO Mitsuru KOIKE Atsush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n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Poverty and desertification in dryland areas are major problems threaten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Several topics that are significa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r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in dryland areas were stre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 are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and management sustainable livelih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在逻辑、突出梗阻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富昌 邓雅雯 亚永祥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9,共18页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略推进背景下,数字金融凭借其连接性、普惠性和广辐射性特征深度嵌入订单农业全周期,为解决上述痛点注入新动能。本文突破传统农业金融研究的单一经济维度,立足新发展理念与金融地理学理论交叉视角,创新性构建“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创新”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生态价值锚定失效、跨区域互认障碍、服务协同耗散等五维梗阻,设计出涵盖碳汇锚定协议、数字主权互认框架、联邦协同网络等工具的五位一体梯度递进发展路径,创新性地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跨区域定价与动态流转,为订单农业突破地理限制、重构全球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订单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3
作者 周俊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8,157,共13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治理促进发展的关键机制包括: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发展公平,通过建立多元和开放的决策结构促进包容性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和完善共享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需要持续增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发展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治理 发展 三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时空特征与耦合协调机制——基于42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刘晓琼 张雪静 +3 位作者 杨华 焦璇 陈佩瑶 胡颖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9,共14页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和粮食供应地,探究其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耦合协调机制是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促成其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中在测算2008—2020年该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用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和粮食供应地,探究其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耦合协调机制是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促成其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中在测算2008—2020年该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其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机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村以及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水平皆整体呈低值波动缓增态势,其中可持续农业发展水平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且其值高于可持续农村发展的,且三者的空间异质性较明显;②制约研究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障碍因子虽具有趋同性,但其空间差异性亦较为明显;③研究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农村发展的耦合度高于耦合协调度,且分别呈弱降和明显增长趋势,目前依次处于拮抗和低度失调阶段;④2020年研究区可持续农业与可持续农村发展的高值区及其耦合协调度高值区皆大致沿海西州-鄂尔多斯-南阳-阿坝四地呈“蝶翼状”分布,而两者的低值区则多集中于黄河“几”字湾晋陕豫段部分地级市以及下游地区;⑤影响研究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因子作用类型以交互作用为主,表明导致其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复杂性较强,随后依据其作用机理分类构建了促成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农村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耦合协调机制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5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主体视角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彭玮 罗颖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2,共8页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其并不简单遵循“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串联式”递次推进路径,而是以“农民主体”为“内涵式”动能推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充...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其并不简单遵循“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串联式”递次推进路径,而是以“农民主体”为“内涵式”动能推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主体性、社会主体性、经济主体性、技术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确保农民享有主导权、参与权、受益权、发展权和生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性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7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吗?
8
作者 周利平 柯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后使示范省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提升约0.329个单位,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受地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重点向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倾斜,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劳动力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思政课: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9
作者 谢玉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在授课对象上呈现出学生与学员同时上课、同步推进的特点,在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内容上将课堂与乡村紧密相连。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好乡村里的思政课,要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结合“五史”中的乡村实践,一体构建“三全育人”大课堂,深化拓展产教融合大平台,系统推进大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思政课 涉农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任伍 马志栋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共1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核心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传统要素配置低效、技术渗透不足、制度供给滞后等系统性困境,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基于系统理论“要素—结构—功能”框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核心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传统要素配置低效、技术渗透不足、制度供给滞后等系统性困境,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基于系统理论“要素—结构—功能”框架,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多维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智能装备应用与数字技术扩散,实现农业生产力跃升和产业链高端化重构;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资本化机制,推动资源利用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借助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数字化转译和场景化传播,促进乡风文明的活态传承;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多元共治网络,实现治理效能倍增;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融合机制,拓展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丰裕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依赖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其关键在于技术、产业、基础设施、主体能力、制度等子系统协同演化实现结构与功能的适配。然而,当前我国乡村场域面临涉农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不足与成果转化率低、乡村三产融合深度不足与价值链低端锁定、数字基建城乡差距与智慧农业平台整合度低、乡村人口空心化与新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乡村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不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和赋能乡村振兴。化解这些深层梗阻的关键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采用五维协同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具体而言,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二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价值链低端锁定;三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发展底座;四是通过人才结构优化重塑人力资本供给体系;五是通过政策体系完善创新生产关系适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耦合机理与互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在洲 李忆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159,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两个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着价值上互利共赢、系统间互依共存、功能上互补共成、发展中互动共生的四维度的耦合关系,为两者互动共进、相互成就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可能,必须把握好四大现实关键:乡村人才回归与高等教育向上流动的价值互洽、乡村人才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供给结构的系统同构、乡村人才质量效能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功能对接、乡村人才使用政策与高等教育培养政策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 乡村人才振兴 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和逸群 赵德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东北的区域间差异最大;而中部—东北、西北—东北的区域间差异在不断缩小。据此,就数字乡村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数字乡村的区域差异,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探究
13
作者 李元鑫 王志丹 +1 位作者 贾可 钟智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为辽宁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重要保障。基于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剖析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村...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为辽宁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重要保障。基于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剖析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和提升支撑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效能4个方面就促进辽宁省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14
作者 刘梓君 郭斌 郑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1391,共11页
科学评价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状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多功能发展情况的客观评判,而且为今后乡村发展方向和优化策略提供现实依据。以流域范围为依据将湖北省划分为五大分区,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生产... 科学评价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状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多功能发展情况的客观评判,而且为今后乡村发展方向和优化策略提供现实依据。以流域范围为依据将湖北省划分为五大分区,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指标体系,测算2017—2022年全省及五大分区73个县域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五大流域分区乡村多功能发展地区差异及来源,最后探究阻碍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从发展水平测算结果看,研究期内湖北省及各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异对空间分异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从主要障碍因子看,研究期内湖北省及五大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均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植被覆盖率,且两因子障碍度仍缓慢提升。综上,湖北省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居民增收困难、生态保育压力大和城乡差距较大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发展评价 地区差异 障碍因子 传统农区 湖北省 流域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
15
作者 邓泓 孟凡鸿 +2 位作者 黄伟继 何雯洁 彭莹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日益成为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构建一套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体系,涵盖品质、能力、动机和知识等多个维度的14个评价要素。通过文献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日益成为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构建一套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体系,涵盖品质、能力、动机和知识等多个维度的14个评价要素。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识别出大学生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及支持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社会经验、服务“三农”动机和心理素质等要素对提升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发展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参与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服务“三农”胜任力 熵权法 组合评价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资源要素配置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美英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2,共6页
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资源要素配... 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源要素配置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从新质生产力各维度来看,新质劳动者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要素配置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矩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晓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64-67,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竞争力较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竞争力较强、农民占比基数较大,内部劣势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存在差异,外部机遇在于党和国家涉农政策的支持、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外部挑战在于涉农制度不健全以及“三农”人才紧缺。因此,新时代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涉农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健全农村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仇相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10,17,共6页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智慧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技术装备研发和落地不够...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智慧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技术装备研发和落地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一,需要筑牢智慧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力度;第三,推进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第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完善服务体系;第五,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智慧农业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19
作者 刘晨妍 魏林姣 顿珠罗布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41-245,共5页
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农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原牧业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特殊,若单一依靠传统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无法与时俱进,则会影响牧业生产,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阻力。为此,提出将传统知识与现在农业技术相融合,适... 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农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原牧业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特殊,若单一依靠传统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无法与时俱进,则会影响牧业生产,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阻力。为此,提出将传统知识与现在农业技术相融合,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充分利用高寒地区牧草资源进行生产。现代农业技术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较多成果,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融合传统农业知识是提升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乡村振兴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知识 现代农业技术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植物基因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究与实践
20
作者 王森 李蕊 +1 位作者 李玮瑜 郑轶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为探索在科教融合理念下构建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对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存在的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科研与教学存在脱节、思政元素融入不足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探索在科教融合理念下构建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对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存在的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科研与教学存在脱节、思政元素融入不足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学生为主体,调查其选课的动机与诉求等基本情况,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设计模块化授课内容,将理论部分教学划分为植物基因组研究现状与进展、植物群体基因组等6个模块,并以综述文献的方式授课,展现系统前沿的研究成果;开展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通过分组研讨、教师点评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学家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引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题项目的评价、课堂讨论的表现、项目报告的评估和实践能力等,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其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植物基因组学 现代农业发展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