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30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庹舟廷 张映 +3 位作者 刘昆 汪鑫 王进有 毕良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对30例男性膀胱癌行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保留血管神经束,关闭侧腹膜后,采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完成尿流... 目的探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对30例男性膀胱癌行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保留血管神经束,关闭侧腹膜后,采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完成尿流改道。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84.1±32.4)min,中位估计失血量100(55~3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5(8~22)d。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22(11~37)枚,淋巴结阳性1例。pT1N0期10例,pT2aN0期8例,pT2bN0期5例,pT3aN0期6例,pT3aN1期1例。住院期间并发症14例,Clavien-Dindo分级Ⅰ级10例,Ⅱ级4例。中位随访时间13(3~22)个月,无死亡。术后3个月评估,新膀胱容量(305±63)ml。28例日间自主排尿满意,17例夜间需要定时排尿1~2次。22例随访时间满1年,术后12个月中位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14.5(7~23)分。1例因双肾严重积水行输尿管新膀胱再植,1例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安全可靠,在肿瘤根治、新膀胱容量、男性尿控和性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手 膀胱根治性切除 studer原位新膀胱术 尿流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附71例报告)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春晓 郑少波 +4 位作者 徐亚文 李虎林 方平 徐啊白 陈玢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两条结肠带及其带间的环形肌层和浆肌层,构建新膀胱储尿囊;③完成储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或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储尿囊与后尿道吻合(26例)。结果71例手术时间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80~270min(平均180min),开放手术时间160~240min(平均140min)。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平均储尿囊压力22.0cmH20(17~38cmH20),平均储尿囊容量340ml(200~410ml),残余尿量(25ml(60例(1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7.5~22ml/s)。静脉肾盂造影单侧肾积水1例,肠漏3例,储尿囊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反流4例。15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前39例勃起功能正常者中,术后20例恢复勃起功能。71例术后随访6~51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储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 膀胱肿瘤 尿路分流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健 姚友生 +3 位作者 许可慰 郭正辉 江春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后面;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剪开前腹壁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在结扎线近端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下腹正中耻骨上作6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将回肠拉出切口外,隔离5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将输尿管末段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6针吻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为8h,出血量平均为650mL。术后3周作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显示: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结论】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前列腺视野清楚,可减少出血,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保留神经血管束;可减少肠管暴露时间,有利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作一小切口取出膀胱前列腺,并将肠管拉出体外形成贮尿囊,可大大缩减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 前列腺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健 许可慰 +3 位作者 黄海 林天歆 江春 韩金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7月,为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全麻,仰卧位,头低15°,大腿外展,膝关节屈曲。下腹部置入5个tr... 目的探讨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7月,为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全麻,仰卧位,头低15°,大腿外展,膝关节屈曲。下腹部置入5个trocar。在髂血管分叉处剪开腹膜,游离输尿管,切断子宫圆韧带、卵巢韧带。沿盆壁向下游离子宫阔韧带,清扫盆腔淋巴组织。离断主韧带、骶韧带、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侧血管蒂。于阔韧带基底部切开腹膜,沿子宫颈两侧游离打开阴道穹隆。切开前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间隙,切断阴蒂背深静脉复合体,膀胱颈下方0.5cm处切断尿道。靠近阴道穹隆处横断阴道并封闭残端。在下腹正中线上做4~5cm切口,取出标本。切口外构建"M"形去管回肠储尿囊,输尿管"插入式"种植于储尿囊。储尿囊回纳腹腔,在腹腔镜下做储尿囊与尿道吻合。结果8例手术时间(344.5±42.1)min,术中出血(373.9±81.3)ml。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12个月6例,半年内均能自主排尿,1例日间偶有尿失禁,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膀胱容量(333.6±40.4)ml。残余尿量0~183ml,(51.2±18.1)ml。术后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梗阻1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结论腹腔镜行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能满足女性膀胱癌的肿瘤根治原则,术中操作精细,创伤小,术后大部分患者能自主排尿,但尿失禁及排尿困难发生率略高,术后中远期新膀胱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腹腔镜 原位回肠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22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明 黄金明 +3 位作者 王安邦 王志军 徐东亮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2~71岁(中位年龄63岁)。统计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肿瘤控制情况和尿控效果等随访资料。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4例行单孔手术,2例为全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320~600(420±3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150±17)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术后1~2 d(中位数2 d)下床活动,1~3 d(中位数2 d)恢复肠道通气,5~21 d(中位数10 d)拔除负压引流管,10~25 d(中位数14 d)拔除导尿管。本组患者均无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梗阻等肠道并发症,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新膀胱漏尿,经延长留置导尿管后自行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5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术后2个月20例(90.1%)患者尿控满意。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内疝而手术,2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排尿困难给予间歇自我导尿。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短期肿瘤控制和尿控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通过病例累积和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 腹腔镜技 根治性膀胱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东亮 刘鲁东 +1 位作者 管德林 那彦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原位新膀胱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的尿路重建术式。但是新膀胱术式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7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手术承受力和控尿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70岁以上... 背景与目的:原位新膀胱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的尿路重建术式。但是新膀胱术式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7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手术承受力和控尿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控尿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1月1日—2010年2月20日间,本研究对23例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采取了保护神经血管束、不剪开盆底筋膜、不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丛的方法,以Hautmann技术建立回肠原位新膀胱。结果:2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认知功能障碍,1例患者于术后24 d出现胃肠功能紊乱。23例患者术后16~21 d白天完全自主控尿;术后30、60、90、180和360 d睡眠后完全控尿例数分别为0、4、5、11及16例;均无排尿困难,23例患者均对控尿程度满意。结论: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安全,控尿效果满意,可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首选的尿路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回肠 原位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郝婧晓 王晓晶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36-40,共5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其治疗的金标准[2].膀胱全切术后有多种尿流改道方式,其中原位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ONB)是20世...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其治疗的金标准[2].膀胱全切术后有多种尿流改道方式,其中原位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ONB)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出现并不断改进的尿流改道方法,该术式将替代膀胱的肠段做成储尿囊与尿道直接吻合,术后患者经自己的正常尿道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全切 原位膀胱 尿流改道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老年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罗迎霞 申海燕 刘雪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膀胱 腹腔镜 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膀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Studer回肠新膀胱术后妊娠围生期管理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华绍芳 刘侠君 +2 位作者 张俊农 赵采云 李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5-716,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33岁,因膀胱癌Studer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4年余,孕33周阵发性腹坠、腰酸伴褐色阴道分泌物1天,于2015年8月19日入住产科病房。2011年,患者因尿频8月余,血尿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根... 1病例报告 患者,33岁,因膀胱癌Studer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4年余,孕33周阵发性腹坠、腰酸伴褐色阴道分泌物1天,于2015年8月19日入住产科病房。2011年,患者因尿频8月余,血尿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双侧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回报: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及肌层,局部鳞癌样分化,pT2期,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studer 围生期 尿路上皮癌 淋巴结切除 病理检查 产科病房 阴道分泌物 肌层 尿流改道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萍 康福霞 田春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例患者漏尿,7-12d缓解;术后6个月,患者日间排尿可控率达86%,夜间排尿可控率...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例患者漏尿,7-12d缓解;术后6个月,患者日间排尿可控率达86%,夜间排尿可控率达66%;随访6-12个月,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通过盆底肌锻炼辅以物理治疗,均达到较满意的可控效果。结论肠道准备与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关键;各种管道的管理是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分阶段进行腹压协助排尿和通过盆底肌训练掌握正确的控尿技巧,是恢复控尿功能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秀琴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91-1192,共2页
关键词 原位回肠膀胱 后尿失禁 护理干预 上尿路功能损害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替代 膀胱重建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附11例报告)
12
作者 华立新 宋宁宏 +6 位作者 冯宁翰 张杰秀 丁冠雄 王增军 韩志坚 张炜 吴宏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总结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6月对11例全膀胱切除术后行改良的原位新回肠膀胱术:膀胱全切除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带蒂末段回肠一部分为新膀胱输入道,另一部分为回肠片经折叠... 目的:总结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6月对11例全膀胱切除术后行改良的原位新回肠膀胱术:膀胱全切除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带蒂末段回肠一部分为新膀胱输入道,另一部分为回肠片经折叠后缝合成类球形新膀胱,输尿管以匙形吻合种植于新膀胱输入道上,类球形新膀胱底部与后尿道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4h,术中平均出血量300ml;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11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2~3次,无遗尿。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外形接近膀胱形态,符合生理排尿;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膀胱切除 回肠 改良原位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萍 梁静 李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应用于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观察组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包括功能训练指导,自我管... 目的探讨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应用于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观察组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包括功能训练指导,自我管理指导及支持性指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6个月对患者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尿量、膀胱容量、尿流率和膀胱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整体健康状况、5方面功能领域及疲倦、失眠、食欲减退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新膀胱储尿、控尿和排尿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膀胱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 支持性膀胱训练 膀胱容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预防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世平 李宁 +2 位作者 王海峰 王剑松(综述) 左毅刚(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639,共3页
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诊断的病例中近三分之一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行膀胱根治性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原位新膀胱术(orthot... 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诊断的病例中近三分之一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行膀胱根治性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原位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ONB)是RC术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尿路、肠道以及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多,本文将就ONB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 原位膀胱 切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干预 被引量:13
15
作者 彭丽仁 王惠芬 +1 位作者 刘玥 沈玲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干预。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尿失禁干预有效率、膀胱容量、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及平均每次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提高尿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原位膀胱 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电刺激生物反馈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手术采用回肠重建膀胱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被引量:6
16
作者 关智臻 李杰贤 杨锐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84例膀胱癌患者,分析行膀胱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情况... 目的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84例膀胱癌患者,分析行膀胱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情况,比较两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控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84例病例中70例接受了原位新膀胱术,58例患者采取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48~89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7/58),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91.4%,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3.5 d;12例患者采取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28~80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7/12),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66.7%,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5 d。新膀胱取不同肠道重建与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回肠重建新膀胱较采用结肠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原位膀胱 回肠膀胱 结肠膀胱 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金秀 唐伟 崔冬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14-1915,共2页
目的: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各引流管护理效果。方法:对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的30例膀胱癌患者引流管实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尿漏出现,有4例尿频、尿失禁,经排尿训练3周后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3个... 目的: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各引流管护理效果。方法:对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的30例膀胱癌患者引流管实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尿漏出现,有4例尿频、尿失禁,经排尿训练3周后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已达到排尿自控。结论:对各种引流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 原位T型回肠膀胱 引流管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东 伊庆同 +2 位作者 张裕庆 朱汝健 龚旻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输尿管 原位 去带乙状结肠膀胱 长段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纸尿片用于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
19
作者 潘金菊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3-3,共1页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回肠原位膀胱 耻骨后引流管 盆腔引流管 漏尿 婴儿纸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重建与原位排尿术的进展
20
作者 赖海标 邓春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膀胱重建 原位排尿 胃肠道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