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jectory Tracking Strategy for Gliding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Aileron Stuck at an Unknown Angle 被引量:2
1
作者 Haibo Ji Lei Wang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3期447-455,共9页
A nonlinear robust trajectory tracking strategy for a gliding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an aileron stuck at an unknown posi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omponents of translational motion dynamics perpendi... A nonlinear robust trajectory tracking strategy for a gliding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an aileron stuck at an unknown posi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omponents of translational motion dynamics perpendicular to the velocity are derived, and then a guidance law based on a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method is used to realize trajectory tracking. Furthermore, the rotational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separated into an actuated subsystem and an unactuated subsystem. And an adaptive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attitude controlle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ctuated subsystem to track the command attitude and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are therefore enhanced.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and attitude controller make the hypersonic vehicle fly along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even when the aileron is stuck at an unknown angle. Finally, a hypersonic benchmark platform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JECTORY tracking stuck AILERON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uck point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被引量:2
2
作者 Sun Lianzhong Gao De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45-352,共8页
A stuck drill string results in a major non-productive cost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engineering.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depth at which the sticking has occurre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have been proved ... A stuck drill string results in a major non-productive cost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engineering.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depth at which the sticking has occurre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have been proved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stuck points, but these operations take considerable time. As a result of the limitation with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practices, calculation methods are still preferred to estimate the stuck point depth. Current analytical methods do not consider friction and are only valid for vertical rather than extended reach wells. The numerical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take full account of down hole friction, tool joint, upset end of drill pipe, combination drill strings and tubular materials so that it is valid to determine the stuck point in extended reach wells. The pull test, torsion test and combined test of rotation and pulling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uck p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wn hole friction, tool joint, upset end of drill pipe, tubular sizes and material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ull length and/or the twist angle of the stuck drill st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stuck pipe torque and drag numeric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B/TBM双模盾构机硬岩掘进卡机脱困技术
3
作者 段岳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3,共7页
[目的]EPB(土压平衡盾构机)/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双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刀具磨损过于严重,掘进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易引起卡机等事故,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工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需对EPB/TBM双模盾构机硬岩掘进卡机脱困技术进行研究... [目的]EPB(土压平衡盾构机)/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双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刀具磨损过于严重,掘进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易引起卡机等事故,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工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需对EPB/TBM双模盾构机硬岩掘进卡机脱困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依托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三工区大梅沙站—小梅沙站区间隧道工程,基于EPB/TBM双模盾构机在全断面微风化硬岩掘进过程中的卡机事故全过程,系统地阐述了EPB/TBM双模盾构机的卡机脱困流程,并对卡机至脱困过程的掘进参数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盾构机卡机事故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结果及结论]盾构机卡机主要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中刀盘及刀具的异常磨损是核心原因之一。通过及时排查相关掘进参数的异常变化,如盾构掘进速度骤降,刀盘扭矩骤降,总顶推力显著提升,可提前预警甚至避免卡机现象的发生。排查时结合对刀盘和土仓内渣土堆积情况的综合判定,能够显著减少卡机现象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加剧。通过盾构机卡机位置确定、切口环岩体破除、顶撑工装焊接、盾构机试推进、第一部分盾体切割及岩体破除、第二部分盾体切割及岩体破除、切割盾体原位焊接及盾构机恢复掘进等工序可实现成功脱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EPB/TBM双模盾构机 卡机脱困技术 硬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48包装机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优化与验证
4
作者 陈可可 苏家骅 包永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生产过程中,ZB48包装机组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烟条卡烟频发,产生大量损坏条烟,对产品质量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围绕“输送皮带跑偏”症结,对ZB48包装机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进行优化和验证,追根溯源找到8个末端因素,逐一排查确认。排查... 生产过程中,ZB48包装机组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烟条卡烟频发,产生大量损坏条烟,对产品质量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围绕“输送皮带跑偏”症结,对ZB48包装机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进行优化和验证,追根溯源找到8个末端因素,逐一排查确认。排查后发现“去除输送通道倒角”和“增加传送过程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ZB48包装机YB618条烟横向输送通道卡烟频次,提升设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48 输送通道 卡烟 降低频次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开关故障智能诊断装置研究
5
作者 林智炳 柯拥勤 +2 位作者 陈友恒 陈天鹏 郭世伟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3期65-69,共5页
配电开关设备结构复杂,发生故障时不仅查找机构卡涩点位困难、原因分析与处理须要花费大量的检修时间,还缺乏对驱动机构卡涩隐患的提前预警措施,给配网运维和检修工作带来很大负担。该项目通过分析储能电机运作时的电流波形,利用自身正... 配电开关设备结构复杂,发生故障时不仅查找机构卡涩点位困难、原因分析与处理须要花费大量的检修时间,还缺乏对驱动机构卡涩隐患的提前预警措施,给配网运维和检修工作带来很大负担。该项目通过分析储能电机运作时的电流波形,利用自身正常状态波形与不同状态波形进行相似性度量,设定边界阈值,从而实现对配电开关的正常、卡涩和断线情况进行辨识,实现故障的智能诊断,提升运维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开关 卡涩点位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号大号码道岔心轨不解锁问题研究
6
作者 李振武 郑起 +2 位作者 赵常伟 万大磊 徐健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42号大号码道岔通常设置于高铁正线2条线路交汇处或线路所,而作为不同高铁线路的岔路口,线路所多为无人值守。当道岔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处理时间相对较长,对行车影响较大。为此,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经过近3年对京哈高速线、哈大高速线22... 42号大号码道岔通常设置于高铁正线2条线路交汇处或线路所,而作为不同高铁线路的岔路口,线路所多为无人值守。当道岔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处理时间相对较长,对行车影响较大。为此,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经过近3年对京哈高速线、哈大高速线22组42号大号码道岔心轨不解锁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温度变化和结构因素是造成道岔心轨不解锁的主要原因。通过数据比对和研究试验,采取调整道岔框架尺寸、几何参数、道岔密贴力,以及改进外锁闭配件结构等措施,同时规范42号大号码道岔工电联合整治作业流程,可初步解决42号大号码道岔心轨不解锁问题,有益于保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号码道岔 提速道岔 卡阻故障 工电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势能场的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建模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笛 韩吉如 +3 位作者 吴达 曹伟 张明阳 毛文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破冰船护航下船舶碰撞与冰困事故风险评估问题,本文根据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人工势能场理论提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的概念和模型,其中包括破冰船风险场和海冰风险场。破冰船风险场量化... 针对破冰船护航下船舶碰撞与冰困事故风险评估问题,本文根据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人工势能场理论提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的概念和模型,其中包括破冰船风险场和海冰风险场。破冰船风险场量化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的碰撞风险水平,海冰风险场量化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冰困风险水平。根据该模型提出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安全跟驰距离的计算方法。最后基于Tian You轮2018年北极编队航行数据,应用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模型开展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航行风险场模型的有效性,证明了本文建模方法能够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安全跟驰研究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人工势能场 极地航行 破冰船护航 船舶碰撞 船舶冰困 航行风险 跟驰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理性页岩油储层井壁坍塌失稳区域研究
8
作者 张海军 王立辉 +5 位作者 张立刚 景海全 杨衍云 曲永林 刘照义 刘跃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4,共7页
层理性页岩油储层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差,易发生井壁坍塌、卡钻等事故。为揭示层理面对页岩油储层井壁坍塌扩径的影响规律,基于MG-C强度准则和多弱面准则,构建了页岩油储层钻井井周受力数值模型和坍塌区域预测方法,计算了单一弱面和多... 层理性页岩油储层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差,易发生井壁坍塌、卡钻等事故。为揭示层理面对页岩油储层井壁坍塌扩径的影响规律,基于MG-C强度准则和多弱面准则,构建了页岩油储层钻井井周受力数值模型和坍塌区域预测方法,计算了单一弱面和多弱面在不同应力机制下的坍塌扩径规律。研究表明:多弱面的存在使基质和弱面破坏同时发生,引发井壁坍塌形态复杂化,弱面诱发的井壁坍塌扩径要显著高于基质;相较于走滑应力机制,正应力机制下井壁坍塌随应力比变化更显著,坍塌风险更高;正应力机制下,当应力比超过1.5,井壁扩径率超过100%,且急剧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在不同区域应力机制的钻井过程中,预防页岩油储层井壁垮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层理 破坏准则 井壁 坍塌卡钻 弱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管柱熔融切割工具研制
9
作者 敬俊 罗希锐 +2 位作者 祝效华 谭宾 李志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现阶段井下管柱恶性遇卡处置效率低、处置时间长,甚至会诱发井眼附加伤害,成为制约井下作业效率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此,研制出一种基于高温熔融的金属管柱快速切割解卡作业工具。将工具下放至目标深度后,利用锚定机构实现工具与被切割... 现阶段井下管柱恶性遇卡处置效率低、处置时间长,甚至会诱发井眼附加伤害,成为制约井下作业效率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此,研制出一种基于高温熔融的金属管柱快速切割解卡作业工具。将工具下放至目标深度后,利用锚定机构实现工具与被切割管柱的相对固定,采用电激发特制的高能铝热药柱;铝热药剂急速反应释放极量、超高温的等离子火焰;火焰由特殊设计的喷射机构引导喷射,沿径向高速喷出对管柱实施径向熔切。开展液态环境中ø127 mm加重钻杆熔切试验,验证工具井下作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锚定机构能顺利完成工具与被切割管柱的相对固定,药剂能被顺利激发,喷射机构能引导火焰高速喷射实施径向熔切。该工具可对不同厚度的管柱实施熔切作业,管柱熔切深度与装药量相关,10 kg装药量下,切割用时8 s,切割平均深度达21 mm。该工具及其技术可为井下遇卡管柱高效、安全解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管柱 遇卡 熔融切割工具 引流喷射 铝热药剂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study on cuttings transport of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for long horizontal section wells
10
作者 Yu-Fei Chen Hui Zhang +8 位作者 Wen-Xin Wu Jun Li Yong Ouyang Zong-Yu Lu De-Xin Ma Yong-Chuan Wu Jun-Bo Liu Ke-Rou Liu Zhuo-Xin D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49-1170,共22页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afe drilling for horizontal wellbores, while it may cause severe stuck pipe accidents. To lower the risk of the stuck pipe in backreaming operations, the mechanis...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afe drilling for horizontal wellbores, while it may cause severe stuck pipe accidents. To lower the risk of the stuck pipe in backreaming operations, the mechanism of cuttings transport needs to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a transient cuttings transport with multiple flow patterns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cuttings transported in the annulus while backreaming.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provide predict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uttings bed along the wellbore considering the bulldozer effect caused by large-size drilling tools(LSDTs). The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the size of LSDTs, and backream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are conducted in Section 4. And a new theory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cuttings transport in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in which both the bit and LSDTs have the “cleaning effect” and “plugging effect”.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uttings bed in annuli is in a state of dynamic equilibrium, but the overall trend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obvious. First, larger diameters and longer drilling tools could lead to a higher risk of the stuck pipe. Second, we find that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the higher flow rate is always better for hole cleaning, so three flow-rate intervals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When the “dangerous flow rate”(<33 L/s in Case 4) is employed, the cuttings bed completely blocks the borehole near the step surface and causes a stuck pipe directly. If the flow rate increases to the “low flow rate” interval(33-35 L/s in Case 4), a smaller flow rate instead facilitates borehole cleaning. If the flow rate is large enough to be in the “high flow rate” interval(>35 L/s in Case 4),the higher the flow rate, the better the cleaning effect of cuttings beds. Third, an interval of tripping velocity called “dangerous velocity”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cuttings bed accumulation near the LSDT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of other tripping velocities. As long as the applied tripping velocity is not within the “dangerous velocity”(0.4-0.5 m/s in Case 5) interval in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the risk of the stuck pipe can be controlled validly. Finally, through the factors analyses of the annular geometry,particle properties, and fluid properties in Section 5,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low flow rate”, “high flow rate” and “dangers flow rate” tend to decrease and the “dangerous velocity”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ditions more favorable for hole cleaning. This study has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risk prediction and parameter setting of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reaming stuck pipe Hole cleaning Transient solid transport Multiple flow patter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措施
11
作者 李玉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0,共7页
为保证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文章对矿井提升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主要介绍了矿井提升系统振动冲击限制技术,立井提升系统过卷防治技术,矿井提升系统松绳、跑车事故防治技术,深井提升钢丝绳失效研究及防治... 为保证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文章对矿井提升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主要介绍了矿井提升系统振动冲击限制技术,立井提升系统过卷防治技术,矿井提升系统松绳、跑车事故防治技术,深井提升钢丝绳失效研究及防治技术,立井特大罐笼全无轨运输防偏载及锁罐技术和摩擦式提升系统打滑事故防治技术,最后进行了立井提升系统卡罐事故分析。针对矿井提升系统存在的相关安全事故,分析了各种问题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研究结论,并针对提升系统的安全问题,对国家标准、规范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给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系统 振动冲击 过卷 跑车 断绳 偏载 卡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TBM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防卡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春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隧道TBM穿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易发生卡机风险,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在大凉山1号隧道工程中,针对TBM穿越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条件,分别总结刀盘卡机、盾体卡机及刀盘盾体卡机机理。基于现场勘察和实测数据,分析刀盘卡机现场概况... 隧道TBM穿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易发生卡机风险,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在大凉山1号隧道工程中,针对TBM穿越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条件,分别总结刀盘卡机、盾体卡机及刀盘盾体卡机机理。基于现场勘察和实测数据,分析刀盘卡机现场概况及掘进参数变化情况,提出有效的预防卡机预处理技术。基于有限元分析确定最佳注浆加固范围,进一步提出TBM卡机脱困措施。研究表明,TBM掘进至断层区域后,刀盘扭矩提升、推力减小,掘进参数变化加剧。因超前地质预报可有效探测不良地层信息,故应预先采取注浆加固、适应性改造TBM、增强设备配置等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隧道掘进机 断层破碎带 卡机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托链轮转动卡滞分析与设计改进
13
作者 王宏权 闫召君 许雪领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4期76-78,共3页
某客户大型履带式液压挖掘机采用双支撑结构托链轮,当履带正常运转行走时,出现引导轮侧托链轮轮体转动卡滞故障。本文对影响托链轮转动的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测量了托链轮转动阻力矩,提出改善台车架履带倾角的技术方案,彻底解决了托... 某客户大型履带式液压挖掘机采用双支撑结构托链轮,当履带正常运转行走时,出现引导轮侧托链轮轮体转动卡滞故障。本文对影响托链轮转动的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测量了托链轮转动阻力矩,提出改善台车架履带倾角的技术方案,彻底解决了托链轮转动卡滞问题,为底盘件轮系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托链轮 转动卡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卡钻事故处理对策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睿思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60-62,共3页
石油钻井是一个复杂工程,钻头钻进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异常情况,卡钻是常见的钻井事故,若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钻井速度,甚至导致井眼报废。本文在对卡钻原因分析基础上,明确卡钻类型,重点对卡点位置点位置和限制钻杆扭转圈数等参数计算方法... 石油钻井是一个复杂工程,钻头钻进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异常情况,卡钻是常见的钻井事故,若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钻井速度,甚至导致井眼报废。本文在对卡钻原因分析基础上,明确卡钻类型,重点对卡点位置点位置和限制钻杆扭转圈数等参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粘吸卡钻、坍塌卡钻、砂桥卡钻预防措施及处理对策进行研究,并以某井为例,分析卡钻处理效果,所取得成果及认识对卡钻事故正确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 卡钻事故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打捞和环空负压解卡工艺在连续油管遇卡事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永兴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连续油管在作业过程中遇卡现象时有发生,在常规处理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穿芯打捞和环空负压解卡工艺是两种比较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借鉴穿芯打捞电缆的方法和带压作业的优点,研制旋转防喷密封装置,解决了穿芯管和连续油管环空密封和... 连续油管在作业过程中遇卡现象时有发生,在常规处理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穿芯打捞和环空负压解卡工艺是两种比较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借鉴穿芯打捞电缆的方法和带压作业的优点,研制旋转防喷密封装置,解决了穿芯管和连续油管环空密封和循环问题。使用组合式穿芯打捞管柱,顺利下至4007.99m,并成功实现解卡。另外,针对连续油管砂卡难题,采用环空负压解卡工艺实现连续油管解卡成功。通过两起案例,进一步丰富了连续油管解卡手段,对同类问题的处理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遇卡 穿芯打捞 环空负压解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顶盖液位计卡阻原因分析及处理
16
作者 田源泉 汪林 +2 位作者 高玲 黄鸿飞 赵子渊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11期49-52,共4页
水轮机顶盖排水系统采用的浮球连杆式液位计在实际运行中常发生卡阻,经过分析发现卡阻的主要原因为液位计连杆在启主泵液位处集中结垢或聚积污渍所致;通过改进液位计的设计制造、优化顶盖排水系统控制程序、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可有... 水轮机顶盖排水系统采用的浮球连杆式液位计在实际运行中常发生卡阻,经过分析发现卡阻的主要原因为液位计连杆在启主泵液位处集中结垢或聚积污渍所致;通过改进液位计的设计制造、优化顶盖排水系统控制程序、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可有效降低顶盖排水系统液位计发生卡阻的概率,从而保障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顶盖排水 液位计卡阻 缓变报警 逐降式启主泵液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龙一号”机组瞬态事件卡棒成功准则研究
17
作者 兰兵 谢小飞 +1 位作者 潘昕怿 依岩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79,共7页
“华龙一号”采用全新177堆芯设计,与传统堆芯布置存在一定差异,仅在概率安全分析评价中基于工程判断确定瞬态事件卡棒停堆成功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堆芯核设计程序建立“华龙一号”全寿期燃料循环堆芯模型,采用堆芯停堆次临... “华龙一号”采用全新177堆芯设计,与传统堆芯布置存在一定差异,仅在概率安全分析评价中基于工程判断确定瞬态事件卡棒停堆成功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堆芯核设计程序建立“华龙一号”全寿期燃料循环堆芯模型,采用堆芯停堆次临界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卡棒数量对卡棒停堆成功准则的影响,并开展“华龙一号”瞬态事件卡棒成功准则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压水堆核电厂瞬态事件卡棒停堆成功准则分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华龙一号”瞬态事件N-3卡棒停堆成功准则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瞬态事件 卡棒 成功准则 停堆次临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围岩双护盾TBM施工卡机脱困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天然 靳海宽 +1 位作者 刘勇 张帆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双护盾TBM受自身工法特点制约,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不良地质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卡机。以南亚某国引水隧洞施工为例,对双护盾TBM在软弱围岩中被卡脱困处理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卡机脱困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旋卷地层 软弱围岩 双护盾TBM 土体抱死 卡机 复推 管片壁后回填 设备维保 快速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09A03和07A02型列车ATO牵引指令继电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19
作者 赵嘉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28,共5页
[目的]针对上海轨道交通09A03和07A02型列车发生的ATO(列车自动牵引)牵引模式下存在的冲动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介绍了09A03和07A02型列车运行中发生冲动的故障现象;从ATO和ATP(列车自动保护)电路设计原理上对故障... [目的]针对上海轨道交通09A03和07A02型列车发生的ATO(列车自动牵引)牵引模式下存在的冲动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介绍了09A03和07A02型列车运行中发生冲动的故障现象;从ATO和ATP(列车自动保护)电路设计原理上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认是选型问题导致继电器触点卡滞粘连;提出了整改建议,并就未来新车设计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结果及结论]将09A03和07A02型列车ATO牵引指令继电器更换为3RH2122-2LF40型接触器,能同时满足列车对该继电器的各种要求。在后续列车的型式试验阶段,对列车ATO牵引回路、ATP牵引回路和ATO制动回路的所有负载设备进行浪涌电流检测,以在首列车生产阶段发现ATO牵引指令继电器的选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ATO模式 继电器 牵引指令 卡滞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背钝化工艺卡点位置缺陷导致EL不良研究
20
作者 张福庆 李文涛 +2 位作者 张若凡 胡明强 张朔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5-390,共6页
以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镀膜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石墨舟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工艺中射频功率、工艺温度、氧化铝沉积厚度等对晶硅太阳电池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合一管... 以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镀膜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石墨舟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工艺中射频功率、工艺温度、氧化铝沉积厚度等对晶硅太阳电池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工艺时采用12~16 nm厚度的氧化铝薄膜、350~370℃的预淀积工艺温度,能有效解决镀膜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显著提升晶硅太阳电池在二合一管式PECVD的镀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EL发黑 背钝化 预淀积 二合一管式PECVD 卡点钝化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