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研究
1
作者 农艳婷 邹碧群 +7 位作者 曾思文 王亚凤 阳丙媛 黄永林 郭伦发 杨克迪 何瑞杰 葛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10-3315,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柑橘木虱防治效果为指标,评价杀虫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胡索乙素(1)、去氢克班宁(2)、crebanine(3)、stephanine(4)、liriodenine(5)、piperumbellactam A(6)、sinoacutine(7)、(+)-salutaridine N-oxide(8)、bisnorargemonine(9)、(+)-corytuberine(10)、sebiferine(11)、palmatrubine(12)。化合物5~7对酪氨酸酶IC 50值分别为(0.1702±0.0101)、(0.7663±0.0331)、(0.5193±0.0075)mg/mL。化合物2~5、7、8、10~12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在(19.33±0.57)%~(77.15±0.45)%之间。结论化合物2、5、6、8~12为首次从该植物块根中分离得到,6、9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7、8、10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块根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酪氨酸酶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提取物及其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业成 李洁荣 +1 位作者 高成伟 杨林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及其化合物对梨褐斑病菌、梨黑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对上述4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g/L时,72 h的抑菌率分别...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及其化合物对梨褐斑病菌、梨黑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对上述4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g/L时,72 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84.76%和100%;在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分离出的7个化合物中,l-罗默碱对4种病菌均有很高的抑菌活性,质量浓度为1 g/L时,72 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100%、85.04%和100%。紫堇定对梨黑斑病菌抑菌活性高,72 h抑菌率为100%,对梨褐斑病菌和柑橘疮痂病菌也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而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梨黑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EC50分别为1.252 5、2.379 3、1.758 2、1.510 0 g/L,l-罗默碱的EC50分别为0.147 3、0.167 1、0.3464、0.118 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地不容 提取物 病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运生 柴胜丰 +3 位作者 唐辉 李虹 黄夕洋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2-796,723,共6页
以盆栽当年生广西地不容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50%、30%和15%自然光强)对其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广西地不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先减小,而后稍有增大;表观... 以盆栽当年生广西地不容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50%、30%和15%自然光强)对其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广西地不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先减小,而后稍有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0%和50%光强下显著高于100%和15%光强处理;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大,Car/Chl随光强的减弱而减小,Chla/Chlb比值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单叶面积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而增大,比叶重(LMA)则随着生长光强的减弱而减小;30%光强下广西地不容块根生物量最高,光照过强和过弱都不利于其生物量的积累。广西地不容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光照过强或过荫均对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生长减缓,块根生物量积累下降,30%光强是其当年生苗生长的最佳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秋艳 卿朕 +3 位作者 骆海玉 周献青 池通海 邓业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从广西地不容块根分离出白壳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 DBR-3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DBR-5两株内生真菌,以15种动物病原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BR-3对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真... 从广西地不容块根分离出白壳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 DBR-3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DBR-5两株内生真菌,以15种动物病原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BR-3对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活性,其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2种动物病原菌的MIC为0.625~10 g/L,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为0.3437~7.7094 g/L。DBR-5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好,但对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差,DBR-5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为0.0124~0.6112 g/L,明显高于DBR-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付传明 黄宁珍 +2 位作者 赵志国 唐凤鸾 李锋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以广西地不容(Stephanie kwangsiensis H.S.Lo))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室温(25±2)℃光照2000lx(12h/d)条件下,培养基中不同无机盐水平(MS、1/2MS、1/4MS)、蔗糖浓度(0、20、40、60g/L)和植物生长抑制剂CCC(0.4、0.8、1.2、1.6、2.0、2.... 以广西地不容(Stephanie kwangsiensis H.S.Lo))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室温(25±2)℃光照2000lx(12h/d)条件下,培养基中不同无机盐水平(MS、1/2MS、1/4MS)、蔗糖浓度(0、20、40、60g/L)和植物生长抑制剂CCC(0.4、0.8、1.2、1.6、2.0、2.5mg/L)、PP333(0.2、0.5、1.0、2.0、4.0、8.0mg/L)、ABA(0.2、0.5、1.0、2.0、4.0、8.0mg/L)、MH(0.2、0.5、1.0、2.0、4.0、8.0mg/L)对广西地不容试管苗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添加蔗糖20~40g/L适合作为广西地不容离体保存的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浓度的CCC、PP333、ABA和MH能有效抑制试管苗的旺盛生长,长时间保存后的存活率高;ABA易引起试管苗早衰,保存效果不佳。对广西地不容试管苗保存效果较好的两个培养基配方为:MS+CCC0.4~2.5mg/L+蔗糖30g/L和MS+PP3330.2~0.5mg/L+蔗糖30g/L,这两个配方可以不继代连续保存360~380d,存活率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离体保存 生长抑制剂 矮壮素 多效唑 脱落酸 青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及3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毒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晏菲 马云淑 +2 位作者 汪波 陈成 王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1-995,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三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三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比较几种AP类生物碱的毒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分离和鉴定了3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AP型的荷包牡丹酮(Dicentrinone,Dico)和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Dic),以及原小檗碱(Protoberberine,PBB)型的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Tet)。其中Dico为首次从荷包地不容中分离出来,其LD_(50)=7.266 mg/kg,Dic的LD50=26.802 mg/kg,异可利定(Isocorydine,Isoc)的LD_(50)=32.16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地不容 阿朴菲类生物碱 荷包牡丹酮 荷包牡丹碱 异可利定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不容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兴 何凤发 张建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地不容总生物碱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对乙醇浓度、溶媒比、超声波提取时间、回流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为提取溶剂,乙... 通过对地不容总生物碱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对乙醇浓度、溶媒比、超声波提取时间、回流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与地不容的溶媒比为12,先超声提取60min,再回流提取1h,共回流提取2次为地不容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条件.本工艺简单合理,提取率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不容 总生物碱 超声波提取法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壮药广西地不容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浩 黄哲 +3 位作者 韦莹 候小利 张占江 白隆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
广西地不容为广西壮族的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清热消毒,散瘀消肿功效。本文从种质特性、遗传多样性、繁育技术、适生性研究、化学成分、抑菌活性、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广西地不容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需加强的研究建议,为广西地不容野生资源... 广西地不容为广西壮族的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清热消毒,散瘀消肿功效。本文从种质特性、遗传多样性、繁育技术、适生性研究、化学成分、抑菌活性、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广西地不容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需加强的研究建议,为广西地不容野生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广西地不容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中药材 综述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广西地不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凤鸾 黄宁珍 付传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36-339,共4页
以广西地不容叶片、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6-BA、2,4-D、NA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广西地不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均能诱导广西地不容叶片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诱导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除6-BA、NAA对茎段... 以广西地不容叶片、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6-BA、2,4-D、NA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广西地不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均能诱导广西地不容叶片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诱导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除6-BA、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影响显著外,3种生长调节剂对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叶片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影响均不显著。诱导叶片、茎段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6-BA 0.5mg/L+2,4-D0.4mg/L+NAA 0.2mg/L和6-BA 1.0mg/L+2,4-D 0.8mg/L+NAA 0.8mg/L,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适宜培养基是:叶片6-BA 0.5mg/L+2,4-D 0.4mg/L+NAA 0.2mg/L,茎段6-BA 2.0mg/L+2,4-D 0.2mg/L+NAA 0.4mg/L。研究结果为广西地不容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植物生长调节剂 愈伤组织 诱导 生长速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园间作地不容技术
10
作者 郑定华 潘登浪 +3 位作者 黄坚雄 潘剑 王军 王秀全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6期107-111,66,共6页
为评价地不容在热带橡胶林下的间作发展潜力,在不同光照条件的橡胶园中开展了海南地不容、小叶地不容的间作试种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粗放的间作管理条件下,两者在南北行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生长良好并有较高的块根产量潜力,但在... 为评价地不容在热带橡胶林下的间作发展潜力,在不同光照条件的橡胶园中开展了海南地不容、小叶地不容的间作试种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粗放的间作管理条件下,两者在南北行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生长良好并有较高的块根产量潜力,但在全自然光照的旷地种植会因光照过强而生长不良甚至植株死亡,而在郁闭度较高的常规橡胶林下则因光照不足生长缓慢且产量低。因此,地不容可作为中低郁闭度橡胶园的备选间作物。同时,本研究对其胶园间作技术进行初步总结,以供研究及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药间作 橡胶园 地不容 间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晓莹 孙文斌 +3 位作者 陈洁萍 卿朕 周秋艳 邓业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0,共6页
研究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出的DBR-12和DBR-23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抗菌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首先用液体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两相溶剂液液萃取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然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 研究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出的DBR-12和DBR-23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抗菌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首先用液体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两相溶剂液液萃取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然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板法分别测定发酵产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5种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BR-12和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DBR-12对玉米小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有效中浓度(EC50)为0.010 4~0.079 7 g/L,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对除玉米小斑病菌外的9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20 6~0.174 6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毒力最高。DBR-12发酵产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7 8~0.646 9 g/L,其中对金橘砂皮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痢疾志贺氏菌等12种动物致病菌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 g/L;DBR-12发酵产物对动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综上,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抗菌剂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DBR-11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卿朕 周秋艳 +3 位作者 孙文斌 骆海玉 戴梅清 邓业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1,86,共6页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内生真菌 疣孢漆斑菌 抑菌活性 发酵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覃艳 黄宁珍 +1 位作者 赵志国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6-409,413,共5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地不容3个野生居群和1个引种居群共9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0个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60条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36%。4个居群多态性百分率在73.77%~86.89%。Nei...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地不容3个野生居群和1个引种居群共9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0个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60条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36%。4个居群多态性百分率在73.77%~86.8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7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Ⅰ)为0.5055。3个野生居群Nei’s遗传分化系数(Gst)表明:83.87%遗传变异分布在居群内,16.13%的遗传变异分布在居群间。引种居群与3个野生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达0.8846。引种居群有效地保护了广西地不容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遗传多样性 ISSR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夏安 刘彩莲 +3 位作者 邓业成 冯蓓蓓 骆海玉 邓志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87,共7页
为了优化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抗菌物质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以发酵液中橘霉素质量浓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Placke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DBR-9产橘霉素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确定各关键因素... 为了优化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抗菌物质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以发酵液中橘霉素质量浓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Placke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DBR-9产橘霉素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确定各关键因素的最优取值。结果表明,影响DBR-9产橘霉素的关键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氯化钠,经对响应面试验所拟合出的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各关键因素的最优质量浓度为酵母粉1.474g/L、葡萄糖38.628g/L、氯化钠0.379g/L。在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及初始接种量20.8×10^6个孢子、发酵时间35d条件下发酵,橘霉素质量浓度可达到692.421mg/L,与原始发酵液中的橘霉素质量浓度相比提高了1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内生真菌 橘霉素 发酵条件 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汝胜 李霞 +4 位作者 黄永林 王亚凤 阳丙媛 李典鹏 何瑞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为防己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其药用部位(块根)中药名为“金不换”,有镇静、杀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抑菌的作用,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明确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为防己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其药用部位(块根)中药名为“金不换”,有镇静、杀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抑菌的作用,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明确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并发现其相关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综合运用正相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正相聚酰胺、MCI gel CHP-20P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及相关文献对照进行鉴定,同时用滤纸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开展抗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抗真菌(尖孢镰刀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蚱蜢酮(2)、异紫堇定碱(3)、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4)、(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5)、magnoflorine(6)、corchoionoside C(7)、委陵菜酸(8)、紫堇定碱(9)、克班宁(10)。其中,化合物1、2、4、5、6、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2)在化合物浓度为6 mg·mL^(-1)时,化合物1、2、5对大肠杆菌具有弱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金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和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弱的抑制作用。综上表明,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生物碱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不容种子休眠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守涛 李村富 +4 位作者 刘正杰 林春 杜江 苏为耿 毛自朝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为探寻地不容种子休眠机制及解除方法,以移栽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地不容野生植株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热水及硫酸浸泡等方法,测定当年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萌发率、发芽率与吸水率,以明确其休眠机制,比较不同方法解除... 为探寻地不容种子休眠机制及解除方法,以移栽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地不容野生植株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热水及硫酸浸泡等方法,测定当年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萌发率、发芽率与吸水率,以明确其休眠机制,比较不同方法解除地不容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显示:种皮障碍是种子休眠主要机制,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硫酸处理可使地不容种子的萌发率达96.00%、63.33%、88.67%。种皮束缚是休眠主要机制,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98%浓硫酸浸泡能有效解除地不容种子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不容 种子休眠 机械束缚 解除休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光照度对广西地不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邓丽丽 秦惠珍 +3 位作者 史艳财 邹蓉 蒋运生 熊忠臣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81-85,共5页
研究不同光照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75%、50%)对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植株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度下,广西地不容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光强的增加,广西... 研究不同光照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75%、50%)对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植株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度下,广西地不容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光强的增加,广西地不容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光照度影响广西地不容植株的光合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高光强对于广西地不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75%光照度为广西地不容最佳生长条件。广西地不容的种植栽培应采取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广西地不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 光照度 光合特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