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0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S.aureus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炎症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亮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59-63,共5页
拟探究姜黄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理中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姜黄素对S.aureus感染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细胞自噬、炎性反应和细胞... 拟探究姜黄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理中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姜黄素对S.aureus感染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细胞自噬、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S.aureus MOI为8∶1,37℃下孵育2 h可有效的使S.aureus侵入乳腺上皮细胞,并且S.aureus能够阻止自噬泡的降解;使用姜黄素处理后,胞内自噬通量增加,主要表现在胞内Beclin-1和LC3水平上升,P62水平降低;使用姜黄素处理后,胞内促炎性因子IL-1β水平降低,抑炎性因子IL-10水平上升;与此同时使用姜黄素能够有效缓解S.aureus引起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对S.aureus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s.aureus 自噬 炎性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提取物对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舒涵 梁海运 +2 位作者 孙佳慧 周瑾 宋丽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9-265,共7页
食源性病菌为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甘草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候选原料,但目前对其抑菌机理的研究还不深入,影响了其应用。为探究甘草提取物对S.au... 食源性病菌为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甘草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候选原料,但目前对其抑菌机理的研究还不深入,影响了其应用。为探究甘草提取物对S.aureus的抑菌机理,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氧化损伤实验、细胞膜壁分析、蛋白质分析和DNA分析,评价了甘草提取物对S.aureus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甘草提取物导致S.aureus核酸渗漏,说明其膜完整性被破坏;同时,甘草提取物降低了几种能量代谢酶: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总ATP酶的活力;此外,光谱和竞争分析表明,甘草提取物与DNA发生了静电结合和凹槽结合。总之,甘草提取物主要是通过对S.aureus细胞壁膜、蛋白质合成、细菌代谢活力和遗传物质发挥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该研究为甘草提取物在食品防腐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机理 防腐剂 甘草提取物 staphylococcus aur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液体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3
作者 李明阳 吴文章 +1 位作者 杨洋 何艳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195,共6页
为研发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选择性增菌液,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非葡萄球菌属菌株具有选择抑制作用的7.5%氯化钠肉汤作为基础培养基,探索氨基酸、丙酮酸钠、甘露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促生长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 为研发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选择性增菌液,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非葡萄球菌属菌株具有选择抑制作用的7.5%氯化钠肉汤作为基础培养基,探索氨基酸、丙酮酸钠、甘露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促生长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并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与原始培养基作用于来源不同的四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对其增菌效果和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在基础培养基上添加L-丙氨酸1.0 g/L、甘露醇6.0 g/L、丙酮酸钠1.2 g/L。菌株在优化后培养基上增菌浊度及转接至Baird-Parker的菌落数上均有促进效果,最终菌株的OD550 nm值有0.28~0.34的增长,转接Baird-Parker后的菌落数也有10~100倍的增长,且在促进目标菌生长的同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性也没有受到影响,表明该增菌培养基选择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肉汤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优化 增菌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及其毒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嘉康 唐浩国 +2 位作者 陈静 司启贺 申茹晓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43,共8页
目的:探究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及其毒力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及清除作用,MTT染色法探究水飞蓟素对其生物膜代谢的影响,冻干血浆和无菌脱纤维羊血探究水... 目的:探究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及其毒力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及清除作用,MTT染色法探究水飞蓟素对其生物膜代谢的影响,冻干血浆和无菌脱纤维羊血探究水飞蓟素对其凝固酶表达和溶血活性的影响,同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水飞蓟素对其生物膜影响及傅里叶红外分析细菌成分变化。结果: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5 mg/mL,MIC浓度下的水飞蓟素对S.aureus ATCC25923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90%,清除率达到89.2%,且低剂量的水飞蓟素能够显著抑制其溶血活性和凝固酶的表达。结论:水飞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具有很好的抑制以及清除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抑制其毒力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浙江近岸海域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药机制解析
5
作者 张旨轩 王子言 +7 位作者 王泽 刘岩 刘松怡 钱鹏宇 叶欢 韩姣姣 周君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全基因组重测序 KEGG富集分析 耐药机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ve Modeling for Growth and Enterotoxin Produ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Milk 被引量:1
6
作者 Dang Fang-fang Jiang Yu-jun +7 位作者 Pan Rui-li Zhuang Ke-jin Wang Hui Sun Lu-hong Wang Rui Zhao Feng Li Tie-jing Man Chao-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3期81-89,共9页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was utilized to model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growth and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production in milk in this study. The modifed logistic model, modifed Gompertz model an...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was utilized to model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growth and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production in milk in this study. The modifed logistic model, modifed Gompertz model and Baranyi model were applied to model growth data of S. aureus between 15℃ and 37℃. Model comparisons indicated that Baranyi model described the growth data more accurately than two others with a mean square error of 0.0129. Growth rates generated from Baranyi model matched the observed ones with a bias factor of 0.999 and an accuracy factor of 1.01, and ft a square root model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other two modifed models both overestimated the observed ones. SEA amount began to be detected when the cell number reached106.4 cfu ? mL-1, and showed th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ime. Besides, the rate of SEA production ftted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indicate possible growth of S. aureu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MILK predic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理特性及快速鉴定法
7
作者 锐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1988年第6期61-52,共2页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通常最初存在于原料中,污染食品的机会最多。所污染的食品以内制品、乳制品为最多。在被污染的食品上,葡萄球菌繁殖到相当大数量,即能致使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蓄积而引起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核酸酶...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通常最初存在于原料中,污染食品的机会最多。所污染的食品以内制品、乳制品为最多。在被污染的食品上,葡萄球菌繁殖到相当大数量,即能致使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蓄积而引起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核酸酶,由于几乎遍仔于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鉴定法 staphylococcus aur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ura-2/AM荧光探针法和LCSM法研究受磁场处理S.aureus细胞Ca^(2+)的跨膜行为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海乐 许审时 +1 位作者 何荣海 段玉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7-410,共4页
研究受脉冲磁场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细胞Ca2+的跨膜行为,为此研究了表征S.aureus胞内Ca2+浓度变化Fura-2/AM荧光探针检测法,并检测了不同脉冲数下经脉冲磁场处理后S.aureus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 研究受脉冲磁场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细胞Ca2+的跨膜行为,为此研究了表征S.aureus胞内Ca2+浓度变化Fura-2/AM荧光探针检测法,并检测了不同脉冲数下经脉冲磁场处理后S.aureus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观察了经脉冲磁场处理前后S.aureus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Fura-2/AM可成功的负载于S.aureus中,可以应用于S.aureus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测定。经脉冲磁场处理后,S.aureus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且与活菌数的减少高度相关,相关度达到-0.989 15;胞内光点显著增多,光点荧光强度明显增大,说明大量胞外钙离子跨膜进入胞内。因此,可以判断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和胞内Ca2+浓度的上升是高强度脉冲磁场具有杀菌作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a-2/AM荧光探针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钙离子 脉冲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S.aureus的暴露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晓曦 闫军 张书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8,共5页
以哈尔滨市地区为例,运用概率评估方法研究原料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暴露程度,进而推断其肠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整个暴露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概率评估法。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通过风险分析软件@RISK4.5对榨乳后不... 以哈尔滨市地区为例,运用概率评估方法研究原料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暴露程度,进而推断其肠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整个暴露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概率评估法。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通过风险分析软件@RISK4.5对榨乳后不同冷却方式、贮存方式、运输方式等可能对乳中S.aureus造成生物性危害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个体奶户采用冷水降温方式贮存的牛乳中S.aureus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最大,需严格控制贮存温度和时间,防止S.aureus在原料乳中的迅速生长繁殖及产毒,进而从源头上为乳及其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评估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原料奶 贮存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对S.aureus诱导的山羊实验性乳腺炎乳腺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于敏 邹思湘 +2 位作者 李震 苗晋锋 邓月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1-655,共5页
选择同处于泌乳初期的睢宁白山羊6头,于右乳区经过乳导管灌注10μg/kgCpG-ODN,左乳区则灌入等体积的灭菌100μL0.01mol/L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灌注后第3d按同等剂量进行二次灌注,二次灌注后第2d,分别于左右乳区经乳导管灌注3... 选择同处于泌乳初期的睢宁白山羊6头,于右乳区经过乳导管灌注10μg/kgCpG-ODN,左乳区则灌入等体积的灭菌100μL0.01mol/L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灌注后第3d按同等剂量进行二次灌注,二次灌注后第2d,分别于左右乳区经乳导管灌注3mL(2×109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于灌注细菌前(0h),灌注后8h,16h,24h,48h和72h分别收集左右乳区乳汁进行检测。临床症状观察显示,乳腺内灌注3mL(2×109CFU/mL)的S.aureus能迅速诱导山羊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S.aureus后72h乳腺腺泡内仍有嗜中性粒细胞(PMN)浸润,但实验乳区明显减少。乳汁S.aureus数同在感染后24h上升至最高,CpG-ODN能显著降低各个时间点乳汁细菌数。乳汁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在感染后24h上升至最高,CpG-ODN能显著提高感染后24h乳汁IL-6水平。对照和CpG-ODN处理乳区乳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在感染后24h和16h上升至最高,其中在感染后24h实验乳区比对照下降40.63%(P<0.05)。乳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水平同在感染后16h达最高(P<0.01),CpG-ODN能显著提高感染后8h乳汁NAGase水平。上述结果表明CpG-ODN可通过提高乳汁IL-6水平、加速并促进乳汁TNF-α的释放,从而减少了乳汁中S.aureus数量,减轻了炎症介质对细胞的损伤,对缩短炎症过程也有一定的作用,实验结果证实了CpG-ODN对S.aureus感染诱发的山羊乳腺炎的乳腺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山羊 乳腺炎 s.aur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骆驼源SA噬菌体的鉴定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11
作者 卢玮 刘英玉 +5 位作者 白梓妤 蒋金豆 贺腾飞 张柳青 彭斌 苏战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以新疆地区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从新疆双峰驼粪便中分离SA噬菌体纯化了4个SA噬菌体(分别命名为FH1、FH2、FH3和FH4),噬斑呈圆形透亮的、边界清晰、有晕环、直径为1~3 mm。FH1和FH2的噬菌体液效价为10^(8) PFU/mL;FH3和FH4的... 以新疆地区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从新疆双峰驼粪便中分离SA噬菌体纯化了4个SA噬菌体(分别命名为FH1、FH2、FH3和FH4),噬斑呈圆形透亮的、边界清晰、有晕环、直径为1~3 mm。FH1和FH2的噬菌体液效价为10^(8) PFU/mL;FH3和FH4的噬菌体液效价为10^(11)PFU/mL。透射电镜观察4个SA噬菌体头部均呈多面体,均为长尾噬菌体。FH1、FH2、FH3和FH4的MOI分别为1、0.1、0.1和1,裂解周期分别为80、60、90、70 min,裂解量分别为11、8、9270、8108 PFU/CFU。4株SA噬菌体在pH6~11和温度≤45℃条件下具有活性。4个SA噬菌体均对临床MRSA菌株SA x8的生物被膜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4个SA噬菌体具有较宽宿主谱和稳定的裂解杀菌能力,能应用在清除生物被膜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VB_SauM_Lm44穿孔素HolLm44的克隆表达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12
作者 张欣然 廖毅婷 +3 位作者 熊东炜 李鹏 杨淑华 龙淼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1-2089,共9页
本试验旨在克隆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M_Lm44穿孔素并研究其抑菌效果。首先,通过分析VB_SauM_Lm44基因组,获得穿孔素基因序列,并利用PCR扩增穿孔素基因(命名为HolLm44,其表达的穿孔素蛋白命名为HolLm44);然后,将目的基因片段... 本试验旨在克隆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M_Lm44穿孔素并研究其抑菌效果。首先,通过分析VB_SauM_Lm44基因组,获得穿孔素基因序列,并利用PCR扩增穿孔素基因(命名为HolLm44,其表达的穿孔素蛋白命名为HolLm44);然后,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双酶切处理后的线性pET-28a(+)质粒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克隆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及BL21(DE3)plysS,进行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最后,通过平板抑菌法及刃天青染色法验证穿孔素的抑菌效果,探究穿孔素HolLm44发挥其活性的最适作用条件。结果显示:穿孔素HolLm44具有2个跨膜区,其N-端和C-端都分布于细胞质内,属于Ⅱ类穿孔素。穿孔素HolLm44最适作用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为5.2。在作为指示菌的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只有1株为对穿孔素HolLm44表现出敏感性。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出了噬菌体VB_SauM_Lm44中具有活性的穿孔素HolLm44,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VB_sauM_Lm44 穿孔素 克隆表达 抑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外泌体负载利福霉素S衍生物的抗菌活性评价
13
作者 杨占群 李想 +7 位作者 刘成华 郑梦竹 樊士勇 董玉超 王子豪 林坚 杨光 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 设计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进行牛奶外泌体负载,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合成利福霉素S衍生物,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化合物表征;使用稀释测定法测定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计... 目的 设计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进行牛奶外泌体负载,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合成利福霉素S衍生物,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化合物表征;使用稀释测定法测定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选择抗菌活性优异的衍生物,采用超声法将其负载到牛奶外泌体内,制备牛奶外泌体负载的利福霉素S衍生物,并采用稀释测定法测定其抗金葡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其对巨噬细胞内驻留金葡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成功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相较于母体化合物,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葡菌(母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仅为3种衍生物抗菌活性的1/2~1/80)和铜绿假单胞菌(母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分别为利福霉素S衍生物1和3的1/14和1/9)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成功实现牛奶外泌体对利福霉素S衍生物3的负载,负载率为10.9%。外泌体负载后的化合物对体外金葡菌和巨噬细胞内驻留的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设计合成的利福霉素S衍生物具有更强抗菌活性,且外泌体负载后可增强其对胞外和胞内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衍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外泌体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孔Cas9靶向测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与分型
14
作者 潘抒凡 杨栋磊 王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4-783,共10页
目的·利用纳米孔Cas9靶向测序(nanopore Cas9-targeted sequencing,nCATS)技术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并同时进行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分型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 目的·利用纳米孔Cas9靶向测序(nanopore Cas9-targeted sequencing,nCATS)技术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并同时进行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分型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方法·以spa基因和SCCmec基因元件作为靶向测序的2个目标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设计4种CRISPR RNA(crRNA),使其构成的Cas9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能够靶向切割2个ROI两侧的序列;针对每种crRNA设计42 bp的模拟靶标DNA。通过Cas9 RNP切割效率测试,筛选合适的crRNA,优化切割体系,选择切割反应时间和Cas9 RNP合成温度。提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基因组DNA,末端去磷酸化,在切割后的ROI两侧末端加上dA尾,与测序接头连接后利用纳米孔机器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数据的质量值进行分析,并将测得的核酸序列分别与mecA、spa和SCCmec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为MRSA,并同时获得其spa分型和SCCmec分型。结果·共设计出2组crRNA,经电泳图灰度分析,筛选出切割效率更高的一组用于后续实验。切割效率优化结果显示,Cas9 RNP与靶标DNA比例为1∶1,切割反应时间为15 min,Cas9 RNP合成温度为25℃时,Cas9 RNP切割效率可达87.41%。nCATS测序质量值集中在15(Q15)和20(Q20)之间,表明测序准确度约为99%。测序结果与mecA、spa和SCCmec数据库比对后得出菌株样本的spa分型为t2,并且是SCCmecⅡ型。相同菌株样本经PCR扩增后测序和多重PCR验证,结果均与nCATS结果一致。结论·利用nCATS技术能够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并能同时获得spa分型和SCCmec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纳米孔Cas9靶向测序 细菌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SS效应蛋白Tse1的原核表达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15
作者 张曼琪 赵冰雨 +5 位作者 温如如 张静雯 孙孟冉 占乐杨 苟婧萱 宋祥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17-2926,共10页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s,T6SS)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其效应蛋白Tse1在细菌种间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Tse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S.aureus)的抑菌作用,探索其在耐药性细菌中的表现...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s,T6SS)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其效应蛋白Tse1在细菌种间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Tse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S.aureus)的抑菌作用,探索其在耐药性细菌中的表现和影响。利用含有重组质粒pET-28a-Tse1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诱导Tse1蛋白表达并纯化。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重组蛋白Tse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最后,采用琼脂孔扩散抑菌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蛋白Tse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6℃,IPTG浓度为0.5 mmol·L^(-1)诱导16 h时,Tse1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并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上清液中,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ku。重组蛋白Tse1与S.aureus共培后可发现蛋白结合在菌体表面并能破坏其细胞壁,破坏程度表现为剂量依赖形式。琼脂孔扩散抑菌试验表明重组蛋白Tse1对S.aureus不同菌株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并且与青霉素(PG)联合使用能明显提升Tse1蛋白的抑菌效果。本试验建立了Tse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证明了Tse1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与青霉素联合应用能增强其抑菌效果,为挖掘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替代 Ⅵ型分泌系统 Tse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26,一株诱导自海南MRSA临床株的溶原性噬菌体
16
作者 李艳梅 田申 夏乾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海南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株所携带的溶原性噬菌体,确认此类噬菌体的裂解能力,探究其在毒性/抗性基因传播上的能力。方法:收集MRSA临床株,以丝裂霉素C诱导产生噬菌体,经裂解能力比较,筛选得到一株噬菌体φ... 目的:分离鉴定海南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株所携带的溶原性噬菌体,确认此类噬菌体的裂解能力,探究其在毒性/抗性基因传播上的能力。方法:收集MRSA临床株,以丝裂霉素C诱导产生噬菌体,经裂解能力比较,筛选得到一株噬菌体φ26,并对其环境稳定性和基因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3%的MRSA临床菌株(n=19)可诱导产生噬菌体。其中噬菌体φ26的裂解率最高为95.7%,可在pH=3~11或<60℃的条件下稳定存在。测序确认其基因组为42061 bp线性双链DNA,GC含量34.71%,未检出tRNA,由66个开放阅读框构成,可编码杀白细胞素相关蛋白。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株新型的溶原性MRSA噬菌体,可能介导了临床毒力基因的水平转移,但较高的裂解特性和较好的稳定性提示其与菌体裂解的有关元件存在进一步开发为抗菌试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原性噬菌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该过程转录组变化
17
作者 李鑫 慈百全 +1 位作者 王佳佳 王峰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研究噬菌体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作用效果及转录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被膜的致病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给临... 研究噬菌体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作用效果及转录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被膜的致病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给临床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医疗设备表面细菌的清除带来很大的困难。使用结晶紫染色法、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实验、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等方法研究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利用转录组测序得到噬菌体裂解酶TSPphg降解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过程中的差异基因,并采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获取其关键模块,进行GO功能注释,并构建其调控因子网络。纯化获得噬菌体裂解酶TSPphg重组蛋白,实验中发现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显微镜下观察到作用后的生物被膜密度显著变小,说明其能达到清除细菌生物被膜的效果。进而通过转录组和WGCNA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模块及分子网络。裂解酶TSPphg显示了良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效果,解析出了该过程中的差异基因、特征性调控模块及核心因子网络,为抗生素替代、生物被膜的清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裂解酶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 代谢通路 核心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超声提取冬凌草叶抑菌成分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李晓娅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40-43,共4页
为优化冬凌草叶中抑菌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综合评分(Y)作为评价指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占综合评分的6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占综合评分的40%进行评价。考查条件包括料液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 为优化冬凌草叶中抑菌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综合评分(Y)作为评价指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占综合评分的6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占综合评分的40%进行评价。考查条件包括料液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冬凌草叶的抑菌成分提取工艺。通过优化并结合实际,确定冬凌草叶抑菌成分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2 (g∶mL),乙醇体积分数95%,提取时间42 min,提取温度53℃和提取功率300 W。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冬凌草叶中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可行,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超声提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关键应答基因
19
作者 师志海 王文佳 +1 位作者 刘洁 王亚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8,共9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关键应答基因,为发掘乳房炎防治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于体外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细胞模型,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该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关键应答基因,为发掘乳房炎防治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于体外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细胞模型,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同时从公共数据库中收集了9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处理的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测序样本,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关键应答基因的发掘。结果发现,乳腺上皮细胞中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显著关联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9个,其中上调差异基因有223个,下调差异基因有226个;另有34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大肠杆菌处理显著关联,其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116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31个。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IL-17信号通路。蛋白质互作分析发现,383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房炎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形成了21个调控网络,其中最大的调控网络包含了67个差异表达基因。另外,281个大肠杆菌乳房炎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形成了16个调控网络,其中最大的调控网络包含了33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Cytoscap插件CytoHubba进一步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关键应答基因各10个。这些关键应答基因的发掘将为进一步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牛乳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MRSA临床株耐药性比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额尔德木图 王艳艳 +2 位作者 李喻瞳 陈贵林 王俊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0,共9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分子分型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00株MRSA,其中50株MRSA分离自呼吸道标本,50株MRSA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对100株MRS... 目的:探讨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分子分型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00株MRSA,其中50株MRSA分离自呼吸道标本,50株MRSA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对100株MRSA进行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晶紫染色实验检测MRSA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体外药敏试验,100株MRSA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和四环素的总体耐药率较高,均大于6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仅为9.0%,且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呼吸道标本分离的MRSA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株(P<0.05)。100株MRSA中共检出17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型别为ST5-t2460型(26.0%)、ST239-t030型(23.0%)和ST59-t437型(20.0%)。呼吸道标本分离MRSA中优势型别为ST5-t2460型(20.0%)和ST239-t030型(13.0%),其次为ST59-t437型(7.0%);非呼吸道标本分离MRSA中共检出13种基因型,优势型别为ST59-t437型(13.0%)和ST239-t030型(10.0%)。100株MRSA全部为产膜菌株,强产膜菌株、中产膜菌株和弱产膜菌株比例分别为2.0%(2/100)、24.0%(24/100)和74.0%(74/100)。ST59-t437型克隆株整体产膜能力较强,60.0%(12/20)为中产膜株和强产膜株。结论:呼吸道标本分离MRSA菌株整体耐药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MRSA株。ST59-t437基因型和ST239-t030基因型为2类标本共有优势克隆株,ST59-t437型菌株呈现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而ST239-t030型菌株整体耐药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分子分型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