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HHO-Stacking集成模型的车辆驾驶性评估
1
作者 莫易敏 王相 +2 位作者 王哲 蒋华梁 李琼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解决车辆驾驶性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主观感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评价模型,首先研究了车辆加速工况特性,定义了工况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使用评价指标作为输入特征训练Stacking集成模型... 为解决车辆驾驶性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主观感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评价模型,首先研究了车辆加速工况特性,定义了工况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使用评价指标作为输入特征训练Stacking集成模型,并且使用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IHHO)算法优化了Stacking集成模型,提高了预测性能。最后通过道路试验表明,IHHO-Stacking集成模型的性能均优于单个机器学习模型,IHHO-Stacking集成模型预测合格率达95%,能够更有效完成驾驶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性 主观评价 改进的哈里斯鹰算法 stacking 集成模型 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机械钻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高云伟 罗利民 +3 位作者 薛凤龙 刘洋 严昊 郑双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4,52,共9页
机械钻速是评估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为准确预测新疆工区某油田钻井机械钻速,基于该工区的历史钻井数据,利用局部离群因子检测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Stacking集... 机械钻速是评估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为准确预测新疆工区某油田钻井机械钻速,基于该工区的历史钻井数据,利用局部离群因子检测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Stacking集成策略融合K近邻算法(KNN)、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和随机森林算法(RF)进行预测验证。预测验证结果显示,分类准确度不高。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各基础模型参数优化。优化后,基于KNN、SVM、RF及Stacking集成4种算法,预测机械钻速准确率分别为73.7%、78.9%、81.6%及97.4%,其中Stacking集成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机械钻速预测方法开发了机械钻速预测软件,运用软件预测其他2套施工参数下的机械钻速,结果表明,预测机械钻速与实际机械钻速一致,且性能稳定,表明该模型拥有较强的泛化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该智能算法可为新疆工区的该油田机械钻速预测与钻井施工参数优化提供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预测模型 stacking集成学习 机器学习 施工参数优化 预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模型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琳 周捷 +2 位作者 林海飞 李文静 张宇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煤层瓦斯含量精准预测是预防井下瓦斯灾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井下瓦斯含量预测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获取不同矿区的41组数据,包括瓦斯含量、埋深、煤厚、水分、灰分以及挥发分。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深度信念网络(DBN)、长短... 煤层瓦斯含量精准预测是预防井下瓦斯灾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井下瓦斯含量预测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获取不同矿区的41组数据,包括瓦斯含量、埋深、煤厚、水分、灰分以及挥发分。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深度信念网络(DBN)、长短期记忆(LSTM)、Elman神经网络及自适应增强(Adaboost)五种算法进行初选,得到最优基模型为最小支持二乘向量机、自适应增强以及深度信念网络。通过基模型集成得到7种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得到Stacking-LSSVM-Adaboost、Adaboost、Stacking-Adaboost-DBN和Stacking-LSSVM-Adaboost-DBN四种模型为优选模型。采用判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四种预测评价指标对优选出的四种模型进行综合评估,选择MAE<0.2、RMSE<0.3且MAPE<10的模型作为最终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tacking-LSSVM-Adaboost-DBN集成模型判定系数为0.951,MAE、RMSE和MAPE分别为0.170、0.204及7.412,所建立模型拥有较高预测精度,可为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预测 stacking集成 五折交叉验证 模型优选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 rank optimization for efficient deep learning:making a balance between compact architecture and fast training
4
作者 OU Xinwei CHEN Zhangxin +1 位作者 ZHU Ce LIU Yip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09-531,F0002,共24页
Deep neural networks(DNNs)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many data processing applications.However,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storage cost make deep learning difficult to be used on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s... Deep neural networks(DNNs)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many data processing applications.However,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storage cost make deep learning difficult to be used on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s,and it is not environmental-friendly with much power cost.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low-rank optimization for efficient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In the space domain,DNNs are compressed by low rank approximation of the network parameters,which directly reduces the storage requirement with a smaller number of network parameters.In the time domain,the network parameters can be trained in a few subspaces,which enables efficient training for fast convergence.The model compression in the spatial domain is summariz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s pre-train,pre-set,and compression-aware methods,respectively.With a series of integrable techniques discussed,such as sparse pruning,quantization,and entropy coding,we can ensemble them in an integration framework with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storage.In addition to summary of recent technical advances,we have two findings for motivating future works.One is that the effective rank,derived from the Shannon entropy of the normalized singular values,outperforms other conventional sparse measures such as the?_1 norm for network compression.The other is a spatial and temporal balance for tensorized neural networks.For accelerating the training of tensorized neural networks,it is crucial to leverage redundancy for both model compression and subspace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compression subspace training effective rank low rank tensor optimization efficient deep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MR-BO优化Stacking集成模型的NO_(x)浓度动态软测量 被引量:4
5
作者 金秀章 乔鹏 史德金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针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烟气脱硝系统中,由于影响入口NO_(x)质量浓度因素过多及系统大迟延大惯性,导致入口NO_(x)质量浓度难以准确及时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relevance... 针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烟气脱硝系统中,由于影响入口NO_(x)质量浓度因素过多及系统大迟延大惯性,导致入口NO_(x)质量浓度难以准确及时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BO)优化Stacking集成模型的SCR烟气脱硝系统入口NO_(x)质量浓度动态软测量模型。针对动态NO_(x)生成过程中静态单一模型预测精度降低及辅助变量与入口NO_(x)质量浓度时间异步的问题,利用mRMR-BO结合模型进行辅助变量筛选,Copula熵(copula entropy,CE)确定辅助变量迟延,BO结合模型确定辅助变量阶次,将TCN及LASSO利用Stacking法集成,使用含有迟延时间及阶次信息的辅助变量构建动态Stacking集成软测量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集成模型较TCN及LASSO单一网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小;动态集成模型对比静态集成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能够实现对入口NO_(x)质量浓度的准确软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动态建模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 贝叶斯优化 stacking集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与Stacking模型融合的短期母线负荷预测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波 秦川 +3 位作者 鞠平 赵静波 陈彦翔 赵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7-153,共7页
母线负荷预测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调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线负荷随机波动性较强,其负荷类型因供电区域的差异而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与Stacking模型融合的短期母线负荷预测方法。基于XGBoost建立多个母线负荷预测... 母线负荷预测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调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线负荷随机波动性较强,其负荷类型因供电区域的差异而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与Stacking模型融合的短期母线负荷预测方法。基于XGBoost建立多个母线负荷预测元模型,组合构成Stacking模型融合的元模型层,连接一个XGBoost模型对元模型进行融合,整体构成综合预测系统,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系统参数。通过对具有不同负荷属性的220 kV母线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负荷 XGBoost 元模型 stacking模型融合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和Stacking集成学习的保险杠工艺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守银 张凌波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7,共6页
结合保险杠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的体积收缩缺陷,采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建立了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平均值的预测模型,并且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通过CAE软件分析并获得注塑成型过程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 结合保险杠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的体积收缩缺陷,采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建立了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平均值的预测模型,并且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通过CAE软件分析并获得注塑成型过程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数与顶出时体积收缩率的平均值的样本数据。使用极限学习机结合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K近邻回归建立RSK-ELM集成模型,仿真实验表明,集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以降低顶出时体积收缩率的平均值为目标,基于建立的集成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对工艺参数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得到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平均值为3.453%,与正交试验表中的下限相比,减少了3.94%,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收缩变形。因此,利用上述方法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 体积收缩 stacking集成学习 工艺参数 极限学习机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混合采样与PSO-Stacking的车载CAN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扬威 戚湧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日渐普及,由网络入侵引起的车联网安全事件正在逐年增加。针对车联网中车载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存在的网络攻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车载CAN入侵检测方法。考虑到车载CAN中数据流量较大且各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日渐普及,由网络入侵引起的车联网安全事件正在逐年增加。针对车联网中车载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存在的网络攻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车载CAN入侵检测方法。考虑到车载CAN中数据流量较大且各类别数据比例失衡,提出一种聚类混合采样方法来平衡数据,对于流量较大的数据,在聚类后进行欠采样以去除冗余,对于流量较小的数据,使用SMOTE方法合成数据。合并上述两部分数据并使用Tomek Links算法进行数据清洗。使用基于Gini系数的GBDT特征选择方法计算特征重要性,删除重要程度较低的特征以实现数据降维。在此基础上,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Stacking模型中的基学习器和元分类器进行调优,使用优化后的基学习器和元分类器构建Stacking模型并完成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主流车载CAN入侵数据集上的检测准确率为98.18%,优于常见的ANN、KNN、SVM、MTHIDS及MGA-DTC模型,且对DoS、Fuzzy等类别样本的检测精确度较高,漏报率较低,体现出较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安全 聚类混合采样 粒子群优化算法 stacking模型 车载CAN入侵检测 GINI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参数高效微调技术综述
9
作者 秦董洪 李政韬 +3 位作者 白凤波 董路宽 张慧 徐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8-63,共26页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训练范式和模型规模发生显著变化,从特定任务的监督学习转向全量微调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然而,模型参数的激增导致全量微调计算成本高昂。“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仅微调部分参数或引入少量新参数,...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训练范式和模型规模发生显著变化,从特定任务的监督学习转向全量微调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然而,模型参数的激增导致全量微调计算成本高昂。“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仅微调部分参数或引入少量新参数,显著降低成本并保持性能。对近年来参数高效微调技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前沿的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系统分析,涵盖设计理念与核心算法,并对不同方法的特性、优势、不足以及适用场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种类中同系列的多种方法,分析了同系列方法在设计理念上的演进趋势,提供了当前研究现状的全面概述。最后对参数高效微调技术进行整体的分析与展望,提出未来该技术可能的优化方向,并结合实践提出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高效微调技术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A-TCN的数据中心磁盘故障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铭泉 王宝兴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磁盘故障对数据中心的运行稳定性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前预测方法在面对大规模、高维度和长序列的磁盘运行数据时仍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通道注意力时间卷积网络(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tem...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磁盘故障对数据中心的运行稳定性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前预测方法在面对大规模、高维度和长序列的磁盘运行数据时仍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通道注意力时间卷积网络(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ECA-TCN)模型,通过结合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一维卷积的优势,融入扩张卷积和残差结构,并引入注意力机制,该模型能够提高磁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实验中,将ECA-TCN模型与其他经典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ECA-TCN模型在磁盘故障预测任务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盘故障预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扩张卷积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神经网络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 深度学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优化
11
作者 齐锡晶 张梦星 张升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基于建筑业绿色发展及其效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ML(slacks-based measure-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2008~2021年全国层面,省、市、自治区层面的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静... 基于建筑业绿色发展及其效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ML(slacks-based measure-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2008~2021年全国层面,省、市、自治区层面的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有9年的效率值大于1,表明建筑业绿色发展相对有效;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平均每年提升1.7%,但不同年份动态效率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分布,且其效率水平呈明显的“高、中、低”分化;动态效率差异性较大,但未见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测算结果,为优化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企业两方面提出因地制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绿色发展效率 超效率SBM-ML模型 评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喻翔 陈茂林 +5 位作者 官冬杰 郝明 周李磊 刘欢 谢丹 徐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5-287,共13页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1)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时空差异显著,在时间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净碳排放增速存在明显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部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先下降后上升,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8,0.57,0.60;在空间上呈现出“大聚集小散点—块状聚集—碎块分散”的演化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低效率区分布在川西等外围城市。(3)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影响最高的因素分别为人口密度、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各因子交互影响均大于单个因子的影响且影响作用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口密度、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影响作用最显著。[结论]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差异虽有减弱但仍然处于两极分化格局,各城市应突破区域行政隔阂,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横向碳补偿机制来推进碳排放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环缝进气喷管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3
作者 廖俊贤 杨铭 +3 位作者 薛玉琴 关奔 王革 张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针对环缝进气喷管相互耦合的复杂结构参数,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基于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以喷管效率特性以及质量特性为优化目标,对环缝进气喷管的初始扩张半角、出口扩张半角、扩张段长度、入射中心位置扩张比以及入射角度进行优化... 针对环缝进气喷管相互耦合的复杂结构参数,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基于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以喷管效率特性以及质量特性为优化目标,对环缝进气喷管的初始扩张半角、出口扩张半角、扩张段长度、入射中心位置扩张比以及入射角度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喷管,环缝进气喷管效率特性增益可达13.6%;相较于基础喷管,质量特性增益可达13%。通过分析优化进程发现,随着喷管效率特性的增加分离激波逐渐前移,膨胀波束强度逐渐增加;在优化范围内扩张段长度、入射位置、入射角度显著影响喷管性能,初始扩张半角和出口扩张半角对喷管性能影响较小,入射角度越大、入射位置越靠前、扩张段长度越长喷管效率特性越高,喷管质量特性主要由扩张段长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缝进气喷管 效率特性 质量特性 多目标优化 Kriging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管路固有振动特性调整的卡箍安装位置优化设计
14
作者 孙圣哲 孙中翰 +2 位作者 董泽光 石岩 张旭方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24,共13页
以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卡箍安装管段序号(整数变量)与安装位置坐标(连续变量)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发动机管路固有振动特性调整的卡箍安装位置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模型,结合L型... 以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卡箍安装管段序号(整数变量)与安装位置坐标(连续变量)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发动机管路固有振动特性调整的卡箍安装位置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模型,结合L型和Z型管路固有振动特性预测的Kriging代理模型和全局高效优化方法(Efficient Global Optimization,EGO)获得了管路卡箍安装位置优化设计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代理模型与EGO方法的卡箍安装位置优化方法的模型重分析次数约为传统遗传算法的16.9%和1.8%,优化时长较遗传算法分别缩短80.63%和97.62%;卡箍安装位置优化前后的管路一阶固有频率分别提升132%和145%,能够获得卡箍安装位置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为发动机管路固有振动特性调整和卡箍安装位置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管路 卡箍安装位置优化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固有振动特性 Kriging代理模型 全局高效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航班延误等级预测方法
15
作者 鲁亮 万欣然 +1 位作者 樊玮 郭威龙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0-1037,共8页
为提高航班延误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集成学习的航班延误等级预测方法。运用空中交通管理机场性能算法对出发和到达机场天气进行精确量化,引入机场相对繁忙度和前序航班等,对航班延误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构造特征,使用C... 为提高航班延误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集成学习的航班延误等级预测方法。运用空中交通管理机场性能算法对出发和到达机场天气进行精确量化,引入机场相对繁忙度和前序航班等,对航班延误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构造特征,使用Catboost模型进行特征筛选,以及SMOTE与Tomek Link算法进行不平衡数据处理;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中引入基学习器权重参数进行建模,引入贝叶斯优化找到模型最佳的超参数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相比原有方法在多项预测评价指标上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班延误等级 预测模型 空中交通管理机场性能算法 数据不平衡处理 stacking集成学习 权重参数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变频驱动的直线感应电机系统低开关频率强鲁棒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16
作者 唐一融 徐伟 +2 位作者 葛健 肖晗 廖凯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43-3156,3169,共15页
因大气隙、端部效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驱动等特点,城轨交通用直线感应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偏低。现有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损耗建模、磁链调节等过程成功提升了电机效率,但仍存在参数鲁棒性差、系统效率提升受限等问题有待解决。为此,该... 因大气隙、端部效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驱动等特点,城轨交通用直线感应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偏低。现有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损耗建模、磁链调节等过程成功提升了电机效率,但仍存在参数鲁棒性差、系统效率提升受限等问题有待解决。为此,该文针对三电平变频驱动的直线感应电机系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开关频率的强鲁棒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磁链-损耗模型,分析了损耗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其局限性,进一步结合梯度下降法提出了混合式最优初级磁链搜索方法,消除了参数变化对最优磁链选择的影响;然后,推导了含初级磁链控制、开关频率约束、中点电压平衡等多个目标的价值函数,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磁链控制,实现了低开关频率下对最优磁链的灵活调节;最后,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避免了参数变化、建模误差等在最优磁链选择和控制过程中造成的影响,有效提升了驱动系统的运行效率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端部效应 效率优化 无模型预测控制 低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楼宇供热特性的空气源热泵负荷双层优化调度控制策略
17
作者 谢鑫 高嵩 +2 位作者 刘萌 梁海平 李世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温控负荷,对其合理的调度控制有助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促进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首先,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的精细化电-热耦合模型,考虑了出水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冷岛效应对能效比的影响。之后,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温控负荷,对其合理的调度控制有助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促进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首先,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的精细化电-热耦合模型,考虑了出水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冷岛效应对能效比的影响。之后,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双层优化调度与控制策略:上层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利用楼宇蓄能特性、结合分时电价最小化用户供热成本;下层模型安排热泵机组群周期性启停响应上层功率需求,并通过相邻机组间隔编号来减轻冷岛效应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对比热泵负荷在不同控制策略下运行成本和控制效果,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运行成本的优化,同时改善了用电负荷曲线,有助于电网削峰填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双层优化 能效比 模型预测控制 冷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优化堆叠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
18
作者 戚焕兴 卓毅鑫 +3 位作者 李凌 殷林飞 秦意茗 蒙文川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鉴于当前风电功率预测算法在堆叠建模过程所存在试错性与弱解释性问题,提出一类应用于风电功率预测的可解释性优化堆叠模型(interpretable optimal stacking model,IOSM)。首先,建立初始冗余基学习器并进行特征权重解释;其次,构建一个... 鉴于当前风电功率预测算法在堆叠建模过程所存在试错性与弱解释性问题,提出一类应用于风电功率预测的可解释性优化堆叠模型(interpretable optimal stacking model,IOSM)。首先,建立初始冗余基学习器并进行特征权重解释;其次,构建一个综合衡量模型性能与计算代价的特征优化度量,优化关键特征并训练形成优化后的基学习器;最终,根据特征优化度量对基学习器进行优化选择,搭建得到元学习器。经如上步骤,即完成搭建IOSM。所提算法在广西典型风电场的算例表明,IOSM相对于最优单一模型的RMSE与MAE指标上分别降低13.01%和18.23%;相对于其他各类主流组合预测算法,该文算法在RMSE与MAE指标分别降低8.24%与10.28%的同时,至少降低了142.38%的建模计算代价。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先进性得到验证,为风电功率预测的可解释性优化建模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可解释性 堆叠模型 特征优化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GWO集成特征选择和模型堆叠的客户流失预测
19
作者 刘梅 郑立君 +1 位作者 段永良 段红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9-342,共14页
客户的长期稳定对酒店营收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户流失预测研究中,生产环境采集的数据存在数据量大、维度高、噪点多等问题,导致机器模型的准确率、稳定性和泛化能力下降。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了基于PCA+GWO的集成特征选择方法... 客户的长期稳定对酒店营收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户流失预测研究中,生产环境采集的数据存在数据量大、维度高、噪点多等问题,导致机器模型的准确率、稳定性和泛化能力下降。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了基于PCA+GWO的集成特征选择方法,并用模型堆叠构建了客户流失预测模型。提出了利用Pearson系数和随机森林(RF)的特征重要性来确定需要降维特征组的方法。改进了灰狼优化算法(GWO)中的灰狼位置更新机制和收敛条件,并将其应用于选择最佳特征子集的过程中。选取了10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挑选出F1-score表现最优的模型作为基模型,进行元模型训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某酒店客户信息数据集时,改进后的GWO算法收敛速度显著提升,且预测模型的F1-score达到了97.9%,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随机森林(RF) 主成分分析(PCA) 灰狼优化(GWO)算法 模型堆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F回归预测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0
作者 周广金 国凯 +1 位作者 孙杰 黄晓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海水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分析了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阀芯质量对阀芯滞后以及容积效率的影响;然后,基于仿真获得的配流阀结构参数与对应输出流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BO-RF)模型、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PSO-RF)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的回归预测结果,以BO-RF模型为回归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了配流阀结构参数,并获得了结构参数最优解;最后,对优化后的配流阀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增大能够减小阀芯滞后,提高容积效率,参数增大到临界值后,容积效率会随参数增大而降低;吸、排液阀的阀芯质量增大会增大阀芯滞后,减小容积效率;BO-RF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均优于RF、PSO-RF和BPNN模型,其回归预测准确度更高;对于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仿真可得:容积效率较原结构提高了4.7%。该模型适用于配流阀结构参数预测和优化问题,可为提高柱塞泵容积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塞曲柄连杆式高压海水柱塞泵 容积效率降低 阀芯运动滞后 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 弹簧刚度和预紧力 阀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