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烟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发生规律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爱平 陈永年 +4 位作者 周志成 胡日生 龙建中 李小一 吴春娥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共5页
以郴州、宁远等县连续多年田间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南省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根据有效积温斜纹夜蛾在湖南每年发生4.0~4.5代,理论代数与实际代数相符;湖南斜纹夜蛾每年初始虫源全部为外地虫源;按虫源性... 以郴州、宁远等县连续多年田间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南省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根据有效积温斜纹夜蛾在湖南每年发生4.0~4.5代,理论代数与实际代数相符;湖南斜纹夜蛾每年初始虫源全部为外地虫源;按虫源性质,全年可分为4个不同的发生时段;3月的诱蛾量与4—6月诱蛾量有显著的相关性,预测模型为y=233.54+112.44x4(r=0.815*,n=8);1月平均温度与4—6月诱蛾量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达90%可信度),预测模型为y1410350X3(r=0.595,n=9);同步迁飞昆虫小地老虎主迁入期(2—4月)的性诱蛾量与斜纹夜蛾主迁入期(4—6月)也具相关性,均可供发生趋势预测参考。斜纹夜蛾的百株虫量与为害率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有效积温 小地老虎 同步迁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群玲 贾凤龙 +1 位作者 利翠英 卢爱平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利用实验胚胎学方法详细研究了斜纹夜蛾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在24±1℃的恒温条件下,仅需87小时即可孵化出幼虫,同时证明了马氏管起源于外胚层。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胚胎发育 幼虫 孵化 利用 恒温 实验胚胎学 起源
全文增补中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SbDhr2 and MeHNL in Gossypium hirsutum for herbivore deterrence assay with Spodoptera litura 被引量:1
3
作者 MAHAJAN Chavi NASER Rafiuddin GUPTA Shantikumar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Background:Spodoptera litura(Lepidoptera:Noctuidae),commonly known as tobacco cutworm or cotton leafworm,is a polyphagous pest which causes considerable damage to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and other crops.Herbivore-in... Background:Spodoptera litura(Lepidoptera:Noctuidae),commonly known as tobacco cutworm or cotton leafworm,is a polyphagous pest which causes considerable damage to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and other crops.Herbivore-induced defence response is activated in plants against chewing pests,in which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Dhurrinase2(SbDhr2),a cyanogenicβ-glucosidase from Sorghum bicolor,is the key enzyme responsible for the hydrolysis of dhurrin(cyanogenicβ-glucosidic substrate)to phydroxymandelonitrile.Hydroxynitrile lyase(Me HNL)from Mannihot esculanta catalyses the dissociation of cyanohydrins to hydrogen cyanide and corresponding carbonyl compound,both enzym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plant defence mechanism.Results:SbDhr2 and Me HNL genes were expressed individually and co-expressed transiently in cotton leaves.We examined the feeding response of S.litura to leaves in the choice assay.The S.litura population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better feeding deterrence to leaves co-expressing both genes compar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an individual gene.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expression of SbDhr2 and Me HNL genes in cotton leaves demonstrate feeding deterrence to S.litura.Engineering cyanogenic pathway in aerial parts of cotton would be an additional defence strategy against generalist pests and can be enhanced against specialist p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Dhr2 MeHNL HCNc(hydrogen CYANIDE concentration) HCNp(hydrogen CYANIDE potential) TRV(tobacco rattle virus) spodoptera litura Plant def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4
作者 蒋月丽 李彤 +6 位作者 曹琼 王振声 巩中军 苗进 李好海 武予清 鲁传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8-954,共7页
探究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50~55 lx、30~35 lx和5~10 lx 3个黄光光照处理组及1个黑暗对照(CK),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雌虫产卵比率、产卵... 探究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50~55 lx、30~35 lx和5~10 lx 3个黄光光照处理组及1个黑暗对照(CK),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雌虫产卵比率、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等。结果表明,3个黄光处理组对斜纹夜蛾的产卵和寿命均存在一定的影响。50~55 lx黄光处理组的产卵雌虫比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24.86%,产卵前期明显延长2 d;3个黄光处理组的产卵历期相比对照组分别显著缩短1.47 d、1.35 d和1.37 d;3个黄光处理组的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427.19粒、334.62粒和313.95粒,30~35 lx和50~55 lx处理组的平均每日单雌产卵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82.93粒和74.2粒;在产卵期的第3天,30~35 lx和50~55 lx处理组的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53%;50~55 lx处理组的雌成虫寿命与50~55 lx和30~35 lx处理组的雄成虫寿命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1.77 d、2.15 d和2.26 d。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 光照强度 斜纹夜蛾 产卵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SlbHLH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5
作者 吴霜 罗云米 +3 位作者 曾志红 王瑢笙 余鹰 陈磊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2,共14页
为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bHLH转录因子在斜纹夜蛾响应微生物农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SlbHLH为诱饵蛋白,筛选经微生物农药处理后的斜纹夜蛾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38个与SlbHLH互作的... 为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bHLH转录因子在斜纹夜蛾响应微生物农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SlbHLH为诱饵蛋白,筛选经微生物农药处理后的斜纹夜蛾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38个与SlbHLH互作的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点对点试验,验证了候选互作蛋白SlCDA、SlCHIT、SlFCP、SlHEMO、SlLCP、SlTRYP与SlbHLH之间的互作关系。经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后的RT-qPCR结果表明,在一定微生物农药及其配套处理模式下,SlbHLH的表达趋势与SlCHIT、SlFCP、SlHEMO、SlLCP的表达趋势一致,与SlTRYP的表达趋势相反,预示互作蛋白与SlbHLH可能共同参与调控斜纹夜蛾对微生物农药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解析斜纹夜蛾bHLH转录因子及其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bHLH转录因子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纹夜蛾胸部转录组的飞行肌蛋白及能量代谢酶基因分析
6
作者 张焱 付艳 +2 位作者 孙和伟 徐进 付文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4,共13页
【目的】斜纹夜蛾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本研究旨在阐明与其迁飞行为相关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方法】基于成虫胸部组织转录组测序及基因功能注释等分析,对斜纹夜蛾飞行肌结构蛋白、能量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进行解析。【结果】在... 【目的】斜纹夜蛾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本研究旨在阐明与其迁飞行为相关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方法】基于成虫胸部组织转录组测序及基因功能注释等分析,对斜纹夜蛾飞行肌结构蛋白、能量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进行解析。【结果】在斜纹夜蛾中注释到10个不同的飞行肌结构蛋白家族,其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转录本数量较大,分别达到29和43个。此外,还找到1个flightin(飞行蛋白)编码基因,并在该蛋白中检测到6个特定基序,其中基序1在鳞翅目昆虫特定位点上展现出独特的氨基酸特性。还注释到了33个斜纹夜蛾飞行能量代谢关键酶基因,并据此构建了3条可能的飞行能量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涉及15种酶)、脂肪酸β-氧化途径(7种酶)和脯氨酸氧化途径(4种酶),这3条途径的产物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7种酶)并产生能量。同时还注释到2种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异构体。黑腹果蝇飞行肌中GPDH异构体存在特异的C-末端三肽,但斜纹夜蛾等鳞翅目昆虫的GPDH异构体存在保守的C-末端四肽,表明GPDH的进化具有物种特异性。【结论】本研究为斜纹夜蛾飞行肌结构蛋白和能量代谢机制的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迁飞性害虫的防控提供了分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飞行肌蛋白 能量代谢酶 飞行能量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能和选择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慧娟 程雨蒙 +5 位作者 顾子豪 蒋骏 李克斌 贾栋 范佳 陈巨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49,共8页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是夜蛾科害虫的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是其最适寄主之一。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为寄主,开展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的寄生效能和寄生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蜂卵比从1:1...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是夜蛾科害虫的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是其最适寄主之一。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为寄主,开展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的寄生效能和寄生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蜂卵比从1:10降至1:100时,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分别从97.58%、76.41%下降至74.50%、33.94%,雌性比从61.74%升高至82.16%;蜂卵比从1:30降至1:140时,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的寄生率和羽化率分别从97.67%、79.29%下降至53.11%、24.99%;同一蜂卵比下,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羽化率显著低于斜纹夜蛾卵;当同时提供两种卵,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24 h寄生卵粒数为136.60粒,显著高于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卵粒数(100.00粒)。综上所述,不同蜂卵比对夜蛾黑卵蜂在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上的寄生效能均有显著影响,夜蛾黑卵蜂单一寄生不同寄主卵时,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具有更高的寄生效能。两种卵共存时,夜蛾黑卵蜂明显偏好斜纹夜蛾卵。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易受其他寄主害虫干扰,寄生效能仍有提升空间。当草地贪夜蛾与其他害虫同时发生时,通过提高释放夜蛾黑卵蜂的蜂卵比或辅以天敌引诱剂,可为提高其对草地贪夜蛾防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夜蛾黑卵蜂 斜纹夜蛾 蜂卵比 寄生偏好性 寄生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香豆素抑制SL-221细胞增殖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8
作者 温雪梅 邵雪花 +4 位作者 何翔宇 秦子昕 梁赫 徐玉辉 路伟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3,I0013-I0016,共15页
为明确双香豆素(DIC)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卵巢细胞(SL-221)代谢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双香豆素抑制SL-221细胞增殖的毒理机理。结果表明,双香豆素对SL-221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24h的抑制中浓度... 为明确双香豆素(DIC)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卵巢细胞(SL-221)代谢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双香豆素抑制SL-221细胞增殖的毒理机理。结果表明,双香豆素对SL-221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24h的抑制中浓度为1.60μg/mL,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双香豆素分别与SC79和胰岛素共培养后,均能提升细胞活力;进一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获得了393个差异代谢物,双香豆素与对照相比上调了364个,下调29个,而50%以上的差异代谢物分布于氨基酸及其代谢物(48.3%)和甘油磷脂类(14.2%)中;差异代谢物富集主要在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糖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等营养代谢途径中;其中,差异代谢产物肾上腺甾酮(Adrenosterone)、LPC(12:0/0:0)、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和L-缬氨酸-L-脯氨酸(Val-Pro)分别上调了5833.56倍、15.47倍、10.26倍和9.94倍。本研究解析了双香豆素诱导斜纹夜蛾卵巢细胞增殖的代谢调控机制,为该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香豆素 斜纹夜蛾 代谢组学 细胞活性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动激素受体调控脂质动员介导斜纹夜蛾的卵巢发育
9
作者 张翠慈 董小林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脂动激素受体(adipokinetic hormone receptor,AKHR)调节昆虫卵巢的发育、交配和产卵等过程,对昆虫繁殖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脂动激素受体在斜纹夜蛾卵巢发育中的功能。【方法】以斜纹夜蛾雌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 【目的】脂动激素受体(adipokinetic hormone receptor,AKHR)调节昆虫卵巢的发育、交配和产卵等过程,对昆虫繁殖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脂动激素受体在斜纹夜蛾卵巢发育中的功能。【方法】以斜纹夜蛾雌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斜纹夜蛾脂动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基因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降低SlAKHR的表达量,观察了雌成虫的卵巢发育情况,并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斜纹夜蛾腹部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利用qPCR方法分析了斜纹夜蛾脂代谢和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lAKHR表达量在雌虫脂肪体中最高,在雌成虫初羽化时表达量较低,随后逐渐增加,48 h达到最高,随后降低。成功降低SlAKHR表达量后(下降74%~82%),未成熟卵粒数量增加,卵巢中脂滴大小变小、数量明显减少,其卵黄原蛋白在卵泡上皮细胞中的定位明显减少。SlAKHR显著被抑制表达后,腹部甘油三酯积累增加,脂肪酶、脂肪酸合成酶、卵黄原蛋白、保幼激素受体和转录因子Kr-h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SlAKHR介导繁殖相关基因调控脂质稳态影响斜纹夜蛾的卵巢发育,本研究为基于RNAi技术的害虫绿色防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动激素受体 RNAI 繁殖 斜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发酵液对根结线虫和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
10
作者 庞晓雯 谢钦铭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88,共7页
为了开发外来入侵植物蟛蜞菊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探究了不同浓度蟛蜞菊发酵液对2种有害生物(根结线虫和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设置以下两组试验,一组以无菌水为对照(CK),研究蟛蜞菊发酵液母液(FB)、稀释10倍(FB10)、稀释100倍(FB... 为了开发外来入侵植物蟛蜞菊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探究了不同浓度蟛蜞菊发酵液对2种有害生物(根结线虫和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设置以下两组试验,一组以无菌水为对照(CK),研究蟛蜞菊发酵液母液(FB)、稀释10倍(FB10)、稀释100倍(FB100)3个处理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触杀效果;另一组是以无菌水为对照(CK),设置蟛蜞菊发酵液母液稀释5倍(FB5)、15倍(FB15)、45倍(FB45)3个处理,用不同浓度蟛蜞菊发酵液浸润处理芋头叶后喂养斜纹夜蛾低龄幼虫,观察并记录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还通过LC-MS技术对蟛蜞菊发酵液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蟛蜞菊发酵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FB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24、48、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5.54%、24.67%、24.89%,而且FB10、FB100处理48、72 h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以上。FB处理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4.15%,FB5和FB15处理能延缓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降低斜纹夜蛾蛹质量,但与CK差异不显著。在蟛蜞菊发酵液的化学组分中,甜菜碱占8.78%,高龙胆酸占5.23%,2,3-二羟基苯甲酸占3.04%,D-酒石酸占2.53%。综上,蟛蜞菊发酵液对根结线虫和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为后期用于开发出针对根结线虫和斜纹夜蛾等有害生物防控的中草药源植物保护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 发酵液 南方根结线虫 斜纹夜蛾 生物活性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因素研究
11
作者 袁冬菊 颜果 +2 位作者 张敏 赵正萍 唐卫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体增殖条件。结果表明:(1)相同接种浓度条件下,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相同幼虫龄期条件下,随着接种浓度增加,除2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外,3~5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PIB·mL^(-1)时,单头和群体接种的SpltNPV增殖量均最大,分别为2.147×10^(10)、1.925×10^(10)PIB·头^(-1)。(2)随着接种温度的提高,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后下降;SpltNPV最佳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为4龄幼虫、接种温度为22℃,该组合下SpltNPV增殖量最高,达1.864×10^(10)PIB·头^(-1)。(3)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呈现下降趋势;斜纹夜蛾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时,SpltNPV平均增殖量最高,达1.372×10^(10)PIB·头^(-1)。综上可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 PIB·mL^(-1),接种温度为22℃,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增殖 虫龄 饲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mf1基因在家蚕和斜纹夜蛾精巢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12
作者 朱芷莹 林志凯 +4 位作者 陈思博 王淳静 肖妍虹 余小强 胡启豪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6,共11页
Kcmf1基因属于E3泛素化酶家族,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及癌症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在哺乳动物及昆虫生殖系统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PCR实验获得了家蚕Bombyx mori BmKcmf1(1110 bp)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Kcmf1(966 bp)两... Kcmf1基因属于E3泛素化酶家族,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及癌症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在哺乳动物及昆虫生殖系统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PCR实验获得了家蚕Bombyx mori BmKcmf1(1110 bp)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Kcmf1(966 bp)两个基因的ORF。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mKCMF1和SlKCMF1蛋白均包含保守的锌结合域与C2H2型锌指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BmKcmf1和SlKcmf1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和斜纹夜蛾精巢中均有表达,且它们的表达随着发育时期而变化,提示BmKcmf1和SlKcmf1的功能与精巢发育有关。在家蚕BmN和斜纹夜蛾Sl221细胞株中分别过表达BmKCMF1和SlKCMF1蛋白,结果发现Vasa、Hop、Dpp等精子发生关键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本研究推测BmKcmf1和SlKcmf1基因参与家蚕和斜纹夜蛾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mf1 精巢 精子发生 家蚕 斜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变温环境下斜纹夜蛾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
13
作者 李丽霞 王自杰 +3 位作者 高杰 高宇 田径 史树森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片为食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等生物学指标,并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其种群相关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在5个梯度变温条件下,斜纹夜蛾种群发育历期随着日均温度升高呈现缩短的趋势;卵孵化率和幼虫化蛹率在日均温25℃最高,分别为82%、69%,蛹羽化率在日均温28℃最高,为67.6%,三者均在温度19℃出现最低值,分别为68%、58%、43.9%;各温度条件下的雄成虫平均寿命高于雌成虫;雌成虫单雌产卵量由高到低的日均温依次为:25℃>22℃>28℃>19℃>31℃。种群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日均温28℃下最高,为0.1640,其次为日均温25℃下,为0.1430。综上可得,日均温25~28℃的变温环境更适合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田斜纹夜蛾发生期预测、种群趋势分析及合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梯度变温 生长发育 两性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捕食芋田斜纹夜蛾影响因子研究
14
作者 彭之琦 黄恒广 +1 位作者 陆永跃 冼继东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89,共8页
为了探明外界因子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捕食效率的影响,提高田间应用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种群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3个试验因子(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叉角厉蝽若虫释放量... 为了探明外界因子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捕食效率的影响,提高田间应用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种群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3个试验因子(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叉角厉蝽若虫释放量、芋头植株数量)对叉角厉蝽捕食效率的影响,基于不同处理下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的捕食率统计,建立捕食效率(Y)与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_(1))、叉角厉蝽释放量(X_(2))和芋头植株数量(X_(3))3个试验因子的关系的回归模型:Y=71.8751593-4.74158206X_(1)+12.83546961X_(2)+1.249219611X_(3)+0.1022956216X_(1)^(2)-0.518515769X_(2)^(2)-1.076015769X_(3)^(2)-0.1667500000X_(1)X_(2)-0.0832500000X_(1)X_(3)+0.416250000X_(2)X_(3)。经单因子效应分析,3个试验因子对叉角厉蝽捕食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_(1))、叉角厉蝽释放量(X_(2))、芋头植株数量(X_(3))。经对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取最高指标时各个因素拟合分析以及对3个试验因子单效应、互作效应作图,得出使叉角厉蝽捕食率达到最大值的3个试验因子配比为7∶5∶1,即当斜纹夜蛾幼虫数量为7头、叉角厉蝽为5头以及芋头植株为1株时,叉角厉蝽若虫捕食率达到最大,为9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斜纹夜蛾 捕食效率 生物防治 芋头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15
作者 肖兰苑 管云 +5 位作者 胡娟媛 钱凌寒 陈永忠 梁嘉铧 曾艳红 陈燕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十字花科蔬菜在深圳市蔬菜种植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4种主要害虫在深圳为害较严重。为明确深圳地区4种主要害虫发生动态以指导绿色防控,于2023年在3个监测菜园中采用性诱法对4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 十字花科蔬菜在深圳市蔬菜种植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4种主要害虫在深圳为害较严重。为明确深圳地区4种主要害虫发生动态以指导绿色防控,于2023年在3个监测菜园中采用性诱法对4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斜纹夜蛾全年有为害,分别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集中爆发高峰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现次高峰;甜菜夜蛾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大,分别于4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集中爆发高峰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现次高峰;小菜蛾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小,分别于1月初至6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2月中旬出现2次爆发高峰;黄曲条跳甲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也较小,分别于2月中旬至2月下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5月上旬至6月中旬出现爆发高峰和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出现第2次小高峰。此次监测结果可为深圳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小菜蛾 黄曲条跳甲 种群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16
作者 武怀恒 黄民松 +1 位作者 雷朝亮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42-144,共3页
概述了我国斜纹夜蛾的分布区以及在各分布区的始见虫时间。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在华北... 概述了我国斜纹夜蛾的分布区以及在各分布区的始见虫时间。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布介于二者之间;该虫可在1~2月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越冬,甚至在部分地区终年可见,之后随着气温升高,向北迁飞,在长江流域、华东地区乃至华北和东北地区逐渐为害;在1~2月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该虫的寄主作物主要是槟榔芋、草莓、白莲、烟草、柑橘和蔬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分布区 危害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藏条件下斜纹夜蛾卵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的影响
17
作者 李传瑛 蔡瑜静 +3 位作者 苏湘宁 申建梅 张振飞 章玉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优势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繁殖夜蛾黑卵蜂的优良寄主,明确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时长对夜蛾黑卵蜂繁殖能力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 【目的】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优势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繁殖夜蛾黑卵蜂的优良寄主,明确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时长对夜蛾黑卵蜂繁殖能力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4、8、12℃)和冷藏时间(0、3、6、9、12 d),统计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均能显著影响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P<0.01),且随着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的下降和冷藏时间的延长,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繁殖指标呈下降趋势。当冷藏温度分别为8℃或12℃、冷藏时间为3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分别为85.98%、94.71%、56.15%(8℃,3d)和85.49%、94.61%、60.00%(12℃,3d),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是最适宜的冷藏条件;当冷藏温度为12℃、冷藏时间为6d或9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受到显著影响(P<0.05),夜蛾黑卵蜂寄生繁殖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可维持种群正常繁殖,可作为备选的冷藏条件。其他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有显著影响(P<0.05),不宜作为斜纹夜蛾卵的冷藏条件。【结论】生产上需短期冷藏斜纹夜蛾卵时,可选择冷藏温度8或12℃、冷藏时长3 d;冷藏时间更长时可选择12℃,但不应超过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斜纹夜蛾 草地贪夜蛾 冷藏条件 寄生 繁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高致病力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艺帆 张正坤 +5 位作者 隋丽 赵宇 路杨 孟钊 石旺鹏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本研究从斜纹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并纯化虫生真菌,得到6株昆虫病原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真菌进行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6株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株虫生真菌分别为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 本研究从斜纹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并纯化虫生真菌,得到6株昆虫病原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真菌进行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6株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株虫生真菌分别为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及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曲霉菌Aspergillus nomiae和糙孢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各1株。在1×10^(8)个孢子/m L浓度下,LT50分别为4.737 d,4.543 d,1.343 d,2.086 d,2.212 d和2.351 d,6株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致病力,其中莱氏绿僵菌表现最好。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镰刀菌和曲霉菌能够感染斜纹夜蛾,并首次发现糙孢蓝状菌能够感染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虫生真菌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O_(2)浓度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在小麦和人工饲料上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旋 鲁智慧 +3 位作者 何文 陈亚平 桂富荣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30,共13页
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的发生和为害,可能会影响入侵害虫的危害性及其与本地近缘种的互作关系。然而,CO_(2)浓度升高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及其本地近缘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种间竞争的影... 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的发生和为害,可能会影响入侵害虫的危害性及其与本地近缘种的互作关系。然而,CO_(2)浓度升高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及其本地近缘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种间竞争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模拟环境条件,设置了CO_(2)正常浓度(400μL/L)和倍增浓度(800μL/L),将草地贪夜蛾幼虫与斜纹夜蛾幼虫以25/5、20/10、15/15、10/20和5/25的比例混合,分别在寄主植物小麦和人工饲料上饲养,比较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对其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有试验处理中,斜纹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均会达100%,而且在高CO_(2)浓度环境下斜纹夜蛾幼虫全部死亡所需时间更短。而高CO_(2)浓度下,又以小麦为食的25/5和20/10混合比例中用时最短,仅需4.00 d;(2)各混合比例中,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平均存活天数均显著高于斜纹夜蛾幼虫,其中在高CO_(2)浓度下以小麦为食时,各混合比例中草地贪夜蛾幼虫较斜纹夜蛾幼虫平均存活天数的差距最大,分别为5.99 d、6.96 d、6.22 d、6.15 d和5.21 d。而且高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幼虫与斜纹夜蛾幼虫的平均存活天数相对值均高于正常CO_(2)浓度对照组,其中在以小麦为食时,高CO_(2)浓度组的平均存活天数相对值分别达到正常CO_(2)浓度的1.08倍、1.22倍、1.26倍、1.31倍和1.13倍;(3)两种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平均相对生长率均高于斜纹夜蛾幼虫,而且高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幼虫与斜纹夜蛾幼虫的平均相对生长率相对值高于对照,其中在以饲料为食时,在比例25/5、20/10、15/15中,分别达到正常CO_(2)浓度的168.03倍、3.38倍和2.91倍。由此说明,在两种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幼虫与斜纹夜蛾幼虫在小麦和人工饲料上的种间竞争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在高CO_(2)浓度下,更有利于其竞争力的发挥。研究结果为揭示未来CO_(2)浓度升高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种群适应性的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O_(2)浓度 草地贪夜蛾 斜纹夜蛾 种间竞争 存活率 相对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及菌株复壮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记娟 朱碧锋 +2 位作者 李皓龙 SHAUKAT Ali 吴建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继代培养10代,得到F_(1)~F_(10)代菌株并测定产孢量。采用浸虫法分别用F_(1)~F_(10)代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测定其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建立模型分析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代数、毒力与产孢量的关系及毒力退化规律。采用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比较复壮前后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效果,并测定产孢量。【结果】球孢白僵菌F_(1)~F_(5)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无显著差异,处理7 d时校正死亡率为42.44%~45.22%,而F_(6)、F_(8)、F_(10)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降至37.00%、22.94%、12.17%。F_(1)~F_(5)代菌株产孢量为9.65~10.43×10^(8)CFU/mL,F_(6)、F_(8)、F_(10)代菌株产孢量分别降至7.62×10^(8)、5.14×10^(8)、4.69×10^(8)CFU/mL。建立模型发现,菌株继代培养到F_(5)代后,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且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继代培养代数较少的菌株产孢量较高,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后,菌株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50%,且均高于原始菌株的最高致死率,复壮后菌株的产孢量均高于复壮前的产孢量。【结论】球孢白僵菌在继代培养4~5代后,产孢量逐代下降,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也逐代降低,需进行菌种复壮;采用活虫复壮法可将继代后的球孢白僵菌恢复或提高至原有特性;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作为评价其毒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斜纹夜蛾二龄幼虫 复壮 毒力 产孢量 校正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