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自发性椎管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高海燕 高慧珊 +2 位作者 黄浩然 李亮 陈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5-779,共5页
目的 分析自发性椎管内血肿的MRI特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5例自发性椎管内血肿患者,在发病后6~24 h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结合美国脊... 目的 分析自发性椎管内血肿的MRI特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5例自发性椎管内血肿患者,在发病后6~24 h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结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动态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ASIA)分级评分及病情进展,3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随访6~15个月。5例患者血肿分布:颈胸交界处2例,上胸段1例,胸腰段2例;2例覆盖3~6个节段,2例覆盖2~3个节段,1例覆盖1个节段;2例血肿位于硬膜囊腹侧,3例位于硬膜囊背侧。术后病理显示1例为单纯血凝块,2例为血凝块伴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1例亚急性期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例为不均匀强化,1例为不规则边缘强化,3例未见明显强化。术后2例ASIA分级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C级,保守治疗2例下肢肌力均恢复至E级,复查MRI示血肿均吸收。结论 MRI对于自发性椎管内血肿患者的病灶敏感性强,可以准确显示血肿的位置和大小,有助于判别疾病的进展时期,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管 血肿 血肿 硬膜下 血肿 硬膜外 保守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伍添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2个月至9岁3个月), <3岁14例、≥3岁15例。背侧型1例, 过渡型20例, 混杂型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内容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 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 EMG)及诱发肌电(triggered-EMG)。观察患儿术后1 d双下肢肌力以及术后6个月双下肢肌力、大小便和脊髓脂肪瘤切除情况。结果 29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14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4例, MEP基线建立8例, 2例基线未建立。15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12例, MEP基线建立15例。术中电生理预警情况:SEP预警2例次, MEP预警8例次, EMG预警32例次。29例中, 实现全切及近全切23例, 部分切除6例。术后第1天, 23例下肢肌力正常;6例下肢肌力下降新发/加重, 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 4例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 2例下肢肌力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 无一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新发或加重, 4例术前存在小便功能障碍的患儿中, 2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3例术前存在大便功能障碍患儿中, 1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并指导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进程, 有效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脂肪瘤 脊髓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桃桃 赵清爽 +2 位作者 应建彬 陈帆 荆俊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Wingspread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中高位和低位两类;按照Krickenbeck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伴瘘管和不伴瘘管两类;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TCS组和无TCS组。统计分析TCS与年龄、ARM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的相关性及相关治疗意义。结果105例ARM患儿中,29例(27.6%)存在TCS,76例(72.4%)无TCS。55例(52.4%)合并其他畸形,其中37例合并1种畸形,18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畸形。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是ARM患儿合并TCS的独立影响因素,中高位ARM合并TCS的概率是低位ARM的3.223倍(OR=3.223,95%CI:1.128~9.210,P=0.029),合并2种及以上其他畸形的患儿患TCS的概率是合并1种其他畸形的10.120倍(OR=10.120,95%CI:2.715~37.729,P=0.001)。无TCS的ARM患儿与合并TCS的ARM患儿比较,两组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及术后2个月排便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排便功能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位ARM患儿及合并多系统畸形的患儿TCS发生率较高。建议ARM患儿常规行腰骶部MRI检查,以尽早发现TCS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上,ARM患儿合并TCS应先治疗ARM,建议行脊髓栓系松解术,以防止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带来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脊髓栓系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培鑫 赵军 +4 位作者 王兴盛 徐世红 姜朝阳 王小强 杨红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作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影响因素复杂,给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雌激素作为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通过异常调节骨代谢、经受体作用...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作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影响因素复杂,给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雌激素作为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通过异常调节骨代谢、经受体作用于椎旁肌肉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脊柱侧弯的发生、发展。研究雌激素对脊柱侧弯进展的影响,可为脊柱侧弯病因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就雌激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病灶切除在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单中心75例报告
6
作者 王棋 王金湖 +4 位作者 唐银炳 李雅雯 姬兆年 丁浙玉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的临床诊治策略,评价椎管内病灶切除在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的临床诊治策略,评价椎管内病灶切除在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椎管内病灶切除的椎旁肿瘤合并椎管内侵犯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患儿病理类型、神经功能结局、脊柱侧弯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局部控制情况等,并对其中占比最多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亚组统计和分析。结果共75例在本中心接受椎管内病灶切除手术的合并椎管内侵犯的椎旁肿瘤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神经母细胞瘤53例、其他肿瘤22例。75例患儿中,术前无神经功能障碍34例(为A组),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6例(为B组),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5例(为C组)。A组中7例(7/34)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均于术后远期恢复正常;B组中2例于术后近期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1例(21/26)于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明显改善,5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C组12例(12/15)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其中2例恢复正常。按照手术时机分组分析显示,急诊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非急诊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75例患儿中,13例术后观察到脊柱侧弯(3例术前已存在脊柱侧弯),其中1级6例、2级5例、3级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有10例术后观察到脊柱侧弯(2例术前已存在脊柱侧弯),其中1级5例、2级5例;2例(2/53,3.8%)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在椎旁肿瘤伴椎管内侵犯的患儿中,椎管病灶切除术对于神经功能保护和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现代外科手术和监测技术,椎管内病灶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 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椎管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转移瘤切除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63
7
作者 韩广 汤锋武 +4 位作者 张赛 蒋显锋 云晨 陈旭义 苗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柞问鼎切除术 绛皮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 做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高风险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尚聚 李文毅 +2 位作者 张隆 魏景超 曹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33-3439,共7页
背景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不断增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需手术减压治疗。因为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前麻醉评估风险较高,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的椎管减压术风险很高。许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 背景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不断增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需手术减压治疗。因为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前麻醉评估风险较高,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的椎管减压术风险很高。许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全麻的开放手术,使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随着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局部麻醉(简称局麻)下的微创椎管减压术有望对此类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麻醉高风险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8例,均为术前麻醉风险评估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P3及以上,手术方式采用经椎间孔入路16例,经椎板间入路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6个月、1年进行腰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30~81 min,平均(49.5±17.0)min;1例患者术中出现颈项痛,中止手术后症状消失,无术后感染及椎管内血肿、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围术期合并疾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1年腰VAS低于术后6周(P<0.05);术后6周、6个月、1年下肢VAS、ODI低于术前(P<0.001),术后1年ODI低于术后6周(P<0.001)。结论 对于麻醉高风险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疗效确切,可降低疼痛程度,缓解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间盘退行性变 老年人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兵 胡朝晖 +1 位作者 谢湘涛 梁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手术时间60 ̄180min,平均85min,出血50 ̄130ml,平均73ml;双节段手术时间70 ̄180min,平均95min,出血50 ̄150ml,平均80ml。术中4例患者发生硬膜破裂,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及腰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前ODI评分平均78.22±17.62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0.17±15.26分,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显微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彦 姜亮 +4 位作者 刘晓光 刘忠军 韦峰 吴奉梁 党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35例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35例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分析患者的生存期与放射治疗、内科治疗(化学治疗和/或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28例(80%,28/35)获得随访资料,手术组22例,保守组6例。手术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中位数从术前的7分下降至术后3分(z=4.143,P<0.05),Karnorfsky日常状态评分的中位数从术前的50分上升至术后60分(z=3.825,P<0.05)。手术组有13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2.530,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内科治疗对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01),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手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影响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是内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陶俊峰 黄金狮 +4 位作者 陶强 陈快 樊玮 刘智文 徐美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以规避部分有害因素,降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本院经胸腔镜治疗的4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诊断为食管...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以规避部分有害因素,降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本院经胸腔镜治疗的4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诊断为食管狭窄;拟定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体重、手术日龄、缝合方式、胸腔镜手术学习曲线、食管盲端距离、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管的使用、术后GER、吻合口漏及术后进食时间;按各因素条件使用Excel表将46例患儿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先行单因素检验,再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筛选出影响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日龄、手术体重及胸腔镜手术学习曲线在单因素分析中存在差异,而食管盲端距离、吻合口漏及术后GER在单、多因素分析中均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腔镜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主要与食管盲端距离、吻合口漏及GE R有关,预防措施主要是降低食管吻合口的紧张度,减少食管吻合口漏的发生和术后积极治疗GE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食管闭锁 外科手术 食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凌海 于大青 +2 位作者 王春 刘涛 史志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8例。根据患者术中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91例)和非低体温组(10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液体总入量(含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91例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45.5%,体温最低为33.7℃。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31例(34.07%),非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18例(1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行开胸手术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风险是未行开胸手术者的2.17倍(95%CI:1.09~4.33)。结论开胸是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体温变化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与不同刺激电压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薇 孟秀丽 +2 位作者 郭向阳 赵薇 王振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7-303,共7页
目的:评价七氟烷在不同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时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为临床需要进行MEPs监测手术的麻醉用药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需择期行胸腰段脊... 目的:评价七氟烷在不同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时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为临床需要进行MEPs监测手术的麻醉用药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需择期行胸腰段脊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8例。常规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后,在手术重要操作步骤开始前分别测定刺激电压为300 V、400 V、500 V、600 V时和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0%、0.5%、1.0%、1.5%时的MEPs波幅和潜伏期。全麻期间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维持在0.2μg/(kg·min),适当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30-50范围内。结果: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电生理监测仪的刺激电压显著影响MEPs的波幅,在同一刺激电压下,随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的提高,MEPs的波幅下降,呼气末浓度1.5%时MEPs波幅(左侧20.50μV、70.71μV、135.97μV、190.00μV,右侧14.29μV、50.71μV、73.10μV、77.50μV)明显低于呼气末浓度0.5%时MEPs波幅(左侧100.00μV、362.57μV、444.05μV、435.00μV,右侧115.00μV、207.15μV、258.34μV、358.50μV)以及0.0%时MEPs波幅(左侧143.00μV、388.10μV、484.53μV、500.00μV,右侧176.00μV、407.60μV、384.35μV、451.00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χ^2=27.46,P〈0.01,右侧χ^2=60.49,P〈0.01;左侧χ^2=20.73,P〈0.01,右侧χ^2=55.05,P〈0.01;左侧χ^2=34.25,P〈0.01,右侧χ^2=33.58,P〈0.01;左侧χ^2=28.61,P〈0.01,右侧χ^2=49.04,P〈0.01);MEPs的潜伏期也有延长,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同一呼气末浓度下,随刺激电压的增大,MEPs波幅增高,电压300 V时MEPs波幅(左侧143.00μV、100.00μV、61.50μV、20.50μV,右侧176.00μV、115.00μV、41.07μV、14.29μV)明显低于400 V时MEPs波幅(左侧388.10μV、362.57μV、198.81μV、70.71μV,右侧407.60μV、207.15μV、89.00μV、50.71μV)、500 V时MEPs波幅(左侧484.53μV、444.05μV、216.24μV、135.97μV,右侧384.35μV、258.34μV、187.50μV、73.10μV)与600 V时MEPs波幅(左侧500.00μV、435.00μV、344.00μV、190.00μV,右侧451.00μV、385.50μV、156.00μV、77.50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χ^2=45.55,P〈0.01,右侧χ^2=25.73,P〈0.01;左侧χ^2=46.67,P〈0.01,右侧χ^2=55.30,P〈0.01;左侧χ^2=47.36,P〈0.01,右侧χ^2=47.82,P〈0.01;左侧χ^2=38.67,P〈0.01,右侧χ^2=45.87,P〈0.01)。同一呼气末浓度下,随刺激电压的增大,MEPs的潜伏期逐渐缩短,电压300 V时MEPs潜伏期与400 V、500 V、600 V MEPs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7.50,P=0.01;右侧F=13.33,P〈0.01),但是这种潜伏期的变化没有临床意义。同一刺激电压下,随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的提高,MEPs的成功率下降,呼气末浓度1.5%时MEPs的成功率(左侧43.8%、70.8%、77.1%、81.3%,右侧37.5%、60.4%、75.0%、66.7%)明显低于呼气末浓度0.5%时MEPs的成功率(左侧72.9%、89.6%、95.8%、95.8%,右侧66.7%、89.6%、95.8%、97.9%)及0.0%时MEPs的成功率(左侧79.2%、87.5%、95.8%、93.8%,右侧75.0%、95.8%、95.8%、95.8%),而同一呼气末浓度下,增大刺激电压可以提高MEPs的成功率,电压300 V时MEPs的成功率(左侧79.2%、72.9%、62.5%、43.8%,右侧75.0%、66.7%、60.4%、37.5%)明显低于400 V MEPs的成功率(左侧87.5%、89.6%、77.1%、70.8%,右侧95.8%、89.6%、79.2%、60.4%)、500 V MEPs的成功率(95.8%、95.8%、91.7%、77.1%,右侧95.8%、95.8%、81.3%、75.0%)以及600 V时MEPs的成功率(左侧93.8%、95.8%、89.6%、81.3%,右侧95.8%、97.9%、89.6%、66.7%),刺激电压600 V、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1.5%时MEPs的成功率与刺激电压300 V、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0.0%时MEPs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结论:七氟烷对术中MEPs监测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通过增加刺激电压,可以增大MEPs的波幅,缩短MEPs的潜伏期,提高MEPs监测的成功率,扩大了七氟烷在脊髓功能监测手术中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运动 七氟醚 脊髓 外科手术 麻醉 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4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俊 兰汀隆 +4 位作者 董伟杰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位于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7例。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本组患者中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6例。14例患者均并发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并发糖尿病8例、肾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肝硬化1例、高血压6例、肺部严重感染5例。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Cobb角变化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均有术前疼痛、截瘫等手术适应证。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9例,采取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2例颈椎病变采取颈前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均获得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7.8±6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0.5±86.4)ml;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一过性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菌血症1例。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ASIA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D级3例,E级11例。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由术前的(7.4±1.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术前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术后易出现切口不愈合、菌血症等手术风险。在积极处理好术前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合理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后,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葡萄球菌 金黄色 结核 脊柱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俊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接受术中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进行止血;对照组(54例)未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内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的红细胞比容(HCT)、输血率、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血栓事件、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皮下积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除引流管的时间、术后HCT、术后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分别为(182.8±54.6)ml、(450.4±119.2)ml、(5.5±1.5)d、(30.4±5.6)%、(35.8±12.5)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8.4±45.1)ml、(646.3±87.9)ml、(7.2±2.1)d、(27.2±7.3)%、(48.3±1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09;t=2.264,P=0.037;t=2.132,P=0.048;t=2.238,P=0.049;t=2.056,P=0.043)。术后输血率分别为19.2%(10/52)与27.8%(1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3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酶冻干粉能进一步减少脊柱结核手术的总失血量、24h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能有效起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凝血酶冻干粉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海洋 陈彤岩 +1 位作者 曾横宇 韩如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静脉麻醉组)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分别以咪哒唑仑、丙泊酚、...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静脉麻醉组)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分别以咪哒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瑞芬太尼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维持术中镇痛;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深度,记录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 h、手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榆洲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麻醉期间不同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静脉麻醉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吸入麻醉组(均P<0.05)。麻醉诱导后60和120 min,两组患者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P<0.05),其中静脉麻醉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即开始出现心率下降,且低于吸入麻醉组(P<0.05)。同一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及麻醉诱导前后(组内比较)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P<0.05),且吸入麻醉组高于静脉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高于吸入麻醉组(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维持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稳定,并抑制术中炎性应激反应,而对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无抑制作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更适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麻醉吸入 外科手术 脊柱疾病 监测 手术中 诱发电位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5 位作者 曹隽 冯磊 祁新禹 郭东 姚子明 李承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2.3)岁;病程范围为3~10个月,平均病程为(5.6±1.5)个月。所有患儿随访时间达36~48个月,平均(41.2±3.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obb角、局部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植骨融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ESR值为(20.2±5.8)mm/1 h,较术前[(50.2±13.3)mm/1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8,P<0.01);CRP值为8(2,10)mg/L,较术前[20(4,30)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2,P<0.01);Cobb角为(11.6±3.7)°,较术前[(25.2±6.7)°]明显改善(t=10.334,P<0.01);腰椎后凸角为(35.6±5.4)°,较术前[(15.2±47)°]明显改善(r=23.500,P<0.01)。术前共有54例患儿(79.4%)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变,术后末次随访时降至8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24,P<0.01)。患儿术后植骨融合均达到BridwellⅠ级标准,融合率达100%,融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为(6.6±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有4例(5.9%)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结核患儿腰椎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腰椎 儿童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兴 邢福中 +1 位作者 鲁巍 余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3例,从手术时间、术后呕吐、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87例行...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3例,从手术时间、术后呕吐、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8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76例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呕吐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有2例穿孔,术中中转开腹行修补术.术后呕吐与体重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伤口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幽门狭窄 肥厚性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畅 刘伟东 +1 位作者 马泽民 康意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 :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 13月均治愈 ,无局...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 :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 13月均治愈 ,无局部复发 ,植骨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 3.7月 ,后突矫正角度 2 0°,治疗优良率达 95 .5 %。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椎结核 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智 陈小容 +2 位作者 叶永杰 郑佳状 康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27-282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中,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中,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13.81±1.10)分改善至(5.24±1.12)分,改善率96%。术前平均评分与随访时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所有患者连续行走距离从术前不足100m改善到至少500m。结论:术前控制伴发疾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