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疆地区不同复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分析
1
作者 陈志华 马荣 +5 位作者 卢静静 孙婷婷 周丽萍 姜涛 唐江华 徐文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9,共9页
为应对北疆热量资源不断增加的现状,筛选出适宜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复种大豆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黑河45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17个复种大豆品种进行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关系... 为应对北疆热量资源不断增加的现状,筛选出适宜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复种大豆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黑河45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17个复种大豆品种进行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豆1号’、‘合丰51号’、‘合交02-69’和‘合农114’生育时期天数为95~98 d,比对照品种延长13~16 d;株高和主茎节数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加18.52%~37.85%和6.47%~17.80%;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较高,平均产量为3 576.13 kg·hm^(-2),比对照品种增加3.8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各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权重系数表现为主茎节数(0.1336)>株高(0.1325)>百粒重(0.1313)>单株粒数(0.1305)>单株荚数(0.1278)>茎粗(0.1272)>底荚高度(0.1116)>空腔数(0.1065),加权关联度的综合排名结果为‘合交02-69’>‘来豆1号’>‘合农114’>‘合丰51号’>‘合农77’>‘黑河45’>‘贺豆9号’>‘佳豆30’。从各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来豆1号’、‘合丰51号’、‘合交02-69’和‘合农114’在早霜来临前能够成熟且获得较高产量,适合在北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大豆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试验中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昝凯 柴语潼 +3 位作者 牛静 王铭 陈亚光 牛永锋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明确区域试验中适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文章采用逐步回归、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2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普通C组和高密组26个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植密度组别... 为明确区域试验中适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文章采用逐步回归、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2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普通C组和高密组26个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植密度组别参试品种仅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在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单株粒数对提高产量的正效应最大。普通C组参试品种中,百粒重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单株粒重具有负效应;高密组参试品种中,百粒重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单株粒重和生育期具有负效应。在耐密植大豆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选择,在生育期较短材料中更易选育获得耐密植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3
作者 金水丰 张丹 +5 位作者 吴建烈 黄越 钟雨婷 阮倩茜 张雨微 邹宜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32-934,共3页
对13个鲜食春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综合生育期、植株性状、豆荚性状、产量等指标,发现浙鲜12、浙农17号可适当提早播种,提高种植效益;浙农6号、浙鲜9号可继续推广应用;苏成6号、浙农11号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豆荚色绿、籽粒饱满、商品... 对13个鲜食春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综合生育期、植株性状、豆荚性状、产量等指标,发现浙鲜12、浙农17号可适当提早播种,提高种植效益;浙农6号、浙鲜9号可继续推广应用;苏成6号、浙农11号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豆荚色绿、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深受种植大户青睐,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开科源绿翡翠、苏成2号、徐春4号、开科源翠绿宝等4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多点试验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品种 植株性状 豆荚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施迎迎 吕美琴 +4 位作者 林文磊 康蓉蓉 曾红英 叶志雄 王智卿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月18日(B4)共4个播期处理为主因素,设置18.0万株·hm^(-2)(M1)、24.0万株·hm^(-2)(M2)、30.0万株·hm^(-2)(M3)、36.0万株·hm^(-2)(M4)、42.0万株·hm^(-2)(M5)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为副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豆17在4个播期均能正常成熟,对播期的适应性较广,播期越晚,出苗越快,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越短,生殖生长期越长。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大豆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相同播期处理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呈现递增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蛋白质含量和大豆产量则先增后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下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表现可知,在福建省泉州市现有的栽培条件下,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以3月12日至3月18日之间播种为宜,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达2 837.63 kg·hm^(-2),该品种可适当晚播、稀植,有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史鹏飞 张丽霞 +7 位作者 张琳 杜光辉 丁丽 刘耀 聂良鹏 魏一苗 李梅 吕玉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5,11,共6页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矮壮素(T_(1))、烯效唑(T_(2))、调换酸钙(T_(3))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各处理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的SPAD值...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矮壮素(T_(1))、烯效唑(T_(2))、调换酸钙(T_(3))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各处理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的SPAD值、单株地上部干重、穗长、穗下节直径、倒二节直径及茎基部直径,降低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茎基部节长;T_(1)~T_(3)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CK,2021年产量增幅分别为6.7%、11.0%、12.3%,2022年则分别为8.3%、9.2%、13.0%;产量三要素也得到提高,其中有效穗2021年分别达到620.4万、535.0万、606.0万/hm^(2),2022年分别为620.8万、574.6万、612.6万/hm^(2),增幅介于3.2%~13.8%之间;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调环酸钙各项指标较CK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综上,在小麦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提高植株各生育期SPAD值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通过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强化两者与产量间的相关性,最终实现小麦产量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习水县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薛明超 范贵国 +5 位作者 冉德乾 雷利群 余敏 冯玫 陈佳琴 凡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0-27,共8页
为探索茬口衔接与复合种植,筛选适宜习水县适期种植的大豆品种,采用7个大豆品种分5个播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 为探索茬口衔接与复合种植,筛选适宜习水县适期种植的大豆品种,采用7个大豆品种分5个播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大豆有效荚数、总荚数、单株总粒数、单株籽粒质量、百粒重整体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每荚粒数随播期整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油春1204、齐黄34品种单产逐渐降低,其余品种单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脂肪含量整体上呈降低趋势,蛋脂总量规律不明显。油春1204在S1(4月22日)播期产量最高(5227.5 kg·hm^(-2)),且品质、抗病性、抗倒伏性优异,适宜作为主推品种在习水县推广种植,该区域大豆最佳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茬口衔接 复合种植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蛋白质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施N量对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7
作者 杨进成 胡新州 +11 位作者 陶春红 李艳兰 普加富 安建南 柏跃才 毛冬梅 刘坚坚 杨红运 李祥 郭世明 安正云 史兰芬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菜苔油菜播期的延后,株高、单株鲜饲草重、单株鲜苔重、实收鲜苔重4个性状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延长生育期、增加单株鲜生物量和单株鲜苔产量有利于菜苔产量提高;不同年度9个组合处理之间可用作鲜饲草的生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组合处理山地油菜菜苔产量与主要农艺因子的关联度差异较大;不同年度9个处理组合之间的菜苔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播期和密度3个水平之间菜苔产量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而施N量3个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地菜苔油菜产值效益因不同处理组合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播期的后移产值效益呈现出锐减的趋势。研究发现,高海拔山区山地菜苔油菜最优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组合是播期10月20日+栽培密度7.5×10^(4)~10.5×10^(4)株/hm^(2)+5叶期施N量172.5~207.0 kg/hm^(2),这种栽培技术可以在高海拔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菜苔油菜 播期 密度 施N量 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产量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李洪超 李紫薇 +2 位作者 崔鹤露 蔡萌萌 王晓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28-31,48,共5页
不同用途的工业大麻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的不同可以体现在种植密度上。为此,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3个工业大麻品种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10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与株高、茎粗、节数、鲜茎重和干茎重... 不同用途的工业大麻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的不同可以体现在种植密度上。为此,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3个工业大麻品种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10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与株高、茎粗、节数、鲜茎重和干茎重成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皮重成显著负相关,与节间长成显著正相关;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043%,从中筛选到4个产量关键性状;引进资源和汉麻10号适宜籽纤兼用种植方式(250粒/m^(2),行距30 cm),汉麻12号适宜纤维用种植方式(450粒/m^(2),行距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种植方式 产量相关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子聪 赵伟 +4 位作者 李佳宜 齐年华 王小凡 姚兴东 谢甫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为了明确辽宁省未来大豆性状的改良方向,选取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46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置为15万株·hm-2,综合分析不同年代间大豆品种的茎秆强度、叶柄夹角、成熟期的株型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趋势。结果表明:随着... 为了明确辽宁省未来大豆性状的改良方向,选取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46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置为15万株·hm-2,综合分析不同年代间大豆品种的茎秆强度、叶柄夹角、成熟期的株型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大豆鼓粒期上、中、下层叶柄夹角均逐渐减小,在2020年代均达到最小;而茎秆强度显著增加,在2020年代达到251.49 N。在成熟期株高、植株重量平衡点高度和底荚高度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演替呈显著下降趋势,均在2020年代达到最小。但主茎节数、主茎粗和分枝数变化不显著。随着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020年代育成品种达到3319.63kg·hm^(-2)。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呈上升趋势,百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和-0.249,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9。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底荚高度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41,-0.304,0.228。综上可知,辽宁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偏重选育株型紧凑株高适宜、底荚高度较低和单株粒数较多的稳产型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型 农艺性状 产量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然 李阳 +5 位作者 Селихова Ольг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张武 于晓光 吴俊彦 崔杰印 位昕禹 《大豆科技》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文章以俄罗斯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Лидия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Персона为试验材料,设置25万、40万、55万、70万、85万株/hm^(2)这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 文章以俄罗斯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Лидия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Персона为试验材料,设置25万、40万、55万、70万、85万株/hm^(2)这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不同株型大豆品种Лидия和Персона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均呈现相似变化趋势。其中,株高和底荚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整体上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平作条件下,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Лидия适宜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2.51 t/hm^(2);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Персона适宜种植密度为40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2.47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株型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建廷 许赵佳 +2 位作者 苏志刚 王明涛 苗彦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既是优质牧草,也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巴青垂穗披碱草是西藏第1个野生牧草驯化品种,为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明确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种子产量指标与7个农艺性状指标...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既是优质牧草,也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巴青垂穗披碱草是西藏第1个野生牧草驯化品种,为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明确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种子产量指标与7个农艺性状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分蘖数、平均旗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合农艺性状指标变量V1和V2,分蘖数和株高结构系数相对较大,可见分蘖数与株高是决定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基于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穗数、平均穗粒数极显著相关(P<0.01);平均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种子长度、平均拔节数、株高、平均旗叶长显著相关(P<0.05);单株穗数与种子长度、芒长、平均拔节数显著相关(P<0.05)。因此或可通过增加旗叶长来增加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进而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种子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典型分析 逐步回归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永森 金龙 田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26-29,共4页
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使用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采用“4+4种植模式”(4行玉米+4行大豆),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T_(1)(宁豆6号)、T_(2)(中黄318)、T_(3)(承豆6号)、T_(4)(铁丰31)和T_(5)(辽豆15号),玉米品种均为先玉1... 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使用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采用“4+4种植模式”(4行玉米+4行大豆),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T_(1)(宁豆6号)、T_(2)(中黄318)、T_(3)(承豆6号)、T_(4)(铁丰31)和T_(5)(辽豆15号),玉米品种均为先玉1225,对比分析各处理大豆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生育期在143~145 d,株高、底荚高等农艺性状以T4处理表现最好;单株豆粒数以T_(4)和T_(2)处理较多,分别为49.36、48.55粒,产量以T_(4)处理最高(1384.65 kg/hm^(2)),T_(2)处理次之(1296.60 kg/hm^(2));经济效益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以T4处理最高。综合各品种表现,筛选出大豆品种铁丰31适合在研究区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的优质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大豆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宝刚 闫凤岐 +3 位作者 康少辉 苏浴源 申领艳 栗淑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明确结球甘蓝表型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促进高原冷凉区结球甘蓝新品种选育,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份结球甘蓝新配组合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14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 为明确结球甘蓝表型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促进高原冷凉区结球甘蓝新品种选育,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份结球甘蓝新配组合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14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球横径>叶球纵径>中心柱高度>绿层数>绿层厚度>中心柱高度/叶球高>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外茎长度>外叶质量>开展度>中心柱宽度>株高>外叶数。叶球横径和叶球纵径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7855和0.7433。因此,在结球甘蓝杂交育种过程中,以产量为育种目标,优先考虑叶球横径和叶球纵径这2个性状,可以获得单株产量较高的结球甘蓝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单株产量 表型数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润润 卢培娜 +2 位作者 蔡雪梅 罗珠珠 牛伊宁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陇东黄土高原玉米种植面积大,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适宜带状间作种植密度非常重要。本文以当地玉米单作(49500株/hm^(2))为对照,设玉米低密度(45000株/hm^(2))和高密度(54000株/hm^(2))两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密度,研究带状间作... 陇东黄土高原玉米种植面积大,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适宜带状间作种植密度非常重要。本文以当地玉米单作(49500株/hm^(2))为对照,设玉米低密度(45000株/hm^(2))和高密度(54000株/hm^(2))两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密度,研究带状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处理相比:(1)间作处理玉米穗粗和穗行数略有降低,高密度种植时玉米穗长和行粒数最高,分别达到21.2 cm和40.5粒/行;(2)高密度间作种植增加了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20949 kg/hm^(2));(3)高密度间作种植时,玉米籽粒蛋白、脂肪及纤维含量最高,较玉米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0.9%、2.53%和2.91%。主成分分析可以解释不同处理结果79.6%的差异,高密度带状间作种植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该区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中,玉米以54000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适合在陇东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15
作者 杨云 金容 +3 位作者 夏清清 李仕伟 杨凯 蒲全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6-19,共4页
生物产量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考评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岭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3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10个与青贮玉米生物鲜重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不同,利用单个... 生物产量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考评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岭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3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10个与青贮玉米生物鲜重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不同,利用单个性状与生物鲜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误差较大;主成分分析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8.106%;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四大类;判别分析表明判对概率为89.19%;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套青贮玉米产量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岭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韩秉进 潘相文 +3 位作者 金剑 王光华 刘长江 刘晓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29-1433,共5页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因子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对产量作用的大小顺序为:x11>x12>x9>x10>x16>x15>x1>x5。说明提高大豆产量首先要考虑增加有效荚数,其次是提高经济系数,而增加百粒重和株高对于增产的效应较小。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促进生物量生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植株性状 相关性 产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程 刘兵 +5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李文滨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6-942,948,共8页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数有显著的影响,与中密度相比,低密度分别增加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80.3%、55.4%和12.6%,而高密度则降低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57.4%、24.7%和53.6%。密度对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也有一定影响,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个品种大豆的节间荚数、粒数和粒重的空间分布由上至下呈"微弧型"分布,即中部多,上下部少;而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近似呈现"┃"直线型分布,随着密度的下降,3个品种大豆主茎全部节位的荚数、粒数和粒重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这种增加在各品种间的上、中和下部节位上存在一些差异。垦农18大豆节间的每荚粒数和单粒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黑农35稳定性次之,而海339稳定性最弱。因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产量与因密度增加而个体受抑导致的减产的数学表达式为:Yn+1=Yn+YD-YG。此表达式存在平衡点,此平衡点可作为评价大豆高产群体适宜密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5 位作者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度小,耐密性好;先玉335和中单909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回归斜率小于郑单958,先玉335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中单909的适密范围在8.56万株/hm2左右。因此,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光合特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玉米 产量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2 位作者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63-2067,共5页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进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棉花株型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性状 皮棉产量 变异 相关 通径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5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郭美玲 李志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2-867,共6页
为研究大豆耐密性状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以150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的比值研究大豆耐密性状与产量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重心高度及倒伏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 为研究大豆耐密性状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以150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的比值研究大豆耐密性状与产量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重心高度及倒伏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重心高度及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倒伏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间接相关因子主要来源于重心高度及株高,有效分枝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间接相关因子主要来源于重心高度及倒伏率。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为倒伏率、重心高度及有效分枝数。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耐密植大豆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及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密性状 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