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疆地区不同复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分析 |
陈志华
马荣
卢静静
孙婷婷
周丽萍
姜涛
唐江华
徐文修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区域试验中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昝凯
柴语潼
牛静
王铭
陈亚光
牛永锋
|
《大豆科技》
|
2025 |
0 |
|
3
|
鲜食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
金水丰
张丹
吴建烈
黄越
钟雨婷
阮倩茜
张雨微
邹宜静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
0 |
|
4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施迎迎
吕美琴
林文磊
康蓉蓉
曾红英
叶志雄
王智卿
|
《福建农业科技》
|
2025 |
0 |
|
5
|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
史鹏飞
张丽霞
张琳
杜光辉
丁丽
刘耀
聂良鹏
魏一苗
李梅
吕玉虎
|
《江西农业学报》
|
2025 |
0 |
|
6
|
不同播期对习水县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薛明超
范贵国
冉德乾
雷利群
余敏
冯玫
陈佳琴
凡迪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
0 |
|
7
|
不同播期、密度、施N量对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
杨进成
胡新州
陶春红
李艳兰
普加富
安建南
柏跃才
毛冬梅
刘坚坚
杨红运
李祥
郭世明
安正云
史兰芬
|
《农学学报》
|
2025 |
0 |
|
8
|
种植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
李洪超
李紫薇
崔鹤露
蔡萌萌
王晓楠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
0 |
|
9
|
辽宁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遗传改良 |
梁子聪
赵伟
李佳宜
齐年华
王小凡
姚兴东
谢甫绨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0
|
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魏然
李阳
Селихова Ольг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张武
于晓光
吴俊彦
崔杰印
位昕禹
|
《大豆科技》
|
2024 |
2
|
|
11
|
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龙建廷
许赵佳
苏志刚
王明涛
苗彦军
|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2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分析 |
杨永森
金龙
田宇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
9
|
|
13
|
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陈宝刚
闫凤岐
康少辉
苏浴源
申领艳
栗淑芳
|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4
|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李润润
卢培娜
蔡雪梅
罗珠珠
牛伊宁
|
《热带农业工程》
|
2024 |
2
|
|
15
|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杨云
金容
夏清清
李仕伟
杨凯
蒲全波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
0 |
|
16
|
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 |
韩秉进
潘相文
金剑
王光华
刘长江
刘晓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8 |
40
|
|
17
|
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
王程
刘兵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李文滨
Stephen J.Herbert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3
|
|
18
|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2
|
|
19
|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20
|
大豆耐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李灿东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郭美玲
李志民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