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华南虎纤维组织瘤样增生的诊治
1
作者 龚志海 雷胜桥 +4 位作者 杨金城 陆洪敏 李婉婷 徐艳春 张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661,共6页
韶关某繁育基地一只14岁雄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右前脚掌背皮肤出现破损红肿,且肿块日渐增大。专家初步诊断该肿块为良性肿瘤,并实施切除手术。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分子生物学以及病理组织学技术进行检查与诊断分... 韶关某繁育基地一只14岁雄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右前脚掌背皮肤出现破损红肿,且肿块日渐增大。专家初步诊断该肿块为良性肿瘤,并实施切除手术。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分子生物学以及病理组织学技术进行检查与诊断分析,结果显示:患虎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项指标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且存在立克次氏体感染。此外,病理组织学鉴定切除肿块为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为良性肿瘤。这一病例报导,可为虎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瘤样增生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调查及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祥云 胡德夫 +2 位作者 唐小平 王志臣 刘伟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湖南省壶瓶山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证据较多的区域。中美华南虎联合调查队于2001年10~1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样带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 湖南省壶瓶山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证据较多的区域。中美华南虎联合调查队于2001年10~1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样带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虽未得到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但较系统地调查了该区域的生境状况,初步评价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该区域历史上是华南虎分布较多的区域。经分析,目前仍具备华南虎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以后实施华南虎重引入工程较为理想的试验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野外调查 栖息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养条件下华南虎不同年龄组行为节律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青 胡德夫 +2 位作者 陆军 黄兆峰 傅文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67-2774,共8页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2月,应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福建省上杭县梅花山华南虎繁殖与野化研究中心3个年龄组的9只散养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进行了400余小时的行为观察,对行为发生的时间分配、日节律进行了研究。...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2月,应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福建省上杭县梅花山华南虎繁殖与野化研究中心3个年龄组的9只散养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进行了400余小时的行为观察,对行为发生的时间分配、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体、亚成体和幼体的行为节律差异显著。时间分配上,3组别间运动行为、休息行为和摄食行为相关性不强,而社会行为、玩耍行为和其它行为差异显著。日行为节律上,运动行为的发生总是伴随着社会行为和摄食行为,尤其是成年虎,但成年虎的运动行为中刻板行为占了很大比例;年龄等级序列在日节律中表现为年轻个体的社会行为受压抑;摄食行为的发生明显受人为控制;幼体玩耍行为的发生与摄食行为和其它组社会行为的发生趋势一致。曲线特征上,成体组曲线整体平滑,而亚成体和幼体曲线则变化较为剧烈。研究认为散养条件使虎个体还原了部分关键的野生虎行为,但人为干扰与空间不足仍对野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野化 散养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虎毛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奕睿 屈海云 +1 位作者 吴冬梅 王安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研究了华南虎虎毛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通过MARS-5微波消解系统快速消解虎毛样品,利用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其中Al、Ba、Ca、Cu、Fe等十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各元素回收率在85%到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本工作为... 研究了华南虎虎毛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通过MARS-5微波消解系统快速消解虎毛样品,利用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其中Al、Ba、Ca、Cu、Fe等十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各元素回收率在85%到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本工作为虎类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测试方法,为评价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提供了简单快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虎毛 微波消解 端视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和华南虎源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PCR检测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建雄 单芬 +1 位作者 黄嘉欣 陈武 《野生动物》 201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为了鉴定东北虎和华南虎疑似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料中病毒的种类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用于扩增大小分别为193 bp,288 bp,312 bp和1088 bp的基因片段,同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克隆至PMD18-... 为了鉴定东北虎和华南虎疑似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料中病毒的种类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用于扩增大小分别为193 bp,288 bp,312 bp和1088 bp的基因片段,同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转化、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设计并合成的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均扩增出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分别约为200 bp、290 bp、310 bp、1100 bp;对Fhv3进行单酶切鉴定,出现大小分别约为160 bp、150 bp的2条条带;对Fhv4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GenBank^(TM)中已公布的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毒株(序列号:FJ478159.2)序列相似性为100%,与其他基因序列相似性均较低。本研究首次发现东北虎和华南虎源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为虎类的饲养管理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为虎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华南虎 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PCR 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妊娠期粪便孕酮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单芬 李石洲 +3 位作者 陈武 雷胜桥 林强 谢和平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只华南虎6次配种前后粪便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华南虎粪便孕酮含量在产前5~7周显著上升,至产前1周达到高峰,在分娩后迅速下降,其变化模式与非妊娠期粪便孕酮含量变化模式明显不同,与华南虎行为和外阴...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只华南虎6次配种前后粪便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华南虎粪便孕酮含量在产前5~7周显著上升,至产前1周达到高峰,在分娩后迅速下降,其变化模式与非妊娠期粪便孕酮含量变化模式明显不同,与华南虎行为和外阴变化显著相关.以粪便孕酮含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各种外部表征进行妊娠诊断,妊娠阳性(3次)和阴性(3次),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妊娠诊断 孕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母乳成分分析及虎代乳粉的研制
7
作者 许卫华 林开雄 +3 位作者 林炜明 陈腾腾 刘丹 傅文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4-173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用代乳粉。结果表明:1)华南虎母乳(以新鲜基础计)中,总氨基酸、总脂肪酸、乳糖含量分别为(10.85±0.80)%、(8.94±1.14)%和(2.70±0.14)%。2)华南虎母乳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41.126%、21.029%、20.880%、23.639%和1.529%。3)华南虎母乳中钙、磷、钠和钾含量分别为0.156%、0.179%、0.117%和0.088%,钙磷比例接近1∶1。4)以乳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幼虎代乳粉中,蛋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4种氨基酸构成限制性氨基酸。5)人工育幼的18只东北虎幼虎和1只华南虎幼虎全部成功断奶。综上所述,华南虎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构成,开发的虎代乳粉可成功饲喂东北虎幼虎和华南虎幼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东北虎 母乳 代乳粉 人工育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体外益生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杜雪晴 陈武 +8 位作者 李婉萍 邵慧婷 周妞 萨家祺 王晨 吴亚江 翟俊琼 吕梦娜 单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乳酸菌对动物肠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对健康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粪便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并通过研究菌株对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乳酸菌对动物肠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对健康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粪便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并通过研究菌株对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抑菌性及菌株的耐酸、耐胆盐、溶血性和对24种药敏纸片的耐药性,对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78株乳酸菌,其中15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对以上4种致病菌的抑菌圈均大于15 mm,含6株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22YY08、22DC20、22XX19、22Hui09、22LL14和22XX03)、3株卷曲乳杆菌(L. crispatus,22HH02、22YY13和22YY09)、2株动物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animalis,22Hui15、22LL07)、1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22DC18)、1株黏膜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cosae,22DC10)、1株约氏乳杆菌(L. johnsonii,22DC09)和1株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GaL110)。通过进一步试验筛选出8株乳酸菌,在pH=2.5和胆盐浓度为0.1%时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耐胆盐性能,均不产生溶血性,但其中3株罗伊氏乳杆菌22Hui09、22YY08和22LL14对多种药物耐药,其他菌株对多种药物敏感。本试验筛选获得的3株罗伊氏乳杆菌(22DC20、22XX03和22XX19)、1株戊糖片球菌(22DC18)和1株格氏乳球菌(GaL110)有希望作为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应用到华南虎益生菌制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乳酸菌 筛选 抑菌性 耐酸耐胆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脉东段华南虎重引入的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田书荣 王明旭 +4 位作者 姜广顺 李立 康祖杰 黄太福 桂小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共12页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最小存活种群和环境容纳量参数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无个体补充的情形下,壶瓶山—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放归备选地环境容纳量为22只,未来100年内,野生华南虎种群存活概率为0.85,内禀增长率为0.1871,周限增长率为1.2058,净生殖率为3.2273,雌性世代更替时间为6.26年,雄性世代更替时间为7.40年,最小存活种群数量为12只。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和有效栖息地空间是该区域影响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修复栖息地,提高猎物密度,增强生态承载力,是确保华南虎野外放归并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技术策略。研究结果为制定华南虎野外放归行动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重引入 种群生存力分析 最小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华南虎淋巴瘤的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腾腾 傅文源 +6 位作者 林锡潘 张乐 兰作闽 童鑫 林炜明 林艺群 林开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通过对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发病后的临床特征、死后剖检、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虎体内多种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临床特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食欲减退至废绝,病程持续一个多月后死亡。尸体剖检可见严... 通过对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发病后的临床特征、死后剖检、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虎体内多种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临床特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食欲减退至废绝,病程持续一个多月后死亡。尸体剖检可见严重黄染,淋巴结肿大坏死,肝、脾、肾、胰、肺等脏器表面均有灰白色结节。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淋巴滤泡结构、淋巴结结构被大片形态一致的淋巴细胞样肿瘤细胞取代。同时,在多个器官中均发现了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影响周围正常的组织结构,且各脏器中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结中肿瘤细胞形态一致。最终,诊断为体表、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恶性淋巴瘤,累及肝脾、肺、肾脏、胰腺等组织,造成机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淋巴瘤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子宫内膜炎摩氏摩根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依凡 马敬华 +4 位作者 白思琦 翟祎梦 刘建勋 宋厚辉 杨永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子宫内膜炎病例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虎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的生化鉴定以及... 【目的】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子宫内膜炎病例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虎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的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模型检测临床分离株致病性,并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法K-B鉴定该菌对50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筛选的敏感药物联合对症治疗,持续观察疾病是否复发及其产仔情况。【结果】从患虎子宫分泌物中获得1株革兰阴性短棒状杆菌;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革兰阴性卡鉴定结果显示,该临床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菌株可发酵葡萄糖,分解甘露糖、D-葡萄糖,且尿素酶、磷酸酶、鸟氨酸脱羧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反应呈阳性;序列比对分析发现,16S rDNA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性最高,达99%以上,进一步表明该菌为摩氏摩根菌,并命名为HNH201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多重耐药,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四环素、头孢哌酮等33种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西丁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妥布霉素、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敏感;小鼠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腹腔接种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07.5 CFU;采用敏感药物治疗后,该虎痊愈且连续3年未复发,截至2022年9月,该母虎已经多次怀孕并合计生产了5仔。【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到1株华南虎源多重耐药致病性摩氏摩根菌,经筛选的敏感药物治疗,该虎子宫内膜炎痊愈未复发,研究结果为同类疫病防治提供了病例参考和数据支持,提示应重视摩氏摩根菌对动物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摩氏摩根菌 子宫内膜炎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华南虎是怎样走向濒危的——兼谈华南虎保护拯救之希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胥执清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84-190,共7页
近 2 0年来 ,关于华南虎的数量及保护、拯救工作的报道频频见于各种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 ,近几年来更常见于Internet网。有关华南虎野生数量的变化众说纷纭 ,多是“估计”值 ,本文就各估计值做一归纳统计 ,以阐述其... 近 2 0年来 ,关于华南虎的数量及保护、拯救工作的报道频频见于各种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 ,近几年来更常见于Internet网。有关华南虎野生数量的变化众说纷纭 ,多是“估计”值 ,本文就各估计值做一归纳统计 ,以阐述其走向濒危的过程 ,分析原因 ,并建议在目前国家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濒危原因 野生动物保护 拯救 国际合作 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带型模式建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志海 朱利永 +8 位作者 任小冬 饶伟强 雷胜桥 吴莉莉 刘力军 张燕 李秋明 陈斌 谢和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8-444,共7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带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研究和分析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华南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38条,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按相对长度从长到短依次编号为1~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带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研究和分析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华南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38条,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按相对长度从长到短依次编号为1~18。根据着丝粒指数可将华南虎染色体分为4组,即A组(m),包括2、5、13、18和X;B组(Sm),包括1、4、7、8、9、10、11、12、14、17和Y;C组(St),包括3、6;D组(t),包括15、16。核型公式为8(m)+20(Sm)+4(St)+4(t),XY(m,Sm)/XX(m,m)。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华南虎染色体核型标本,初步建立了华南虎染色体G带核型模式图谱。经比对,发现华南虎与东北虎(P. t. altaica)染色体核型存在明显差异,可为虎亚种的分类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能为华南虎种群基因多样性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染色体 核型分析 G带 模式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