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青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_(2)通量及其对土壤温湿度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匡艳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研究大青山典型植被土壤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林、荒草坡地土壤CO_(2... 为研究大青山典型植被土壤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林、荒草坡地土壤CO_(2)的排放规律及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在观测期内土壤CO_(2)通量范围为11.00~673.47 mg.m^(-2).h^(-1),均为大气CO_(2)的源;(2)各样地土壤CO_(2)通量平均值大小为:荒草坡地<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木林<白桦次生林;(3)土壤温度是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_(2)通量的主要因子,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明显;(4)大青山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Q10值范围为1.07~5.64,不同植被类型间Q10值存在较大差异,Q10均值大小为:白桦次生林>荒草坡地>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木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准确估算大青山典型植被土壤CO_(2)通量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类型 CO_(2)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图像的核桃园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圣 张劲松 +4 位作者 孟平 汪贵斌 黄辉 尹昌君 王鑫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9-95,共7页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于2017年8月11日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系统(TC640)对连续灌溉区域和干旱胁迫区域进行了图像采集。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深度可能是核桃树主要吸收水分的区域。冠层温度普遍高于空气温度,其变化范围在0~5℃之间,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正向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值达到了75%。利用2017年13:00时的冠层与空气温差数据来建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R2=0.64;同时,利用14:00时的实测数据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R2=0.61,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最后,将模型用于诊断核桃区域水分状况,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该研究首次将固定式热成像设备与无人机热成像系统相结合来研究树木的冠层温度,并成功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从单株水平到区域尺度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土壤 水分 核桃 热红外图像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方日尧 同延安 梁东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了探讨旱地有效蓄水保墒对冬小麦的综合效应,从1998~2000年在渭北旱原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实验研究。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在生长期采用渗水地膜、秸秆、常规地膜及不同覆盖技术,均有显著增产效果,能显著增加土... 为了探讨旱地有效蓄水保墒对冬小麦的综合效应,从1998~2000年在渭北旱原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实验研究。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在生长期采用渗水地膜、秸秆、常规地膜及不同覆盖技术,均有显著增产效果,能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除常规地膜覆盖外),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土壤温度,降低昼夜温差,避免降雨直接冲击地面,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常规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比较,渗水地膜覆盖冬小麦增产分别为43.1%和40.4%。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渗水地膜和常规地膜具有相同的增温效果,当气温达35℃以上时,渗水地膜还具有降低极端温度的调节功能。但是,覆盖易造成有机质大量矿化物和NO-3-N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原 不同覆盖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云 宇振荣 +3 位作者 孙丹峰 Driessen P.M 刘云慧 王纯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但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有较大的波动性;14∶00的冠气温差能较好地反映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很高,在20cm、40cm土层,两者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8866、0 99389,这为用区域遥感数据反演主要生育期冬小麦的冠气温差进而监测区域40cm土壤含水量提供了实验性的依据;拔节期和灌浆期,用14∶00冠气温差来拟合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为用区域遥感数据监测区域土壤含水量提供了经验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遥感冠层温度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邹养军 陈金星 +3 位作者 马锋旺 折小锋 党志明 屈军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47,共4页
对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产量苹果园的土壤垂直深度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的果园中,0-1 m的土层水分变化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在1-2 m土层中,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随种植年限的增... 对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产量苹果园的土壤垂直深度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的果园中,0-1 m的土层水分变化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在1-2 m土层中,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也逐渐降低,且变化明显;2-8 m土层中各种植年限的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种植年限越长含水量越小,且不同年限果园之间的差异明显;10-15 m土层的含水量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差异明显。不同产量园中,0-2 m土层,产量越高的果园土壤含水量越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2-8 m土层中含水量较稳定,没有剧烈波动,8-10 m土壤出现含水层;10-15 m土层含水量在15%左右,波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土层深度 不同年限 不同产量园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乔灌林地土壤水分及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4 位作者 文安邦 贺秀斌 严冬春 龙翼 鲍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8-193,共6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对该区典型流域不同林龄主要乔灌林地土壤容重、水分特征和持水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表现出天然灌木林<乔木林<人工灌木林<果园,且容重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即20a... 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对该区典型流域不同林龄主要乔灌林地土壤容重、水分特征和持水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表现出天然灌木林<乔木林<人工灌木林<果园,且容重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即20a>25a>30a。下层土壤容重与表层变化规律相似。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和非活性孔度变化规律相反,与土壤活性孔度和土壤孔隙比变化基本一致。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顺序为果园>刺槐>柠条>狼牙刺,50-500cm土层则是刺槐林地最小,灌木林地在50-200cm土层的变动幅度较大,200-350cm土层柠条小于狼牙刺,350-500cm土层狼牙刺则小于柠条,主要受人工林种植密度和人为干扰措施影响。苹果园经过隔坡梯田整地措施,其林下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最高。该区提倡"灌木先行"的植被恢复措施是必要的。表层土壤总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持水量变化顺序为天然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有效持水量却表现出与总持水量相反的变化趋势,容重越低,土壤有效持水性越强。20-40cm土层及40-60cm土层的持水特性表现出与表层土壤相似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典型流域 不同林龄 乔灌林地 土壤水分 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条件对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尹晓宁 马明 +3 位作者 张坤 刘兴禄 牛军强 董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提高苹果园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以长富2号17年生苹果树为试材(基砧为山定子,中间砧为M26),覆盖条件共设覆黑膜+覆麦草(处理Ⅰ)、覆麦草(处理Ⅱ)、覆玉米秆(处理Ⅲ)、生草(处理Ⅳ)4种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就不同覆盖条件对苹果... 为了提高苹果园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以长富2号17年生苹果树为试材(基砧为山定子,中间砧为M26),覆盖条件共设覆黑膜+覆麦草(处理Ⅰ)、覆麦草(处理Ⅱ)、覆玉米秆(处理Ⅲ)、生草(处理Ⅳ)4种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就不同覆盖条件对苹果园土壤集雨保墒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7月干旱期的各测定日期,处理Ⅰ~Ⅲ这三种覆盖条件下土壤各层的绝对含水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处理Ⅳ和对照;在干旱程度较重的6月中旬,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全层(0~60 cm)的绝对含水量比生草处理Ⅳ和对照的提高13.54%~37.77%,其中0~2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25.25%~55.92%,20~4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了5.26%~26.13%,40~6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了7.15%~33.82%,说明集雨保墒效果明显,但处理Ⅰ~Ⅲ这三种覆盖处理间保墒效果的差别不大。处理Ⅰ~Ⅲ的果实单果质量比处理Ⅳ和对照增加6%~10%;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Ⅱ与对照接近,其他覆盖处理的均显著低于对照;果实去皮硬度,处理Ⅱ的最大,为10.69 kg·c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长富2号 旱塬 不同覆盖 土壤含水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地面试验的水分指数与土壤湿度及生理指标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1 位作者 李莉 张文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155,共5页
为研究作物生长发育早期受干旱影响的作物水分光谱特征,对冬小麦返青期进行水分控制试验。利用野外光谱辐射仪在河北固城试验区测量冬小麦的光谱并分别计算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和简单比值水分指数(SRWI),同时测定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C... 为研究作物生长发育早期受干旱影响的作物水分光谱特征,对冬小麦返青期进行水分控制试验。利用野外光谱辐射仪在河北固城试验区测量冬小麦的光谱并分别计算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和简单比值水分指数(SRWI),同时测定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Chl)、叶面积指数(LAI)、株高(H)和叶片相对含水率(LRWC)等冠层生理指标和土壤湿度(SM)。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生理指标与土壤湿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657,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作物发育早期的光合和生长状况。NDWI/SRWI与SM相关系数均为0.545,呈现弱的正相关;相反,水分指数与冬小麦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不明显,特别是,NDWI/SRWI与LRWC的相关系数仅为0.175。据此得出在作物低覆盖生长阶段,水分指数更多反映的是土壤水分状况而不是作物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干旱 土壤湿度 叶片相对含水率 归一化水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热惯量的土壤水分监测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树聪 沈彦俊 +1 位作者 郭英 近藤昭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7-1161,共5页
土壤水分含量是监测农业干旱的重要指标,遥感法是大面积监测土壤水分时空特征的主要方法,热惯量法是遥感方法监测土壤水分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表观热惯量模型计算表观热惯量,并通过地面验证试验对该模型的适用性... 土壤水分含量是监测农业干旱的重要指标,遥感法是大面积监测土壤水分时空特征的主要方法,热惯量法是遥感方法监测土壤水分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表观热惯量模型计算表观热惯量,并通过地面验证试验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通过严格的控制试验,设计了10个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的试验小区,针对表观热惯量的适用条件,利用实测的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反照率、太阳辐射等参数计算了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的表观热惯量,并与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度较低情况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0.35],表观热惯量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表观热惯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7,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以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在较高植被覆盖情况下(NDVI>0.35),表观热惯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热惯量法监测土壤水分失效;NDVI为0.35可以作为热惯量法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是否可行的判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热惯量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反照率 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江浩浩 董希斌 王海飙 《森林工程》 2009年第3期77-80,124,共5页
边坡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直剪试验,研究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天然含水率时,草地土壤抗剪强度高于裸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边坡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直剪试验,研究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天然含水率时,草地土壤抗剪强度高于裸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裸地土壤抗剪强度在含水率约为10%时达到峰值,草地土壤达到抗剪强度峰值时的含水率约为12%,且草地土壤峰值时的抗剪强度值明显大于裸地;峰值过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到饱和含水率的过程中,草地土壤抗剪强度减小的幅度小,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小。由此表明,边坡植被能显著减弱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不同植被 土壤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道沟流域典型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春利 邵明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4-56,共3页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典型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雨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雨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测定时期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程度为退耕苜蓿地>荒地>退耕林地>农田,均为...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典型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雨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雨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测定时期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程度为退耕苜蓿地>荒地>退耕林地>农田,均为弱变异;土壤含水量在垂直剖面方向均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都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变异程度为荒地>退耕林地>退耕苜蓿地>农田;沿坡长方向从坡顶到坡脚土壤含水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呈波浪状,且生物量波峰基本与土壤水分波谷相对应,这说明较高的植被生产力消耗较多的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方式 雨季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田间土壤水分和混合电导率空间变异性与套合结构模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子忠 龚元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夏玉米田间 90m× 90m(L区 ) ,内套一个 30m× 30m(M区) ,再内套一个 1 0m× 1 0m(S区 ) 3个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 ,各尺度间土壤含水量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 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夏玉米田间 90m× 90m(L区 ) ,内套一个 30m× 30m(M区) ,再内套一个 1 0m× 1 0m(S区 ) 3个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 ,各尺度间土壤含水量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接近而电导率的差别较大。在L和M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在 3个置信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 ,在S尺度下只在 0 0 1置信度下呈对数正态分布 ;在L尺度下土壤电导率仅在信度为 0 0 5和 0 0 1时呈对数正态分布 ,在M尺度下仅在信度为 0 0 1时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 ,较高信度时呈对数正态分布 ,在S尺度下不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各尺度下它们的空间结构可用球状模型描述 ,其变程分别约为 2 2~ 1 9 8m(土壤含水量 )和 2 5~ 1 7 2m(电导率 ) ,不同尺度间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结构函数差别较大 ,用套合结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电导率 空间变异 不同采样尺度 套合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层温度指导冬小麦灌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史宝成 刘钰 蔡甲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6个不同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气温以及土壤含水率,计算了冠气温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空气温差(Tc-Ta)是利用冠层温度评价作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方法。冠层温...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6个不同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气温以及土壤含水率,计算了冠气温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空气温差(Tc-Ta)是利用冠层温度评价作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方法。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其中冠层温度在下午14:00前后达到最大值;中午12:00~14:00时段冠气温差反应冬小麦的供水状况最具代表性;冬小麦适宜水分处理的冠气温差阈值为-1.5℃〈ΔT〈1.3℃。冬小麦旺盛生长期间(15/4~25/5)的水分胁迫指数平均值与最终籽粒产量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平均水分胁迫指数在0.18~0.23范围为冬小麦的最优供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气温差 水分胁迫指数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晓伟 何宝林 +1 位作者 郭天文 康恩祥 《农学学报》 2011年第8期9-15,共7页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春覆膜和播前覆膜,即早覆膜优于晚覆膜。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增加了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率为70.21%,产量为10039.34kg/hm2,比播前覆膜增产24.81%,水分利用效率30.19kg/(hm2·mm),比播前覆膜提高15.26%。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使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时期 土壤含水量 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SI诊断温室草皮水分胁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雪 左志宇 +2 位作者 张晓东 付为国 毛罕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9-31,共3页
通过观测夏季温室不同灌溉条件下草皮的冠层温度、气温、大气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利用Isdo经验模式确定了冠气温差的下限方程。通过观察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草皮CWSI的日变化,得出了利用CWSI诊断草皮水分状况的最佳时机。研究分析... 通过观测夏季温室不同灌溉条件下草皮的冠层温度、气温、大气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利用Isdo经验模式确定了冠气温差的下限方程。通过观察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草皮CWSI的日变化,得出了利用CWSI诊断草皮水分状况的最佳时机。研究分析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与其他一些反映作物水分状况的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叶片蒸腾速率以及叶片含水量之间的关系,CWSI验理论模式与上述这些指标关系良好,表明其很好地反映了作物的水分胁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水分胁迫指数(Cw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红外温度估算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焕杰 熊运章 李培德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根据宁夏吴忠春小麦田和甘肃省民勤县棉花田的实测资料,对估算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冠层温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冠层温度与气温差(T_c-T_a)可较好地用于估算土壤含水量,引入其他气象参数后模型的精度没有明显改进。
关键词 红外温度 土壤含水量 农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试样差异性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钢 杨庆 刘文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3-729,共7页
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其唯一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试样的差异性将对孔隙结构,进而对SWCC的唯一性造成影响.基于湿捣法制作的4个重塑试样对试样差异性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压力板仪和称量法获得相... 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其唯一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试样的差异性将对孔隙结构,进而对SWCC的唯一性造成影响.基于湿捣法制作的4个重塑试样对试样差异性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压力板仪和称量法获得相关脱湿试验数据.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由无序阶段平均值和线性阶段基试样的试验数据组成表征SWCC数据.对比SWCC模型的拟合结果,验证了数据选取的合理性,确定Fredlund&Xing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通过体积含水率和失水量随时间变化研究发现:起始基质吸力对体积含水率差异的产生有明显影响;主排水量在2~3d内完成,应在主排水结束之后进行相关试验,以降低对SWC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试样差异性 基试样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长安和曲江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爱刚 董雯 赵景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5-158,163,共5页
根据长安地区苹果林地及曲江地区梧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 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的恢复。结果表明,在丰水年之后长安地区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与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有明显不同,12 a苹果林地2-4 m土层含水量平均... 根据长安地区苹果林地及曲江地区梧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 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的恢复。结果表明,在丰水年之后长安地区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与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有明显不同,12 a苹果林地2-4 m土层含水量平均11.77%,14 a苹果林地平均15.27%;曲江地区丰水年之后12 a杨树林地2-4 m平均含水量18.53%,14 a梧桐林地2-4 m平均含水量17.24%,干层完全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可以恢复。长安与曲江地区丰水年之后经过约2年半的时间,人工林土层水分恢复深度可达到6 m左右。不同树种含水量差异较大,苹果林地干层带水分恢复比梧桐、杨树林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含水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叶温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婧然 张婷 +3 位作者 王喆 刘成良 刘平 连海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148团膜下滴灌棉花灌区实验地各行棉花叶片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各行棉花发育情况的调查和当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利用Origin7.5的函数拟合功能,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关系。并且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土壤含水...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148团膜下滴灌棉花灌区实验地各行棉花叶片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各行棉花发育情况的调查和当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利用Origin7.5的函数拟合功能,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关系。并且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土壤含水率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以便讨论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如何提高棉花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叶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气温、空气饱和水汽压差、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其中,棉花叶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1327,其拟合方程可以用来预测棉花叶片温度。另外,棉花叶片的温度会随土壤含水率的增高而降低,在本研究"一膜两管,一管三行","66+10"的种植模式下,棉花叶片温度较低的那行生长发育情况较好,且产量也较高。建议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将中行棉花适当向滴灌管附近移动,以此来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叶温 气象条件 土壤含水率 叶气温差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建桥 王锦辉 +1 位作者 张建香 成自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6,共7页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和4种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和灌水结束后湿润体内水分分布情况的影响,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和灌水结束后湿润...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和4种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和灌水结束后湿润体内水分分布情况的影响,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和灌水结束后湿润体内水分分布曲线参数与不同含沙率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湿润锋运移模型和灌水结束后湿润体内水分分布曲线模型,以及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相对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减渗特性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累积入渗量逐渐减小,且均小于相同条件下的清水累积入渗量,入渗系数K随着含沙率的增大而减小,入渗指数α随着含沙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减小;灌水结束后湿润体内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质量含水率均随着距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与相同条件下清水对比具有减渗作用,随着含沙率的增大,减渗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含沙率 浑水膜孔灌 自由入渗 湿润体 减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