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ELSD法测定不同炮制方法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郝婷 尹志峰 +2 位作者 王小青 高杨 王良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4,共3页
本文建立了雪莲果低聚果糖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含量。用不同方法处理新鲜雪莲果,然后超声提取雪莲果粉末中低聚果糖,采用HPLC-ELSD测定,色谱柱:华谱XAmide(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 本文建立了雪莲果低聚果糖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含量。用不同方法处理新鲜雪莲果,然后超声提取雪莲果粉末中低聚果糖,采用HPLC-ELSD测定,色谱柱:华谱XAmide(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7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在0.406~2.030 mg/m L、0.420~2.100 mg/m L、0.456~2.28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7%、98.6%,RSD分别为1.53%、1.29%、2.81%。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不同处理方法所得雪莲果粉末中3种低聚果糖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用清水漂洗0.5 h,然后冷冻干燥所得雪莲果粉末中的低聚果糖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低聚果糖 hplc-ELSD 不同炮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清榕 窦德强 +1 位作者 田芳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80-581,共2页
目的:建立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0:9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27nm,柱温为25℃。结果:绿... 目的:建立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0:9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27nm,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39~1.93μg,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2.0%。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亚贡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贡叶 hplc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伟东 徐斌 +1 位作者 狄留庆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以RP -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为考察通塞脉片拆方结果的依据之一。方法 Lichrospher-5 -C18(1 0 μm ,4 .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 :甲醇 -1 %冰醋酸 (2 0∶80 ) ,检测波长为 3 2 6nm。... 目的 以RP -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为考察通塞脉片拆方结果的依据之一。方法 Lichrospher-5 -C18(1 0 μm ,4 .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 :甲醇 -1 %冰醋酸 (2 0∶80 ) ,检测波长为 3 2 6nm。结果 在 0 .1 0 2~ 1 .0 2 μg范围内 ,线形关系良好 (r=0 .9998) ,平均回收率为 1 0 1 .74 % ,RSD为 2 .0 4 % (n=5 )。 结论 此方法提取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片 拆方 RP-hplc 绿原酸 含量 测定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储藏条件及时期雪莲果块根中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军香 张跃进 +2 位作者 梁宗锁 任怀远 高锡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122,共5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雪莲果块根中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块根中绿原酸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同时考察HPLC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取溶剂采用φ=50%甲醇、溶剂量50倍、提取时间40... 采用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雪莲果块根中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块根中绿原酸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同时考察HPLC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取溶剂采用φ=50%甲醇、溶剂量50倍、提取时间40min为最佳条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表明,用乙腈(φ=0.1%)磷酸水溶液V(乙腈)∶V(磷酸)=15∶85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nm的色谱条件可靠。用此方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绿原酸含量均呈先缓慢下降后加剧减少的变化趋势。建议以绿原酸为利用目标的应选用短期储存,即以低温储藏85d以内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绿原酸 储藏条件 超声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烟叶中6种多酚类物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启发 聂琼 +2 位作者 邹序生 谢瑞 刘云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50 mm×4.6 mm,5μm);2%冰乙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显示:6种多酚类物质分离效果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53%~100.622%(RSD为0.95%~2.285%),稳定性RSD(n=3)为0.13%~1.73%。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在10~600μg/ml之间,各多酚类物质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在0.99996~0.99999之间。各材料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高,为多酚类物质主要成分,其他多酚物质含量则比较低。杂种F1相对其亲本材料在某种多酚含量中表现出一定优势,VA116×GDH88绿原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两个亲本材料,VA116×TN90芦丁含量也超越其双亲,而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VA116,Florida301×GDH94芦丁含量超越双亲,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GDH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hplc 多酚 绿原酸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亚贡叶中亚贡二萜酸A和C的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振 陈超 +3 位作者 谢宝英 邱鹰昆 窦德强 董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亚贡(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叶中亚贡二萜酸A和C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大黄素为内标,色谱柱:UltimateTM X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V(甲醇)∶V(0.5%醋酸水溶液)=90∶... 建立了同时测定亚贡(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叶中亚贡二萜酸A和C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大黄素为内标,色谱柱:UltimateTM X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V(甲醇)∶V(0.5%醋酸水溶液)=90∶10;流速:1.0mL/min;柱温:25℃.亚贡二萜酸A和C的线性范围均为0.2~10.0μg/mL(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6.6%和92.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和3.2%.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亚贡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亚贡二萜酸A 亚贡二萜酸C 亚贡叶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粕中绿原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鲜宝 吕加平 +4 位作者 刘鹭 范贵生 张书文 闫坤 谢跃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3,346,共4页
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的基础上,通过运用Origin8.0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葵粕绿原酸(CG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的已知浓度CGA的含量符合方程:Y=1.386+0.4082X+0.0132X2... 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的基础上,通过运用Origin8.0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葵粕绿原酸(CG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的已知浓度CGA的含量符合方程:Y=1.386+0.4082X+0.0132X2-8.438X3,R2=0.9856,其中X为UV测定结果,Y为HPLC测定结果,并通过验证,在5.5~33μg/mL浓度范围内,该方程准确可靠,从而可以实现UV法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批量样品中的CG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UV法 hplc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茵柏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静 潘旭旺 蒋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55-556,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茵柏颗粒剂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茵柏颗粒剂中绿原酸含量。样品加50%甲醇,超声提取30min后经处理在以下色谱条件下检测,色谱柱:ZORBAXEclipse-C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 目的:建立复方茵柏颗粒剂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茵柏颗粒剂中绿原酸含量。样品加50%甲醇,超声提取30min后经处理在以下色谱条件下检测,色谱柱:ZORBAXEclipse-C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水(6∶74∶20),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6~1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为0.86%。结论:此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茵柏颗粒剂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茵柏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占一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建立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其处方中紫草、槐花、金银花、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测定4味中药材的特征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含量在0.01... 目的建立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其处方中紫草、槐花、金银花、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测定4味中药材的特征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含量在0.011 21~0.067 2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6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以作为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太丹胶囊 绿原酸 色谱法 薄层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莲果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10
作者 严和平 马学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9-660,共2页
[目的]为雪莲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称取10.0 g雪莲果,洗净、切碎,加入40%的乙醇180 m l,回流提取其中的绿原酸,自然冷却后过滤。波谱定性检验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以95%乙醇为参比溶液,用配制好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标... [目的]为雪莲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称取10.0 g雪莲果,洗净、切碎,加入40%的乙醇180 m l,回流提取其中的绿原酸,自然冷却后过滤。波谱定性检验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以95%乙醇为参比溶液,用配制好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滤液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标准品和雪莲果样品提取液在33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故选定330 nm为最大吸收波长,测定雪莲果样品液的吸光度。雪莲果中绿原酸的平均吸光度值为1.105,含量为0.052%。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雪莲果中绿原酸的RSD值为3.07%,平均回收率为105.85%。[结论]雪莲果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绿原酸 分光光度法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杆火绒草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雪莲 李奕松 +4 位作者 苏宏娜 谭玲 李文兵 杨正明 刘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目的建立坚杆火绒草质量标准。方法显微法、TLC法进行定性鉴别,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显微特征明显,可见表皮细胞、气孔、非腺毛、... 目的建立坚杆火绒草质量标准。方法显微法、TLC法进行定性鉴别,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显微特征明显,可见表皮细胞、气孔、非腺毛、梯纹导管、螺纹导管、木纤维、薄壁细胞、花粉粒等。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6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92%~2.87%、7.28%~11.90%、1.08%~5.28%、20.38%~23.02%,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2%、98.96%,RSD分别为1.51%、1.46%。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坚杆火绒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杆火绒草 绿原酸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显微法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莲果叶的采收时期、干燥方法及其对饼干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戢得蓉 胡昊 +2 位作者 段丽丽 徐向波 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69,共7页
以雪莲果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四个主要生长时期:幼嫩期(5月)、生长期(7月)、成熟期(10月)、衰老期(11月)及不同的干燥方式:恒温热风干燥(40℃)、自然干燥、微波干燥(320 W)、真空干燥(60℃)、真空冷冻干燥(-60℃)对雪莲果叶中主要活性... 以雪莲果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四个主要生长时期:幼嫩期(5月)、生长期(7月)、成熟期(10月)、衰老期(11月)及不同的干燥方式:恒温热风干燥(40℃)、自然干燥、微波干燥(320 W)、真空干燥(60℃)、真空冷冻干燥(-60℃)对雪莲果叶中主要活性物质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采收时期及干燥方式;并讨论雪莲果叶粉添加对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雪莲果叶的生长,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分别为0.435和33.52 mg/g;所选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60℃)较佳,干燥后雪莲果叶中所含黄酮及绿原酸均较高。在酥性饼干中添加雪莲果叶粉(0~20%),所得饼干呈绿色且具有独特的果叶清香;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饼干的含水量逐渐下降,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普通饼干、雪莲果叶饼干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是11种、22种,雪莲果叶饼干的风味更加丰富,含有独特的香气成分,包括羟基丙酮(3.23%)、2-甲基吡嗪(1.34%)、B-波旁烯(1.03%)等。综上,雪莲果叶的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雪莲果叶成熟期达到相对最佳,可在10月开始进行收集,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所得雪莲果叶粉可用于烘焙食品的开发,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叶 总黄酮 绿原酸 干燥方法 采收时期 饼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莲薯提取物及其成分的促精子发生作用
13
作者 PARK Jeong-sook YANG Jae-sik HWANG Bang-ye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87-1187,共1页
AIM: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Yacon) has been used as a food and folk medicine in the Andes region. It was screen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 50% ethanol extract of Yacon on spermatogenesis in rats. This study... AIM: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Yacon) has been used as a food and folk medicine in the Andes region. It was screen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 50% ethanol extract of Yacon on spermatogenesis in rats. This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Yacon tubers extracts as a fertility agent to treat infertility caused by spermatogenic disorders. METHODS: The dried, pulverized Yacon tubers were extracted with 50% ethanol at 50 ℃ for 5 h under sonication. The Yacon extrac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HPLC system on a Kromasil C18 column (250 mm×4.6 mm). The Yacon tubers extracts, chlorogen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were administrated to rats once daily by oral gavage. The number of sperm heads in the testis was assess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sperm heads using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reported by Toth et al (1989). RESUL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Yacon tuber extracts to rat for 5 weeks, the number of sperm in epididymis were increased by 20.33% and 34.48%, respectively. The ferulic acid which was reported as a metabolite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constituent of Yacon to estimate the spermatogenic activity was also administer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ferulic acid and Yacon tubers extracts, the sperm number were increased by 37.87% and 43.33%, respectively. Spermatogenic 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were 0.59 times and 0.87 times of Yacon tubers extrac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permatogenic effect of Yacon tubers extracts may result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or its analogu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薯 提取物 成分 促进作用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