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张文静 何军敏 +7 位作者 刘桂芬 张果平 魏晨 李雪 杨存明 龙丽 田可川 黄锡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通过探究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性能,旨在为提高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生长速率和遗传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嘉祥县A、B2个羊场养殖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收集2015—2023年小尾... [目的]通过探究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性能,旨在为提高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生长速率和遗传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嘉祥县A、B2个羊场养殖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收集2015—2023年小尾寒羊的早期生长性状(初生重、断奶重以及2个阶段的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管围),并运用SAS9.2软件GLM程序对影响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年份对小尾寒羊初生阶段的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对初生重和其他体尺性状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份对小尾寒羊断奶阶段的体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重和管围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体长、胸围、胸宽和胸深均无显著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小尾寒羊早期生长阶段体尺性状和体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羊年龄对小尾寒羊初生重和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初生阶段除体长外的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阶段除胸深外的其他体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性别对小尾寒羊初生阶段的胸宽无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阶段的管围有显著影响(P<0.05),对早期生长阶段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别对小尾寒羊早期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通过对影响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检验,确定了影响显著的固定效应,为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选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小尾寒羊 早期生长性状 非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志明 张玺 +2 位作者 王玺年 魏瑞 张登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9-42,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大蒜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日龄相近、初重37.26±1.85 kg的小尾寒羊120只,随机按3组×4重复×10只进行分组。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 g/t、200 g/t、400 g/t... 文章旨在研究大蒜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日龄相近、初重37.26±1.85 kg的小尾寒羊120只,随机按3组×4重复×10只进行分组。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 g/t、200 g/t、400 g/t的大蒜素。预饲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0 g/t大蒜素组相比,200 g/t大蒜素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11.93%(P<0.05)、7.58%(P<0.05);400 g/t大蒜素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16.94%(P<0.05)、7.72%(P<0.05),且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7.89%(P<0.05)。(2)与0 g/t大蒜素组相比,400 g/t大蒜素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0 g/t大蒜素组相比,200~400 g/t大蒜素组小尾寒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础日粮添加400 g/t大蒜素能提高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改善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小尾寒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
3
作者 梁慧丽 解玉静 +3 位作者 司博文 王桂英 姜运良 曹贵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8-4979,共12页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测序共获得1599.56 G高质量数据(平均9.409 G·只^(-1))。大尾寒羊群体中共发现50276079个SNPs和7240540个InDel,它们多分布于基因间和内含子区域。群体的基因组结构性变异(SV)最多的类型为染色体间的易位(CTX),平均每只羊有415.82个CTX,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域;发生拷贝数变异(CNV)最多的区域在外显子,平均每只羊有175个。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尾寒羊个体较分散,聚集不集中。结合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树和群体结构,将大尾寒羊分为6个家系,各家系含量差别较大,体型有差异。群体聚类分析中发现有些个体祖先成分较为单一。群体连锁不平衡(LD)分析显示LD衰减速度快,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驯化中受选择的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和产热有关。综上,大尾寒羊群体包含6个家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保种效果良好,建议对小家系进行扩繁,大家系注意减少近交,确保家系结构平衡,同时注重大尾寒羊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寒羊 全基因组重测序 基因组变异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关伟军 马月辉 +3 位作者 丁鸿 于太永 张海艳 梁海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6,共6页
Taking Small Tail Han Sheeps ear margi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we succeeded in establishing a fibroblast cell bank which content of samples was 52 by the method of explant culture directly and cryopreservation techni... Taking Small Tail Han Sheeps ear margi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we succeeded in establishing a fibroblast cell bank which content of samples was 52 by the method of explant culture directly and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 The b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doubling time (PDT) of cells was approximately 24 h, diploid account for 90%~96% in chromosome. Confirmed by isoenzyme analysis,this cell line had no cross-contamination.The test results of the bacterium, fungi, virus, mycoplasma were negative. The transfection rate was high, and the extro-gene can be effectively expressed. Every indexes of the cell bank met all the standard quality controls of ATCC. It had not only preserved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is important Small Tail Han Sheep on the cell level but also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for the research of genome, postgenome and somacloning. Meanwhile, the setting-up of this technological platform will offer technology and theory for storing the cell genetic resources of other animals and poul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系 特性研究 小尾寒羊 生物学 1999年 1995年 组织 资源危机 畜禽品种 世界范围 信息调查 地方品种 灭绝 专门化 濒危 比例 种质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雷雪芹 陈宏 +5 位作者 徐廷生 袁志发 郭满才 宋世德 雷初朝 孙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0-535,共6页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arAE101、BM1329、BM143和OarHH55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arHH35对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进行标记研究,结果发现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小尾寒羊的PIC都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 5...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arAE101、BM1329、BM143和OarHH55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arHH35对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进行标记研究,结果发现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小尾寒羊的PIC都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 5)水平。5个微卫星基因座标记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以OarAE101效果最好,找到了6个显著标记;其次为BM1329,找到了4个显著标记;BM143和OarHH35分别找到了2个和3个显著标记;在OarHH55基因座上没有找到显著标记。以上所产生的15个显著标记中,与产羔数有极显著正相关(P<0 01)的标记有5个,其相关大小顺序依次为OarAE101的等位基因113bp、BM143的基因型118bp/106bp、OarHH35的等位基因139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03bp和OarAE101的基因型113bp/103bp;与产羔数呈显著正相关(P<0 05)的标记有2个,其相关大小顺序依次为OarHH35的基因型139bp/127bp、BM1329等位基因170bp;与产羔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的标记有4个,其负相关强弱顺序依次为OarAE101基因型111bp/101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11bp、BM1329的等位基因168bp、OarAE101的等位基因101bp;与产羔数呈显著负相关(P<0 05)的标记有4个,其负相关强弱顺序依次为BM143等位基因116bp、BM1329的等位基因186bp、BM1329基因型186bp/168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产羔性状 微卫星标记 绵羊 第6号染色体 多胎基因 第4号染色体 等位基因 夹角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的多态性、效应及连锁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殷子惠 姜运良 +3 位作者 樊新忠 王玉 唐辉 岳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0-513,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MPR-ⅠB)的Q249R(A746G)突变使Booroola Merino绵羊的繁殖性能提高。该突变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也有分布。本研究用PCR-SSCP技术对299只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BB、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MPR-ⅠB)的Q249R(A746G)突变使Booroola Merino绵羊的繁殖性能提高。该突变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也有分布。本研究用PCR-SSCP技术对299只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BB、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41 8,0.364 5和0.093 7,突变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24 1。对2个小尾寒羊羊场的111只有产羔数记录的小尾寒羊BMPR-ⅠB的Q249R突变对产羔数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估计出突变等位基因B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效应为:替代效应和显性效应,在第一胎分别为0.46和0.16,在第二胎分别为0.56和0.11;在第一胎和第二胎BB比++分别多产0.77和1.02羔。对BB基因型小尾寒羊和微卫星标记OARJL36的连锁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BB基因型小尾寒羊,BMPR-ⅠB的B等位基因与OAR-JL36位点之间仍然存在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BMPR-ⅠB 多态性 产羔数 效应 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内分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英杰 刘月琴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0-516,共7页
本研究对 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 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 ,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 本研究对 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 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 ,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和LH浓度均极显著高于(P <0 0 0 0 1)低繁殖力和季节性发情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发情期血浆FSH和LH的基础浓度、峰值、谷值、排卵前峰值均显著高于 (P <0 0 5~P <0 0 0 0 1)细毛羊的。发情期间小尾寒羊和细毛羊FSH分泌呈现 2个明显的峰 ,第一个峰与排卵前LH峰并存 ,第二个FSH峰出现在发情后 1d。小尾寒羊FSH二次峰均值极显著高于 (P <0 0 1)细毛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高繁殖力 常年发情 内分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BP4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何远清 郭晓红 +4 位作者 王金玉 储明星 方丽 叶素成 周忠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6-649,共4页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BP4基因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BB基因型只出现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中,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则没有BB基因型;AB基因型频率随着绵羊繁殖力的降低而升高;AA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基因型多0.52只(P<0.05)和0.67只(P<0.05),AA和A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检测的绵羊RBP4基因座位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高繁殖力 视黄醇结合蛋白4基因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ARG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晓红 储明星 +2 位作者 周忠孝 方丽 叶素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6-760,共5页
以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ARG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多赛特、萨福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 以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ARG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多赛特、萨福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ARG基因引物1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AA基因型只出现在湖羊中,AB和BB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B基因型多0.41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RARG基因引物2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CC和CD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5个绵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DD基因型;CC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CD基因型多0.55只(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高繁殖力 视黄酸受体γ基因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和性别对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羔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梦霖 雒秋江 +3 位作者 杨开伦 唐志高 朱文渊 门小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对陶×寒F1羔羊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13月龄陶×寒F1公羔各5只,研究其屠宰性能和肉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13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7月龄高4... 试验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对陶×寒F1羔羊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13月龄陶×寒F1公羔各5只,研究其屠宰性能和肉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13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7月龄高41.85%、56.51%(P<0.01),屠宰率显著高于7月龄(P<0.05),13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高于7月龄。产肉力指标上13月龄羔羊的瘦肉重、眼肌面积、肉骨比较7月龄高30.40%、30.04%(P<0.01)、15.56%(P<0.05)。13月龄羔羊肥肉重、GR值比7月龄高117.23%、263.40%(P<0.01)。肉品质方面,13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剪切力值、滴水损失率、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均显著高于7月龄(P<0.05)。公羔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母羔高11.96%、14.36%(P<0.05),表明7月龄时公羔屠宰性能高于母羔,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陶×寒F1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明显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寒F1羔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赖氨酸对小尾寒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文杰 雒秋江 +2 位作者 钟涛 陈勇 潘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58-2668,共11页
试验选用5只1.5岁左右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体重约45kg),按照5×5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低尿素对照(等氮)组、低赖氨酸组、高尿素对照(等氮)组、高赖氨酸组),研究添加未经任何处理的市售赖氨酸对成年小尾寒羊瘤胃微... 试验选用5只1.5岁左右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体重约45kg),按照5×5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低尿素对照(等氮)组、低赖氨酸组、高尿素对照(等氮)组、高赖氨酸组),研究添加未经任何处理的市售赖氨酸对成年小尾寒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瘤胃消化代谢和整体消化代谢的影响。赖氨酸盐酸盐添喂量分别为0、4.0和8.0g/kg日粮(干物质计)。结果表明,绵羊添加4.0和8.0g/kg赖氨酸盐酸盐日粮,自由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5%(P>0.05)和11.8%(P<0.05),瘤胃细菌总数分别增加18.9%(P<0.01)和23.9%(P<0.01),其中球菌分别增加21.2%(P<0.01)和30.1%(P<0.01),大杆菌数量减少16.7%(P<0.05)和33.3%(P<0.01),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6%(P<0.05)和12.2%(P<0.01),其中丁酸分别增加12.8%(P>0.05)和20.2%(P<0.01),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6.4%(P>0.05)和10.0%(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7.0%(P>0.05)和18.3%(P<0.01),氮保留率分别增加46.4%(P>0.05)和110.7%(P<0.01)。然而,添加赖氨酸对绵羊瘤胃原虫和真菌数量、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给成年小尾寒羊添加一定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市售赖氨酸,可提高小尾寒羊的日粮自由采食量和消化率,增加氮保留率;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增加瘤胃细菌总数,主要是瘤胃球菌数量;以上这些添加赖氨酸的作用是添加等氮量尿素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小尾寒羊 瘤胃 消化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生长及产肉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玉斌 吴建平 +1 位作者 雷赵民 王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以德国美利奴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对杂交一代的生长状况、产肉性能及肉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德×寒F1羔羊平均初生质量4.10 kg,9月龄、12月龄日增质量分别为122.67 g和110.80 g,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 以德国美利奴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对杂交一代的生长状况、产肉性能及肉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德×寒F1羔羊平均初生质量4.10 kg,9月龄、12月龄日增质量分别为122.67 g和110.80 g,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体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比小尾寒羊均显著提高(P<0.05).1岁德×寒F1的GR值平均为1.42 cm,高出小尾寒羊0.61 cm;眼肌面积为18.79 cm2,比小尾寒羊高2.35 cm2,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5.40%6、.40%和5.67%,差异均显著(P<0.05).肉质评定结果:杂交F1代肉呈鲜红色(3.80),大理石纹明显;熟肉率为46.48%,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剪切力为3.34 kg,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结果表明杂种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美利奴羊 小尾寒羊 杂交 生长 产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RⅡ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多脊椎变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建明 孙少华 +2 位作者 韩立霞 李雪梅 孙志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1-9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ActRⅡB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脊椎数变异的关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小尾寒羊ActRⅡB基因片段,选取不同胸腰椎数表型个体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在扩增片段的85位点发现C/T的单核苷... 本研究旨在检测ActRⅡB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脊椎数变异的关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小尾寒羊ActRⅡB基因片段,选取不同胸腰椎数表型个体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在扩增片段的85位点发现C/T的单核苷酸突变,该突变引起MspⅠ酶切位点消失。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在群体中得到3种基因型,即AA、AB和BB型,其中BB基因型为纯合型突变。经过卡方检验,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0.05)。纯合突变型仅分布在表型为13胸椎6腰椎(T13L6)和T14L5个体中,在T14L5表型个体中频率最高。由结果推断该突变可能对于小尾寒羊第1腰椎变异为第14胸椎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了绵羊该基因内含子4上的一个点突变对小尾寒羊脊椎的发育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多脊椎 ActRⅡB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特克塞尔羊×小尾寒羊和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羔羊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力光 任有蛇 +2 位作者 岳文斌 赵有英 荀文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3期133-135,共3页
试验选用小尾寒羊的羔羊,特克塞尔(♂)与小尾寒羊(♀)杂一代(特寒),杜泊与小尾寒羊杂一代(杜寒)羔羊共计68只对其生长发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寒,杜寒杂一代羔羊初生重较小尾寒羊分别提高19.76%和14.53%;3月龄断奶体重较小尾寒羊... 试验选用小尾寒羊的羔羊,特克塞尔(♂)与小尾寒羊(♀)杂一代(特寒),杜泊与小尾寒羊杂一代(杜寒)羔羊共计68只对其生长发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寒,杜寒杂一代羔羊初生重较小尾寒羊分别提高19.76%和14.53%;3月龄断奶体重较小尾寒羊分别提高46.37%和44.13%;6月龄特寒、杜寒杂一代体重分别为49.0和48.7 kg。从出生到6月龄体尺测定结果表明特寒、杜寒杂一代与小尾寒羊相比,胸围、尻宽、体长、体高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特克塞尔 杜泊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日龄羔羊哺乳量、开食料采食量和体增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东 雒秋江 +1 位作者 李凤鸣 周封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6-953,共8页
【目的】研究在自由采食条件下1-40日龄羔羊的吮乳量、开食料采食量和消化率、及对日增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双羔或三羔小尾寒羊羔羊16只,平均体重(3.02±0.23)kg,公母各半,分为四组(每组n=4,1组:公羔,21日龄断奶;2组:母... 【目的】研究在自由采食条件下1-40日龄羔羊的吮乳量、开食料采食量和消化率、及对日增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双羔或三羔小尾寒羊羔羊16只,平均体重(3.02±0.23)kg,公母各半,分为四组(每组n=4,1组:公羔,21日龄断奶;2组:母羔,21日龄断奶;3组:公羔,28日龄断奶;4组:母羔,28日龄断奶),使用吮乳前后称体重、PEG标记羔羊粪等方法。【结果】小尾寒羊母羊的泌乳高峰为产后5-12 d,之后则逐渐下降,乳的干物质含量在产后一周内高于30%,之后则逐渐降低和趋于稳定。然而,母羊的泌乳量(或羔羊吮乳量)差异较大。1-28日龄多羔小尾寒羊的平均吮乳量为0.65 kg/羔/日,为单羔的61.4%,从母乳获得的营养较少。1周龄羔羊对开食料即有较高的消化率(约60%),之后则基本稳定。【结论】羔羊随日龄对开食料消化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的提高而不是消化率。在吮母乳和自由采食开食料条件下羔羊约28日龄时断奶较好,如果在21日龄断奶则会出现体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羔羊 羊乳 开食料 采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尼特羊和小尾寒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36
16
作者 罗玉龙 王柏辉 +5 位作者 赵丽华 苏琳 苏日娜 侯艳茹 杨蕾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7,共5页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l...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0.05),熟肉率和p H值没有显著差异;从脂肪酸含量分析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其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但含量比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C_(18:1)、C_(18:2n6c)和C_(20:4n6))在2种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羊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组成,不同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苏尼特羊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小尾寒羊,但醇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小尾寒羊,筛选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辛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小尾寒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挖掘绵羊背最长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位 付绍印 +6 位作者 何小龙 王艳欣 王月星 王标 刘斌 刘永斌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试验通过对小尾寒羊与巴美肉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两种绵羊肉质性状的关键基因。分别选取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各3只,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其背最长肌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分... 试验通过对小尾寒羊与巴美肉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两种绵羊肉质性状的关键基因。分别选取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各3只,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其背最长肌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影响两者肉质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发现,6个样品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后共得到120Gb的有效数据,共筛选出33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82个,下调基因有251个。GO功能富集与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了6个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PDK4、MYF6、PPARGC1A、SLCO4A1、FABP4、LEP。试验通过对比小尾寒羊与巴美肉羊背最长肌转录组数据,筛选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丰富了绵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阐述不同品种绵羊肉质性状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肉质性状 转录组 小尾寒羊 巴美肉羊 背最长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激素诱导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辛晓玲 王二耀 +7 位作者 滑留帅 冯亚杰 张子敬 赵洪昌 施巧婷 陈付英 楚秋霞 王鸿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0,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生殖激素组合对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采用国产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PG(Ⅰ组)、CIDR+PMSG+PG(Ⅱ组)和2次氯前列醇法(Ⅲ组)对478只小尾寒羊进行同期发情研究。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母羊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1.1%和83.5%,... 为了比较不同生殖激素组合对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采用国产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PG(Ⅰ组)、CIDR+PMSG+PG(Ⅱ组)和2次氯前列醇法(Ⅲ组)对478只小尾寒羊进行同期发情研究。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母羊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1.1%和83.5%,人工授精后受胎率分别为75.3%和83.2%,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同期发情率94.9%,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工授精后受胎率80.6%,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种处理方法导致母羊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8.2%、3.0%和0。综合考虑3种处理方法的同期发情效果、受胎率和药品成本,国产孕酮阴道海绵栓可替代CIDR在生产中大范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激素 孕酮阴道海绵栓 氯前列醇 同期发情 小尾寒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富集和饲养密度对绵羊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明 刁其玉 赵国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0,共4页
试验主要研究环境富集和饲养密度对绵羊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健康的小尾寒羊24只,分为A、B、C3组,每组8只,A组为高集约化模式,B组为高集约化模式+运动场模式,C组为环境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各组绵羊的末重、平均日... 试验主要研究环境富集和饲养密度对绵羊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健康的小尾寒羊24只,分为A、B、C3组,每组8只,A组为高集约化模式,B组为高集约化模式+运动场模式,C组为环境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各组绵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环境富集和适宜的饲养密度有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趋势。环境富集和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极显著改善前膝清洁度指数(P<0.01),显著改善后膝、后臀的清洁度指数(P<0.05);环境富集和适宜的饲养密度能显著降低第37天血清皮质醇浓度(P<0.05);各组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宰杀后各组pH45min和pHult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环境富集和饲养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绵羊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福利 环境富集 饲养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俊艳 庞有志 +2 位作者 赵淑娟 毕浩磊 李广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124,共4页
本研究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对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群体在5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有57个等位基因,小尾寒羊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5.7315~12.3025之间,5个... 本研究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对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群体在5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有57个等位基因,小尾寒羊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5.7315~12.3025之间,5个微卫星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达到7.4888个,其中OarFCB48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12.3025个。5个微卫星标记中平均杂合度为0.8559,其中OarFCB48的杂合度最高为0.9187。微卫星标记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130,BM757的PIC最低为0.8091,平均PIC为0.8439。说明小尾寒羊群体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