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王静宇 钟可儿 +5 位作者 张颖 张燕萍 丁立云 黄江峰 周智勇 徐先栋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3-324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影响。在养殖池塘中设置6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鳜鱼苗种200尾,其中3个网箱作为配合饲料组投喂商用鳜鱼配合饲料,另3个网箱...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影响。在养殖池塘中设置6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鳜鱼苗种200尾,其中3个网箱作为配合饲料组投喂商用鳜鱼配合饲料,另3个网箱作为活饵组投喂鲢鱼苗。饲养5个月后,检测2组翘嘴鳜胃、肠道及肝脏中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在胃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且尽管其胃黏膜结构保持基本完整,但胃腺呈现出萎缩趋势;在肠道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2组鳜鱼肠道均未见明显损伤,但配合饲料组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而在肝脏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活饵组(P<0.05),肝脏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对于血清生化指标,配合饲料组鳜鱼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均高于活饵组(P<0.05),但白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此外,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揭示,配合饲料组鳜鱼肠道微生物以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优势菌,而活饵组的优势菌则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且配合饲料组在代谢功能基因丰度上显著高于活饵组(P<0.05),在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功能基因丰度上则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鳜能够根据饲料类型的差异在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但投喂配合饲料时机体仍承受一定程度的损伤,提示需进一步优化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饲料驯化 消化酶 免疫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子君 章海鑫 +5 位作者 张桂芳 王昌来 余建芳 阙祥尧 冯广朋 张燕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mm]和体质量[(1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1±0.089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5±0.2276),鳜渐进体长[L_(∞)=(581.0±84.9)mm]、渐进体质量[W∞=(6270.77±3088.52)g]和生长性能指数(φ’=5.198±0.233)的平均值均大于禁捕前[L_(∞)=(420.0±61.8)mm;W∞=(2188.44±941.19)g;φ’=(4.846±0.221)];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在禁捕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禁捕后鳜平均拐点年龄(2.25龄)相比于禁捕前(2.48龄)降低,但对应平均拐点体长[L_(i)=(278.61±101.30)mm]和拐点体质量[W_(i)=(1269.01±482.86)g]相比于禁捕前[L_(i)=(242.20±70.69)mm;W_(i)=(460.28±403.67)g]有所增加;禁捕后平均捕捞死亡率(u=0.29±0.01)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u=0.35±0.03),各采样点鳜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也大于禁捕前。【结论】禁捕可以改善鄱阳湖鳜资源小型化的趋势,提高鳜的种群数量,对恢复鳜资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 鄱阳湖 生长特性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EST-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文成 黄鹤忠 +3 位作者 李文龙 路瑶 张茂友 王荣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3-409,共7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学研究,并扩增分析了EST-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以期保护翘嘴鳜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发掘其功能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得到的51245条unigenes中共检...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学研究,并扩增分析了EST-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以期保护翘嘴鳜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发掘其功能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得到的51245条unigenes中共检测出14094个EST-SSR位点,分布于35285条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27.51%。翘嘴鳜转录组EST-SSR位点的序列总长度达到195086bp,EST-SSR位点长度分布从10—25个碱基不等,平均长度13bp;翘嘴鳜转录组EST-SSR位点共有90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是主导类型,分别占总SSR的30.62%和14.23%,且GT/AC、AAG/CCT分别占总SSR的32.12%和6.36%。随机选取100对经济性状相关EST-SSR引物的扩增产物中有24.7%表现为多态性,可作为功能性SSR分子标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转录组 EST-SSR信息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激素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臻 罗小华 +3 位作者 鲁双庆 谢帝芝 房志家 肖克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70,共6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鳜脑垂体总RNA中扩增生长激素(GH)成熟肽基因,将成熟生长激素的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结果表明,鳜生长激素(GH)基因含开放阅读框(ORF)615个核苷酸,编...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鳜脑垂体总RNA中扩增生长激素(GH)成熟肽基因,将成熟生长激素的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结果表明,鳜生长激素(GH)基因含开放阅读框(ORF)615个核苷酸,编码20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3kDa,等电点为7.07,其中酸性氨基酸占10.78%,碱性氨基酸占12.74%,疏水氨基酸为占44.12%,极性氨基酸占32.35%。在IPTG终浓度1.0mmol/L、温度37℃和培养时间4h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鳜生长激素基因(G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43kDa的鳜生长激素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ni,Trx)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58%。Western印迹分析也证实含6×His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能够很好地与抗6×His单抗发生反应。本研究为下一步鳜生长激素基因(GH)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EST-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及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文成 叶金明 +4 位作者 黄鹤忠 肖攀 路瑶 李泽 朱传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4-231,共8页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有5个,包括:分别与体厚和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0127,AA型为体长、体厚的优势基因型,而AC型为劣势基因型;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9016,AA型为体重的优势基因型,AB型为体长的劣势基因型;与体厚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4847,BB型为体厚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长、体高和体重、体厚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2350,BC型为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厚、体重和体高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C18691标记,BB型为体厚、体重和体高性状的优势基因型。4个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太湖选育群体>长江口选育群体>洪泽湖选育群体>鄱阳湖选育群体,其平均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2115、1.9405、0.55513、0.5925和0.3775,属于中度多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EST-SSR标记 生长性状 遗传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2种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之航 董浚键 +2 位作者 孙成飞 田园园 叶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1,共11页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转录组差异表达Unigene中筛选出2个MYH基因,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克隆到其全长c DNA(MYH-7a,MYH-7b)。MYH-7a全长为6071 bp,开放阅读框为5820 bp;MYH-7b全长为5896 bp,开放阅读框为5745 bp。序列分析显示,2个MYH均有Loop1、Loop2环、ATP结合位点等关键结构域;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MYH-7a与MYH-7b均属于慢肌球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在快长组样本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检测其在翘嘴鳜心肌、红白肌和皮肤等14种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YH-7a主要在心肌中表达,而MYH-7b主要在红肌中表达;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二者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表达量不断增加;在幼鱼早期生长过程(孵化出膜后15 dph、30 dph和60 dph)的翘嘴鳜白肌中,在15 dph和30 dph快长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而到60 dph时快长组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慢长组。翘嘴鳜MYH-7a、MYH-7b在快长组与慢长组鱼中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翘嘴鳜胚胎及其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转录组测序 肌球蛋白重链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物学参数及资源量的估算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7 位作者 张燕萍 傅培峰 陈文静 熊小英 周辉明 贺刚 王生 王庆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551.25 mm,生长系数K=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FiSAT II 生物学参数 资源量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幽门垂中两种胰蛋白酶的cDN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翠红 苏文金 +3 位作者 卢宝驹 刘光明 邱晓燕 曹敏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8,共8页
采用RT-PCR、3′-RACE及5′-RACE技术从鳜鱼幽门垂组织中克隆了两种胰蛋白酶(分别命名为TRS-A与TRS-B)cDNA全长序列。将测序结果递交GenBank数据库,分别获得登录号为ACD70339和ACD70340。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预测了鳜鱼胰蛋白酶... 采用RT-PCR、3′-RACE及5′-RACE技术从鳜鱼幽门垂组织中克隆了两种胰蛋白酶(分别命名为TRS-A与TRS-B)cDNA全长序列。将测序结果递交GenBank数据库,分别获得登录号为ACD70339和ACD70340。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预测了鳜鱼胰蛋白酶的理化参数及其高级结构,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TRS-A和TRS-B的cDNA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序列中均含有一段长度为15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激活肽、2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成熟蛋白区域;(2)TRS-A成熟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24.1kDa、理论等电点为5.69,TRS-B的相对分子量为24.2kDa、理论等电点为5.75;(3)建立了TRS-A和TRS-B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了其活性位点及12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胰蛋白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湖鳜鱼(Siniperca Chuatsi)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红菊 岳永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作者对取自天然水域中不同发育时期的 92尾鳜鱼卵巢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不同时相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卵巢周年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 ,5月中旬至 7月中旬为鳜鱼的繁殖期 ;8~ 10月鳜鱼卵巢处于产后休整阶段 ,此时为Ⅱ期卵巢 ;11月... 作者对取自天然水域中不同发育时期的 92尾鳜鱼卵巢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不同时相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卵巢周年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 ,5月中旬至 7月中旬为鳜鱼的繁殖期 ;8~ 10月鳜鱼卵巢处于产后休整阶段 ,此时为Ⅱ期卵巢 ;11月份卵巢发育至Ⅲ期 ,直到翌年 3月份 ,由此可见 ,鳜鱼是以Ⅲ期卵巢越冬 ;4~ 5月份为卵巢产前发育阶段。文章指出鳜鱼在年生殖周期内可产卵两次 ,属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湖鳜鱼 siniperca chuatsi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观贵 梁旭方 +2 位作者 郁颖 黎家成 李锦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鳜鱼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882bp,编码44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鳜鱼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882bp,编码44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和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与其它鱼类FA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6.5%-90.1%,系统树分析显示其与欧洲鲈鱼和金头鲷等海水鱼类的亲缘关系最近。获得的ELO基因全长cDNA序列1401bp,编码29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内质网停留信号和多个跨膜区等ELO特征结构,与其它几种鱼类ELO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1.8%-86.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南方蓝鳍金枪鱼和金头鲷的亲缘关系较近。鳜鱼FAD和ELO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可为进一步研究其HUFA合成能力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脂肪酸延长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红肌sMyHC1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潭 刘希良 +4 位作者 宾石玉 王开卓 吴萍 褚武英 陈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鳜鱼红肌肌球蛋白重链1(sMyHC1)基因cDNA序列,其总长为5 940 bp。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鳜鱼sMyHC1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5 823 bp,总共编码19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鳜鱼MyHC1基因cDNA存在3个ATP结合位点、3... 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鳜鱼红肌肌球蛋白重链1(sMyHC1)基因cDNA序列,其总长为5 940 bp。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鳜鱼sMyHC1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5 823 bp,总共编码19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鳜鱼MyHC1基因cDNA存在3个ATP结合位点、3个actin结合位点、1个ELC结合位点、1个RLC结合位点和2个Loop环。对鳜鱼sMyHC1基因进行成鱼红、白肌表达分析表明,其在红肌和心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肌。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鳜鱼肌纤维分型及鳜鱼肉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红肌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法制备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肌动蛋白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洋洋 徐明芳 +3 位作者 白卫滨 郑春丽 叶蕾 郑琴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4-242,共9页
以鳜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子与低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成相能力分析,建立双水相分离纯化鳜鱼肌动蛋白的方法,基于高效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耦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 以鳜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子与低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成相能力分析,建立双水相分离纯化鳜鱼肌动蛋白的方法,基于高效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耦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de array detector,DAD)探索MECC-DAD法定量检测鳜鱼肌动蛋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度鉴定和肌动蛋白提取率计算确定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为最佳分离体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双水相提取鳜鱼肌动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异丙醇质量分数26%、硫酸铵质量分数11%、pH 9.0时,鳜鱼样品肌动蛋白提取率为11.04%,与模型预测值接近。MECC-DAD分析结果显示,肌动蛋白的定量出峰时间约为10 min,毛细管电泳图谱基线平稳无杂峰。本实验为名贵鱼类质量品质属性的鉴定及鱼类肌动蛋白标准品的研制奠定基础,为鱼类蛋白功能开发利用及快速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双水相分离 肌动蛋白 毛细管电泳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瑞祺 赵金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230,共9页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线系统神经丘结构变化、数量增长均较为明显,同时侧线管道也在这一时期建立完成;躯干上由水平、垂直方向敏感的表面神经丘交替排列,躯干侧线管道系统属于完整弓形结构,管道侧线与表面神经丘均集中排列于躯干背侧。研究结果表明,鳜侧线管道结构、神经丘结构发育与排布方式增强了其后部侧线系统对上层水体的感知能力,上述结构特征与鳜底栖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为解读鳜侧线系统结构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也为鲈形目其他鱼类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侧线系统 发育 神经丘 侧线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鳜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14
作者 吴明林 蒋阳阳 +5 位作者 周蓓蓓 孙永旭 周翔 李海洋 李正荣 王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下的饲料鳜驯化效率,以鳜早苗为试验材料,在长方形驯化池中开展为期52d的驯化试验,测定鳜的成活率等生长性能,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驯化结束后饲料鳜的苗种规格为43尾/kg,成活率为90.72%,增重率为924.6...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下的饲料鳜驯化效率,以鳜早苗为试验材料,在长方形驯化池中开展为期52d的驯化试验,测定鳜的成活率等生长性能,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驯化结束后饲料鳜的苗种规格为43尾/kg,成活率为90.72%,增重率为924.67%,饵料系数为1.07。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下净利润达78832元,总体驯化成活率>42.43%即可实现盈利。综合表明,该驯化模式具有周期短、操作简单、可控性强、驯化成活率高且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鳜 驯化 工厂化循环水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含物分析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的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食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明光 冯广朋 +7 位作者 王海华 陈建华 沈晨晨 张燕萍 章海鑫 傅义龙 姚远 徐维康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2-542,共11页
长江禁渔后,鄱阳湖凶猛性鱼类资源恢复明显,探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预测鄱阳湖鱼类资源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年8-11月期间,在鄱阳湖5个采样点(都昌、南矶山、鄱阳、余干和进贤)使用三层流刺网共采集了240尾鲇、... 长江禁渔后,鄱阳湖凶猛性鱼类资源恢复明显,探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预测鄱阳湖鱼类资源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年8-11月期间,在鄱阳湖5个采样点(都昌、南矶山、鄱阳、余干和进贤)使用三层流刺网共采集了240尾鲇、乌鳢、鳜、翘嘴鲌样品,并分别使用胃含物分析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上述4种凶猛性鱼类的食物组成进行分析。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4种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鲇、乌鳢、鳜和翘嘴鲌的摄食率较高,空胃率低。鱼类在4种凶猛性鱼类的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其次为虾类。鲇、乌鳢、鳜和翘嘴鲌的食物分别由5类10种、4类15种、3类11种和5类12种饵料生物组成,其中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分别为鲫、鲫、和鲤;鲫、鲤、泥鳅和日本沼虾均在4种凶猛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中出现。基于eDNA宏条形码技术的饵料生物种类组成与胃含物分析结果相似,分别在鲇、乌鳢、鳜和翘嘴鲌的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7、5、6和6种饵料生物,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饵料生物分别为鲤、鲤、鲤和鲢。此外,本研究发现新的饵料生物存在,即团头鲂、似鳊、贝氏和黑尾近红鲌,这4种鱼并未在胃含物分析结果中检出。综上,长江禁渔后鄱阳湖的凶猛性鱼类的食物来源充足,食性范围广泛,其中鱼类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为虾类。同时,胃含物分析法与eDNA宏条形码技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探究鱼类的食物组成,是综合分析鱼类食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食性 乌鳢 翘嘴鲌 胃含物分析法 eDNA宏条形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饲喂方式下翘嘴鳜肠道代谢的差异
16
作者 方婷 赵秀侠 +7 位作者 高娜 卢文轩 梁阳阳 汪翔 蒋阳阳 孙雯 严香兰 崔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两组间肠道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7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上调,7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组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胆汁分泌、嘧啶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通路中。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配合饲料显著改变了鳜的肠道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非靶向代谢组学 饲喂方式 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的复方中药制剂开发及效果评估
17
作者 罗友谊 牛银杰 +6 位作者 姚文娟 付小哲 梁红茹 罗霞 马宝福 李宁求 林强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探究中药制剂抗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效果,在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中测定15种中药单体的抗ISKNV效果,筛选出甘草酸、表告依春、柠檬苦... 为探究中药制剂抗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效果,在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中测定15种中药单体的抗ISKNV效果,筛选出甘草酸、表告依春、柠檬苦素、牛蒡子苷和厚朴酚5种具有抗ISKNV效果的中药单体,将上述5种中药单体依次按照不同质量配比,配制成3组复方中药制剂drugs1(32∶16∶8∶1∶4),drugs2(64∶16∶16∶1∶4),drugs3(32∶32∶8∶1∶2),测定病毒滴度;选取最优组通过细胞水平和鳜鱼体实验,测定其抗ISKNV效果。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复方中药制剂drugs2在CPB细胞上对ISKN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降低病毒滴度10^(3.774)TCID_(50)/mL;qRT-PCR结果显示drugs2能极显著上调CPB细胞中抗病相关基因IRF7、Mx、IFP35的mRNA表达水平。鳜人工感染ISKNV后,采用水体泼洒给药方式(2 g中药制剂配制成50 mL药液)连续处理3 d,结果显示drugs2可延缓鳜发病时间,提高20%存活率;ISKNV自然发病情况下,drugs2提高18%的存活率。综上所述,drugs2具有良好的抗ISKNV效果,可在田间防治ISK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siniperca chuatsi) 复方中药制剂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鳜生长、抗氧化能力、肝脏健康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8
作者 朱陈圆 杨妍兮 +4 位作者 张其伟 朱涔晔 梁旭方 丁立云 张燕萍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共10页
实验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为(37.26±0.22)g的健康鳜216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88%、2.49%、3.13%、3.73%、4.29%和4.90%的实验饲料(记作L1.88、L2.49、L3.13、L3.73、L4.29、... 实验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为(37.26±0.22)g的健康鳜216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88%、2.49%、3.13%、3.73%、4.29%和4.90%的实验饲料(记作L1.88、L2.49、L3.13、L3.73、L4.29、L4.90)8周,探究不同Leu水平饲料对鳜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肝脏健康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鳜肝体比及脏体比与Leu水平呈线性正相关,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在L3.13组达到最大值,其中Leu缺乏组(L1.88)和过量组(L4.90)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此外,L3.13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L1.88、L2.49、L4.29和L4.90组(P<0.05)。随着Leu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L3.13、L3.73和L4.29组全鱼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9和L4.90组肝脏粗蛋白显著低于L3.13组。Leu水平的升高引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L1.88组最低。L3.13组和L3.73组SOD、GSH-Px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3和L3.73组血清溶菌酶(LYZ)和补体成分3(C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Leu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展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L3.13组ALT活性最低,L3.73组AST活性最低;L1.88组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3组与L3.73组nf-κb-p65、tnf-α表达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L3.13、L3.73和L4.29组il-1β、pai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L3.13和L3.73组肝脏细胞的空泡化程度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与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变化趋势和免疫基因表达的结果是一致的。以上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Leu能够提高饲料效率和蛋白沉积以增进鳜的生长,改善肝脏健康并且显著增强鳜的非特异免疫能力;而过高或者过低的Leu水平均不利于鳜的生长和免疫。此外,基于增重率的二次回归分析显示,鳜幼鱼饲料最佳Leu水平为3.28%,占蛋白水平的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能力 肝脏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温度对雌雄翘嘴鳜生长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陈星 娄气永 +8 位作者 翟刚 王中博 陈岗 魏辉杰 殷战 高银爱 沈志刚 童金苟 杨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为解析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在不同养殖温度下生长和代谢的差异,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8℃、35℃和36℃)下雌雄鳜的生长、肝脂肪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8℃时,雌性生长较雄性快;在35℃时,雌雄鳜生长均显著高于28℃,且... 为解析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在不同养殖温度下生长和代谢的差异,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8℃、35℃和36℃)下雌雄鳜的生长、肝脂肪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8℃时,雌性生长较雄性快;在35℃时,雌雄鳜生长均显著高于28℃,且雄鳜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雌性,雌雄鳜生长差异在高温环境中发生显著转变;在36℃养殖条件下,雌雄鳜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说明36℃是鳜正常生存的临界温度;雌雄鳜肝脏脂滴数量及TG含量整体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35℃时雄鳜肝脏胰岛素基因、糖异生基因和脂肪分解基因表达升高;雌雄鳜SOD活性变化相反,雌鳜SOD活性下降,而雄鳜SOD活性显著升高,两者MDA含量均显著升高,但雌鳜比雄鳜增加了2倍以上;雌鳜35℃时肝脏中hsp70、hsp90、ucp2、sod及cat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雄鳜肝脏中除sod表达量显著升高外,其他基因表达量与雌鳜变化趋势一致。研究表明,雌雄鳜的生长可能与二者脂肪利用呈正相关,在高温养殖条件下,雄鳜的代谢率增长显著高于雌鳜;长期高温养殖引起雌雄鳜的生长发生反转,并挖掘了高温条件下全雄群体的养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二态性 高温环境 生长差异 脂类代谢 抗氧化 翘嘴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鳜幼鱼HPI轴激素、应激酶活力及呼吸频率的影响
20
作者 王大伟 邢盈 +2 位作者 蒋成宇 胡淼 赵金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h时皮质醇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ACTH)含量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血糖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6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己糖激酶(HK)活性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葡萄糖激酶(CGK)活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1 h时呼吸频率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48 h时呼吸频率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研究表明,放养密度低于80尾/m^(3)时,鳜幼鱼未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达到80尾/m^(3)后,会产生初级、次级应激反应,达到160尾/m^(3)时产生三级应激反应,研究结果为鳜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放养密度 应激反应 应激酶活力 呼吸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