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灰制备硅/碳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海铭 杜静 +2 位作者 谢捷洋 陈情泽 朱润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3-3062,共10页
硅负极的体积效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短且容量迅速衰减,如何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了熔盐辅助镁热还原法,通过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硅灰,成功设计了一种碳化硅增强的硅纳米材料(SF-Si),所制备的SF-S... 硅负极的体积效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短且容量迅速衰减,如何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了熔盐辅助镁热还原法,通过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硅灰,成功设计了一种碳化硅增强的硅纳米材料(SF-Si),所制备的SF-Si样品不仅保留了SF本身存在的SiC,还将单质碳转化为SiC,使样品中的SiC含量达到了16.4%(质量分数)。与经过热处理去除单质碳的硅灰制备的硅材料(H-SF-Si)相比,SF-Si负极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即第1圈2584.76 mAh·g^(-1)的高比容量和第100圈时具有83%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在高电流密度5 A·g^(-1)下的平均容量仍为877.28 mAh·g^(-1),这主要归因于更高的SiC含量。研究表明,硅灰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其碳元素在制备硅基纳米材料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硅灰 镁热还原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工业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干法改性气相白炭黑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小维 毛宁轩 +2 位作者 鞠杰 罗玲莉 胡彦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气相白炭黑的分散性,利用中试流化床对其进行干法改性。选择高含碳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改性剂,考察了预活化、改性温度、时间、气速和改性剂质量分数对气相白炭黑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预活化... 为了进一步改善气相白炭黑的分散性,利用中试流化床对其进行干法改性。选择高含碳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改性剂,考察了预活化、改性温度、时间、气速和改性剂质量分数对气相白炭黑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预活化温度为200℃、预活化时间为30 min、用水质量分数为10%、氮气气速为4 Nm^(3)/h、改性温度为300℃、改性剂PDMS质量分数为25%、反应时间为90 min。改性后气相白炭黑含碳量为4.89%,表面羟基量降为0.15个/nm^(2),可润湿率为0%,提高了气相白炭黑的疏水性。此外,探究了改性气相白炭黑对硅橡胶的补强性能,含碳量为2.5%的气相白炭黑补强时,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4.8%,补强系数提高18.0%,拉伸强度提高8.0%,补强效果最佳,有效提升了硅橡胶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白炭黑 PDMS 流化床 干法改性 硅橡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对STI CMP中SiO_(2)和Si_(3)N_(4)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
3
作者 李相辉 张祥龙 +3 位作者 孟妮 聂申奥 邱宇轩 何彦刚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在浅沟槽隔离(STI)化学机械抛光(CMP)中,需要保证极低的Si_(3)N_(4)去除速率,以及相对较高的SiO_(2)去除速率,并且要达到SiO_(2)与Si_(3)N_(4)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大于30的要求。在Ce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25%,抛光液pH=4的前提下,研究了... 在浅沟槽隔离(STI)化学机械抛光(CMP)中,需要保证极低的Si_(3)N_(4)去除速率,以及相对较高的SiO_(2)去除速率,并且要达到SiO_(2)与Si_(3)N_(4)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大于30的要求。在Ce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25%,抛光液pH=4的前提下,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PMAA)对SiO_(2)与Si_(3)N_(4)去除速率以及二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分析了PMAA在影响SiO_(2)与Si_(3)N_(4)去除速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MAA的加入可以降低SiO_(2)与Si_(3)N_(4)的去除速率,当PMAA的质量分数为120×10^(-6)时,SiO_(2)和Si_(3)N_(4)的去除速率分别为185.4 nm/min和3.0 nm/min,去除速率选择比为61。抛光后SiO_(2)与Si_(3)N_(4)晶圆表面有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290 nm和0.23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槽隔离(STI) 化学机械抛光(CMP) 二氧化硅(SiO_(2)) 氮化硅(Si_(3)N_(4)) 聚甲基丙烯酸(PMAA) 去除速率选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4
作者 乐红志 彭达岩 文洪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5-438,共4页
分别概述了以氮化硅、赛隆和氧氮化硅作为结合相 的SiC材料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能、生产工艺和应用情况,详细 介绍了国内这3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氮化物结合SiC 材料的研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碳化硅耐火材料 氮化硅 氮化物 理化性能 赛隆 国内 应用情况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i_3N_4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增韧机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姚俊杰 李包顺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SiO2-Si3N4复合材料,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143MPa和1.7MPa·m1/2.比基体SiO2材料分别提高107%和70%.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由于高弹性模量的Si3N4引入以及SiO2和Si3N4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残余应力.
关键词 氮化硅 复合材料 增韧 石英玻璃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有机硅消泡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成 杜正雄 +1 位作者 彭敬东 何荣幸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4-768,共5页
以二甲基硅油、疏水气相二氧化硅制成的硅膏和聚醚改性硅油为主要成份,Span-60、Twen-60为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搅拌方式将水相在油相中进行乳化,制备出高效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研究了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乳化温度对消泡剂性能的影响... 以二甲基硅油、疏水气相二氧化硅制成的硅膏和聚醚改性硅油为主要成份,Span-60、Twen-60为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搅拌方式将水相在油相中进行乳化,制备出高效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研究了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乳化温度对消泡剂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配方为:硅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聚醚改性硅油4%,HLB值为9.5的复配乳化剂6%。制备的有机硅消泡剂的稳定性及消泡抑泡性能较好,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硅油 疏水气相二氧化硅 聚醚改性硅油 乳化剂 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界面-结合橡胶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颖 李春忠 +1 位作者 程起林 胡彦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89,共5页
采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硅橡胶混炼胶界面结合橡胶来研究高温硫化硅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界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结合橡胶以纳米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为骨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结构性越高,形... 采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硅橡胶混炼胶界面结合橡胶来研究高温硫化硅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界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结合橡胶以纳米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为骨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结构性越高,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结合橡胶体越好,对硅橡胶制品的补强效果越好.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填加质量分数为0.26~0.29时,表面羟基个数在1.1~1.4之间,有效补强体积最大,补强效果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气相法白炭黑 纳米二氧化硅 结合橡胶 补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含量对硅橡胶结构和憎水恢复性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康 王建国 +3 位作者 郑峰 方鹏飞 彭向阳 许志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9,共9页
憎水恢复性是硅橡胶的基本特性,白炭黑作为补强剂是复合绝缘子硅橡胶的基本原料。为研究白炭黑含量对硅橡胶结构和憎水恢复性的影响,炼制了不同含量白炭黑的硅橡胶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正电子寿命谱测试,结果表明,白炭黑含量的增多,使得... 憎水恢复性是硅橡胶的基本特性,白炭黑作为补强剂是复合绝缘子硅橡胶的基本原料。为研究白炭黑含量对硅橡胶结构和憎水恢复性的影响,炼制了不同含量白炭黑的硅橡胶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正电子寿命谱测试,结果表明,白炭黑含量的增多,使得τ_3增加而I_3与I_4均下降,其原因是白炭黑含量的增多使得硅橡胶中物理交联点变多,同时也使得白炭黑颗粒更容易团聚,导致更多的正电子在白炭黑中湮没。对试样进行Ar等离子体老化5min,测量其憎水恢复速度,结果表明白炭黑含量的增加会使硅橡胶憎水恢复速度下降,白炭黑加入过多会影响硅橡胶憎水恢复性能,导致使用寿命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憎水恢复 硅橡胶 白炭黑 正电子寿命谱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对Al2O3-SiC-C铁沟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玉龙 王玺堂 +3 位作者 王周福 刘浩 马妍 朱万政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9-42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在其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8%的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等量替代其中的碳化硅粉,加水搅拌均匀后,检测料浆的流动性,再经浇注成型、养护、烘干、不同温度(80... 为了进一步提高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在其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8%的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等量替代其中的碳化硅粉,加水搅拌均匀后,检测料浆的流动性,再经浇注成型、养护、烘干、不同温度(800、1100和1450℃)热处理等程序制成浇注料试样,然后检测浇注料试样的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热态抗折强度和抗渣性,并采用XRD分析浇注料试样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1、加入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后,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初始流动值减小,烧后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热态抗折强度变化不大,抗高炉渣侵蚀性提高。2、综合考虑,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的最佳加入量为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C铁沟料 氮化硅 氧氮化硅 复合粉 流动性 高温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石英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欢庆 葛启录 +2 位作者 雷廷权 温广武 周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得碳纤维与氮化硅颗粒复合补强增韧熔石英基复合材料,其熔石英基体保持非晶态,只有少量鳞石英析出。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113.7MPa,断裂韧性为1.53MPa·m1/2,补强增韧效果明显。氮化硅的加入减缓了碳纤维的氧... 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得碳纤维与氮化硅颗粒复合补强增韧熔石英基复合材料,其熔石英基体保持非晶态,只有少量鳞石英析出。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113.7MPa,断裂韧性为1.53MPa·m1/2,补强增韧效果明显。氮化硅的加入减缓了碳纤维的氧化,提高了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地面模拟试验表明,此材料完全符合某些航天器件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 复合材料 碳纤维 氮化硅颗粒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偶联处理对硅橡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蒋颂波 王云英 +1 位作者 孟江燕 王运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1-23,70,共4页
采用不同偶联剂对M-5气相白炭黑进行了表面改性,以增强白炭黑与硅橡胶的相容性。对处理前后的白炭黑进行了FT-IR分析,对比分析了偶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对气相白炭黑表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室温硫化硅橡胶添加白炭黑后的力学性能。红外测试... 采用不同偶联剂对M-5气相白炭黑进行了表面改性,以增强白炭黑与硅橡胶的相容性。对处理前后的白炭黑进行了FT-IR分析,对比分析了偶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对气相白炭黑表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室温硫化硅橡胶添加白炭黑后的力学性能。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偶联剂分子接枝到了白炭黑表面。表面改性效果最好的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白炭黑用量15%时硅橡胶拉伸强度最大可达到1.5MPa,由其配制的胶粘剂对铝-硅橡胶板的粘接强度达到1.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气相白炭黑 室温硫化硅橡胶 偶联剂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硅氧氮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剑铭 夏文丽 +3 位作者 姚艳波 刘玲 丁绍楠 刘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87-3590,共4页
令不同氧含量的聚碳硅烷氧化交联丝在高纯氨气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而在高纯氮气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氧氮烷并最终形成氧含量不同的硅氧氮(Si—O—N)陶瓷纤维。XRD、EPMA和TEM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元素在硅氮氧纤维中均... 令不同氧含量的聚碳硅烷氧化交联丝在高纯氨气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而在高纯氮气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氧氮烷并最终形成氧含量不同的硅氧氮(Si—O—N)陶瓷纤维。XRD、EPMA和TEM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元素在硅氮氧纤维中均匀分布,随着交联丝O含量增加,Si—O—N陶瓷纤维的O含量随之增加,力学性能下降,而陶瓷产率则先升后降。高氧时纤维陶瓷产率下降是因为在高温热解时发生了相分解。XRD和TEM结果表明,氧含量不同的陶瓷纤维经1 500℃高温处理后,均仍为无定型。氧可能对氮化硅的结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先驱体转化法 氮化热解法 氧含量 硅氧氮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微粉气相氮化及氮氧化条件 被引量:3
13
作者 明亮 尹传强 +1 位作者 魏秀琴 周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420,433,共6页
氮化硅及氮氧化硅粉体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有重要应用。本文研究其气相反应形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晶体硅微粉的气相氮化及氮氧化特性与体材大不相同,它使得硅的氮化和氮氧化得以在体系中氧分压远高于热力学临界平衡氧分压、处于氧化硅... 氮化硅及氮氧化硅粉体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有重要应用。本文研究其气相反应形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晶体硅微粉的气相氮化及氮氧化特性与体材大不相同,它使得硅的氮化和氮氧化得以在体系中氧分压远高于热力学临界平衡氧分压、处于氧化硅稳定区的条件下实现。其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粉体表层氧化反应后耗氧,使粉体内部实际氧分压大幅度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硅微粉的气相氮化约需1400℃方能有效进行,在气相反应条件下,α-Si3N4与β-Si3N4均能形成,随保温时间延长,α-Si3N4相对量提高;晶体硅微粉在氮-氧混合气体中的氮氧化行为对气氛的氧分压十分敏感,氧分压较高时形成SiO2并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较低时形成Si3N4,氧分压为0.1atm时较适合Si2N2O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氮氧化硅 粉体 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氮化硅体系材料高温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俊红 王福明 +1 位作者 刘瑞斌 孙加林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7-429,434,共4页
将硅灰(w(SiO2)=94.5%,平均粒度0.08μm)和氮化硅(粒度≤0.074mm)按1:1质量比混合后成型,在空气中埋炭条件下分别经1300℃、1450℃、1500℃、1550℃、1600℃处理3h后水冷,对其显微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50℃以上,以硅灰... 将硅灰(w(SiO2)=94.5%,平均粒度0.08μm)和氮化硅(粒度≤0.074mm)按1:1质量比混合后成型,在空气中埋炭条件下分别经1300℃、1450℃、1500℃、1550℃、1600℃处理3h后水冷,对其显微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50℃以上,以硅灰和氮化硅为原料反应生成Si2N2O比较明显,氮化硅颗粒的边角变得圆滑,而且分布在含Si2N2O的连续胶结相中,形成胶结相包裹Si3N4的致密结构;1500℃以下,氮化硅仍然棱角分明,基本上未形成Si2N2O,只是硅灰中的SiO2析晶,析晶比较显著的温度为1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 氮化硅 氧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添加量对熔融石英坩埚在铸锭过程中析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金秋 彭立华 秦善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8-251,共4页
为了研究Si_3N_4添加量对熔融石英坩埚在铸锭过程中结晶化的影响,首先在熔融石英浆料中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为0、0.01%、0.05%和0.1%)的氮化硅粉,经注浆成型、140℃保温10 h干燥和1 150℃保温6 h烧后制备了熔融石英坩埚,然后在铸锭炉中... 为了研究Si_3N_4添加量对熔融石英坩埚在铸锭过程中结晶化的影响,首先在熔融石英浆料中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为0、0.01%、0.05%和0.1%)的氮化硅粉,经注浆成型、140℃保温10 h干燥和1 150℃保温6 h烧后制备了熔融石英坩埚,然后在铸锭炉中进行最高温度为1 540℃,历时约52 h的多晶硅铸锭过程,最后用透射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铸锭后坩埚的显微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铸锭后坩埚的物相组成,并计算其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随着Si_3N_4添加量的增加,铸锭后熔融石英坩埚中结晶相α-方石英的含量逐渐降低,晶粒尺寸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石英坩埚 氮化硅 结晶度 a-方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源对氮化反应合成氧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聂建华 姜晟 +3 位作者 文晋 蔡曼菲 梁永和 尹玉成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单质Si和不同的二氧化硅(Si O_2含量分别为99.999%的高纯石英玻璃、99.70%的分析纯二氧化硅、99.14%的工业石英、97.67%的微硅粉)为原料,于1460℃下高纯氮气中反应合成Si_2N_2O,用XRD、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特... 以单质Si和不同的二氧化硅(Si O_2含量分别为99.999%的高纯石英玻璃、99.70%的分析纯二氧化硅、99.14%的工业石英、97.67%的微硅粉)为原料,于1460℃下高纯氮气中反应合成Si_2N_2O,用XRD、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二氧化硅源高温氮化合成的试样中Si_2N_2O的含量均达到91%以上;合成的试样中Si_2N_2O的形貌均为柱状或片层状,合成试样中Si_2N_2O的各元素的原子比也接近Si_2N_2O的理论原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硅 二氧化硅源 高温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木屑为碳源制备氮化硅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啸尘 尹洪峰 +1 位作者 张军战 任耘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木屑为碳源,以硅溶胶浸渍木屑的方法引入Si O2,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合成了Si3N4粉体。研究了硅溶胶的Si O2含量、成型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w(Si O2)=7.5%的硅... 以木屑为碳源,以硅溶胶浸渍木屑的方法引入Si O2,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合成了Si3N4粉体。研究了硅溶胶的Si O2含量、成型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w(Si O2)=7.5%的硅溶胶浸渍的松木屑作为试验原料,在反应温度1 450℃、反应时间9 h、氮气流量400 m L·min-1、成型压力10 MPa时,制备的氮化硅粉体具有α-Si3N4含量高、杂相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粉体 碳热还原氮化反应 硅溶胶 成型压力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氮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白炭黑表面改性及对发泡硅橡胶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邵水源 鲁杰 杜珣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1,共4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加入表面改性后的气相法白炭黑及其他助剂制得发泡硅橡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活性指数对白炭黑改性效果进行评价;探索了加入改性白炭黑后发泡硅橡胶的力学性能;通过热分析对其耐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加入表面改性后的气相法白炭黑及其他助剂制得发泡硅橡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活性指数对白炭黑改性效果进行评价;探索了加入改性白炭黑后发泡硅橡胶的力学性能;通过热分析对其耐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白炭黑用偶联剂KH560改性后活性指数由82.3%提高到93.1%,添加改性白炭黑40%(wt,质量分数)时发泡硅橡胶综合性能最优,其抗撕强度为4.8823N/mm、拉伸强度为0.697MPa、断裂伸长率为498.63%、表观密度为0.553g/cm^3、邵氏硬度为18.26HA,落球回弹率为31.70%,热稳定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KH560 气相法白炭黑 发泡硅橡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i_3N_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俊杰 李包顺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7-62,共6页
研究了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温系数、导热系数随Si3N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同一Si3N4含量的复合材料,三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材料保持了S... 研究了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温系数、导热系数随Si3N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同一Si3N4含量的复合材料,三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材料保持了SiO2基体材料的良好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氮化硅 天线窗材料 热学性能 石英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玻璃连接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荣军 黄莉萍 符锡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陶瓷连接技术是结构陶瓷实用化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氧氮玻璃与氯化硅陶瓷间良好的化学相容性,保证了连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氧氮玻璃的性能、连接机理以及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氧氮玻璃 氮化硅 强度 陶瓷连接 结构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