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Ni钢T角焊缝相位相干全聚焦成像
1
作者 张浩文 王强 +4 位作者 肖权旌 张涛 周海婷 陈家焱 钱盛杰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针对9%Ni钢厚壁焊缝因晶粒粗大、晶体呈现非均匀各向异性导致的超声衰减严重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指向性校正的相位相干因子(directivity corrected phase coherent factor, DC_PCF)全聚焦成像算法,对30.0 mm厚的9%Ni钢T角焊缝试块缺... 针对9%Ni钢厚壁焊缝因晶粒粗大、晶体呈现非均匀各向异性导致的超声衰减严重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指向性校正的相位相干因子(directivity corrected phase coherent factor, DC_PCF)全聚焦成像算法,对30.0 mm厚的9%Ni钢T角焊缝试块缺陷(焊缝内侧孔、面坡口处孔、面坡口处槽)进行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噪声,提高缺陷的辨识度;缺陷的深度检测误差的平均值为2.6 mm,缺陷的宽度检测误差的平均值为0.2 mm,检测误差均小于全聚焦算法及相位相干成像算法;与全聚焦成像算法相比三种缺陷的信噪比分别提高2.1、5.1、4.9 dB;与相位相干成像算法相比信噪比分别提高4.6、3.5、4.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T角焊缝 全聚焦成像算法 相位相干因子 声场指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估计置信度的聚焦形貌恢复
2
作者 史艳琼 查昭 +2 位作者 张文亮 戴尔愉 陈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1,共9页
聚焦形貌恢复是非接触式三维重建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环境的影响和相机本身的限制,图像采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信息,影响重建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抗噪声的聚焦形貌恢复算法。使用聚焦评价函数对离焦序列... 聚焦形貌恢复是非接触式三维重建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环境的影响和相机本身的限制,图像采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信息,影响重建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抗噪声的聚焦形貌恢复算法。使用聚焦评价函数对离焦序列图像进行评价,得到聚焦评价序列图像,并使用高斯拟合峰值法定位像素聚焦位置获得初始深度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像素的聚焦评价曲线与灰度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衡量深度估计置信度,生成初始深度图的置信图,并将置信图作为引导图对初始深度图进行引导滤波,得到优化后的深度图。使用多组仿真离焦序列图像与真实显微离焦序列图像对所提方法进行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仿真与真实离焦序列中均能表现出优良的三维重建效果,在真实数据实验中,所提方法的所有指标均优于基于深度图优化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64.8%和47.3%以上,相关系数分别提高2.18%和6.35%以上,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抗噪性,能有效提高聚焦形貌恢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形貌恢复 三维重建 相似度 置信度 深度图 引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的聚焦形貌恢复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宇 陈念年 +2 位作者 范勇 王利 杨维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5,共7页
针对聚焦形貌恢复技术在测量运行时对上位机内存需求量大的缺陷,提出一种聚焦形貌恢复算法。该算法基于聚焦评价曲线的区间特性及连续表面约束,运用传统方法初始化扩散区域,利用已扩散区域的深度信息猜测扩散点的深度,并在搜索半径内重... 针对聚焦形貌恢复技术在测量运行时对上位机内存需求量大的缺陷,提出一种聚焦形貌恢复算法。该算法基于聚焦评价曲线的区间特性及连续表面约束,运用传统方法初始化扩散区域,利用已扩散区域的深度信息猜测扩散点的深度,并在搜索半径内重新搜索确认扩散点的深度,得到更加精确的深度值。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上位机内存使用率平均降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形貌恢复 聚焦评价曲线 扩散 区间特性 上位机内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电流对电子束填丝焊接焊缝几何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锁红波 毛智勇 +1 位作者 刘方军 李晋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通常情况下,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时将聚焦电流作为焦点位置的主要表征参数。电子束填丝焊接时,通过改变聚焦电流,可以控制束流的焦点位置。不同的焦点位置决定了束流到达工件表面时的能量分布,直接影响到焊丝及母材的熔凝状况,进而对电... 通常情况下,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时将聚焦电流作为焦点位置的主要表征参数。电子束填丝焊接时,通过改变聚焦电流,可以控制束流的焦点位置。不同的焦点位置决定了束流到达工件表面时的能量分布,直接影响到焊丝及母材的熔凝状况,进而对电子束填丝焊接焊缝截面几何形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变聚焦电流、其余参数不变,能够得到聚焦电流与焊缝截面形状、焊缝横截面面积、熔深、表面熔宽、半熔深处熔宽、余高等焊缝截面几何参量之间的关系,对优化电子束填丝焊接工艺参数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 填丝 聚焦电流 截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孔径聚焦的L型构件相控阵超声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娜 何方成 周正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由于L型构件界面形状复杂,当采用基于全矩阵数据的全聚焦方法时,声波在试样中的传播路径十分复杂,增加了试样中超声传播时间的计算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实际被测对象并使用全矩阵数据的动态调整聚焦方案的"动态孔... 由于L型构件界面形状复杂,当采用基于全矩阵数据的全聚焦方法时,声波在试样中的传播路径十分复杂,增加了试样中超声传播时间的计算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实际被测对象并使用全矩阵数据的动态调整聚焦方案的"动态孔径聚焦方法";然后,针对L型构件的型面特征,制定了动态孔径聚焦检测方案,并提出了基于Snell定律的声波传播时间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数值仿真方法模拟全矩阵数据,验证了所提出聚焦方法的正确性;定制L型金属试样进行检测实验,检测结果与实际试样参数一致.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动态孔径聚焦方法可实现对L型构件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超声检测 L型构件 虚拟聚焦 动态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离子束快速制备锆合金三维原子探针样品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雪 韩洪秀 +2 位作者 黄娇 李慧 李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6,共3页
利用聚焦离子束快速精确的定位加工了锆合金的三维原子探针样品,通过合理控制加工束流和时间,制备出的针尖样品满足了三维原子探针观察样品的要求。利用三维原子探针从该样品上采集到了8 000多万的原子信息。聚焦离子束可实现三维原子... 利用聚焦离子束快速精确的定位加工了锆合金的三维原子探针样品,通过合理控制加工束流和时间,制备出的针尖样品满足了三维原子探针观察样品的要求。利用三维原子探针从该样品上采集到了8 000多万的原子信息。聚焦离子束可实现三维原子探针样品的快速,便捷,高效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针尖样品 三维原子探针 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中的RF相位聚焦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翔 杨越 林郁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分析了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中电子受RF场的横向作用与其所处相位的关系,探讨了驻波直线加速器中的RF相位聚焦以及不对称场幅值分布对粒子横向动力学的影响,并给出利用相位聚焦和不对称场幅值分布技术设计的两只加速管实例。
关键词 驻波 RF相位聚焦 电子直线加速器 场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石英表面聚焦离子束微纳直写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 庞陈雷 +3 位作者 杨青 佘玄 吴兰 李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1-65,共5页
针对聚焦离子束在绝缘材料表面直写微纳图形时因电荷积聚原因导致加工效果差的情况,将单晶硅湿法各向异性腐蚀工艺应用于单晶硅片表面制备倒金字塔形通孔,作为微窗硅基盖板覆盖于绝缘衬底表面。当聚焦离子束穿过通孔在非导电衬底表面进... 针对聚焦离子束在绝缘材料表面直写微纳图形时因电荷积聚原因导致加工效果差的情况,将单晶硅湿法各向异性腐蚀工艺应用于单晶硅片表面制备倒金字塔形通孔,作为微窗硅基盖板覆盖于绝缘衬底表面。当聚焦离子束穿过通孔在非导电衬底表面进行溅射刻蚀时,微窗硅基盖板的导电特性可提高溅射出的带电粒子的迁移率,降低电荷积聚-放电的频率,从而有助于聚焦离子束在绝缘衬底表面进行微纳加工。试验在具备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和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功能的双束系统中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被微窗硅基盖板的通孔环绕的石英表面的刻蚀结果与未被环绕的对比,刻蚀效果有显著改善,甚至部分刻蚀结果与单晶硅表面的刻蚀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加工 聚焦离子束 绝缘电介质 微窗硅基盖板 倒金字塔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角向偏振光束深聚焦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云 田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5-1368,共4页
基于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研究了双环角向偏振光束经环状高数值孔径透镜的聚焦特性,推导了双环角向偏振光束经环状透镜深聚焦的光强表达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了相关参量的变化对深聚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射光束经... 基于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研究了双环角向偏振光束经环状高数值孔径透镜的聚焦特性,推导了双环角向偏振光束经环状透镜深聚焦的光强表达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了相关参量的变化对深聚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射光束经环状高数值孔径透镜聚焦后,在焦平面得到了具有广泛应用的亚波长空心光斑,并且入射光束的相关参数和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大小都会影响光束的聚焦特性,使聚焦空心光斑达到亚波长量级;双环角向偏振光束经环状高数值孔径透镜的聚焦以后,在焦平面附近产生了一个更长的焦深(约28倍入射光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聚焦 Richards-Wolf衍射积分 双环角向偏振光束 焦深 拉盖尔-高斯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马赫数对圆弧形凹面腔内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陈鑫 张威江 +1 位作者 王川 谭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4-814,共11页
为研究射流马赫数对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流场演化及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保持入射导流深度L=0.00mm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Laval喷管,对马赫数分别为Ma=1.2,1.4,1.6和1.8时的实验工况凹面腔内反射聚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用高速CCD(Charge co... 为研究射流马赫数对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流场演化及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保持入射导流深度L=0.00mm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Laval喷管,对马赫数分别为Ma=1.2,1.4,1.6和1.8时的实验工况凹面腔内反射聚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用高速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拍摄了圆弧形凹面腔中气流流场纹影照片,并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聚焦过程中流场的压力变化,对径向入射激波在凹面腔内的反射聚焦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不同射流马赫数下激波反射聚焦过程,发现在低马赫数1.2时,表现出较强的激波完全聚焦特性,即前导激波碰撞形成反射激波,并反射聚焦形成三波点,从而在凹腔底部形成高温高压区触发爆震,前导激波完全聚焦过程在凹面腔内流场演化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马赫数的增加,完全聚焦强度降低,在流场中的主导优势逐渐减弱;其激波聚焦频率受射流马赫数的影响较小,频率差值较小,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聚焦 径向入射 圆弧形凹面腔 射流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聚焦形貌恢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维 范勇 +3 位作者 陈念年 李郁峰 巫玲 王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3-618,共6页
针对目前鲜有聚焦评价函数能同时满足聚焦形貌恢复多个性能指标的问题,从邻域像素的灰度级差异性入手,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聚焦评价函数,并用于恢复表面形貌。采集部分聚焦序列图像,计算图像序列每一个像素点的聚焦评价值,最后重构表... 针对目前鲜有聚焦评价函数能同时满足聚焦形貌恢复多个性能指标的问题,从邻域像素的灰度级差异性入手,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聚焦评价函数,并用于恢复表面形貌。采集部分聚焦序列图像,计算图像序列每一个像素点的聚焦评价值,最后重构表面形貌和全聚焦图像。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恢复低纹理物体的形貌,精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时间效率,可用于实际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评价 聚焦形貌恢复 灰色关联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区域像素重构的聚焦形貌恢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洪盛 丁华 刘建成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39,244,共8页
为提高三维形貌图像的恢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算子与区域像素重构的聚焦形貌恢复方法。利用最大最小算子判定图像序列中的噪声像素点,并采用中值滤波方法消除图像噪声。对图像序列进行区域像素重构,根据重构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 为提高三维形貌图像的恢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算子与区域像素重构的聚焦形貌恢复方法。利用最大最小算子判定图像序列中的噪声像素点,并采用中值滤波方法消除图像噪声。对图像序列进行区域像素重构,根据重构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差值设计聚焦评价函数,确定区域聚焦等级,实现聚焦形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恢复的三维形貌图像精度优于传统形貌恢复方法,并对含噪图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形貌恢复 图像噪声 最大最小算子 区域像素重构 聚焦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控制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和药物释放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川 李果 +2 位作者 刘源波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7,共8页
研究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聚焦超声作用下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药物控制释放行为。实验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的添加对复合材料声-热转换效率有一定提高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其形状回复率。另一方面,药物释... 研究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聚焦超声作用下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药物控制释放行为。实验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的添加对复合材料声-热转换效率有一定提高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其形状回复率。另一方面,药物释放实验证实了此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聚焦超声控制药物释放性能,在多次聚焦超声ON/OFF转换下,药物呈现明显ON/OFF释放状态的转换,并且随着超声强度和聚合物基体中药物含量的增大,释放速率显著提高。与直接添加纯布洛芬相比,介孔二氧化硅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药物预释放量,提高释放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介孔二氧化硅 形状记忆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胜雅 吕庆达 +3 位作者 黄建平 李振春 胡自多 刘定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7,共10页
自适应聚焦束是高斯束的改进,采用多次聚焦的思想,考虑局部速度场对波束宽度的影响,将地震波束有效能量控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与常规高斯束的不同点在于动态选择初始波束参数。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应用到VTI介质,基于经典弹性参数... 自适应聚焦束是高斯束的改进,采用多次聚焦的思想,考虑局部速度场对波束宽度的影响,将地震波束有效能量控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与常规高斯束的不同点在于动态选择初始波束参数。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应用到VTI介质,基于经典弹性参数表征下的各向异性射线追踪方程体系,结合自适应聚焦束处理强横向变速成像问题的优势,实现了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通过与传统高斯束形态的对比,突出了自适应聚焦束形态控制的优势。利用各向异性Sub-Sag模型验证了各向异性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各向异性SEG/Hess模型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复杂地质模型的适应能力;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像效果优于传统各向异性高斯束偏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自适应聚焦束 各向异性 射线追踪 束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自动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灿 钱盛友 +3 位作者 邹孝 刘备 王润民 江剑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8-156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的自动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IFU辐照后新鲜离体猪肉声像图中的ROI,通过搜索灰度极大区域自动定位图像中的所有亮斑,结合数学形态学、连通域标记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测试对象的边缘轮廓;...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的自动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IFU辐照后新鲜离体猪肉声像图中的ROI,通过搜索灰度极大区域自动定位图像中的所有亮斑,结合数学形态学、连通域标记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测试对象的边缘轮廓;根据亮斑中心至边缘轮廓的欧式距离去除边缘附近的亮斑噪声,获取HIFU损伤候选区;而后提取候选区特征参数,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识别HIFU损伤。结果最大灰度值和矩形度两个特征参数的识别率分别为86.25%和93.33%。选用识别率更高的矩形度,可正确识别单处、多处HIFU损伤或无HIFU损伤的图像。结论采用此法可直接分析HIFU辐照后超声声像图而自动检测HIFU损伤,无需依靠图像配准技术,可减少手动定位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矩形度 自动检测 支持向量机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128通道小动物多光谱光声断层成像系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辉 曹宇 +4 位作者 刘红波 彭冬 朱玉坤 王坤 田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9-674,共6页
为了实现小动物光声断层信号的高速采集和实时高质量图像的重建,采用了覆盖角度为270°的128阵元弧形聚焦超声换能器、4个32通道的NI公司数据采集模块和可调谐脉冲激光器以及正则化优化的基于模型的光声断层重建算法。结果表明,系... 为了实现小动物光声断层信号的高速采集和实时高质量图像的重建,采用了覆盖角度为270°的128阵元弧形聚焦超声换能器、4个32通道的NI公司数据采集模块和可调谐脉冲激光器以及正则化优化的基于模型的光声断层重建算法。结果表明,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80μm;此系统可以在1ms内完成光声断层数据的采集,在40s以内获得高质量的重建图像。该系统可以用于开展小动物在体的多光谱光声断层成像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光声断层成像 多元弧形聚焦换能器 高速多通道 多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光束整形系统的光学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志红 张文喜 +1 位作者 孔新新 冯其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9-253,共5页
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源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快慢轴发散角太大和发光面的不对称,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光束整形。针对发光面为1μm(快轴)×200μm(慢轴)且远场光斑为矩形光斑的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分析了输... 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源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快慢轴发散角太大和发光面的不对称,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光束整形。针对发光面为1μm(快轴)×200μm(慢轴)且远场光斑为矩形光斑的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分析了输出光束在平行于p-n结方向上光场(侧模)的多光丝分布特性。通过在ZEMAX非序列里,设置合理的光丝间隔、尺寸和以纵模为间隔的多个波长,模拟了与实际相符的远场光斑。利用圆柱透镜压缩激光二极管快轴发散角,再用自聚焦透镜进行聚焦,最后在离自聚焦透镜后端面1.8 mm处得到快慢轴方向长分别为0.15 mm×0.17 mm的方形光斑,且快慢轴方向发散角分别为3.3°×2.4°。同时,通过实验逐步比较了光束通过每一个光学元件后光斑形状的变化和光强分布,结果表明: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光束整形中,通过引入侧模光丝结构的矩形光斑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 光束整形 圆柱透镜 自聚焦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级联衍射光学元件对多波长混合光实现聚焦、整形和分光谱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立 黄坤 +1 位作者 康学亮 李永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共8页
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具有独特的色散特性和灵活的设计自由度,将多个DOE级联用于太阳能电池聚光系统可同时实现聚焦、整形和分光谱功能、给出了设计思想和算法,并用七波长混合光作入射光进行模拟,优化后在目... 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具有独特的色散特性和灵活的设计自由度,将多个DOE级联用于太阳能电池聚光系统可同时实现聚焦、整形和分光谱功能、给出了设计思想和算法,并用七波长混合光作入射光进行模拟,优化后在目标面得到七个形状规则且完全分开的均匀圆斑、将此级联结构应用到太阳能聚光系统可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光学 太阳能聚光系统 衍射光学元件级联 聚焦 整形 分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波浪对哑铃型跨海桥梁围堰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康啊真 祝兵 +2 位作者 韩嘉怡 张家玮 杨志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100,共8页
台风引起的巨浪将严重威胁跨海桥梁施工期围堰的安全,台风波浪较普通规则波浪具有周期更长、波高更大特点,正好符合聚焦波浪的特征。为更好地指导跨海桥梁围堰抵抗极端台风浪设计,开展聚焦波浪与哑铃型桥梁围堰相互作用的波浪水槽试验研... 台风引起的巨浪将严重威胁跨海桥梁施工期围堰的安全,台风波浪较普通规则波浪具有周期更长、波高更大特点,正好符合聚焦波浪的特征。为更好地指导跨海桥梁围堰抵抗极端台风浪设计,开展聚焦波浪与哑铃型桥梁围堰相互作用的波浪水槽试验研究,探讨围堰吃水深度、聚焦波最大波幅、入射角度对测点波面位移及波浪力的影响。其中,分析结果表明,围堰吃水深度及入射角度的变化对测点波面位移的影响不大。随着吃水深度增加,垂直波浪传播方向的有效投影面积增大,围堰顺波向波浪力明显增大。由于波浪能量沿水深衰减,底部浮托力随之减小。随着入射角度增加,有效投影面积增大使得围堰顺波向波浪力非线性增大,而围堰底部浮托力则变化较为平缓。当入射角度和波幅均较大时,围堰顺波向和垂向浮托力的正、负向幅值差异均较大,呈现较明显的不对称性,若按对称受力设计施工方案可能偏危险。与同波幅的聚焦波浪相比,长波条件下若按线性波考虑作用于结构的波浪力将偏不安全,实际跨海桥梁工程设计时有必要按聚焦波浪考虑台风波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波 哑铃型围堰 波浪水槽试验 波浪力 波浪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刺激交联聚乙烯醇-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和药物释放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建军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作为药物载体吸附布洛芬,通过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交联制备了交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刺激手段,研究了交联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高强度聚...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作为药物载体吸附布洛芬,通过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交联制备了交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刺激手段,研究了交联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用下,交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回复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形状回复率可达~90%,且最终回复率随着SiO2/ibuprofen载入量的增大明显下降;同时,聚焦超声实现了布洛芬的可控周期性释放过程,调节聚焦超声时间和功率可以调节布洛芬的释放量;另外,SiO2/ibuprofen的加入提高了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交联聚乙烯醇 形状记忆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