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感觉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1
作者 官一童 刘婉婷 +5 位作者 潘佩纯 李菁 张琛瑀 黄杨 张东升 张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双侧下肢感觉运动皮层(LSM)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C)模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DPN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受试者均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和静息态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双侧下肢感觉运动皮层(LSM)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C)模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DPN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受试者均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LSM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双侧LSM和全脑FC的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量表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PN患者LSM与右侧小脑Ⅵ区、右侧外侧枕颞皮层、双侧喙侧前额叶皮层和双侧前扣带回的FC减低。DPN患者LSM与右侧小脑Ⅵ区之间的FC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490,P=0.001);DPN患者LSM与双侧前扣带回之间的FC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79,P=0.001)。结论DPN患者双侧LSM与多个脑区FC异常,提示DPN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运动和运动控制的脑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感觉运动皮质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5 位作者 尹大志 范明霞 臧丽丽 胡永善 朱秉 徐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7-1222,1242,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 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 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 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运动想象训练 脑卒中 感觉运动区 脑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利手、非利手主动抓握-释放任务下脑区激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晁金子 黄富表 +2 位作者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SMC、PMC和前额叶皮质行fNIRS探测,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观察两种运动状态下脑区激活通道及强度。结果根据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右(利)手运动时,双侧激活通道数相同,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左(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根据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利手或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利)手运动时,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通道12(左侧PMC)和通道26(右侧PMC)激活更强(P<0.05)。结论fNIRS可用于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手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的研究,应更关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上肢 运动功能 感觉运动区 运动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感觉运动功能及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红 赵永利 +2 位作者 马巧梅 周熙惠 王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448,4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HIBD组、HIBD+HBO组。HIBD+HBO组大鼠在HIBD后1h应用0.25MPa的高压氧单次干...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HIBD组、HIBD+HBO组。HIBD+HBO组大鼠在HIBD后1h应用0.25MPa的高压氧单次干预1.5h。在大鼠5周龄时应用握力实验和转杆实验评价其感觉运动功能。在大鼠9周龄时灌注取脑,观察脑皮质区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结果在5d的抓握实验中,sham组和HIBD+HBO组的平均抓握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HIBD+HBO组与HIBD组比较,在第2、3、4、5天其抓握时间明显延长。在5d的转杆试验测试中,sham组和HIBD+HBO组转杆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在第5天,sham组和HIBD+HBO组的动物在转杆上停留的时间比HIBD组明显延长。HIBD+HBO组大鼠的脑组织大体病理变化比HIBD组轻,且损伤侧的皮质区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1h给予单次高压氧(0.25MPa,1.5h)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的死亡与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氧缺血 脑损伤 感觉运动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中感觉运动皮层和视觉皮层神经活动及警觉水平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岱 左真涛 +1 位作者 饶衡毅 范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6,共18页
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如何受到影响,尤其是感觉运动和视觉系统,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 MRI)作为一种反... 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如何受到影响,尤其是感觉运动和视觉系统,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 MRI)作为一种反映人脑自发活动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在睡眠剥夺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9次重复rf MRI和心理运动警觉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以探索23名志愿者在整个36 h的睡眠剥夺过程中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的变化.采用基于PVT的平均反应时间(mean reaction time,MRT)和失效率(lapses ratio,LR)评估警觉水平的变化;采用基于rf MRI的区域同质性(region homogeneity,Re Ho)和低频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评估大脑神经活动变化.结果表明,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MN)和视觉区域(visual network,VN)是受到睡眠剥夺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我们采用组独立成分分析(group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GICA)将视觉相关区域划分为视觉Ⅰ区、视觉Ⅱ区、视觉关联区,并从解剖自动标记(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模板中提取运动感觉相关区域,包括中央前/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和辅助运动区.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16~30 h脑神经活动及警惕性下降.采用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睡眠压力、昼夜节律及其交互作用对感觉运动相关和视觉相关脑区神经活动的影响.观察到睡眠压力与交互作用对感觉运动相关区域和视觉相关区域有显著影响.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估警觉水平变化与感觉运动相关和视觉相关脑区神经活动变化的关系.睡眠剥夺期间所有感觉运动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变化与警觉变化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睡眠剥夺从第一天24:00开始改变SMN和VN的警戒水平和神经活动,睡眠压力和昼夜节律在睡眠剥夺期间调节SMN和VN的神经活动.此外,昼夜节律的效应受到睡眠压力的显著调节.感觉运动相关区域和视觉相关区域的增强导致他们远程连接的减弱,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期间响应时间变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感觉运动皮层 视觉皮层 大脑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