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3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olution CT在心律不齐患者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弓婷婷 袁庆海 +1 位作者 滕菲 韩庆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evolution CT对心律不齐患者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因急性胸痛伴心律不齐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50例患者设为A组,选取同时期、相... 目的探讨利用Revolution CT对心律不齐患者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因急性胸痛伴心律不齐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50例患者设为A组,选取同时期、相同对比剂剂量下心律规整且心率<80次/min的50例患者设为B组,两组均采用Revolution CT扫描,分别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并计算辐射剂量。结果A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4.98±11.11、39.08±11.93、37.82±12.08;B组分别为33.08±8.75、37.17±11.18、38.08±9.5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0.82、0.46,P均>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99、0.25,P均>0.05);两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5±3.08)mSv比(13.77±2.05)mSv;t=1.84,P=0.07]。结论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中,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Revolution CT扫描可以保证获得的图像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心律不齐 revolution CT 对比剂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low Control for Drag Reduction of Revolution Body Using Dimpled Surface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 张成春 +1 位作者 任露泉 韩志武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flow fields near the dimpled and the smooth revolution bodies are perform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SST k-ω turbulence model, to explain the reasons of friction and base drag reductions on t...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flow fields near the dimpled and the smooth revolution bodies are perform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SST k-ω turbulence model, to explain the reasons of friction and base drag reductions on the bionic dimpled surface and the control behaviors of dimpled surface to boundary layer near wall of the revolution bod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mpled surface reduces the skin friction drag through reducing the velocity gradient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and reduces the base drag through weakening the pumping action on the flow behind the revolution body caused by the external flow; the low speed rotating vortexes in the dimples segregate the external flow and the revolution body; and the low speed rotating vortexes forming in the bottom of dimples can produc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bionics dimpled surface drag redu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volution bo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SS FIELD ALONG THE REVOLUTION AXIS AND THE FORMAT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3
作者 Sun Zhaoyuan 1,Sun Juan 1,2 ,Zhao Jianling 1,2 2.Petroleum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42-344,共3页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SSW stress field of the Earth and Mars,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each of the celestial bodies in the Solar System possesses a consistent stress field along the revolution axis relative t...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SSW stress field of the Earth and Mars,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each of the celestial bodies in the Solar System possesses a consistent stress field along the revolution axis relative to their own obliquity of the ecliptic ( 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eep going study on the control role of the stress fiel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ibet plateau.1\ Discovery of the stress filed along the revolution axis of the Earth and Mars (1)Discovery of the four tridimensional tectonic systems in the global SSW stress field [1] :In West China, under the action of this stress field, the alternative WNW\|trending belts of fault uplifts and fault depressions intersect the alternative belts of ENE\|trending sinistral and NNW\|trending dextral conjugate shear\|compressive uplifts and depressions,and then combine with the NNE\|trending tensile fault belt, to form the “uplift on uplift" ,the “third\|order overlapped uplift" ,the“depression in depression” ,the “third\|order sunk depression", and also the composite fault uplifts and fault depressions composed of four or more fault groups. They ar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and form the rivers, lakes, basins, mountains and plateaus and show the mirror symmetry in section. This tectonic framework can be observed not only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ut also in all over China and even on the entire Earth. Therefore, the SSW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s the unified global stress field and its model has already been constructed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W stress field the revolution AXIS TECTONIC systems Asia n PLATEAU gro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ditions Where the Ruled Class Unites for the Revolution:Applicability of a Game Theory on Social Dilemmas
4
作者 Hiroshi Onish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5-192,共8页
Revolutions,typical cases of crucial social transformations,cannot be realiz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 large number of activists.Therefore,creating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acquiring enough participants should be an im... Revolutions,typical cases of crucial social transformations,cannot be realiz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 large number of activists.Therefore,creating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acquiring enough participant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opic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In particular,this problem includes the “free-ride,” because the benefits of revolutionaries’ activities are gained not only by the activists but also by all other members.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such as this one,applying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to social dilemma problems.This leads to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In this research,the problem of the workers’ choice between unity or freeride is first defined using numerical examples of the gain structure.It is defined again in a more generalized form using other parameters.In so doing,we express both the cos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ovement and the gains from the concession of the ruling class.Because this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the concession of the ruling class is framed as a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accurately correspond in some game structures but not in others.In other words,the social dilemma presents either as a case of prisoners’ dilemma or as a chicken game.Furtherm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group size,and it was revealed that group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embers,such as a ruled class,find it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unite.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large group dilemma.” In these ways,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forementioned type of game theor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and possibilities of social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olu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DILEMMA large group CHICKEN g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tural Crisis in Rural Areas and Its Influence upon Revolutions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5
作者 Qiao Xiayang Shi Xiang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9-273,共5页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s the decline of the rural areas in China pausing malignant changes of the rural culture,such as lack of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chaos and so on.Such cultural crisis in rural are...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s the decline of the rural areas in China pausing malignant changes of the rural culture,such as lack of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chaos and so on.Such cultural crisis in rural areas results in incredibility of the public power.As a social class farmers are marginalized.On the contrary,the decline of the rural culture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oot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ideas.L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armers become the principal part of modernization and revolution and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and hard core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having great effect upon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地区 文化危机 现代化 进程 中国近代史 农村文化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Market Revolution of America Rural Societ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6
作者 Xu J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2-298,共7页
The Market Revolution took place in Americ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and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to a market society.The influences brough... The Market Revolution took place in Americ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and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to a market society.The influences brought by the Market Revolution are as follows:the status of the rural women has been improved;the ideas of market and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have been strengthened;American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and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have been broadened.The experience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rural society to market society include:government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griculture;all sectors of society paid attention to agriculture;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was guaranteed;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amaged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农村妇女 美国经济 市场化 农业产品 竞争意识 国际市场 政府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实基础、实践逻辑与路径支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鸿渊 杨茜然 彭新艳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0,共15页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能源综合效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进步、能源市场化程度增加、国际合作水平提高共同构成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我国能源领域仍面临能源治理体制机制有待深化、油气自...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能源综合效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进步、能源市场化程度增加、国际合作水平提高共同构成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我国能源领域仍面临能源治理体制机制有待深化、油气自主供给能力不足、油气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滞后、电力系统灵活性不够的现实问题,要求通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来促进能源安全、能源产业协调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技术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守住安全底线、保证有序推进,提高能源效率、保证发展质量,提高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安全 能源发展 能源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精神进教材的价值旨趣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 杨杨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7,54,共7页
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精神进教材就是要借助教材将抽象的精神形态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学习材料。革命精神进教材具有传承国... 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精神进教材就是要借助教材将抽象的精神形态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学习材料。革命精神进教材具有传承国家记忆,增进国家认同;赓续革命传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养成健全人格等价值。由此,需要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显性与隐性结合的方式精选革命精神材料,突出革命精神的逻辑、教学组织和认知目标,优化革命精神内容的话语叙述等,以此促进革命精神与教材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精神 革命传统 教材 精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杜祥琬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把控工作节奏,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把握好能源的安全、经济和绿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把控工作节奏,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把握好能源的安全、经济和绿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支撑和实现“双碳”目标。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强化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革命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产业革命带来全球普惠增长还是新的“中心—外围”陷阱?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云敏 黄阳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绿色低碳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就其能否带来全球普惠的绿色包容增长却引发了大量争议。文章综合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和世界体系理论,提出绿色产业革命虽然给全球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但现实的结果可能是塑造... 绿色低碳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就其能否带来全球普惠的绿色包容增长却引发了大量争议。文章综合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和世界体系理论,提出绿色产业革命虽然给全球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但现实的结果可能是塑造新的“中心—(半)外围”结构世界体系,即只有部分处于中心地位的工业化国家能够利用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实现快速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难以跨越绿色技术经济范式直接相关的经济型进入壁垒和由国际国内制度所决定的治理型进入壁垒,从而落入外围不发达的陷阱。只有通过自主的产业政策推进绿色技术赶超战略的国家,才能充分抓住市场、技术、制度三类机会窗口,培育出绿色高质量经济活动,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业革命 世界体系 机会窗口 进入壁垒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澄明与“双减”:创新人才涌现的哲学基础与关键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中,范式与教-学间的联系是常规科学时期科学教育的本质所涉,不适当的教-学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范式陷阱。范式陷阱作为隐喻与海德格尔的“遮蔽”隐喻虽有不同但高度类似,彼此唤醒。教-学中的教科书以“真”的文字和语言形成了作为掩埋的遮蔽而类似“陷阱”,扭曲/失真的遮蔽使反常现象难以被“看见”和发现,改信的困难凸显范式陷阱作为“陷阱”的特征。在海德格尔处,真理的本质揭示自身为自由,即不被旧范式遮蔽的自由或不陷入范式陷阱的自由。Doublelighten作为英译方使“双减”概念中隐藏不露的微光与澄明得以显露。与遮蔽相对的隐喻是澄明,减少本科学习量和“双减”的哲学本质在澄明。澄明和自由是自然科学领域真理发现和创新人才涌现的本质和关键,全民族始终要将学生在(旧)范式中、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中所保有的澄明和自由视为珍宝。本文是勾连库恩和海德格尔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 钱学森之问 科学革命 范式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4,共22页
自从可信度革命以来,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果推断方法也层出不穷,甚至令实证研究者眼花缭乱。本文系统梳理了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涵盖随机实验、自然实验、断点回归、匹配估计、双稳健估计... 自从可信度革命以来,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果推断方法也层出不穷,甚至令实证研究者眼花缭乱。本文系统梳理了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涵盖随机实验、自然实验、断点回归、匹配估计、双稳健估计、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回归控制法、分位数控制法等主流因果推断方法。与已有的文献综述相比,本文更注重因果推断方法的历史起源,以帮助实证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同时将所涉文献更新至2024年的最新前沿(尤其是工具变量法与双重差分法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因果推断 可信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革命下的人力重构: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挑战、影响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 骆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构建了智能革命与人力资源市场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系统梳理了技术冲击维度和市场重构机制,深入分析了知识密集型岗位自动化、认知劳动价值链重构、人机协作模式演进以及传统技能与新兴技能转换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劳动过程、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快速应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人事制度滞后、职业认证断层、算法偏见和数字监控等伦理风险,导致劳动者利益保障、就业公平及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动态适应的监管框架和全民基本技能账户,强化劳动关系立法;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公共支持和职业转型培训等措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和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此外,设立过渡期就业保障基金、完善数字税及收入再分配机制,以缓解数字鸿沟引发的收入极化风险。研究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市场变革虽为人力资源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必须通过多维度协同治理和制度保障,方能推动技术红利公平惠及全体劳动者,从而实现生产力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提升和社会整体稳定。文章的理论分析和治理建议不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应对智能革命冲击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能够为未来深入探索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MANUS 人力资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革命 互动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4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革命周期与我国算力竞争战略选择——基于DeepSeek复杂经济系统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晓野 代栓平 李克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算力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大国博弈利器。算力竞争战略选择关乎一国能否抓住新技术新产业革命机遇,实现综合国力跃迁式增长。以技术-经济范式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实践,本文提出我国目前处于算... 算力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大国博弈利器。算力竞争战略选择关乎一国能否抓住新技术新产业革命机遇,实现综合国力跃迁式增长。以技术-经济范式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实践,本文提出我国目前处于算力技术革命从导入期过渡到展开期的关键节点,算力发展战略重点应从算力基础设施转移至算力经济领域。高质量算力经济通过整体配置社会资源引领我国进入算力技术革命展开期,充分释放算力市场潜力。以DeepSeek为代表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创新性创业主体、经济生态赋能、经济逻辑引导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中国式算力经济的复杂算力经济系统,为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伴随算力市场的扩张,需要提前完善算力市场机制并拓展市场功能。本文认为,应关注“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前瞻性布局与高质量算力经济匹配的算力设施建设;积极完善研发引领长期盈利的竞争机制,以集成创新驱动算力经济,推动完善价值共创机制,壮大算力商品市场和匹配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 技术革命周期 算力经济 竞争战略 DeepSeek 复杂经济系统 杰文斯悖论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岩气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15 位作者 刘翰林 孙粉锦 陈艳鹏 邓泽 于荣泽 李士祥 杨智 吴松涛 马锋 高金亮 沈振 周国晓 尹帅 宋昱 郭秋雷 李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共18页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向的勘探战略及“立足常规、突破非常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或可能是中国继页岩油气革命之后的一场“新革命”。为了进一步促进煤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进程,在阐述煤岩气概念、内涵、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煤岩气革命的科学意义,总结了当前煤岩气核心勘探开发技术,指出了煤岩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历经油砂稠油、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岩油气4个阶段,煤岩气革命历经了“煤成气”理论、“煤层气”理论、“煤岩气”理论3个阶段与3次突破。②煤岩气指煤岩地层内形成的天然气,煤岩气富集具有“原生原储、原位原聚”特点。③煤岩气革命的科学内涵包括将资源视野从浅层煤岩气扩展到深层煤岩气的科技革命、注重降本增效的管理革命和新增中国天然气新气源的战略革命。④煤岩气两种类型包括地下原位先天地温形成的“煤岩气”、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前者富集的3个关键特征是进入中高成熟度、自封闭顶底板和较高占比游离气;随着原位加热改造技术的发展,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资源,有望在天然气工业中发挥出更大的战略性潜力。⑤目前中国煤岩气5个核心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包括煤岩气甜点区/段分类标准的制定、高精度地震/地质一体化导向的实现、聚能经济压裂技术的探索、控压排采开发模式的创建、煤岩气数智化平台的开发。⑥煤岩气革命发展仍面临4个关键挑战包括“甜点区/段”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低成本少水—无水压裂工艺研发滞后、智能化井工厂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煤岩气产量峰值维持难度大。结论认为,中国煤岩气革命将对天然气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将不断丰富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地下煤炭气化有望成为一场“真正革命”、人工智能驱动煤岩气创新发展、加速构建天然气经济效益评价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概念 煤岩气地质理论 煤岩气类型 煤岩气技术 煤岩气革命 非常规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监督体系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系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进学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共14页
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首先是党和国家通过《宪法》确立的宪法监督制度体系,由此逐步形成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两套监督体系在体系构成、监督对象以及监督功能上皆具有同构性。虽然党内监督与宪法监督的对象都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公... 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首先是党和国家通过《宪法》确立的宪法监督制度体系,由此逐步形成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两套监督体系在体系构成、监督对象以及监督功能上皆具有同构性。虽然党内监督与宪法监督的对象都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但党对党员的监督属于自我监督,而宪法监督体系中的各类监督则属于外部监督。然而这种外部监督本质上却是党自我革命的体现,《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亦是党领导人民实施的,《宪法》上的各类监督的实质属于党的自我革命的范畴。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宪法监督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仅能够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而且能够保障各类监督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及保障它们都在宪法轨道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监督 党内监督 宪法监督体系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早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1718—1870年的经验证据
18
作者 李晓 廖庭萱 鲍研希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20,共20页
本文基于英国1718年至187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探究了金融发展对英国早期经济增长及工业各行业产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银行业和股... 本文基于英国1718年至187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探究了金融发展对英国早期经济增长及工业各行业产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银行业和股票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而短期债券成本的下降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抑制了经济增长。并且,相较工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供给,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分行业研究进一步表明,各工业子行业对金融发展的反应存在差异。银行和商业票据实际利率的下降显著推动了纺织业的扩张,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助推了其他行业的繁荣,股票市场的发展则促进了所有行业的产出增长。本文为工业革命的金融起源提供了实证证据,为现代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历史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革命 金融发展 工业革命 经济增长 TVP-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本思想的理路——从《尚书》到《孟子》
19
作者 谢远笋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3,共9页
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和特色,作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它有其一贯的线索。《尚书》中“以德配天”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对政治正当性的寻求。儒家提出德位相配,这是它对权力来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德位相配相对的是德位不... 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和特色,作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它有其一贯的线索。《尚书》中“以德配天”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对政治正当性的寻求。儒家提出德位相配,这是它对权力来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德位相配相对的是德位不配,其一是“德不配位”,即无德之人登上了不该有的权位,这牵涉到革命的问题;其二是“有德无位”,即大德之人没有取得应有之位,此种情形涉及时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德位 革命 《尚书》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机器:智能的非生命实现
20
作者 李德毅 谢耘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共8页
生命由细胞组成,依托物质形成有序复杂结构并逐步演进。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分工协作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发明认知机器提供启示。信息技术使人类拥有介入精神、意识、认知性活动而非客观物质性活动,这是质的改变... 生命由细胞组成,依托物质形成有序复杂结构并逐步演进。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分工协作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发明认知机器提供启示。信息技术使人类拥有介入精神、意识、认知性活动而非客观物质性活动,这是质的改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应将图灵机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作为“智能时代”的起始标志。将生命体的认知机制从人的智慧中剥离,通过物理机器具象化实现,构建通过硅基机器实现碳基生命智能的物理路径。认知物理学是认知科学和物理学跨界的新范式。物质、能量、结构、时间构成的“认知四要素说”,是统揽人和机器认知的第一性原理。智能时代,应该让人更加智慧、机器更加智能,形成迭代共进的良性循环,这正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物理学 负熵 信息革命 思维软构体 认知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