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sential oil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Indian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in Sri Lanka 被引量:10
1
作者 Upul Subasinghe Manuri Gamage D.S. Hettiarachch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Santalum album (Indian Sandalwood) is found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the intermediate zone of Sri Lanka.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sandalwood ecology in this region, and ours is the first recorded stud... Santalum album (Indian Sandalwood) is found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the intermediate zone of Sri Lanka.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sandalwood ecology in this region, and ours is the first recorded study of essential oil conten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eartwood. We harvested two trees with State permission and took cross-sections for analysis. We demonstrated a difference in the heartwood formation and oil yield of the tre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il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between trees and along the trunk of the tree. Main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santalols and other compounds are recorded in lesser quantities.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mply with the other published work on sandalwood elsewhere. This initial study on S. album in Sri Lanka provided promising results for the future of sandalwood agrofore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tial oil Sri Lanka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santal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of Indian sandalwood(Santalum album L.) seedlings in Zhanjiang,Guangdong,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LIU Xiao-jin XU Da-ping +1 位作者 XIE Zheng-sheng ZHANG Ning-na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of India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seedlings in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Five different growth substrates, lateritic subso...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of India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seedlings in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Five different growth substrates, lateritic subsoil, burnt soil, agricultural soil, peaty soil and coconut dust, were used as the basic culture materials and seven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composition were used as potting media. Kuhnia rosmarinifolia Vent. was used as a primary host plant for all treatmen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reatments in respects of survival rate (p 〈 0.001), height (p 〈 0.001), ground diameter (p 〈 0.001) and biomass (p = 0.002), as well as for quality index (p 〈 0.001) of S. album seedlings after 6-month growth in contain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Among all treatments, the treatment combining burnt soil, peat and coconut dust in a weight ratio of 1:1:1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basal manure achiev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most of the seedling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survival rate (98%), height (35.81 cm), ground diameter (0.56 cm), biomass (4.46 g) and quality index (0.65),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using only burnt soil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the culture medium (survival rate 86%, height 29.23 cm, ground diameter 0.48 cm, biomass 3.36 g and quality index 0.52), while the treatment using only lateritic subsoil plus the basal manure as the medium obtained the poorest results in survival rate (38%), height (12.04 cm), ground diameter (0.19 cm), biomass (0.26 g) and quality index (0.043).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lateritic subsoil in the medium when mixed with peat and coconut dust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height, ground diameter, biomass nor in quality index. In consideration of cost, using burnt soil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basal manure may be 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Indian sandal- wood seedlings in Guangdong,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talum album L. culture medium seedling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的檀香木材产地溯源
3
作者 林传阳 焦立超 +1 位作者 陈家宝 殷亚方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心材和边材位置的5种稳定同位素(δ^(13)C、δ^(2)H、δ^(18)O、δ^(15)N、δ^(34)S)比值和3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学法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檀香边材和心材组织间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和25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性;采用同一径向位置的檀香样品集进行产地判别准确率优于木材(不区分心边材)样品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取样部位以获得最优的产地判别效率。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采用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檀香木产地判别准确率为86.54%~100.00%,显著优于稳定同位素方法(51.32%~60.00%);而基于稳定同位素比值和矿质元素含量结合的方法则没有明显提高产地判别准确率(88.46%~100.00%)。2种稳定同位素(δ^(2)H和δ^(15)N)及14种矿质元素(Sb、Mo、Cr、Pd、V、Cs、Rb、Sn、As、Ni、Co、Pb、Cd、Fe)是对我国3个主产区檀香木材产地判别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木材产地判定分析,为溯源木材产地、应对木材非法采伐、保护森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偏最小二乘判别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木与非洲螺穗木的构造及GC-MS和FT-IR辨析
4
作者 许沁 邱相声 +1 位作者 张媛 张耀丽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为了解决不良商家常以非洲螺穗木冒充檀香木的市场乱象,从构造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征三方面对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进行了辨析。从木材构造特征角度详细阐述了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的主要辨别要点:檀... 为了解决不良商家常以非洲螺穗木冒充檀香木的市场乱象,从构造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征三方面对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进行了辨析。从木材构造特征角度详细阐述了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的主要辨别要点:檀香木心材为黄褐色,非洲螺穗木心材呈褐色且有黑色条纹;檀香木几乎全部为单管孔,管孔内未见树胶,而非洲螺穗木管孔除单管孔外,还具有径列复管孔和少数管孔团,且心材管孔具有树胶;檀香木的木射线宽1~2列,主为2列,木射线组织类型多为异Ⅱ型,而非洲螺穗木木射线以单列为主,木射线组织类型为同形及异Ⅲ型;檀香木的轴向薄壁组织以星散状为主,而非洲螺穗木的轴向薄壁组织呈不规则、断续的切线状或星散聚合。用95%乙醇超声提取1 h檀香木与螺穗木木粉,GC-MS研究显示:檀香木与非洲螺穗木总离子流图存在一定区别,檀香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23~27 min,非洲螺穗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1~34 min;檀香木主要化学成分为α-檀香醇、β-檀香醇、反式-α-檀香醇、月桂酸乙酯和黏蒿三烯,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α-檀香醇,而非洲螺穗木提取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为2-莰烯、1H-环戊烯并[b]喹啉-9-胺,2,3,5,6,7,8-六氢化-、维生素A和雄烯二酮,维生素A的相对含量最高。通过FT-IR研究发现,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在600~1 000 cm-1范围内差异显著,檀香木的891~899和663~669 cm-1吸收峰均不明显,而非洲螺穗木在这两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在748 cm-1处檀香木未出现代表纤维素的一个峰值,而非洲螺穗木在此处具有一个小的波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木 非洲螺穗木 木材构造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学模型的檀香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预测 被引量:57
5
作者 胡秀 吴福川 +1 位作者 郭微 刘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3,共7页
依据某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MaxEnt生态学模型可预测该物种在目标区域可能的分布范围,这一功能正符合植物潜在种植区预测的需要.以温度、降雨及海拔为环境因子指标,收集文献中檀香野生和栽培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 依据某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MaxEnt生态学模型可预测该物种在目标区域可能的分布范围,这一功能正符合植物潜在种植区预测的需要.以温度、降雨及海拔为环境因子指标,收集文献中檀香野生和栽培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软件进行建模并对檀香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进行预测.ROC曲线分析检验表明所建立的檀香MaxEnt预测模型有效性高;各环境因子的刀切法分析表明,对预测结果贡献值较大的环境因子是与低温相关的年平均温度、最冷月的最低温度、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其各自的响应曲线显示,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是25~30℃,8~17℃和13 ~23℃.进一步将檀香在中国各地的引种栽培表现与预测图进行比对,将预测图划分为0~1的5级时,区划等级为0~0.4的区域为不适宜区,区划等级为0.4 ~0.8的区域为适宜区,区划等级为0.8~1.0的区域为最适区.最适区除传统认为的海南西部的丘陵山地、广东的雷州半岛外,还包括广东和福建的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生态学模型 檀香 种植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檀香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双喜 杨曾奖 +2 位作者 徐大平 张宁南 刘小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7-814,共8页
【目的】在檀香造林推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是缺乏优质壮苗。本文利用指数施肥方法探究氮肥供应水平对檀香幼苗生长性状、光合性能、养分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大批量优质檀香苗木的温室培育提供施氮技术参考。【方法】... 【目的】在檀香造林推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是缺乏优质壮苗。本文利用指数施肥方法探究氮肥供应水平对檀香幼苗生长性状、光合性能、养分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大批量优质檀香苗木的温室培育提供施氮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按指数倍数设置施氮量,共设7个水平:0,50,100,150,200,300和400 mg/seedling,共施氮12次,施氮间隔为10天。栽培基质的水分含量用称重法控制,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处理结束后,测定其株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1)檀香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400 mg/seedling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4.37 cm、2.87 mm、1.17 g;根冠比则在施氮量为400 mg/seedling时递减到最低值0.36。2)在施氮量增加到400 mg/seedling时,叶绿素含量(Chl a+b)递增到最大值1.40 mg/g,FW,PSⅡ的最大量子产额(Fv/Fm)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递增到最大值0.727、27;而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的实际最大量子产额(yield)在施氮量递增到300 mg/seedling时即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68、0.614。3)根、茎、叶总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农艺利用率(NAE)在施氮量为200 mg/seedling时达到最高值之后即开始下降。【结论】施氮对檀香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从生长性状、光合性能、养分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施氮量为300mg/seedling左右,不仅能获得较好的檀香树苗生物学性状,而且能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是檀香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指数施肥 叶绿素荧光 养分积累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叶抽提物成分的Py-GC/MS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彭万喜 张宁南 +2 位作者 张党权 徐大平 武书彬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44,共7页
针对大量檀香叶被遗弃而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问题,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研究檀香叶抽提物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前景.Py-GC/MS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叶苯/醇抽提物主要包含16-三十烷酮(8.69%)、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8.49%... 针对大量檀香叶被遗弃而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问题,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研究檀香叶抽提物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前景.Py-GC/MS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叶苯/醇抽提物主要包含16-三十烷酮(8.69%)、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8.49%)、十六酸(5.38%)、吡嗪(4.01%)、环辛二十四烷(3.89%)、苯酚(3.19%)等118种化合物,檀香叶丙酮抽提物主要包含3-羽扇酮(39.35%)、蒲公英甾醇(7.60%)、β-谷甾醇(5.38%)、蒲公英萜醇(3.42%)、乙醛(2.37%)、(5α)-雄甾-6-酮(2.36%)等48种化合物.说明檀香叶抽提物富含名贵生物医药成分和名贵香料,副产物不仅可用于高档化妆品,而且可用作生物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叶 丙酮抽提物 苯/醇抽提物 成分 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三地幼龄檀香生长和结香的早期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4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杨丽莙 邓和大 张小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广东省种植规模较具代表性的3个试验基地内6年生幼龄檀香的生长和结香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种植的同龄檀香,其树高、地径、胸径、净树干高度以及冠幅均差异显著(P<0.001),位于湛江的试... 采用标准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广东省种植规模较具代表性的3个试验基地内6年生幼龄檀香的生长和结香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种植的同龄檀香,其树高、地径、胸径、净树干高度以及冠幅均差异显著(P<0.001),位于湛江的试验基地内,各种形态指标值均最大,平均树高为6.05m,平均地径为12.72cm,平均胸径为10.27cm,平均净树干高度为2.64m,平均冠幅(南北)为3.20m。利用生长锥对檀香树干进行钻孔取样,分析幼龄檀香的心材形成情况,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的6龄檀香均已陆续开始形成心材,自然形成心材的比例为15%~20%。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钻取的心材提取檀香精油,精油含量在0.66%~1.76%之间;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檀香精油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幼龄檀香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檀香木油的国际标准成分相同,但含量较低,总檀香醇含量范围为34.31%~37.91%,精油质量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早期的生长和结香情况表明,檀香人工林的规模种植在广东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心材形成 精油成分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一梅 李仲谨 +3 位作者 王世祥 刘爱芳 郑建斌 郑晓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饮”中使药(檀香)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含药血浆中丹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MS)分析方法。血浆用10%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样品。以对羟... 目的:研究“丹参饮”中使药(檀香)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含药血浆中丹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MS)分析方法。血浆用10%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样品。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离子阱质谱的多级反应模式(MRM)测定丹参素的血药浓度,DA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丹参素在0.2-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测限为1.0 ng,重复性实验RSD(%)为1.34(n=6),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69±3.93),(95.5±2.81),(74.21±3.58)。配伍给药前后,丹参中丹参素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但配伍给药后AUC0-∞较丹参单独给药明显增大。结论:“丹参饮”中使药(檀香)可促进君药(丹参)吸收入血,该研究可为“君-使”对药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檀香 药代动力学 “君-使”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幼龄檀香生长、心材形成和精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1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149,共7页
采用树干注入的方法,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乙烯利、甲基紫精、茉莉酸等生长调节剂对6年生幼龄檀香生长、心材形成和精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干注入各种生长调节剂对幼龄檀香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均能促成幼龄檀香形成具芳香... 采用树干注入的方法,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乙烯利、甲基紫精、茉莉酸等生长调节剂对6年生幼龄檀香生长、心材形成和精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干注入各种生长调节剂对幼龄檀香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均能促成幼龄檀香形成具芳香气味的心材,且心材的质地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心材较为一致;各处理促成的心材数量(扩展范围)差异极显著(P<0.01),心材数量大小的统计学顺序为甲基紫精处理=乙烯利处理>6-苄氨基腺嘌吟处理=对照处理>茉莉酸处理;各处理促成的心材精油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差异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心材精油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5.55%,平均绝对含量为8.77%,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各处理促成的心材精油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α-檀香醇(P<0.05)和β-檀香醇含量(P<0.05)差异显著,乙烯利处理的α-檀香醇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46.05%,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β-檀香醇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23.25%;除茉莉酸处理促成的檀香心材精油没有达到檀香木油的国际质量标准以外,其他各处理均达到质量标准,这意味着幼龄檀香不仅可以提前"结香",而且心材的形成受激素调控,6-苄氨基腺嘌呤很可能是调控檀香心材形成的重要激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檀香 心材形成 精油成分 精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大果紫檀等珍贵树种寒害调查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3 位作者 曾杰 郭俊誉 林清锦 姚庆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2008年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对我国南方森林植物带来灾难性伤害,灾后不久,对大果紫檀等珍贵树种的抗寒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或2年生紫檀属幼林对比黄檀和檀香属幼林,抗寒性较差,2.5℃的低温已明显受害,这一温度是其受害的阀值,也是... 2008年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对我国南方森林植物带来灾难性伤害,灾后不久,对大果紫檀等珍贵树种的抗寒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或2年生紫檀属幼林对比黄檀和檀香属幼林,抗寒性较差,2.5℃的低温已明显受害,这一温度是其受害的阀值,也是本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檀香受害温度的下限是-1℃,降香黄檀能耐短暂-3℃低温,白木香能耐短期霜冻。苗木品质和树龄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降香黄檀 檀香 白木香 珍贵树种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心材和边材的精油含量及成分差异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3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陈仁利 林明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其边材和心材的精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心材的精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01),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44%和1.33%;檀香心材的α-檀香醇、β-檀香醇和总檀香醇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6.95%、24.23%和75.97%,均显著高于边材,精油质量达到了檀香木油的贸易标准,而边材精油则未达到该标准;檀香边材精油亦含有檀香油的主要成分,且含有一些烷烃、醛和不饱和酸等成分,可加以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而且可以为檀香边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精油含量 成分组成 心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檀香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文新 庄满贤 +3 位作者 林励 邓瑞云 彭丽诗 李丽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4-286,共3页
以檀香叶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在实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 以檀香叶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在实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檀香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40,提取次数为1次。此工艺条件较为稳定,檀香叶总黄酮可达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叶 总黄酮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刺激对檀香叶中多糖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海涛 赵红英 +2 位作者 闫冲 林励 邱贤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建立檀香叶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乙烯利刺激对檀香叶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檀香叶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檀香叶中水溶性多糖含... 目的:建立檀香叶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乙烯利刺激对檀香叶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檀香叶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檀香叶中水溶性多糖含量在8.86%~15.61%之间。结论:两种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均可用于檀香叶多糖含量的测定;乙烯利刺激檀香能提高其叶片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蒽酮硫酸法 苯酚硫酸法 乙烯利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伴生植物对檀香土壤肥力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文 李善志 +2 位作者 盛小彬 李海滨 李晓斌 《热带林业》 2018年第1期32-34,31,共4页
以檀香不同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土壤均为酸性;不同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为极度缺乏;有机质土和碱解N含量属于中度偏低水... 以檀香不同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土壤均为酸性;不同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为极度缺乏;有机质土和碱解N含量属于中度偏低水平;有效Zn和有效Cu(除假蒿和柱花草为丰富水平)含量处于中度水平;各种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P和速效K含量整体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效Mn(除洋金凤为中度水平)含量比较丰富;所有伴生植物中土壤有效Fe含量为极度丰富状态。综合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为:假蒿>柱花草>山毛豆>洋金凤>降香黄檀>白木香,土壤肥力极差的的有2种伴生植物、差的有2种伴生植物、良好的有1种伴生植物、最优的有1种伴生植物,假蒿对于檀香生长的土壤肥力影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伴生植物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引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杨 王小燕 +2 位作者 倪斌 林之盼 陈宗铸 《热带林业》 2011年第3期13-15,12,共4页
利用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檀香(Santaluru albumlinn)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成果,在海南开展檀香生产栽培推广示范。经过推广,研究檀香从优良种苗繁殖到规模化人工栽培的整套生物技术,以实现檀香人工林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开发... 利用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檀香(Santaluru albumlinn)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成果,在海南开展檀香生产栽培推广示范。经过推广,研究檀香从优良种苗繁殖到规模化人工栽培的整套生物技术,以实现檀香人工林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栽培推广 示范 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檀香木心材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及识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晏婷婷 陈媛 +2 位作者 尚丽丽 王茜 李改云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1,2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檀香木心材的可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檀香木心材精油与石油醚提取物的总离子流图基本一致,且挥发性成分相同,表明石油醚提取物能够表征檀香木心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特征;四个产...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檀香木心材的可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檀香木心材精油与石油醚提取物的总离子流图基本一致,且挥发性成分相同,表明石油醚提取物能够表征檀香木心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特征;四个产地的檀香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以α-檀香醇和β-檀香醇等5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建立判别模型,可用于檀香产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多变量分析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幼龄檀香分割与土壤速效氮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珠琳 王雪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4-83,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幼龄檀香分割与土壤速效氮诊断方法,为幼龄檀香生长状况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将图像由RGB系统转换到HSI系统,对S、I通道分别进行Otsu法分割,结合通道优势以及图像滤波和形态学运算,从复杂背景中分...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幼龄檀香分割与土壤速效氮诊断方法,为幼龄檀香生长状况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将图像由RGB系统转换到HSI系统,对S、I通道分别进行Otsu法分割,结合通道优势以及图像滤波和形态学运算,从复杂背景中分割出檀香叶片。在RGB、HSI和Lab系统下,分别计算叶片图像颜色均值,对不同施氮水平和全水平下的檀香叶片颜色与土壤速效氮含量进行建模分析,每种颜色系统作为一组,以檀香叶片单通道均值为自变量、每株檀香的土壤速效氮含量为因变量,建立三元二次多项式。通过计算拟合数据与验证数据的模型验证指标,确定最佳模型。【结果】1)复杂背景下的檀香分割中,S通道可将整幅图像的绿色植物划分为一类,I通道可将檀香叶片与背景中其他植物叶片区分开,二者结合能成功将大部分背景去除。结合7×7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和超G因子,前景可被精确提取出,得到的像素数误差在5%以内,各颜色通道均值误差控制在2%以内。2)构建土壤速效氮含量预测模型时,对不同颜色系统预测结果比较发现,各施氮水平下均表现为Lab系统能够更准确反映土壤速效氮含量,使用哑变量方法建模,得到基于哑变量的土壤速效氮含量预测模型;同时考虑某些林场由于疏于管理从而导致施氮水平未知,建立一种全水平下的预测方程,结果显示仍为Lab系统最佳。【结论】结合HSI颜色系统中S、I通道在大津法分割下表现出的特点,运用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和超G因子进行后期处理,可较精准提取出檀香叶片。基于复杂背景分割得到的图像颜色参数可对幼龄檀香进行土壤速效氮素营养诊断,无论是否划分施氮水平,Lab均为最佳颜色系统。构建的三元二次多项式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能够快速获取土壤氮素养分含量,可为经营者及时增加或减少氮肥量提供依据,为幼龄檀香健康状况监测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图像分割 营养诊断 氮素 颜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盛小彬 李善志 +2 位作者 陆文 李海滨 李晓斌 《热带林业》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 L.)与不同植物的寄生关系,选取6种植物与檀香幼苗一起种植,观察这些寄主植物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檀香幼苗的吸器大小、数量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寄主对檀香的生长情况也有显著差... 为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 L.)与不同植物的寄生关系,选取6种植物与檀香幼苗一起种植,观察这些寄主植物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檀香幼苗的吸器大小、数量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寄主对檀香的生长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整体上看,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对檀香的生长表现最佳,确定为最优寄主;其次为柱花草(Stylosanthes nensias sw.)、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洋金凤(Caesalpinia pulcherrim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n),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表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幼苗 寄主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酚酸类物质对檀香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孙玲 景跃波 +2 位作者 卯吉华 李勇鹏 李荣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了探究外源酚酸类物质对檀香幼苗生长及吸器形成的影响,以檀香实生幼苗为材料,选取3种酚酸类外源物质,设置0、500、1000、1500 mg/L共4个处理,测定檀香幼苗的生长量、吸器数量和大小、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酚酸种类及其浓度的... 为了探究外源酚酸类物质对檀香幼苗生长及吸器形成的影响,以檀香实生幼苗为材料,选取3种酚酸类外源物质,设置0、500、1000、1500 mg/L共4个处理,测定檀香幼苗的生长量、吸器数量和大小、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酚酸种类及其浓度的不同,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也不同。3种酚酸均能促进檀香幼苗吸器的形成,浓度为1000 mg/L时,吸器数量和大小显著高于对照。1000 mg/L酚酸类物质能显著促进檀香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其中,1000 mg/L间苯酚对檀香幼苗苗高、吸盘数量和大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光合特性影响较为显著,显著高于1000 mg/L丁香酸、阿魏酸和对照。1000 mg/L间苯酚是较适宜檀香幼苗生长的外源物质种类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檀香 生长 吸器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