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滨海盐碱区暗管埋设下土壤水盐变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慧涛 谭莉梅 +2 位作者 于淑会 徐丽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3-1699,共7页
为探索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在河北滨海盐碱地治理的适用性,考虑排水方式、暗管埋设关键参数(深度与间距)因素水平下,在河北省南大港农场布置并开展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为1个明沟排水处理(对照,CK)和4个暗管排水处理(T1、T2、T3、T4... 为探索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在河北滨海盐碱地治理的适用性,考虑排水方式、暗管埋设关键参数(深度与间距)因素水平下,在河北省南大港农场布置并开展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为1个明沟排水处理(对照,CK)和4个暗管排水处理(T1、T2、T3、T4,埋深/间距分别为1.0 m/20 m、1.2 m/30 m、1.4 m/40 m、1.6 m/50 m);对照处理设CK1、CK2两个重复。通过周年试验与观测,分析了暗管埋设条件下潜水埋深控制、耕层土壤含盐量变化、暗管最优埋设参数、盐分离子组分变化等。结果表明:(1)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具有增强降水淋洗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抑制返盐的能力,适合潜水埋深较浅的河北滨海盐碱区应用;(2)与明沟排水对照处理比较,在降水相对集中的雨季,暗管排水有更好地缓解涝渍灾害作用,减少70%的涝渍危害;(3)暗管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耕层(0~20 cm)含盐量,平均降低1.1‰,棉花种植与出苗盐分耐受关键期可平均降低土壤含盐量1.8‰;(4)从地下水埋深的平均下降速率、平均回升速率、暗管铺设经济成本综合考虑,T2处理(即1.2 m埋深,30 m间距)为河北滨海盐碱区最优铺设方案;(5)各盐分离子随土壤水运动迁移速率存在差异,其中以Cl-迁移速率最快,Ca2+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滨海盐碱区 盐碱地治理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 潜水埋深 土壤含盐量 盐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及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安鑫龙 李志霞 +1 位作者 齐遵利 张秀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8-718,737,共2页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对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调控对策。研究表明:河北省沿海赤潮发生的内因是存在赤潮生物;外因是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以及水文、...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对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调控对策。研究表明:河北省沿海赤潮发生的内因是存在赤潮生物;外因是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以及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沿海 赤潮 成因 调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滨海平原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景辉 孙丽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以1985—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河北滨海平原区1985—2010年种植结构调整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区种植业结构... 以1985—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河北滨海平原区1985—2010年种植结构调整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并对河北滨海平原区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滨海平原区 种植结构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38°N生态样带土壤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楠楠 张万军 +1 位作者 曹建生 刘秀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7-1284,共8页
为阐明河北38°N生态样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2011年9—10月,根据河北38°N带低山丘陵地区、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选取代表性样点,分层(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采... 为阐明河北38°N生态样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2011年9—10月,根据河北38°N带低山丘陵地区、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选取代表性样点,分层(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河北38°N生态样带,低山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9.03 kg·m^-2、4.26 kg·m^-2和3.51 kg·m^-2。低山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低山丘陵区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明显提升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另外,低山丘陵地区林地和农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也高于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林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低山丘陵地区、山前平原地区和滨海低平原地区分别为19.45 g·kg^-1、7.89 g·kg^-1和7.55 g·kg^-1,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3个地区分别为7.70 g·kg^-1、7.09 g·kg^-1和6.00 g·kg^-1。在整个生态样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基本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各个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的程度不同。低山丘陵地区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幅最大,其次为山前平原地区,滨海低平原地区变幅最小。低山丘陵地区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林地,农田最小;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农田略大于林地;滨海低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林地最大,其次是荒地,农田最小。鉴于上述情况,从固碳和经济的双重角度考虑,提出以下建议:低山丘陵区大力发展林业产品和旅游业;山前平原区集中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滨海地平原区加大土壤盐渍化改良,推广棉花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38°N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低山丘陵区 山前平原区 滨海低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优势整合战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永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71-75,共5页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有形界线;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内耗;完善产业分工;加强技术资源共享;整合物流渠道;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沿海经济崛起带 优势资源 整合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规划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志利 林瑞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87-90,105,共5页
在调查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湿地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讨论了制定发展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区域布局、发展重点、生产规模、产品总量等规划目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集约农业和实行多业融合、... 在调查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湿地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讨论了制定发展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区域布局、发展重点、生产规模、产品总量等规划目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集约农业和实行多业融合、规模经营、标准生产、产业延伸等具体实现路径,以及因地制宜规划、政府调控引导、完善投资机制、改革经营体制、科技创新支撑等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沿海地区 湿地农业 发展规划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土壤动态演变调查
7
作者 侯亮 刘素英 +1 位作者 蔡海燕 王淑芬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综合运用3S技术,实践了在3S支持下进行土壤调查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分析研究了河北省滨海地区的土壤动态演变情况,可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3S 河北省 滨海地区 土壤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及路径选择
8
作者 闫志利 牛俊义 +1 位作者 袁征 林瑞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在对河北省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5大取向,探讨了实现现代农业的8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河北省 沿海地区 现代农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9
作者 闫志利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62-66,共5页
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湿地农业发展转型、体制与机制创新、政府指导与服务4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沿海地区 湿地农业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滨海沙地应用保水剂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振宇 王文成 +4 位作者 李赵嘉 孙宇 胡爱双 肖丹丹 张晓栋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29-232,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量对沙地土壤含水量、芙蓉葵植株生长、光合特性、干重、鲜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保水剂1 800、2 250、2 7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其中,施保水剂1 8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最...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量对沙地土壤含水量、芙蓉葵植株生长、光合特性、干重、鲜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保水剂1 800、2 250、2 7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其中,施保水剂1 8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最大。施保水剂的各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其中,施保水剂2 700 kg/hm^2的株高最高,而各施保水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正常含水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施保水剂1 800、2 250、3 150 kg/hm^2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2 250 kg/hm^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大致呈上升趋势,施保水剂3 150 kg/hm^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的各处理干、鲜重均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施保水剂2 250 kg/hm^2的鲜重、干重均为最高。适量保水剂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沙地土壤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显著增加了植物干物质的积累;正常土壤含水条件下保水剂的适宜用量为1 800~2 250 kg/hm^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为3 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含水量 株高 净光合速率 鲜重 干重 滨海沙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沿海强省建设中的人才支撑力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景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本文运用指标评价法,借助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与沿海省份对比,对河北省人才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作了分析与评价,并运用要素评价法对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活力、人才效能、人才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人才外部利用力等... 本文运用指标评价法,借助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与沿海省份对比,对河北省人才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作了分析与评价,并运用要素评价法对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活力、人才效能、人才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人才外部利用力等决定人才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同时针对河北省人才综合实力在沿海省份中属于较弱省份的现实状况,建议以建设人才强省为目标,进一步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构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人才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沿海强省 人才支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