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Notch1及DL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俞岚 焦云杰 +3 位作者 周蕾 宋文庆 武世伍 王丹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Notch1及DLL4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收集207例EOC术后标本和6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以及D...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Notch1及DLL4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收集207例EOC术后标本和6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以及DLL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OC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和DLL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1.8%、60.9%和9.2%、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Notch1和DLL4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LL4蛋白的表达分别与OCT4和Notch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8和0.704,P均<0.001),同时,OCT4与Notch1蛋白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64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OCT4、Notch1和DLL4蛋白的过表达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3种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OCT4、DLL4蛋白的表达和FIGO分期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CT4、Notch1及DLL4的过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因素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于EO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给予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NOTCH1 DLL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共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4在重度宫腔粘连内膜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博萍 郭建新 +3 位作者 王昊 袁艺萍 池余刚 李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ki-related novel protein N,SnoN)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4关系。方法收集重度宫腔粘连(sIUA组)和宫... 目的探讨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ki-related novel protein N,SnoN)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4关系。方法收集重度宫腔粘连(sIUA组)和宫腔无病变的子宫纵隔患者(对照组)宫内膜组织各20例,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SnoN、TGF-β1、Smad4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noN、TGF-β1、Smad4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宫腔粘连发病的关系。结果sIUA组患者宫内膜组织中TGF-β1、Smad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no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重度宫腔粘连宫内膜组织中,TGF-β1与Smad4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89,P<0.05),而TGF-β1与SnoN的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835,P<0.05)。结论SnoN可能通过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参与宫腔粘连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共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4 重度宫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KCNQ1OT1调控miR-875-5p/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马子涵 石婉莹 +2 位作者 朱江 许腾 宋冬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LncRNA KCNQ1OT1)调控微小RNA-875-5p(miR-875-5p)/ETS样转录因子4(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法用于检测OSCC细胞系(HSC-3、PE/CA-PJ15、HN13)和组织中LncRNA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LncRNA KCNQ1OT1)调控微小RNA-875-5p(miR-875-5p)/ETS样转录因子4(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法用于检测OSCC细胞系(HSC-3、PE/CA-PJ15、HN13)和组织中LncRNA KCNQ1OT1、miR-875-5p、ELK4 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ncRNA KCNQ1OT1与miR-875-5p、miR-875-5p与ELK4的靶向关系;将HSC-3细胞分为Control组、sh-NC、sh-KCNQ1OT1、sh-KCNQ1OT1+anti-NC、sh-KCNQ1OT1+anti-miR-875-5p、miR-NC、miR-875-5p mimic、miR-875-5p mimic+pcDNA-NC、miR-875-5p mimic+ELK4;分别检测HSC-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用免疫印迹检测ELK4、MMP-2、MMP-9、上皮间质转化(EMT)(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实验验证LncRNA KCNQ1OT1对OSCC移植瘤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癌细胞系中LncRNA KCNQ1OT1、ELK4 mRNA表达上升,miR-875-5p表达降低(P<0.05)。数据库预测显示,miR-875-5p分别与LncRNA KCNQ1OT1、ELK4靶向结合。与sh-NC组比较,sh-KCNQ1OT1组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LncRNA KCNQ1OT1、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miR-875-5p、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与sh-KCNQ1OT1+anti-NC组比较,sh-KCNQ1OT1+anti-miR-875-5p组miR-875-5p、E-Cadherin表达下降,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875-5p mimic组miR-875-5p、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P<0.05);与miR-875-5p mimic+pcDNA-NC组比较,miR-875-5p mimic+ELK4组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升,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sh-KCNQ1OT1组比sh-NC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减小,LncRNA KCNQ1OT1、ELK4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sh-NC组低,miR-875-5p表达量比sh-NC组高(P<0.05)。结论:抑制Lnc RNA KCNQ1OT1能够靶向miR-875-5p/ELK4轴抑制OSCC细胞迁移、侵袭与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 微小RNA-875-5p/ETS样转录因子4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5 位作者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SPRY4-IT1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焱 仰大贵 杨令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SPRY4内含转录因子1(SPRY4-IT1)表达水平及其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99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SPRY4-IT1的表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SPRY4-IT1最...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SPRY4内含转录因子1(SPRY4-IT1)表达水平及其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99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SPRY4-IT1的表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SPRY4-IT1最佳临界值及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SPRY4-IT1表达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曲线,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SPRY4-I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Y4-IT1最佳临界值为1.57,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76,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94.2%。SPRY4-IT1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和增殖标志物Ki-67有关(均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乳腺癌患者中,SPRY4-IT1低表达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SPRY4-IT1高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uminal型乳腺癌中,SPRY4-IT1低表达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SPRY4-IT1高表达组(均P<0.05);三阴型乳腺癌中,SPRY4-IT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SPRY4-IT1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SPRY4-IT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高表达SPRY4-IT1可以作为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pry4内含转录因子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阮水良 官俏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处理阻断HMGB1信号,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重组HSF2干预。观察小鼠一般生活状况(包括:生存状态、体质量状态、大便性状、进食饮水状态、毛发光泽度、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小鼠疾病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小鼠肠组织中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NF-κB(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TNBS成功诱导小鼠克罗恩病,实验组小鼠一般生活状态较差,且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水肿、炎症反应程度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中HMGB1、TLR4、NF-κB(p-P65)、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F2可以通过激活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2 克罗恩病 炎症反应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大鼠脾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培 祁晓平 +1 位作者 李刚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29-1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辅助性T细胞(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VitD3组。分别给予对照... 目的:探讨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辅助性T细胞(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VitD3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LPS组赋形剂,VitD3组用1,25(OH)2VitD3(0.25μg/只.d-1),连续灌胃14 d。第15天LPS组和VitD3组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10 mg/kg)。6 h后处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用Realtime RT-PCR检测脾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1,25(OH)2VitD3明显上调大鼠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结论: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1,25(OH)2VitD3有可能通过促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D1/TEAD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变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阎小霞 董文杰 +2 位作者 张云翔 高芳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抗体滴度将470例正常对照组分为Hp感染阴性组(n=223)和阳性组(n=247)。在450例非贲门胃癌病例组和470例对照组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评估各SNP位点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EAD1、TEAD4各SNP位点均与Hp感染没有关联;TEAD1 rs2304733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TT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者均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CTvsTT:OR=2.321,95%CI:1.690~3.188;CCvsTT:OR=5.140,95%CI:1.080~24.463);TEAD4 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GG基因型者相比,携带GT基因型者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2.405,95%CI:1.480~3.908);TEAD4 rs7135838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联;TEAD1rs2304733、TEAD4 rs7135838以及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在Hp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在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EAD4 rs7135838在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均不起主要作用;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协同效应最强,为最佳交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转录因子1 TEA转录因子4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非贲门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OU1F1基因第三内含子Msp Ⅰ酶切片段多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滕勇 经荣斌 宋成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 I为内切酶,检测猪POU1F1基因中片段为2.1 kb的第三内含子中的多态位点:1.68 kb(C等位基因)和0.85/0.83 kb(D等位基因),分析各多态位点在长白猪、杜洛克猪、小梅山猪、香猪、姜曲海猪5个品种群中的分布,并通过X...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 I为内切酶,检测猪POU1F1基因中片段为2.1 kb的第三内含子中的多态位点:1.68 kb(C等位基因)和0.85/0.83 kb(D等位基因),分析各多态位点在长白猪、杜洛克猪、小梅山猪、香猪、姜曲海猪5个品种群中的分布,并通过X2检验比较这5个猪种间的基因型差异。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Msp I酶切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中国地方品种小梅山猪、姜曲海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高,中国地方品种香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则比较高,国外品种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基因 第三内含子MspⅠ 多态性 PCR-RFLPS 垂体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4B通过上调RhoA和Rac1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军 马增翼 +2 位作者 李淑莲 刘广超 胡延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调控新生儿期晶状体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它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分化,然而其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利用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HSF4-/-和mLEC/HA-HSF4b细胞为材料...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调控新生儿期晶状体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它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分化,然而其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利用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HSF4-/-和mLEC/HA-HSF4b细胞为材料,对HSF4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重建的mLEC/HA-HSF4b细胞中,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5(Hsp25)和αB晶体蛋白(αB-crystallin).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mLEC/HSF4-/-细胞明显比mLEC/HA-HSF4b细胞的迁徙速度慢(t检验,P=0.0001).应用免疫印迹和半定量RT-PCR实验发现,HSF4b能上调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但后者的表达不受Hsp25和αB-crystallin调控.由此推论,HSF4b通过调控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房的迁徙.这一新发现对解释HSF4b调控晶状体发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4 晶状体上皮细胞 RHOA RAC1 热休克蛋白25 αB-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KLF4 SP1及Cyclin D1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晋峰 赵晨燕 +5 位作者 曹立勇 吴文新 李月红 王媛 薛丽英 张祥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观察5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47例远端胃癌组织中KLF4、SP1和Cyclin D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LF4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SP1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中S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和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Cyclin D1的高表达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异常均与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KLF4与SP1和Cyclin D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而在远端胃癌中KLF4与SP1以及KLF4与Cyclin D1(r=-0.334,r=-0.341,P<0.05)之间呈负相关;SP1与Cyclin D1之间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组织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种肿瘤在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远端胃癌 Kriippel样转录因子4 SP1 细胞周期素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与Notch1在脱氧胆酸诱导Barrett食管形成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婧文 徐胤 +8 位作者 夏一菊 王璞 沈才飞 张安然 邵顺子 于晓娜 张昊祥 闫武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和Notch1在Barrett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KLF4与Notch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 目的探讨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和Notch1在Barrett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KLF4与Notch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人正常食管组织、26例食管炎和22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KLF4、Notch1的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浓度(0、100、200μmol/L)的DCA对永生化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分别处理4、8、12 h,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F4、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相比,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组织中KLF4呈现高表达,且Barrett食管组织表达最高(P<0.05),而Notch1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DCA浓度的增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增加,Het-1A细胞表达KLF4、Notch1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DCA可能通过促进KLF4、Notch1表达而参与正常食管上皮转化为Barrett食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Krti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 NOTCH1 Het-1A细胞 BARRETT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p50参与IL-4在THP-1细胞中诱导DC-SIGN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利军 常秀春 +1 位作者 姚航平 吴南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蛋白,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异性的表达和DC-SIGN的调节机制有关....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蛋白,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异性的表达和DC-SIGN的调节机制有关.到目前为止,DC-SIGN表达调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IL-4是诱导DC-SIGN表达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而NF-κB是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两者都和DC-SIGN的表达调节相关.研究了IL-4和NF-κB对DC-SIGN启动子活性、对DC-SIGN表达的影响以及IL-4和NF-κB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现:DC-SIGN启动子中NF-κB位点缺失可以使DC-SIGN启动子活性下降大约50%,NF-κBp50可以促进DC-SIGN在THP-1细胞的表达,IL-在THP-1细胞诱导DC-SIGN表达的同时,也促进了NF-κBp50的表达.这些结果显示,在THP-1细胞中NF-κBp50参与IL-4诱导的DC-SIG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κBp50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 白细胞介素4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4信号通路在运动所致大鼠Th1/Th2失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广高 苏全生 +2 位作者 周石 苏利强 张玮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通过游泳训练诱发大鼠Th1/Th2失衡,观察和分析JAK2/STAT4通路及其上游因子在该失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导致Th1/Th2失衡的分子机制。将清洁级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游泳训练组(T组),每组根据取... 通过游泳训练诱发大鼠Th1/Th2失衡,观察和分析JAK2/STAT4通路及其上游因子在该失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导致Th1/Th2失衡的分子机制。将清洁级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游泳训练组(T组),每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又随机分为24 h组与7 d组。训练采用4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方法。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脏血淋巴细胞pJAK2、pSTAT4、JAK2、STAT4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心脏血血浆IFN-γ、IL-4、IL-12值。结果发现:(1)T组大鼠血浆IFN-γ、IFN-γ/IL-4与IL-12(P<0.01)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1)、(P<0.05)。C组与T组大鼠血浆IL-12与IFN-γ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1)。(2)T组大鼠血淋巴细胞pJAK2、pSTAT4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P<0.05)、(P<0.01)。结果说明4周递增负荷训练可能通过减少IL-12的分泌,抑制JAK2/STAT4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2、STAT4的磷酸化过程,降低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合成,诱发Th1/Th2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Th1 Th2平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 白细胞介素-12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莉 刘阳 +6 位作者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乳腺癌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糖蛋白Ⅱb/Ⅲa单抗通过抑制HMGB1/TLR4途径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洪丰 蒋剑红 +2 位作者 廖端芳 童巧珍 杨永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4-844,共11页
观察膜糖蛋白(GP)Ⅱb/Ⅲa单抗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和HMGB1/TLR4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30只5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50... 观察膜糖蛋白(GP)Ⅱb/Ⅲa单抗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和HMGB1/TLR4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30只5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50μl,腹腔注射),IgG对照组(50μg,腹腔注射),GPⅡb/Ⅲa单抗组(50μg,腹腔注射).实验ApoE-/-小鼠均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0周后处死动物.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窦As病变;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颈总动脉As病变处血小板黏附;Western blot检测HMGB-1、TLR4与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主动脉窦As病变部位MOMA-2和VCAM-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HMGB-1、IL-1β、TNF-α与MCP-1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PⅡb/Ⅲa单抗组ApoE-/-小鼠As病变和血小板黏附显著减少(P<0.05);且该组小鼠主动脉TLR4与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其血清中的HMGB-1、IL-1β、TNF-α与MCP-1的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此外,GPⅡb/Ⅲa单抗治疗显著减少As病变处MOMA-2和VCAM-1的表达(P<0.05).GPⅡb/Ⅲa单抗减轻ApoE-/-小鼠As病变可能与抑制HMGB1/TLR4途径介导的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糖蛋白Ⅱb Ⅲa 动脉粥样硬化 高迁移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ICOS与转录因子表达的观察
17
作者 闫莉 刘恩梅 黄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49,156,共2页
关键词 特异性转录因子 脐血单个核细胞 新生儿脐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因子表达 ICOS Th1/Th2 可诱导共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相关基因LAPTM4β启动子结构及SP1结合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世林 张青云 周柔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研究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lysosomeassociatedproteintransmembrane4beta,LAPTM4β)基因启动子区起重要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揭示LAPTM4β在肝癌高表达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报告基因重组体转染肝癌相关细胞系HepG2细胞和... 研究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lysosomeassociatedproteintransmembrane4beta,LAPTM4β)基因启动子区起重要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揭示LAPTM4β在肝癌高表达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报告基因重组体转染肝癌相关细胞系HepG2细胞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确定LAPTM4β的核心启动子区,然后应用凝胶阻滞电泳的方法验证在LAPTM4β核心启动子区起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及其特异性.LAPTM4β基因6种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重组体,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发现,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558bp的一段DNA(PF3)的启动活性最强,表明在这段序列中存在着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检索Object-orientedTranscriptionFactorsDatabase数据库发现,此段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包括1个SP1结合位点.应用凝胶阻滞电泳(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的方法,证明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及SMMC7721细胞核提取物均能与包含SP1结合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以被相应50倍或者100倍非标记探针竞争抑制.以上结果表明,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558bp的一段DNA(PF3)是LAPTM4β基因的核心启动子;而核心启动子序列中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具有与肝癌相关细胞系的细胞核蛋白结合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TM4β 核心启动子 凝胶阻滞电泳 转录因子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油烯-4-醇调节SIRT1/Nrf2信号抑制慢性肾病血管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梦欣 尚雪祎 +6 位作者 张彦琦 陈虹雨 李金锦 何丽 文波 沈祥春 张彦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4-1730,共7页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T4O)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模型小鼠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采用高磷饲料联合腺嘌呤制备CKD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尾静脉注射慢病毒SIRT1 RNAi,建立SIRT1体内低表达的CKD...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T4O)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模型小鼠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采用高磷饲料联合腺嘌呤制备CKD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尾静脉注射慢病毒SIRT1 RNAi,建立SIRT1体内低表达的CKD小鼠模型用于信号机制研究。给药组以T4O低、高剂量(10 mg/kg和20 mg/kg)连续灌胃给药6周。收集小鼠血清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血管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血管组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NQO-1及SIRT1的表达。结果T4O可降低CKD小鼠血清BUN和CRE水平,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和主动脉血管形态结构,降低血管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含量,降低ROS水平;T4O干预能够促进Nrf2核易位及上调HO-1、NQO-1以及SIRT1的蛋白表达。分子机制研究表明,LV-SIRT1 RNAi+T4O+CKD组能够抑制T4O对CKD诱导的MDA和SOD含量的影响,部分抵消T4O上调Nrf2核易位以及SIRT1、HO-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结论T4O对CKD小鼠胸主动脉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信号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1/Nrf2级联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油烯-4-醇 慢性肾脏疾病 氧化应激 沉默调节蛋白1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HO-1/NQ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CTRP4基因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悦劼 黄礼义 +1 位作者 虞乐华 吴丹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28,共7页
上调中枢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4,CTRP4)可以改变下丘脑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摄食且降低其体重。然而,CTRP4如何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 上调中枢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4,CTRP4)可以改变下丘脑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摄食且降低其体重。然而,CTRP4如何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上调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中的CTRP4,探讨CTRP4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对N2a细胞未做干预、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重组腺病毒和CTRP4过表达重组腺病毒,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Ad-GFP组)及CTRP4过表达组(AdCTRP4组)。干预72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CTRP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CTRP4、Pomc、Npy、p-STAT3/t-STAT3、TNF-α、IL-6、SOCS3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CTRP4组的CTRP4 mRNA水平(26 258. 44±10 403. 47vs. 1. 81±0. 79 vs. 1. 00±0. 00,P<0. 01)及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10. 44±7. 99 vs.0. 64±0. 62 vs.1. 00±0. 75,P<0. 01)。Ad-CTRP4组的p-STAT3/t-STAT3(3. 38±1. 70 vs. 0. 86±0. 57 vs. 1. 00±0. 63,P<0. 01)和Pomc(1. 81±0. 19 vs. 1. 15±0. 18 vs. 1. 00±0. 22,P <0. 01)表达均显著增高;SOCS3(0. 69±0. 15 vs. 1. 00±0. 12 vs. 1. 00±0. 07,P<0. 01),IL-6(0. 40±0. 19 vs. 1. 03±0. 17 vs.1. 00±0. 16,P<0. 01),TNF-α(0. 39±0. 27 vs. 1. 05±0. 46 vs. 1. 00±0. 29,P<0. 05)及Npy (0. 55±0. 14 vs. 1. 21±0. 38 vs. 1. 00±0. 24,P <0. 05)表达均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在N2a细胞中,上调CTRP4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降低负性调节因子SOCS3的表达,增加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从而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 炎症因子 重组腺病毒 食欲调节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