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
1
作者 曹源 王雯婧 +3 位作者 宿帅 孙永奎 王峰 王文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81-3492,共12页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校正,此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仿真模型与实际场景的一致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方法,实现模型的自适应校正,为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和钢轨病害的分析奠定基础。首先,基于Universal Mechanism(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Matlab接口,为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修正模型参数和运行模型仿真提供基础;其次,引入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高敏感车辆参数,用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然后,考虑仿真模型与实际车轨相互作用的一致性,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校正方法,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校正;最后,利用真实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监测数据对提出的算法的敏感参数筛选和矫正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有效筛选出高敏感性车辆参数,还能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校正。研究成果优化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技术,能有效提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精度,进而为重载线路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车轨耦合 动力学模型 遗传算法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的多星成像与数传耦合规划方法
2
作者 刘佳 秦嘉豪 +2 位作者 李瀛搏 姚远 徐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30,共15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输方案,考虑了卫星姿态机动能力与多个区域的全覆盖需求。此外,采用多层编码方式,有效解决了成像与数传任务解空间映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机制显著提高了任务规划的效率。试验验证表明,在3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中,该算法实现了对超过5个大范围区域的全覆盖,卫星的能源和数据存储未超出约束上限;同时,单次规划的运行时间小于15 min,验证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任务的耦合规划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测运控 多星任务规划 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 成像与数传任务耦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FEM/SPH耦合算法模拟研究
3
作者 陈佳辰 苏自强 +2 位作者 康晶 廉冰 王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0-914,共5页
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的过程是一个大变形冲击动力学问题。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后不仅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造成持久的伤害。因此,需要关注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后气溶胶的释放和沉降问题。本文基于LS-DYNA软件,使用FEM/SPH耦... 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的过程是一个大变形冲击动力学问题。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后不仅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造成持久的伤害。因此,需要关注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后气溶胶的释放和沉降问题。本文基于LS-DYNA软件,使用FEM/SPH耦合算法对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含铀材料与装甲板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变形失效行为;对FEM/SPH耦合算法和FEM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高速碰撞问题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与FEM方法相比,FEM/SPH耦合算法能形象地模拟出高速侵彻过程中材料的破坏、飞溅等现象,此外,获取了含铀材料侵彻装甲板过程中的气溶胶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YNA FEM/SPH耦合算法 FE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MBD耦合算法的茶园仿生掘耕机优化与试验
4
作者 贾治军 姜嘉胤 +10 位作者 徐家俊 李杨 董春旺 宋文韬 李凯 韦持章 姚雨晨 姚立健 杨自栋 刘皓央 马蓉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302,共19页
针对茶园耕作过程中因土壤板结粘滞特性导致的机具耕作阻力大、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基于鼹鼠爪趾生物力学特征创新设计了一款复合仿生耕作铲,通过四杆机构集成设计研制了新型茶园掘耕机。研究过程中,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 针对茶园耕作过程中因土壤板结粘滞特性导致的机具耕作阻力大、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基于鼹鼠爪趾生物力学特征创新设计了一款复合仿生耕作铲,通过四杆机构集成设计研制了新型茶园掘耕机。研究过程中,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与多体动力学(Multi-body dynamics,MBD)耦合算法对仿生掘耕机的耕作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同时借助Design-Expert 13试验设计软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耕作铲入土角度、驱动臂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开展整机工作参数优化研究,确定在耕作深度100 mm时,安装复合仿生耕作铲的茶园仿生掘耕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入土角度33.506°、驱动臂转速289.923 r·min^(-1)、机具行进速度0.2 m·s^(-1)。基于此优化参数,通过土壤颗粒运动速度分布特征进行耕作扰动对比仿真分析。最后开展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原型铲,装配复合仿生耕作铲的掘耕机减阻率为5.70%,碎土率提升至91.05%,其他作业评价指标均有所提升,工作性能能够满足茶园耕作的要求,验证了其仿生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与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耕作机械 离散元法 多体动力学 耦合算法 仿生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am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多故障耦合诊断
5
作者 唐蒙 张义民 张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6,39,共5页
针对滚动轴承在变载荷,变转速环境和多故障耦合工况下,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诊断准确率低,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adam算法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优点是加深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进一步加强网络对特征的表达能力。利... 针对滚动轴承在变载荷,变转速环境和多故障耦合工况下,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诊断准确率低,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adam算法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优点是加深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进一步加强网络对特征的表达能力。利用Nadam算法提高所建立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和学习质量,利用新的网络模型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BL2060实验平台上变载荷、变转速的19类多故障耦合的实验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并与目前常用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多故障耦合的轴承故障分类可达到100%的准确率,优于其他网络模型。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收敛速度快,适用于多故障类型耦合的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多故障耦合 卷积神经网络 Nadam算法 变载荷 变转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旗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
6
作者 刘东 刘海岳 +2 位作者 张祥敏 张亮亮 齐晓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9-242,共14页
针对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状况难以精准量化问题,该研究构建一种基于旗鱼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sail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FO-BPNN),并将其应用于哈尔滨市2000—2022年WEF耦... 针对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状况难以精准量化问题,该研究构建一种基于旗鱼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sail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FO-BPNN),并将其应用于哈尔滨市2000—2022年WEF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中。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R聚类分析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的优选方法构建WEF耦合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耦合系统安全时间演变特征与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WEF耦合系统安全指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先波动变化,后大幅提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降水量、顷均机电井数目、人均粮食产量和农机总动力等为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的SFO-BPNN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16.94%和3.36%、均方误差分别降低26.40%和16.9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22.89%和2.66%、单次运行时间分别降低31.6%和30.5%、决定系数分别升高0.98%和0.15%,说明SFO-BPNN模型无论从精度还是效率方面都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提供新模型,同时可为有效防控和降低区域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 安全特征 旗鱼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耦合模型双参数反演的正则化PINNs算法
7
作者 周琴 徐定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5-1482,共8页
讨论一类温度场-结晶耦合模型的双参数反问题,提出稳定化数值算法,以识别成核率和生长速率,并验证算法的抗噪性.将耦合模型嵌入深度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基于最小化损失函数更新神经网络参数,得到正问题的近似解;针对反问题,构造带正... 讨论一类温度场-结晶耦合模型的双参数反问题,提出稳定化数值算法,以识别成核率和生长速率,并验证算法的抗噪性.将耦合模型嵌入深度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基于最小化损失函数更新神经网络参数,得到正问题的近似解;针对反问题,构造带正则化项的损失函数,提出正则化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算法.数值结果表明,正则化PINNs算法可有效求解温度场-结晶耦合模型的反问题,且具有抗噪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结晶耦合模型 反问题 正则化PINNs算法 成核率-生长速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运动系统解耦合过程的智能优化算法应用
8
作者 徐莹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4,共4页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找到最优解,提升解耦合过程的稳定性,研究船舶运动系统解耦合过程的智能优化算法应用。通过考虑船舶运动时纵摇与横摇之间耦合关系,建立船舶运动系统耦合方程;通过将船舶运动系统耦合方程的解耦过程转化成非线...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找到最优解,提升解耦合过程的稳定性,研究船舶运动系统解耦合过程的智能优化算法应用。通过考虑船舶运动时纵摇与横摇之间耦合关系,建立船舶运动系统耦合方程;通过将船舶运动系统耦合方程的解耦过程转化成非线性优化问题,设计船舶运动系统解耦合过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利用改进野马优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快速找到最优解,完成船舶运动系统的解耦合,提升解耦合过程的稳定性。实验证明:该算法具备较优的耦合方程求解效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该算法可有效完成船舶运动系统的解耦合,得到船舶横、纵摇的运动时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动系统 耦合过程 智能优化算法 野马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窗口扩展的空间耦合LDPC码滑窗译码算法设计
9
作者 刘洋 钱燕芝 +1 位作者 王希阳 孙莎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针对传统的空间耦合LDPC(SC-LDPC)码滑窗译码算法由于窗口截断导致性能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窗口扩展的SC-LDPC码滑窗译码算法来提高窗口内信息可靠性,从而提升滑窗译码算法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时延的提前终止窗口滑... 针对传统的空间耦合LDPC(SC-LDPC)码滑窗译码算法由于窗口截断导致性能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窗口扩展的SC-LDPC码滑窗译码算法来提高窗口内信息可靠性,从而提升滑窗译码算法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时延的提前终止窗口滑动策略,减少窗口滑动次数,实现译码性能和译码时延的有效折中。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滑窗译码算法,所提出的基于窗口扩展的滑窗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在窗口尺寸较小时,性能增益约为1.8 dB,随着窗口尺寸的增大,尽管性能增益逐渐减小,但仍优于传统滑窗译码算法,接近于次最优的置信传播译码算法。还推导了译码复杂度计算表达式和译码时延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滑窗译码算法,尽管窗口扩展带来的单个窗口内校验节点数目的少量增加导致了单个窗口内译码复杂度有所增高,但由于减少了窗口滑动次数,因此整体译码复杂度与传统滑窗译码算法基本一致,且译码时延得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耦合LDPC码 滑窗译码算法 译码性能 译码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网格法的多晶各向异性轴承钢热弹流润滑耦合算法
10
作者 刘华年 王静 李超群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研究轴承钢多晶各向异性对热弹流润滑接触的影响,建立了1种流-固-热多物理场的耦合算法.将Reynolds方程与应力平衡方程耦合,固体内部满足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多重网格法同时求解油膜压力和固体弹性变形,采用逐列扫描法求解固体和流体... 为研究轴承钢多晶各向异性对热弹流润滑接触的影响,建立了1种流-固-热多物理场的耦合算法.将Reynolds方程与应力平衡方程耦合,固体内部满足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多重网格法同时求解油膜压力和固体弹性变形,采用逐列扫描法求解固体和流体的温度场.结果表明:等温耦合算法与传统等温弹流算法得出的压力和膜厚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当考虑热效应后,应力场受油膜牵拽力作用发生了明显的逆时针偏转;固体晶粒的各向异性会使压力和温度分布产生剧烈波动,但对膜厚影响较小.本算法的建立对于研究轴承钢的微观结构对服役状态下复杂界面系统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多晶各向异性 热弹流润滑 多重网格法 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子弹侵彻复合装甲数值模拟
11
作者 李福强 史彦飞 +2 位作者 黄敬如 刘润华 赵亮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体对芳纶和PE-UHMW的破坏模式,并研究不同的弹速对复合装甲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M-SPH耦合算法可很好地模拟弹体侵彻陶瓷/芳纶/PE-UHMW复合装甲的过程;在弹速小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和背板最大变形值都随着弹速的增大而增大;当弹速大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增加的速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装甲 FEM-SPH耦合算法 陶瓷锥 毁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残差滑窗译码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华 李子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7-874,共8页
针对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SC-LDPC)码滑窗译码(SWD)算法中错误传播导致的高误码率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动态残差的滑窗译码(RSWD)算法。通过在窗口内计算边信息更新前后的残差值,动态选择可靠度最低(残差值最大)的边信息优先更新,降低... 针对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SC-LDPC)码滑窗译码(SWD)算法中错误传播导致的高误码率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动态残差的滑窗译码(RSWD)算法。通过在窗口内计算边信息更新前后的残差值,动态选择可靠度最低(残差值最大)的边信息优先更新,降低边信息无效更新的频率,提高窗内译码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SWD算法,RSWD算法在窗口中各位置的误比特数明显降低,抑制错误传播效果明显;在高信噪比(SNR)区域或者低迭代次数的情况下,RSWD算法的误码率性能优于SWD算法;此外,将动态残差应用到消息复用(MR)和窗口扩展(WE)两种窗译码算法中,亦能得到类似结论,提升窗译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错误传播 滑窗译码 残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粒子群优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全色锐化算法
13
作者 赵志威 付昱凯 杨树文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3,共13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后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失真,提高融合质量,文章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非下采样剪切波搭建融合方法的基础融合框架,在低频系数融合过... 为了进一步降低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后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失真,提高融合质量,文章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非下采样剪切波搭建融合方法的基础融合框架,在低频系数融合过程中使用细节注射的融合方法,降低非必要的信息注射,从而提高光谱保持度。在融合高频系数时,采用参数自适应的简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计算融合权重,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够获取最佳融合质量的对应参数,以提高空间信息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文章通过三组实验验证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并与现有的、经典的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显示:文章提出的融合算法在三组实验中的光谱角映射均在0.1左右,通用图像质量指数在0.9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全色与多光谱影像的融合质量,而且融合效果稳健,在对比实验中具有最佳的融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色与多光谱影像 遥感影像融合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工程与仿生优化算法构建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鹏程 苏永军 +1 位作者 王钰 贾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河流水体中溶解氧骤增或耗竭均会引发系列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准确预测河流溶解氧(DO)浓度对河流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模型输入特征的可解释性及模型精度,获取河流DO浓度最优预测模型,研究利用黄河流域山西境内... 河流水体中溶解氧骤增或耗竭均会引发系列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准确预测河流溶解氧(DO)浓度对河流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模型输入特征的可解释性及模型精度,获取河流DO浓度最优预测模型,研究利用黄河流域山西境内水质监测站点数据,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为基础,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基于随机森林模型(RF)进行特征优选,建立RF-CNN-BiLSTM-Attention(RF-CBA)模型,进一步利用吸血水蛭优化算法(BSLO)、黑翅鸢优化算法(BKA)、白鲨优化算法(WSO)等仿生优化算法,构建了BSLO-RF-CBA、BKA-RF-CBA、WSO-RF-CBA共3种优化模型,并与深度学习中CNN-A、LSTM-A、BiLSTM-A、CBA、RF-CBA模型对比,分析得到河流溶解氧预测结果,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全绩效指标(GPI)和相对误差(MAPE)评价不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1)RF模型通过对影响河流DO特征值进行排序、筛选,可消除冗余特征对水质预测模型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2)利用仿生算法优化RF-CBA模型的神经元数量、学习率、正则化系数等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进一步提升,总体上捕捉到了DO波动的时间序列特征,模型表现出强稳定性和泛化能力。(3)BSLO-RF-CBA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对DO变化捕捉能力突出,具有更强的捕获全局依赖关系的能力,推荐用于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该模型具备扩展至不同河流溶解氧等污染物浓度预测的能力,为河流水体污染预警与系统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机 特征优选 仿生优化算法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LMS-RSSD的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方法
15
作者 许文 施卫华 +3 位作者 李红钢 华如南 刘厚林 董亮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使故障特征得到了初步强化;然后,根据耦合故障的不同共振属性,利用RSSD算法将故障耦合分解为高共振分量和低共振分量,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特别地,针对LMS算法中参数依赖人工经验、自适应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设计了以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构成的优化目标;最后,对稀疏分解得到的信号进行了包络解调,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同时,利用模拟信号和实验信号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WO-LMS-RSSD算法能用于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分离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及强化故障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干扰下耦合故障的特征分离及强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共振稀疏分解 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 灰狼优化算法 信噪比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ID参数优化的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转向控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欢欢 刘辉 +1 位作者 盖江涛 李训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924,共9页
针对电驱动履带车辆转向灵敏度不高、控制精度难的问题进行转向控制策略研究,对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开展动力学分析,利用数学仿真软件建立转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 针对电驱动履带车辆转向灵敏度不高、控制精度难的问题进行转向控制策略研究,对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开展动力学分析,利用数学仿真软件建立转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controller,PID)参数优化的转向控制策略,以改进型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指标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目标函数,对PID转向控制策略中的控制参数进行实时优化,动态调节控制参数,实现车辆转向控制系统优化输出。利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实车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履带车辆 粒子群优化算法 转向控制 耦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永磁传动不平衡和失准耦合振动的抑制控制方法
17
作者 郭永存 马鑫 +2 位作者 王爽 李德永 杨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95-3209,共15页
大型带式输送机在启制动工况或非均匀负载条件下,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易受周期性激励和扰动产生较大振动,特别是该系统磁场呈现非正弦分布以及存在涡电流谐波等因素,使得该系统运行中的振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具有调... 大型带式输送机在启制动工况或非均匀负载条件下,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易受周期性激励和扰动产生较大振动,特别是该系统磁场呈现非正弦分布以及存在涡电流谐波等因素,使得该系统运行中的振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具有调速高效、运行成本低、适应能力强且等优势,但其非线性特征明显。神经网络迭代学习控制算法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和深度结构,使得网络能够拟合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在迭代学习过程中,网络根据系统的实时振动数据不断调整参数,以实现振动抑制的目标。故采用该算法对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开展研究,对提升系统整体的稳定性,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中磁场非正弦分布及涡电流谐波等因素诱发的传动不平衡与失准耦合振动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迭代学习控制算法(MNN-ILC),创新性引入了基于误差值的自适应因子σ和正则化的权重衰减系数λ,以快速响应系统变化并减少误差,旨在有效抑制振动。采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模拟系统在不对中不平衡状态下的振动特性。为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以1台55kW的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不同转速下的实时缓振能力。结果显示:未施加控制时测量点的最大振幅为18.7μm;施加MNN-ILC算法后,振幅最大值降低至3.1μm,减幅达到约83.4%。通过对比MNN-ILC算法与传统ILC算法、现有改进的ILC算法,发现施加控制后约10s时,传统ILC算法开始发散,而MNN-ILC算法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控制性能,将振幅控制在±3.5μm以内。MNN-ILC相较于ILC,振动抑制效果提升了约51.9%、58.1%、61.4%;在响应时间上分别减少了约33.4%、32.0%、32.5%。该研究为双转子永磁传动系统的振动抑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永磁传动 自适应因子 失准耦合 MNN-ILC算法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多组分模型燃料的目标参数耦合关系
18
作者 梁俊杰 王瑞阳 +2 位作者 李格升 衡怡君 张千龙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以柴油为例,结合遗传优化算法研究了其有限组分模型燃料构建时权重值对目标参数计算值的影响,分析了各目标参数间的关联性,并从模型燃料构成组分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影响和关联性的机制,研究同时关注了候选组分数量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以柴油为例,结合遗传优化算法研究了其有限组分模型燃料构建时权重值对目标参数计算值的影响,分析了各目标参数间的关联性,并从模型燃料构成组分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影响和关联性的机制,研究同时关注了候选组分数量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权重值时,十六烷值、低热值和烟阈指数计算值变化微弱;而H、C物质的量的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受权重的影响较大,且低权重时受到权重的影响更高。模型燃料候选组分数量为19时,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性与密度、黏度和烟阈指数密切相关,当模型燃料候选组分数量为4时,这一关联性的核心目标参数是黏度、烟阈指数和表面张力。候选组分为19时,受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影响组分含量的个数最多,而候选组分为4时,影响组分含量个数最多的是表面张力和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模型燃料 遗传算法 目标参数 权重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二维土壤水与作物生长耦合模拟模型构建和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芳旭 王军 +2 位作者 韩宇平 贾冬冬 李久生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2-403,共12页
为快速准确地估算滴灌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模型参数,基于二维土壤水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SWNCM-2D)耦合遗传算法(GA),建立了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力学参数与作物生长参数的优化模型,以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干物质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标准均方... 为快速准确地估算滴灌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模型参数,基于二维土壤水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SWNCM-2D)耦合遗传算法(GA),建立了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力学参数与作物生长参数的优化模型,以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干物质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标准均方根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南疆地区棉花滴灌试验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和作物生长动态及产量观测数据,优化求解土壤水力学参数与作物生长参数,并应用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开展不同滴灌灌溉管理措施下的棉花产量与水分生产力预测。结果表明:耦合GA的SWNCM-2D模型参数优化结果较好,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和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0095~0.0370 cm^(3)/cm^(3)、5%~27%和0.6518~0.9642,干物质累积量和LAI的nRMSE分别为8%~17%和6.2%~23.0%,d均高于0.97。棉花皮棉产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水分生产力随灌水量增大而减小;皮棉产量随灌水间隔增大而减小,水分生产力随灌水间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基于优化参数的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较为准确。综合考虑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推荐该地区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水间隔7 d和灌水量120%ET_(c)(作物需水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NCM-2D 耦合模型 参数优化 产量预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山区铁路设计的“桥梁-环境”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
20
作者 鲍学英 曹娅利 +1 位作者 贺振霞 李亚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度和关联度对耦合网络“瘦身”。以耦合协调度最大化、“桥梁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水平”分别作为简化网络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构建山区铁路“桥梁-环境”简化网络优化调控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一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山区铁路某特大桥为例,对其绿色设计要素构建耦合简化网络并进行优化调控,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的合理性,可为桥梁绿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桥梁 区域环境 绿色设计要素 耦合网络 耦合协调度 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