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3 位作者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三者室内与田间平均病指数分别为95.9、57.6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测定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融合群、致病力分化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苏燕妮 董雪 +3 位作者 赵艳琴 孙宏伟 孙剑萍 吴元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烟区首次大面积发生烟草靶斑病,损失严重。采集吉林省柳河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和宾县的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2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2、AG-3、AG-4进行对峙培养... 2013-201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烟区首次大面积发生烟草靶斑病,损失严重。采集吉林省柳河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和宾县的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2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2、AG-3、AG-4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此12个菌株均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菌株发生融合反应,不与其他融合群发生融合;随机选取3个县各1个代表性菌株,提取菌丝基因组DNA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与比对,菌株HLJ-2、JL-1、HLJ-7的ITS序列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菌株LF-2、LJT-8(AG-3融合群)的同源性达99%~100%,因此推断,吉林省、黑龙江省烟草靶斑病菌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应属于同一个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AG-3)。根据各菌株在鉴别寄主上表现的抗性不同,可将吉林省、黑龙江省所有菌株分为3个致病类型,即致病类型Ⅰ、致病类型Ⅱ和致病类型Ⅲ。同一省份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黑龙江省菌株3种致病类型均有,以致病类型Ⅱ为主;吉林省菌株只有致病类型Ⅰ和致病类型Ⅱ。分别选取3个省的强致病力菌株,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了我国21个主栽烟草品种对靶斑病的室内抗病性,结果表明:没有免疫或抗病品种,‘龙江981’、‘NC297’对供试的3个强致病力菌株均表现中抗,‘中烟202’、‘云烟97’、‘NC55’、‘KRK26’和‘G28’分别对不同菌株表现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东北地区 融合群 致病力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病原鉴定及其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侯慧慧 孙剑萍 +4 位作者 刘子仪 王学坚 何元胜 吴元华 夏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8,共6页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和临沧市烟草种植区大面积发生叶部病害,经鉴定为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此病为云南烟区首次发现。广泛采集2个市的烟草靶斑病病叶标本59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58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和临沧市烟草种植区大面积发生叶部病害,经鉴定为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此病为云南烟区首次发现。广泛采集2个市的烟草靶斑病病叶标本59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58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1-IA、AG-2-1、AG-3、AG-4-HGⅡ、AG-5、AG-6GV、AG-8和AG-9进行载玻片对峙培养,并进行菌丝融合观察,结果表明:58个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融合群,且不与其他标准融合群发生融合反应。随机选取云南省6个地区各1个代表性菌株,以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病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BLAST同源性检索比对。应用MEGA 6.06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基于5.8S rDNA-ITS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hizoctonia solani菌株的ITS序列可明显的分为2个支系,同一菌株的不同ITS序列可分别存在不同的分支中,但所有菌株的序列均隶属相同的融合群即AG-3,且隶属相同融合群的不同菌株之间其序列的一致性可高达99%~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云南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5.8SrDNA-ITS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Rhizoctonia solani Kuhn新的菌丝融合群与其它各群诸性质的比较
4
作者 张天晓 张志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54-361,共8页
从蔸兰属Paphiopedilum腐茎叶病斑上分离得到第19个病原真菌菌株;经分类鉴定和人工诱导有性世代,确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它们属于一个融合群而不与迄今世界已发现的任一融合群发生菌丝融合;拟定为ZAG-8群.作者对该群以及其它各... 从蔸兰属Paphiopedilum腐茎叶病斑上分离得到第19个病原真菌菌株;经分类鉴定和人工诱导有性世代,确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它们属于一个融合群而不与迄今世界已发现的任一融合群发生菌丝融合;拟定为ZAG-8群.作者对该群以及其它各群的形态学、生理学,病原学和寄主等特征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具许多独特的性质:生长发育温度高达30℃;最适20℃~25℃(17.3mm/天,琼脂PDA培养基);主轴菌丝宽6~9μ,平均7.3±0.18μ;每细胞中核数目平均5.65±0.05个;在4~9个中间变化;菌落深褐棕色;气生菌丝多;絮状;具棕褐色粒状或片状菌核;对黄麻苗具一定的病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菌株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致病性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宇晗 孟利强 +5 位作者 刘治廷 姜超 刁琢 杜蓉春 候婷婷 曹旭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研究了以立枯丝核菌为病原菌的土传病害马铃薯黑痣病,该病具有固定繁殖在土壤中难以根除的特点。在我国主要马铃薯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的商业价值带来了严重影响。归纳总结了马铃薯黑痣病的症状、融合群、分布和发病规律... 研究了以立枯丝核菌为病原菌的土传病害马铃薯黑痣病,该病具有固定繁殖在土壤中难以根除的特点。在我国主要马铃薯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的商业价值带来了严重影响。归纳总结了马铃薯黑痣病的症状、融合群、分布和发病规律等,同时探讨了病原菌的鉴定方法和致病机制。提出了农业防治、选育抗性品种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机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3省(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邹成佳 唐芳 +3 位作者 杨媚 贺晓霞 李献军 周而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分化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从我国华南3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33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本,在分离到3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培...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分化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从我国华南3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33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本,在分离到3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培养性状(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颜色、菌核数量)、菌丝融合群、菌丝细胞核数目以及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可划分为慢、中、快3种类型,菌株数分别为3株(0.90%)、136株(40.60%)和196株(58.50%);产生菌核的数量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无菌核或极少形成菌核、菌核量少、菌核量中等和菌核量多,各有4株(1.19%)、59株(17.61%)、238株(71.04%)和34株(10.15%)。菌株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融合群的ⅠA亚群,即AG-1ⅠA。从中随机选取50个菌株进行菌丝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细胞核数目介于7~13个。对其中270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划分为中等致病力和强致病力2个致病型,分别为208株(77.04%)和62株(22.96%),未发现弱致病力菌株。综合分析表明,所测菌株的致病型与菌丝生长速率及菌核产生数量各异,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培养性状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13种作物丝核菌的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江华 周而勋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7,共4页
从广州地区13种作物上分离得到57个丝核菌(Rhizoctoniaspp.)菌株.依菌丝直径、细胞核数目和培养性状等鉴定出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2个水稻丝核菌(R.oryzae)和3个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Rhizoctonia);并对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 从广州地区13种作物上分离得到57个丝核菌(Rhizoctoniaspp.)菌株.依菌丝直径、细胞核数目和培养性状等鉴定出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2个水稻丝核菌(R.oryzae)和3个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Rhizoctonia);并对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菌株进行了融合群归类,其中有30个菌株属于AG 1 IA、1个属于AG 1 IB、4个属于AG 1 IC、12个菌株属于AG 4、3个菌株属于AG 2 2ⅢB、2个菌株未知其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丝核菌 农作物 真菌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金红 白丽艳 +2 位作者 郭庆元 刘华威 赵震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从新疆奶花芸豆主产区采集的奶花芸豆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病苗及土样中分离得到85个丝核菌(RhizoctoniaDC)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对8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从新疆奶花芸豆主产区采集的奶花芸豆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病苗及土样中分离得到85个丝核菌(RhizoctoniaDC)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对8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新疆对奶花芸豆造成侵染为害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5%、34.1%、29.4%和20.0%;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苗期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在4个融合群中,以AG2分布最广,致病性最强。试验对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花芸豆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涛 张震 +8 位作者 柴荣耀 王教瑜 毛雪琴 邱海萍 杜新法 姜华 王立安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融合现象。通过离体接种对菌株致病力进行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致病力最强的TTZF-1与其中52个菌株差异极为显著。进一步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与融合群鉴定的结果一致,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花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伟娟 鹿秀云 +3 位作者 李宝庆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274-278,共5页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7.46%,表明河北省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4融合群。通过选用麦芽蛋白胨(MPDA)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AG-4融合群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即AG-4-A、AG-4-B、AG-4-C、AG-4-D、AG-4-E和AG-4-F,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9.02%,6.56%,9.84%,1.64%,21.31%,1.6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丝融合群及其各营养亲和群致病力不同,以AG-4-A对棉苗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AG-2,均导致棉苗死亡;AG-4-E和AG-4-F虽然致病,但并不致死棉苗,各群相对致病力强弱顺序依次为:AG-4-A>AG-2>AG-4-B>AG-4-C>非融合类>AG-4-D>AG-4-E>AG-4-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克梅 郭庆元 +1 位作者 赵莉 陈祥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进行了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苜蓿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 4种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1.2%、46.6%、6.1%和36.1%。其中AG2和AG5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融合群。各融合群对苜蓿苗期致病性差异显著,以AG2致病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媛媛 谭海文 +3 位作者 卢燕回 黎起秦 林纬 袁高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06-111,F0002,共7页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均包含AG-2和AG-4两个菌丝融合群。进一步分析5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初步明确这2种病原菌包括AG-4 HG-I和AG-2-2 IIIB 两个菌丝融合群,与菌丝融合反应分析结果相吻合。首次在国内从烟草靶斑病组织上分离到AG-2 和AG-4 融合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立枯病 烟草靶斑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GP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丽 任衍春 +7 位作者 张震 王教瑜 毛雪琴 姜华 邱海萍 柴荣耀 杜新法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6,共8页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11个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的GPD基因进行了分离。分析发现不同融合群立枯丝核菌GPD基因在外显子数目、编码蛋白长度及内含子剪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AG-2-2ⅢB、AG-2-2Ⅳ、AG-8三个融合群的GPD基因的外显子...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11个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的GPD基因进行了分离。分析发现不同融合群立枯丝核菌GPD基因在外显子数目、编码蛋白长度及内含子剪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AG-2-2ⅢB、AG-2-2Ⅳ、AG-8三个融合群的GPD基因的外显子个数为10个,其他融合群均为11个;AG-8融合群的GPD基因的编码蛋白长度为267个氨基酸,其余融合群的GPD基因的编码蛋白长度约为340个氨基酸。AG-2-2ⅢB、AG-2-2Ⅳ、AG-8三个融合群的GPD基因在98、98、272氨基酸位点的内含子发生了缺失。基于蛋白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不同融合群之间GPD基因编码蛋白存在明显差异,可以有效地将不同融合群菌株区分开来;同时,不同物种之间GPD基因在进化上仍具有一定保守性,立枯丝核菌自身的GPD基因蛋白序列归为一类且与担子菌门同源性最高。这些结果表明进行保守基因序列差异分析是进行立枯丝核菌分类分群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GPD基因 克隆 进化分析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不同菌丝融合群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振山 张宝成 +1 位作者 孙志宏 周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菌株。用标准菌株,通过载玻片菌丝融合试验测定,将纯化的272个菌株划归...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菌株。用标准菌株,通过载玻片菌丝融合试验测定,将纯化的272个菌株划归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2、AG-4和AG-5,分别占总菌株的6.24%、84.2%和1.1%。另有23个菌株不与任何标准菌株融合,占8.46%,说明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多核丝核菌的AG-4融合群。通过从10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筛选效果好的麦芽蛋白胨(MPDA)配方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纯化获得的272个丝核菌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将多核的不同菌丝融合群及其各营养亲和群代表菌株在3种不同主栽棉花品种上(每品种都加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非融合类,AG-2和AG-5虽致病,但并不致死苗,其平均病指数分别为94.9、81.4、53.1、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金红 郭庆元 季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2-385,共4页
从新疆6种豆科作物病株或周围病土样上分离得到77个丝核菌(RhizoctoniaDC)菌株,其中74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对74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6种豆科作物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 从新疆6种豆科作物病株或周围病土样上分离得到77个丝核菌(RhizoctoniaDC)菌株,其中74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对74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6种豆科作物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3、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1.6%、40.5%、1.4%、35.1%和1.4%。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判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俊华 常浩 +2 位作者 牟明 李云鹏 周莹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8,共9页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营养亲和群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振山 郭庆元 +3 位作者 张宝成 孙志宏 周茂林 高小朋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57,共5页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Kühn)菌株,经玻片吉姆萨氏染剂(Gimsa′sstain)染色程序观察细胞核数目,全部...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Kühn)菌株,经玻片吉姆萨氏染剂(Gimsa′sstain)染色程序观察细胞核数目,全部测试菌株均属于多核。用标准菌株,通过载玻片菌丝融合实验测定,将纯化的272个菌株划归为3个菌丝融合群:AG-2、AG-4和AG-5,分别占总菌株的6.24%、84.2%和1.1%。另有23个菌株不与任何标准菌株融合,占8.46%,说明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多核丝核菌的AG-4融合群。通过从10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筛选的效果好的麦芽蛋白胨(MPDA)配方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以建立标准菌株,将纯化获得的272个丝核菌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研究说明新疆北疆地区棉田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内确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 被引量:21
18
作者 田晓燕 蒙美莲 +2 位作者 张笑宇 董瑞利 胡俊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5期298-301,共4页
从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县市分离纯化得到44个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经核相测定均为多核菌株。通过与标准菌株AG-1-ⅠA、AG-1-ⅠB、AG-2-1、AG-2-ⅢB和AG-3的菌丝融合试验,最终将44个菌株分为... 从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县市分离纯化得到44个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经核相测定均为多核菌株。通过与标准菌株AG-1-ⅠA、AG-1-ⅠB、AG-2-1、AG-2-ⅢB和AG-3的菌丝融合试验,最终将44个菌株分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3、AG-1-ⅠB和非融合类,AG-3和AG-1-ⅠB分别占测定菌株的86.36%和2.27%,非融合类占测定菌株的11.36%。说明马铃薯黑痣病菌的优势菌群是AG-3融合群。通过对峙培养,又将AG-3融合群的所有菌株划分为1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AG-3-5所占测定菌株的比例最高,为15.79%;AG-3-1、AG-3-2和AG-3-8各占测定菌株的13.16%;AG-3-3、AG-3-4、AG-3-6、AG-3-7和AG-3-9占测定菌株的5.26%;AG-3-10、AG-3-11、AG-3-12、AG-3-13、AG-3-14、AG-3-15和AG-3-16仅占测定菌株的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3 位作者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茄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蔸兰立枯病原菌及颉抗菌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光 张天晓 +1 位作者 陈个贤 李树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70-74,共5页
本文对13种蔸兰,249个发病器官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共获得真菌菌株192个,其中立枯丝核菌(Rhizocloniasolanikuhn)有118个菌株,占整个真菌菌株的61.45%,用分离的立枯丝核菌YK-262... 本文对13种蔸兰,249个发病器官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共获得真菌菌株192个,其中立枯丝核菌(Rhizocloniasolanikuhn)有118个菌株,占整个真菌菌株的61.45%,用分离的立枯丝核菌YK-262,菌株对同色蔸兰等4种蔸兰进行了回接试验,共接42株138片叶,发病叶112片,发病率平均88.9%,而对照为8.3%.证明立枯丝核菌是该病的病原菌。用菌丝融合法测试,确定是一个新的菌丝融合群,按国际编号定为ZAG-8群。绿色木霉菌78菌株对该病原菌有明显的颉抗作用,初步测定对同色蔸兰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有效率为88.8%~93.3%;对长瓣蔸兰为77.8%~81.1%;对带叶蔸兰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核菌 融合群 颉抗菌 蔸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