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氢-碳耦合促进新能源基地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泽洪 孟婧 +2 位作者 张瑾轩 周原冰 李隽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91,共19页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电-氢-碳协同的新能源基地发展思路和开发模式,将氢基产业发展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煤电灵活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同时结合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氢基产品制取工艺的技术发展和调节能力提升,量化分析绿电与绿色氢/氨/甲醇在终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研判不同时期新能源基地开发与氢基产业协同发展的适用模式及应用时序,展望新能源基地电-氢-碳协同开发模式在中国三北地区以及北非等海外地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化开发 沙戈荒 --碳协同 灵活调节资源 绿色氢基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水权分配的山东省沿黄区域水资源承载阈值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仕玉治 赵立杰 +4 位作者 李福林 黄继文 王锐 刘莉莉 黎明扬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权分别为98.28亿、25.15亿、27.52亿、14.77亿m^(3),各行业用水量较现状年(2022年)分别提升10.1%、20.5%、27.5%、13.5%。2)9个地级市人口规模承载阈值为4519.55万~5956.20万人,其中济南承载阈值上限最大;工业增加值阈值为16540.37亿~19353.23亿元,整体提升15%~35%;灌溉耕地面积承载阈值为228.55万~379.54万hm^(2),只有菏泽、东营超出阈值上限;城镇建设用地阈值为38.42万~62.55万hm^(2),现状年滨州超出阈值上限,淄博接近上限,整体有较大承载空间。3)2022年9个地级市中人口规模、灌溉耕地面积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弱;工业增加值较现状年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均处于可承载状态;城镇建设用地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强,滨州、淄博承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水权分配 “四水四定” 水资源承载力 山东省沿黄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巧芝 郭紫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4,共13页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与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表现为提升整合、配置及运用资源能力,长期表现为增强其创新变革的感知、抓取与转化能力;(2)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中,短期影响的正向作用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不仅如此,市场竞争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异质性效应结果,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中部与西部地区则较为微弱;国有企业的驱动效应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样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的赋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新质生产力 资源基础论 动态能力理论 赋能机制 市场竞争强度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马士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61-2465,共5页
为揭示工业-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六盘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 为揭示工业-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六盘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水田、旱地、未利用地明显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00—2010年变化速度明显高于1990—2000年,郊区大部分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1990—2010年林地、草地变化数量不大,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总体看来,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快速的人口扩张及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工业-资源型城市 变化机制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西南模式”的思考与实施路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焕忠 熊波 +3 位作者 王道成 李森圣 刘蔷 王富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155,共7页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正在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步伐、推进以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为了应对上述过程中所面临的更好地满足区域内清洁用...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正在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步伐、推进以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为了应对上述过程中所面临的更好地满足区域内清洁用能需求、能耗和碳排放量刚性增长以及向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公司转型难度大等多重挑战,亟须探索天然气规模上产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之路。为此,分析了川渝地区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明确了天然气产业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定位与作用,梳理了天然气生产企业保障能源安全及清洁生产面临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西南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川渝地区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天然气清洁低碳、灵活调峰、综合利用效率高的独特作用,以及西南油气田在天然气产业链的资源、管网和市场优势,聚焦内部清洁替代和外部融合发展两个方面,发展5个“天然气+”(天然气+水风光电、天然气+余压发电、天然气+氢能、天然气+地热、天然气+CCS/CCUS)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把西南油气田建成“气、水、风、光、电、热、氢”深度融合发展的低碳/零碳示范区,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业务多元、产品多样”的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 清洁能源资源禀赋 天然气产业 5个“天然气+” “绿色发展西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资源型垄断与下游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6
作者 温军 梁旭晫 +1 位作者 冯根福 陈绍俭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50,共19页
通过构建一个由上游垄断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组成的博弈模型,本文研究了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上游资... 通过构建一个由上游垄断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组成的博弈模型,本文研究了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上游资源型垄断显著抑制了下游制造业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及专利申请数,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总发明和非发明专利上。作用机制表明,随着垄断势力的增强,下游制造商的利润下降,出口数量减少,同时企业规模也开始变小,进而选择是否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及专利申请数均出现显著降下。②相比于国有企业,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③相比于外资企业,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内资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④相比高技术企业,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非高技术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上游资源型垄断对下游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此外,本文还就如何应对这种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资源型垄断 下游创新 产权性质 投资来源 行业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姚平 姜曰木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目前,我国的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结构失衡、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转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基于其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技术、制度与产业的三维特征模型,... 目前,我国的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结构失衡、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转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基于其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技术、制度与产业的三维特征模型,并根据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三维特征,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战略三角的组态分析
8
作者 孙芹 杨蕙馨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2,共15页
在识别“优化者”“协作者”“革新者”和“探索者”4种服务化战略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其服务化战略的前因组态及形成路径。研究发现:(1)... 在识别“优化者”“协作者”“革新者”和“探索者”4种服务化战略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其服务化战略的前因组态及形成路径。研究发现:(1)冗余资源、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行业竞争程度、供应链上游集中化、供应链下游集中化、政府制度压力和行业同构压力均无法单独构成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必要条件。(2)“优化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客户外驱型和供应商主导型,“协作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资源制度并驱型、客户主导型和资源环境并驱型,“革新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供应商驱动型、市场适应型、制度外驱型和制度产业并驱型,“探索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型和市场需求响应型。(3)进一步识别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和行动逻辑。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理解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形成路径的机理,对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化战略 组态分析 资源基础观 产业组织理论 制度基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磊 刘永团 +2 位作者 刘硕 张琪 褚建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112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基本回归模型,验证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选用资源配置效率作为中介变量,检验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显著,对其合理化作用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分别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及要素融合等方面提出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
10
作者 高浩宇 黄荣荣 陈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88-4698,共11页
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我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使得示范区城市PM... 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我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使得示范区城市PM_(2.5)浓度平均下降了3.238μg/m^(3),约占政策前示范区城市PM_(2.5)浓度均值的7.711%,显著改善了示范区城市的空气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是通过推动示范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与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在老工业城市和复合型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中更为显著.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分权在示范区建设和空气质量改善二者间存在调节效应:相比于集群式示范区和在年度考核中仅获得合格评价的示范区,单一式示范区和获得优秀和良好评价的示范区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空气质量 老工业城市 资源型城市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以山西省应县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悦 朱雪莹 +1 位作者 程超 孙丛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5,共7页
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普遍存在“高排放”与“低碳转型”的博弈困境,响应并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界定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其实现“碳中和”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对国内外产业园区的生态化、低碳发展经验... 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普遍存在“高排放”与“低碳转型”的博弈困境,响应并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界定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其实现“碳中和”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对国内外产业园区的生态化、低碳发展经验研究,综合运用综合评价法、熵权法和能源参数模型等方法,提出构建传统资源型产业园区“碳中和”评价体系与“碳中和”实现路径,路径包含3个方面:采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开展产业集聚及生态产业链设计、优化绿色建设方式,并以山西省应县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传统资源型 碳中和 “双碳”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型城市工业路径依赖综合诊断方法——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思杨 李巍 +1 位作者 陈佳璇 成润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2-419,共8页
将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常规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以煤炭经济为主的鄂尔多斯市.结果显示,2001~2015年该市综合产出弹性为0.8158,呈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全市工业路径依赖于2001~2... 将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常规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以煤炭经济为主的鄂尔多斯市.结果显示,2001~2015年该市综合产出弹性为0.8158,呈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全市工业路径依赖于2001~2007年处于综合边际收益(MR^(KLME))上升过程,2008~2015年进入MR^(KLME)下降过程.工业增长的生态环境成本明显升高,对MR^(KLME)起到显著减降作用,导致MR^(KLME)曲线拐点较常规C-D函数法提前约2~4a.对此,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实施煤炭资源开发总量和强度"双控"等路径依赖破解措施.该方法可纠正由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效应所产生的诊断偏差,有助于更加合理、准确地诊断特定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路径依赖的演化特点,并可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破解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矿产资源型城市 工业路径依赖 边际收益 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模型的宁东基地水-能源-粮食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美连 杨国丽 +1 位作者 降亚楠 王小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6,共10页
随着淡水资源逐渐减少、能源需求量逐渐增长和粮食供应结构不断变化,加之三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特点,水-能源-粮食的交互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为确保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三者的协同优化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 随着淡水资源逐渐减少、能源需求量逐渐增长和粮食供应结构不断变化,加之三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特点,水-能源-粮食的交互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为确保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三者的协同优化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集资源型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为一体的干旱敏感区域宁东基地为例,提出了基于多Agent模型的宁东基地水-能源-粮食系统模拟模型,将宁东基地水-能源-粮食系统看成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自主Agent构成的一个合作共生网络体系,构建了宁东基地水-能源-粮食模拟框架,定义了各Agent的属性,设计了Agent之间以及Agent和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规则,基于Python语言的多Agent建模工具MESA库开发了宁东基地水-能源-粮食仿真模型,以模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系统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部门配水量、能源消耗和粮食消耗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粮食部门配水量呈现出与农作物产量变化相对应的变化趋势;宁东基地的能源部门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预测年的配水量每年增长约为0.08亿m^(3);随着生态绿化覆盖面积的逐年增长,生态部门的配水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每年可以向基地外输送的能源,实测年增长率约为19.85%,预测年增长率约为3.53%,预计到2025年可增加到4.96×107t标准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模型 -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资源供给和需求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双陆 侯泽华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7,共13页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技术创新 政府引导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6,共19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 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 金融发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发掘草业新质生产力
16
作者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5-986,共2页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草原科技创新、国土“三调”数据应用和草原管理、乡土草种繁...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草原科技创新、国土“三调”数据应用和草原管理、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西部本土国家级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新形势下发掘草业新质生产力,推进草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草业 新质生产力 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乡土草种繁育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构建 被引量:16
17
作者 魏豪杉 王红瑞 +3 位作者 郏鹏鑫 周利超 李永坤 刘昌明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实现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水资源空间均衡与动态调控,创建了一套完整严谨、可动态调控的“四水四定”模型体系。通过模糊信息粒化窗口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区域未来总用水量,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的自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区... 为实现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水资源空间均衡与动态调控,创建了一套完整严谨、可动态调控的“四水四定”模型体系。通过模糊信息粒化窗口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区域未来总用水量,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的自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区域未来分用水量,并对两类数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构建了复杂回归函数对各类用水指标进行情景预测,经统计检验后将其作为当前用水模式下未来用水指标;构建了“四水四定”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和水资源空间均衡模型,基于未来总用水量、未来各分用水量、未来用水指标,选用水资源负载系数、用水效益和水土资源匹配系数3个指标,结合基尼系数量化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分析当前用水模式下未来水资源均衡度;构建了最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基尼系数为目标函数调整未来用水模式,实现水资源动态调控。所创建的模型体系可以实现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水资源空间均衡与动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空间均衡 水资源动态调控 时间序列相似性 支持向量机模型 模糊信息粒化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豪杉 王红瑞 +3 位作者 郏鹏鑫 周利超 李永坤 刘昌明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5,130,共9页
将前期研究构建的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应用于山东省临沂市水资源空间均衡动态调控,在预测各区(县)用水量和用水指标的基础上,探究了各区(县)未来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未来用水量进行了动态调控。... 将前期研究构建的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应用于山东省临沂市水资源空间均衡动态调控,在预测各区(县)用水量和用水指标的基础上,探究了各区(县)未来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未来用水量进行了动态调控。结果表明:调控模型可靠性高且具备普适性;当前用水模式下临沂市未来水资源在空间上处于绝对均衡状态,仅水土匹配系数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对各区(县)不同类型未来用水量进行动态调控,可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使临沂市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各项指标达到绝对均衡状态;在“四水四定”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约束下,通过对未来长短期用水量的动态调控,临沂市预期用水量能够实现动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空间均衡 未来用水量 动态调控 临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强化石膏溶解矿化制备高纯CaCO_(3)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妍汝 钟山 +4 位作者 唐思扬 杨柯 宋磊 李红娇 梁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铵溶液强化硫酸钙溶解浸出,液固分离后再进行矿化的间接矿化工艺。试验研究了溶解强化过程中硫酸铵浓度及溶解浸出时间对硫酸钙溶解特性的影响,以及矿化过程中氨水浓度、温度、矿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矿化过程和矿化产物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溶解与矿化工艺条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磷石膏的间接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与直接矿化相比,间接矿化可使CaCO_(3)产品纯度由82.2%提高至98.6%,且产品粒度D_(50)由22.00μm降至10.98μm。间接矿化工艺可有效强化石膏溶解浸出过程,避免引入外加介质,并制备高纯度轻质CaCO_(3),相关研究可为固废石膏矿化CO_(2)技术的经济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溶解强化 CaCO_(3) 石膏固废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可持续竞争优势创建:理论、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燕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1,共6页
资源基础理论聚焦于企业内部可控资源,提出了企业如何依靠自身可控资源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高校与产业界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的技术革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针对目前高职... 资源基础理论聚焦于企业内部可控资源,提出了企业如何依靠自身可控资源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高校与产业界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的技术革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资源共享效率低下、资源聚焦难以落地、资源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协同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整合、资源集中增效、资源动态创新、资源协同治理等发展路径,以创造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复制的能够在合作过程中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组合,创建自身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基础理论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可持续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