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Rb-S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8 位作者 武际春 张迅与 刘维民 张迎春 杨桂彬 范潇 霍庆龙 许亚青 朱随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47-348,共2页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其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过程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Goldfarb and Santosh,2014)。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就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金矿带”东端,包括玲珑、九曲、大开头、东风和东山等矿段或矿区。
关键词 rb—sr同位素年龄 东风矿床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与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Sr和C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文武 杨杰东 +2 位作者 洪天求 陶仙聪 王宗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采用Sr ,C同位素地层学方法 ,对苏皖北部和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试 ,并将其测试结果与新元古代海水Sr,C同位素组成演变曲线相比较 ,试图从中获得研究区有关地层自然层序、形成时限范围及其有关同位素年... 采用Sr ,C同位素地层学方法 ,对苏皖北部和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试 ,并将其测试结果与新元古代海水Sr,C同位素组成演变曲线相比较 ,试图从中获得研究区有关地层自然层序、形成时限范围及其有关同位素年龄数据取舍等方面新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新元古代淮南群、徐淮群、宿县群和细河群、五行山群、金县群等 ,均形成于南沱冰期或Sturtian冰期之前 ,为 90 0~ 70 0Ma。并且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应该属于前伊迪卡拉期的一次重要的生物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和C同位素 新元古代地层 同位素年龄 安徽 江苏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宝山矿床REE、Pb-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黄铁矿Rb-Sr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45
4
作者 姚军明 华仁民 林锦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5-1054,共10页
湘南宝山矿区的花岗闪长岩体、地层(灰岩)、方解石及黄铁矿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其中,黄铁矿表现为最低的稀土总量、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明显的Ce负异常,这反映了流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 湘南宝山矿区的花岗闪长岩体、地层(灰岩)、方解石及黄铁矿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其中,黄铁矿表现为最低的稀土总量、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明显的Ce负异常,这反映了流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既有来自花岗闪长岩体的岩浆水参与,又有大气降水的作用。本次工作的矿床硫化物单矿物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铅同位素构造演化图上均位于地壳演化线附近,反映的主要是地壳的信息。矿床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与岩体及围岩地层基本一致,属于同源。通过对六个黄铁矿样品的Rb-Sr同位素分析,获得宝山矿床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74±7Ma,MSWD=0.55,黄铁矿的(87Sr/86Sr)i为0.70912±0.00016,高于花岗闪长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与花岗闪长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十分一致,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体有密切的联系,花岗闪长岩体提供了矿床形成所需要的能量和部分流体,而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定年 黄铁矿 REE Pb—S同位素 宝山矿床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房山岩体锆石U-Pb年龄和Sr、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8
5
作者 蔡剑辉 阎国翰 +3 位作者 牟保磊 任康绪 宋彪 李凤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6-788,共13页
本文首次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法获得房山岩体主期侵入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130.7±1.4Ma,证明房山岩体主体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综合该岩体两期侵入宕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及构造环境特征,发现房山岩体侵入岩具有许... 本文首次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法获得房山岩体主期侵入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130.7±1.4Ma,证明房山岩体主体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综合该岩体两期侵入宕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及构造环境特征,发现房山岩体侵入岩具有许多与埃达克岩(adakite)极其相似的独特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又与Defant和Drummond(1990)定义的典型埃达克岩(O型)有明显差别,与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岩更为接近,或也称之为中国东部燕山期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本文通过房山岩体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在143Nd/144Nd-87Sr/86Sr图解上,两期岩石投影点均落在EM Ⅰ型富集地幔范围之内,暗示其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有关;钾长石Pb同位素特征也说明房山岩体岩浆来源与EM Ⅰ型富集地幔和下地壳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的碳、氢、氧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房山岩体物质来源较深,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此外,发现房山岩体两期侵入岩的εNd(t)值(-13.6--14.2)远高于华北地台区古老下地壳的εNd(t)值(-32--44),而与汉诺坝二辉麻粒岩包体的εNd(t)值(-8--18)近似。由于现有的研究已确证汉诺坝二辉麻粒岩包体是由幔源基性岩浆在晚古生代-中生代时底侵到下地壳底部构成的年青下地壳的一部分,故推测房山岩体的物质来源与华北地台古老下地壳关系不大,而可能与年青下地壳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房山岩体两期岩石形成的两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可能发生于中生代早期,由于软流体 (层)上涌导致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生成带有富集地幔印记的玄武岩浆,该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冷却成为年青下地壳的一部分;第二阶段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由于当时软流圈呈蘑菇云状大规模上升,热侵蚀面抬升到壳-幔过渡带,导致早中生代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在榴辉岩-麻粒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生成C型埃达克质岩浆(也即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浆) 并上侵而成为房山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C型埃达克岩(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 sr Nd和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岩石成因 北京房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定杂岩Rb-Sr、Sm-Nd同位素系统及其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岳龙 王忠 +2 位作者 罗照华 李大鹏 赵俊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714,共8页
通过对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英云闪长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全岩及其中所分离出的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的Rh—Sr、Sm—Nd同位素的系统测定,结合岩石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确定这些变质杂岩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形成... 通过对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英云闪长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全岩及其中所分离出的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的Rh—Sr、Sm—Nd同位素的系统测定,结合岩石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确定这些变质杂岩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形成过程与变质历史,Rb—Sr、Sm—Nd同位素体系难以确定其结晶年龄。由单矿物与全岩Rb—Sr、Sm—Nd体系拟合的。700Ma的等时线年龄反映了角闪岩相一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年龄。Sm—Nd同位素体系由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部分开放性,很容易给出无意义的较老的混合年龄。康定杂岩结晶后并没有经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区域上所含的麻粒岩透镜体可能是新元古代(773~721Ma)期间由Rodinia超大陆裂解产生的新生洋壳向扬子克拉通陆块俯冲消减过程的变质产物。俯冲到一定深度后,由于板片被拉断,软流圈上涌导致变质洋壳板片岩石、先前底侵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及扬子陆块长英质基底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以镁铁质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为主(〉70%),与长英质基底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混合形成w(Na2O)/w(K2O)〉1的TTG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杂岩 rb—sr同位素 Sm—Nd同位素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Rb/Sr岩石样品中Sr同位素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戴梦宁 宗春蕾 袁洪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2,共8页
在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进行Sr同位素研究中,87Rb对于87Sr干扰严重。岩石样品经化学分离后,若Rb/Sr≤0.0005,可以采用传统的Rb干扰扣除方法对87Sr/86Sr测定值进行准确校正;但如果样品经化学分离后仍含有较高的Rb/Sr... 在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进行Sr同位素研究中,87Rb对于87Sr干扰严重。岩石样品经化学分离后,若Rb/Sr≤0.0005,可以采用传统的Rb干扰扣除方法对87Sr/86Sr测定值进行准确校正;但如果样品经化学分离后仍含有较高的Rb/Sr比,同量异位素的干扰不能完全消除,则无法准确校正87Sr/86Sr测定值,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针对Rb含量较高的地质样品设计两组实验,确定了87Sr/86Sr同位素比值与Rb/Sr元素含量比值的关系曲线,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包含同位素分馏校正在内的重叠干扰校正方法。通过实际地质样品验证,该校正方法在较高含量Rb元素共存(Rb/Sr<0.2)的Sr纯化液中,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87Sr/86Sr同位素比值,降低了MC-ICPMS分析地质样品中Sr同位素时对化学分离步骤的要求。而对于Rb/Sr>0.2的地质样品,因仪器分馏效应和记忆效应影响,测试精确度大大降低,无论采用何种校正方法均无法得到准确的Sr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干扰校正 同位素比值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rb/sr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海明溪两区玄武质火山岩钾-氩年龄和Nd、Sr、Pb同位素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道公 张剑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本文给出了福建龙海明溪两区玄武质岩石的K-Ar年龄测定结果,其中龙海为16.57~19.20Ma,属第三纪中新世的产物;明溪则均小于5Ma,为上新世至更新世所喷发。通过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讨论了两区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及其成因。
关键词 玄武岩 年龄 同位素 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奇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明明 何建国 +3 位作者 张松 高红雷 孔维豪 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0.7055)、正ε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阿奇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乌兰拜兴南中三叠世花岗岩成因探讨——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博 刘建栋 +5 位作者 王成勇 岳涛 杨映春 魏有宁 史连昌 柴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5-1530,共16页
乌兰拜兴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还可为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证据。本次在乌兰拜兴南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分别获得了235.0±1.0 Ma和24... 乌兰拜兴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还可为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证据。本次在乌兰拜兴南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分别获得了235.0±1.0 Ma和245.4±0.8 Ma的锆石U-Pb年龄,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可以确定该期花岗岩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乌兰拜兴南中三叠世花岗岩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岩石,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负铕异常,具有较高的[n(^(87)Sr)/n(^(86)Sr)]i值(0.709106~0.710136)和负的εNd(t)值(-4.18^-5.32),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356~1440 Ma,属I型花岗岩,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该时期处于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古特提斯洋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中三叠世 锆石U-Pb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东昆仑山 乌兰拜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
11
作者 贺晓天 黄海涛 +5 位作者 俎新许 张焕 何鹏 刘朝阳 赵亚南 李福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9-1800,共12页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属碱性、准铝质岩,里特曼指数σ为3.86~5.10,K_(2)O+Na_(2)O=9.14%~10.35%,钾钠比为0.93~1.0,A/CNK=0.76~0.93,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a、Ba、C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f、Zr等高场强元素;(La/Yb)_(N)=11.72~13.90,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Nb、Ta负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δEu=1.00~1.59。[n(^(87)Sr)/n(^(86)Sr)]_(i)=0.705065,ε_(Nd)(t)=1.93,源区可能为上地幔。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浆源区为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Ⅰ型花岗岩 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 大兴安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顾晟彦 华仁民 戚华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53,共11页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组成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东、西岩体和里松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60.8±1.6Ma、165.0±1.9Ma、163.0±1.3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整个姑婆山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燕山中期第一阶...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组成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东、西岩体和里松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60.8±1.6Ma、165.0±1.9Ma、163.0±1.3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整个姑婆山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燕山中期第一阶段华南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的产物。姑婆山花岗岩中的各个岩体虽然形成于同一时代,但它们之间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有所不同外,Rb-Sr、Sm-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姑婆山西岩体的粗粒花岗岩、东岩体、里松岩体及其包体的平均(87Sr/86Sr)i=0.7064、εNd(t)平均为-3.03,反映它们的源区有较多地幔物质组分参与;而姑婆山西岩体的细粒花岗岩的(87Sr/86Sr)i=0.7173、εNd(t)平均为-5.00,具强烈的Eu亏损、高Rb/Sr值等特征,它的源区可能是由一个相对古老地壳组分和年轻地幔组分组成的混合源区。此外,姑婆山东岩体(GP-1)中发现的继承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806.4Ma,与杭州—诸广山—花山花岗岩带(HZH)上的赣北九岭堇青石花岗岩、广西英桥混合花岗岩的年龄相似,为HZH带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提供了锆石年代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婆山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rb—sr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质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对比证据 被引量:28
13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5-785,共11页
通过花岗岩体的64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之间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直方图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50;峰度系数CKU=4.274);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Δt的众数值为2.0Ma,但远低于... 通过花岗岩体的64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之间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直方图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50;峰度系数CKU=4.274);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Δt的众数值为2.0Ma,但远低于花岗岩基冷却—结晶所需的时间(>16Ma);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64对锆石U-Pb年龄(tZr)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67),回归系数接近l(斜率为0.99354)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354tZr+2.15163)。该回归方程的常数项(2.15163Ma)与Δt众数(2.0Ma)基本一致。这些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从而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侵位年龄 锆石U—Pb年龄 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甘孜南部玛孜措石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段志明 张玉修 +3 位作者 祝向平 刘建辉 钟成全 曾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4-1886,共13页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一甘孜地体南部的甘孜地体内,地处鲜水河断裂带西南侧。岩体具高钾(3.53%~3.86%)、富钙(4.91%~6.07%)、贫铝(14.60%~15.24%),铝饱和指数(A/cNK一0.80~0.89)偏低的特征,岩石稀...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一甘孜地体南部的甘孜地体内,地处鲜水河断裂带西南侧。岩体具高钾(3.53%~3.86%)、富钙(4.91%~6.07%)、贫铝(14.60%~15.24%),铝饱和指数(A/cNK一0.80~0.89)偏低的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中度富集,3Eu介于0.46~O.53之间,Eu中度亏损,岩石(”Sr/“Sr):比值介于0.707407t0.707640,表明岩浆起源于壳一幔混熔或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属下地壳重熔的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都落在岛弧区,反映了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岛弧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岩体具较高的Rb(60.1×10--85.9×10-6)、Cs(4.01×10~19.62×10-6)含量和K20/NazO比值(1.31~1.82),反映源区可能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有关。玛孜措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21±2.0Ma(MSWD=1.4),显示岩体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07.O±2.0Ma(R=0.9979),显示岩体就位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玛孜措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弧后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壳一幔混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体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rb—s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东南部糜棱岩化花岗岩的Rb─Sr年龄 被引量:7
15
作者 黎广荣 迟效国 +2 位作者 董春艳 刘建峰 赵院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14,共4页
东北大兴安岭东南处扎兰屯地区东南部分布着糜棱岩化花岗岩,1∶20万地质图依据其产状及岩石特征将此类变形花岗质岩石划分为混合变质岩系,视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早元古代形成的结晶基底。该区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位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的... 东北大兴安岭东南处扎兰屯地区东南部分布着糜棱岩化花岗岩,1∶20万地质图依据其产状及岩石特征将此类变形花岗质岩石划分为混合变质岩系,视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早元古代形成的结晶基底。该区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位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的过渡带上,呈小面积不连续带状出露。研究表明,该区牦牛沟岩体眼球状糜棱岩化花岗岩的钾长石-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3±3.45)Ma,锶初始值为0.733 0±0.000 61,明显高于区域中侏罗世花岗岩的锶初始值(0.705~0.710),糜棱岩化花岗岩的原始结晶年龄可能为古生代。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定向标本显微观测,牦牛沟北东向韧性构造变形带具左行走滑性质,该期左行走滑变形时代的确定对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糜棱岩化花岗岩 rbs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改进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连花 张俊 +3 位作者 高晶晶 张辉 刘季花 李华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高精度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测定,依赖于对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分离纯化。改进了Rb-Sr和Sm-Nd化学分离方法,检测AG50W-X12树脂及P507萃淋树脂对Rb-Sr和Sm-Nd的分离效果,并通过测定标准物质中Sr和Nd的同位素...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高精度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测定,依赖于对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分离纯化。改进了Rb-Sr和Sm-Nd化学分离方法,检测AG50W-X12树脂及P507萃淋树脂对Rb-Sr和Sm-Nd的分离效果,并通过测定标准物质中Sr和Nd的同位素组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G50W-X12树脂经2次分离能有效去除Rb,满足MC-ICP-MS高精度测定Sr同位素比值的要求;P507萃淋树脂能很好实现Sm-Nd分离,同时去除大部分Ce,满足仪器高精度测定Nd同位素比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和Sm—Nd化学分离 sr和Nd同位素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婆泉铜矿二矿区火山岩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伏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23-25,25-27,共5页
介绍了甘肃省北山地区公婆泉铜矿二矿区内两组志留系火山岩样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其中一组样品受矿化、蚀变明显,另一组样品受矿化、蚀变不明显。然后简略探讨了它们的构造-成矿意义。
关键词 公婆泉铜矿 志留系火山岩 rb—sr等时线年龄 构造-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块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宁培松 龙群 +2 位作者 程婷 胡昭平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62-76,共15页
报道了鲁西地块西北部晚中生代中—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样品分别采集自济南、邹平、泰安和章丘4个地区,这些中—基性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Sr含量... 报道了鲁西地块西北部晚中生代中—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样品分别采集自济南、邹平、泰安和章丘4个地区,这些中—基性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Sr含量高,Y、Yb含量低,具有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章丘和泰安中—基性岩形成年龄为124;128 Ma。4个地区中—基性岩表现出相似的、相对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二阶段Nd模式年龄集中在1.85 Ga。在Pb同位素组成上,邹平中—基性岩类似于洋脊玄武岩特征,而其他3个地区岩石有明显的类似于古老地壳物质特征,暗示岩浆源自受过华北陆块古老的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地幔源区。这些岩石可能是在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陆块俯冲作用过程中,古老的华北地壳物质重新循环进入地幔,产生富集型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富集型地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鲁西地块晚中生代中—基性岩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晚中生代 中-基性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鲁西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裂谷闭合和区域隆起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银喜 顾连兴 +4 位作者 张遵忠 张开均 李惠民 吴昌志 杨杰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02-104,共3页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晚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经研究,博格达大石头-色皮口地区的流纹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307.1±1.3Ma,表明博格达地区火山活动由早石炭世持续到晚石炭世。该年龄可视为...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晚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经研究,博格达大石头-色皮口地区的流纹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307.1±1.3Ma,表明博格达地区火山活动由早石炭世持续到晚石炭世。该年龄可视为博格达裂谷闭合和区域隆什之后造山阶段产物的形成年龄。该区流纹岩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或是由玄武岩浆演化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流纹岩这一特征是十分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头-色皮口流纹岩 rb-sr地质年代学 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裂谷闭合和区域隆什 大陆裂谷 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意义 闭合 同位素年龄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岩的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及年代学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曙光 侯振辉 李秋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9-1242,共14页
深刻理解同位素在超高压变质及退变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对获得超高压变质岩准确并有明确意义的年龄值是非常重要的。对 Sm-Nd,Rb-Sr 同位素体系,只有变质矿物同位素体系达到平衡才能给出精确有意义的等时线年龄。研究表明,与副变质... 深刻理解同位素在超高压变质及退变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对获得超高压变质岩准确并有明确意义的年龄值是非常重要的。对 Sm-Nd,Rb-Sr 同位素体系,只有变质矿物同位素体系达到平衡才能给出精确有意义的等时线年龄。研究表明,与副变质岩互层的细粒榴辉岩的高压变质矿物之间,或者强退变质岩石的退变质矿物之间,其 Nd,Sr 同位素可以达到平衡;然而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 Nd,Sr 同位素不平衡。由于全岩样品总是含有数量不等的退变质矿物,因此石榴石+全岩 Sm-Nd 法或多硅白云母+全岩 Rh-Sr 法将有可能给出无地质意义的年龄。通常低温榴辉岩的高压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 同位素不平衡。超高压变质岩多硅白云母所含过剩 Ar 主要源于榴辉岩原岩中角闪石在变质分解时释放出来的放射成因 Ar。因此,不含榴辉岩的花岗片麻岩多硅白云母基本不含过剩 Ar。对变质锆石成因的准确判断是正确理解锆石 U-Ph 年龄意义的关键。本文对不同成因锆石的判别标志及年龄意义做了总结,并指出将阴极发光图形,锆石痕量元素组成及矿物包裹体鉴定相结合是进行锆石成因鉴定的有效方法。高压变质或退变质增生锆石组成单一,是理想变质定年对象。然而变质重结晶锆石域常是重结晶锆石和继承晶质锆石的混合区,因而给出混合年龄。只有完全变质重结晶锆石才能给出准确变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超高压变质 Sm—Nd体系 rb—sr体系 Ar-Ar体系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