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甘肃庆阳旱涝急转特征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殷丽霞 张强 +1 位作者 曹彦超 王研峰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756,共10页
2022年春夏两季甘肃庆阳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利用降水观测及环流指数资料,基于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解析了2022年庆阳旱涝急转的降水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庆阳市春夏两季... 2022年春夏两季甘肃庆阳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利用降水观测及环流指数资料,基于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解析了2022年庆阳旱涝急转的降水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庆阳市春夏两季降水表现出旱灾持续时间长、旱涝转变异常迅猛、极端降水突破历史极值的特点。3-6月多个县区降水偏少50%以上,7月降水骤然转为偏多41.0%,并在7月15日区域性大暴雨中最大日降雨量373.1 mm,突破历史极值,这种降水态势的急速转变是极为罕见的。(2)3-5月各县区降水量与海洋尼诺指数(ONI)指数呈明显正相关,7月与ONI呈明显负相关,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庆阳市春季高温少雨,夏季易出现极端降水,2022年春季拉尼娜事件开始加强,对庆阳市旱涝急转产生重要影响。(3)3月至5月中旬,北极涛动(AO)指数明显高于历史平均值,冷空气活动偏弱导致降水整体偏少。7月中旬至8月中旬AO负相位与强盛的副高配合,促使暴雨集中出现。(4)2022年3-6月及8月,欧亚中高纬500 hPa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式,西太副高虽然强盛,但气流辐合带并不在庆阳上空。7月500 hPa转为“两脊一槽”,活跃的冷空气与强盛的水汽输送使强降水频率提升,极端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春夏两季 拉尼娜 北极涛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旱涝急转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及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时运佳 朱梅 +2 位作者 袁宏伟 曹秀清 刘硕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旱涝急转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与差异,以淮麦55号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开展桶栽试验,设置干旱水平(65%田持)、干旱历时(4、8、12 d)、淹涝水平(株高10 cm处)、淹涝历时(4、8、12 d),设置了总共9个不同... 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旱涝急转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与差异,以淮麦55号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开展桶栽试验,设置干旱水平(65%田持)、干旱历时(4、8、12 d)、淹涝水平(株高10 cm处)、淹涝历时(4、8、12 d),设置了总共9个不同的旱涝急转处理试验组,以及1个作为参照的对照组(CK)。研究拔节至孕穗期间旱涝急转条件对冬小麦品质特性及产量输出的影响模式,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运用理想点排序法(TOPSIS)对产量表现及综合品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干旱12 d转淹涝12 d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最大,对株高的抑制达到40.00%以上;在受旱涝急转影响下,减产幅度最大的是干旱12 d转淹涝4、8、12 d,减产幅度均达到90.00%以上;旱涝急转下冬小麦品质受干旱和淹涝水平的影响,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出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3,与淀粉含量之间则表现出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6;在旱涝急转的处理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综合表现最佳的是经历4 d干旱后转为8 d淹涝的处理,而综合表现最差的是经历12 d干旱后紧接着12 d淹涝的处理。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冬小麦的品质与优化其抗旱防涝应对策略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冬小麦 产量 品质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富强 许士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5-739,共5页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 旱涝灾害 转移概率 太阳黑子 厄尔尼诺 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童金 徐海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18,共12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降水及TRMM 3b42卫星降水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降水及TRMM 3b42卫星降水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1) 2011年作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急转的典型年,转折前后大气环流场存在显著差异,副高短期活动、孟加拉湾低槽及中高纬度槽脊对旱涝急转具有重要影响.(2) 2011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10~20 d及30 ~ 60 d低频分量是夏季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低频分量具有不同的作用关键区域,相应的低频系统也有差别.前者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最活跃,具体表现为低频反气旋的发生发展;后者则主要活跃在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低频对流加强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特征.(3)副高的短期活动是造成201 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关键,它的西伸和加强在低频场上表现为南海-西太平洋附近10~20 d低频反气旋的发展加强,后者与孟加拉湾地区30 ~ 60 d低频对流的影响相互叠加,在旱涝急转期作用达到最强;孟加拉湾地区30~60 d低频对流旺盛发展,OLR极值转变要早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副高极值的变化约5d的时间,可能是影响副高西伸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旱涝急转 多尺度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折的大气低频特征及其预报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震坤 孙国武 信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降水过程和气象干旱、洪涝区域等统计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逐日纬向风(u)、经向风(v)和水汽(q)资料,对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折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降水过程和气象干旱、洪涝区域等统计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逐日纬向风(u)、经向风(v)和水汽(q)资料,对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折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干旱的5月和暴雨洪涝的6月在大气低频系统分布、低频气流交汇和低频水汽输送等方面有显著不同。5月(6月)我国东部以东洋面,850hPa等压面先后维持西风带低频反气旋或低频气旋(西太平洋低频反气旋),导致长江中下游为单一的低频偏南或偏北气流(低频偏南气流与低频偏北气流交汇)。而且5月(6月)从西南.东北和东南-西北的低频-qv(gv)交汇于120°E,30°N及其附近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散度为辐散区(辐合区)。另外,5月无(6月有)自60°E,沿30。N向东传播的低频偏南风与自60°N,沿120°E向南传播的低频偏北风在长江中下游交汇。低频环流的不同特征,有利于5月干旱(6月洪涝)的维持。并对此次旱涝转折在延伸期预报(10,30d)时效内的预报取得较好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降水过程 低频系统 旱涝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近554年旱涝演化规律和跃变现象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后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8-22,共5页
基于安徽省近 554年的旱涝等级资料 ,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频次、累积距平等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省旱涝等级序列具有偏态分布性即涝明显多于旱的非正态分布特征 ,呈现干燥期、湿润期的阶段变化特性 ,以旱为主和... 基于安徽省近 554年的旱涝等级资料 ,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频次、累积距平等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省旱涝等级序列具有偏态分布性即涝明显多于旱的非正态分布特征 ,呈现干燥期、湿润期的阶段变化特性 ,以旱为主和以涝为主的现象间隔出现 ;旱涝序列分析和滑动t 检验法、Yamamoto法的检验方法都证明 1 72 3年附近、1 774年附近和 1 91 3年附近出现序列的跃变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气候资料 气候灾害 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洪水和干旱过程对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可可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12,共5页
在分析水文过程、栖息地变化和湿地生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洪水和干旱过程是驱动湿地过渡带生态过程的重要因子,对于湖泊湿地生态产生重要作用。选Okeechobee湖湿地为试验区,研究典型洪水和干旱过程下,不同频率水位的湖泊湿地淹没变... 在分析水文过程、栖息地变化和湿地生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洪水和干旱过程是驱动湿地过渡带生态过程的重要因子,对于湖泊湿地生态产生重要作用。选Okeechobee湖湿地为试验区,研究典型洪水和干旱过程下,不同频率水位的湖泊湿地淹没变化,分别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利用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评价下垫面变化的生态作用,分析产生生态作用的原因,并以实测候鸟资料验证结果。指出一定程度的洪水和干旱过程有利于过渡带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过程 干旱过程 湖泊湿地 栖息地变化 生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年与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温敏 罗京佳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41-347,共7页
利用1951~1991年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以及1980~1991年TBB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季节转换在旱、涝年的不同特征。发现旱、涝年海温场分布型的不同及其形成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使得西太平... 利用1951~1991年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以及1980~1991年TBB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季节转换在旱、涝年的不同特征。发现旱、涝年海温场分布型的不同及其形成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涝年季节北进较平缓,其脊线位置稳定在25°N左右,强度较强,从而导致夏季风雨带在江淮流域停滞,形成江淮洪涝。文中还讨论了中南半岛对流和赤道干旱带的变化对江淮流域旱、涝的先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涝灾 海洋 大气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短周期旱涝急转及潜在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雷晓平 宋小燕 +2 位作者 果华雯 马瑞 宋松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3,共13页
本文根据中国南北过渡带3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hort-cycle drought and flood sudden alteration index,SDFAI),采用M-K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研究了该区域5~9月内短周... 本文根据中国南北过渡带3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hort-cycle drought and flood sudden alteration index,SDFAI),采用M-K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研究了该区域5~9月内短周期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典型旱转涝与涝转旱时期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对SDFAI潜在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5~6月、6~7月、7~8月、8~9月内旱涝急转均以涝转旱为主,且5~6月和6~7月为旱转涝和涝转旱多发时期;另外各时段年代际旱转涝与涝转旱事件趋势在1990 s出现明显转折,整体呈现“V型”和“倒V型”变化特征。(2)旱涝急转事件在岷江一带、陕南周边地区较为多发;各时段内区域Hurst指数均值分别为0.62、0.62、0.61、0.68,表明过渡带内SDFAI的变化趋势仍会持续至未来一段时期。(3)在典型旱涝急转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涝期“西伸东进,相向而行”,旱期“东退西进,相背而离”,水汽输送条件整体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4)在北极涛动指数(AO)、NINO 3.4区域海温指数(NINO 3.4)、太阳黑子指数(TSNI)、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PDO)4项指数中,TSNI对SDFAI变化的影响最强,主要表现为TSNI超前1/4周期;NINO 3.4和PDO次之,对SDFAI以正向驱动为主;AO对SDFAI变化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旱涝急转 时空演变特征 中国南北过渡带 大气环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节转换与次年汛期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莘芳 汪克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40-42,共3页
利用日平均气温资料,将秋冬季节转换的过程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讨论了不同类型与次年夏季(5—9月)旱涝的关系。
关键词 季节转换 汛期 旱灾 涝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的水患与水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俊才 《古今农业》 200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本文从夏禹治水起 ,对太湖历史上进、出水道的变迁和治理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记述了从唐代后期至今的 1 0 0 0多年中 ,在太湖发生的水旱灾害和灾异的规律以及历代对太湖治理的措施和业绩。分析历史上太湖治理的经验教训 ,探讨今后治理太... 本文从夏禹治水起 ,对太湖历史上进、出水道的变迁和治理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记述了从唐代后期至今的 1 0 0 0多年中 ,在太湖发生的水旱灾害和灾异的规律以及历代对太湖治理的措施和业绩。分析历史上太湖治理的经验教训 ,探讨今后治理太湖的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治理 出水 水患 水旱灾害 治水 业绩 经验教训 措施 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三明市旱涝急转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鄢凤玉 吴迪茜 吴昱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基于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研究了福建省三明市1961—2022年旱涝急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来,三明市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和范围呈增加趋势,其中,旱转涝事件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其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旱涝急转事件全... 基于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研究了福建省三明市1961—2022年旱涝急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来,三明市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和范围呈增加趋势,其中,旱转涝事件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其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旱涝急转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雨日多、雨强大的春季和夏季,其中,旱转涝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涝转旱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季,而秋、冬季虽然旱涝急转事件较少,但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时空特征 三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