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IBRS-2细胞系的建立以及利用该细胞系对SVDV的体内拯救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海学 田宏 +4 位作者 靳野 吴锦艳 尚佑军 刘湘涛 谢庆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6,共8页
利用PCR从!溶原性细菌DE3中扩增出T7RNA聚合酶基因,定向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T7BABEpuro.把该重组质粒与pVSV-G共感染GP2-293包装细胞系,形成假型病毒.通过polybrene介导假型病毒感染IBRS-2细胞,利用嘌呤霉... 利用PCR从!溶原性细菌DE3中扩增出T7RNA聚合酶基因,定向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T7BABEpuro.把该重组质粒与pVSV-G共感染GP2-293包装细胞系,形成假型病毒.通过polybrene介导假型病毒感染IBRS-2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传代筛选,形成细胞系IBRST7.对不同代次的IBRST7细胞基因组进行PCR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能稳定存在,并能表达目的蛋白的mRNA.为了鉴定T7RNA聚合酶在IBRST7细胞内是否具有转录活性,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片段和EGFP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c(+)中,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转录的具有非帽依赖性表达的重组质粒pIERS-EGFP-ET,把该质粒转染IBRST7细胞,能够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得到了表达,表明IBRST7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转录活性.然后,利用该细胞系成功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鉴定.该细胞系的建立为利用T7RNA聚合酶转录系统体内高效拯救病毒提供了基础.该拯救病毒的策略使RNA拯救简化为一步快速的拯救方法,为进一步探索SVDV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SVD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 IBRST7细胞系 假型病毒 SVDV 病毒拯救 逆转录病毒载体 感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II中的CTD结构在mRNA转录和加工偶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韩玉波 张飞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RNA聚合酶II最大亚基末端的羧基端结构域(CTD)是由以七氨基酸($CTyr-Ser-Pro-Thr-Ser-Pro-Ser-)为重复单位的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组成的。因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它在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诸多的实验表明,该结构可通过与mRNA... RNA聚合酶II最大亚基末端的羧基端结构域(CTD)是由以七氨基酸($CTyr-Ser-Pro-Thr-Ser-Pro-Ser-)为重复单位的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组成的。因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它在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诸多的实验表明,该结构可通过与mRNA加工因子的相互作用而对其加工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mRNA的转录和加工的偶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根据近年来的实验结果对其结构和功能做出的综述性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聚合 CTD结构 Mrna转录 偶联过程 作用 mrna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溪 刘庆友 +3 位作者 邓彦飞 罗婵 崔奎青 石德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目的】获得有效的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序列,为开展水牛源细胞的基因特异沉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启动子上、下游保守序列对水牛源启动子7SK、U6进行克隆和启动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识别,利用一段针对EGFP的shRNA片段(shEGFP)... 【目的】获得有效的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序列,为开展水牛源细胞的基因特异沉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启动子上、下游保守序列对水牛源启动子7SK、U6进行克隆和启动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识别,利用一段针对EGFP的shRNA片段(shEGFP)对水牛7SK、U6启动子进行功能性分析,然后分别在水牛源及鼠源细胞中与pEGFP-N1共转染,转染48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GFP沉默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水牛7SK、U6启动子序列分别为430和357bp,其OCT-1(或CACCC盒)及TATA盒高度保守。连接shEGFP后与pEGFP-N1共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荧光表达沉默现象;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水牛7SK和U6启动子引导的shEGFP在水牛源细胞中沉默效率高达93.82%和87.4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转染bu7SK-shEGFP和buU6-shEGFP的水牛源BFF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物种启动子的细胞转染组(P<0.05),而在鼠源PT67细胞中,水牛启动子的启动效率与其他物种启动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水牛7SK和U6启动子可高效启动shRNA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rna聚合Ⅲ启动子 7SK U6 克隆 鉴定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 RNA聚合酶转录起始过程中嘌呤核苷酸结合机制
4
作者 谢昀 岳慧慧 +1 位作者 安然 梁兴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4,共9页
转录起始是生物转录过程中的关键和限速步骤。为了探究转录起始过程中三磷酸核苷酸(NTP)嘌呤依赖性的具体机制,本文通过改变转录模板上起始序列+1和+2位的碱基(共16种碱基组合),研究T7 RNA聚合酶(T7 RNAP)对起始序列的偏好性,并通过将... 转录起始是生物转录过程中的关键和限速步骤。为了探究转录起始过程中三磷酸核苷酸(NTP)嘌呤依赖性的具体机制,本文通过改变转录模板上起始序列+1和+2位的碱基(共16种碱基组合),研究T7 RNA聚合酶(T7 RNAP)对起始序列的偏好性,并通过将产物的5′端与另一已知序列RNA的3′端连接以明确起始序列。研究发现,T7 RNAP在转录起始时对+1位有嘌呤依赖性,且对鸟嘌呤(G)的依赖性大于腺嘌呤(A);对于+1位由A起始的产物,其+2位必须为G才能被成功制备。目标产物+1位为非嘌呤时,无法从此位转录,但在这种情况下,若+2位为G,可从+2位起始转录,即产生长度缺失1个核苷酸的RNA产物,这可能是T7 RNAP通过弯折模板链进行的。研究还发现,T7 RNAP也可以通过结合嘌呤单核苷酸(如GMP)起始转录。综上所述,本文阐释了转录起始的机制:T7 RNAP先结合两个游离的核苷酸单体,当模板与其完全配对(同模板结合)时才催化形成第一个磷酸二酯键,且要求起始结合位是G或A。本研究阐明的转录起始新机制对深入研究遗传信息的表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 rna聚合 转录 启动子 序列偏好性 转录起始机制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T7RNA聚合酶:从构效关系到dsRNA挑战与生物技术应用
5
作者 宁苇辰 华雨 +4 位作者 尤慧玲 李秋实 吴尧 刘云龙 胡振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0-2294,共15页
T7RNA聚合酶(T7RNApolymerase,T7RNAP)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性成为研究RNA合成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系统解析了其标志性的“右手”结构框架,并通过整合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动力学分析,阐述了完整的T7RNAP转录过程,构建了从静态结构解析到动... T7RNA聚合酶(T7RNApolymerase,T7RNAP)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性成为研究RNA合成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系统解析了其标志性的“右手”结构框架,并通过整合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动力学分析,阐述了完整的T7RNAP转录过程,构建了从静态结构解析到动态过程的完整框架。T7RNAP在催化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双链RNA(dsRNA),其存在不仅会降低mRNA产物的纯度,还会引发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限制T7RNAP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文中详细探讨了dsRNA的形成机理,并对规避dsRNA产生的不同思路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通过梳理近期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归纳了通过半理性设计改造的T7RNAP突变及突变效果,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提升、底物和启动子特异性的改变、转录效率改善等,清晰展现该领域的技术突破路径。此外,T7RNAP在基因编辑及基因工程、检测诊断及信号转导、mRNA疫苗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T7RNAP的结构功能、dsRNA形成机理及规避策略,同时探讨了T7RNAP工程优化与功能拓展,并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当前T7RNAP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T7RNAP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新的见解,促进相关领域的思考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 结构 功能 转录 动力学 DSrna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大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简单重复不简单
6
作者 李淇 董志诚 刘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8-1041,共14页
转录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执行。真核生物中,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由RNA聚合酶II(polymerase Ⅱ,Pol II)完成,Pol Ⅱ最大亚基RPB1羧基末端结构域(carboxy-terminal domain,CTD)包含特殊的串联七肽重复序列,这... 转录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执行。真核生物中,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由RNA聚合酶II(polymerase Ⅱ,Pol II)完成,Pol Ⅱ最大亚基RPB1羧基末端结构域(carboxy-terminal domain,CTD)包含特殊的串联七肽重复序列,这些序列对转录过程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了真核生物RPB1 CTD的序列特征、演化历程,及其在转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通过翻译后修饰的动态变化来参与调控转录和加工过程,以加深人们对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复杂调控机制的理解,并为RPB1 CT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聚合 羧基末端结构域 转录 磷酸化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佳曦 汪受传 +1 位作者 徐建亚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观察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细胞组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组放射性核苷酸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白藜芦醇组转录掺入的放射性核苷酸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而各含药血清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金欣口服液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金欣口服液抗RSV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欣口服液 白藜芦醇 呼吸道合胞病毒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7 RNA聚合酶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郑海学 常艳艳 +2 位作者 靳野 刘湘涛 谢庆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62-65,共4页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步介绍了无痘病毒表达T7RNAP细胞系的RNA病毒拯救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为病毒拯救,特别是以T7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试验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 rna聚合 病毒拯救 感染性克隆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7RNA聚合酶在猪源细胞PK15及SK6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锦艳 田宏 +4 位作者 郑海学 陈妍 靳野 尚佑军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重组病毒并用该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分别感染PK15和SK6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对此阳性细胞进行传代,并对不同代次细胞中的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确定其遗传稳定性。用直接荧光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细胞中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能够被稳定地整合进靶细胞基因组内,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转录活性,其活性传代不减弱。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所表达的T7RN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稳定整合进猪源细胞,该基因的稳定整合为建立高效体内病毒拯救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PK15细胞 SK6细胞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曲章义 赵育莹 +2 位作者 崔洪波 石浜明 谷鸿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 rna聚合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RNA聚合酶亚单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卉 闫华 +2 位作者 侯征 于茜 罗晓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细菌的转录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分子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是催化转录合成RNA的重要酶。作为RNAP中一个独立的亚单位,σ因子(sigma factor)在转录起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σ因子参... 细菌的转录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分子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是催化转录合成RNA的重要酶。作为RNAP中一个独立的亚单位,σ因子(sigma factor)在转录起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σ因子参与了转录起始的各个过程,包括启动子的定位、启动子的解链、起始RNA合成、脱离启动子等过程。由于其在细菌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σ因子正在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新靶点。本文对σ因子的结构、分类、功能以及以它为中心的调控网络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聚合 Σ因子 转录起始 抗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耐利福定与细菌RNA聚合酶变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显志 张欣凤 +1 位作者 蒋天蓉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11-314,共4页
选用结核杆菌H37Rv,于体外诱导筛选获得耐利福定(1250μg/ml)菌株,检测了利福定抗结核杆菌活性及其与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交叉耐药性;以3H-尿苷进行掺入实验,发现利福定明显抑制3H-尿苷掺入敏感菌,而对掺入耐药菌则无抑制;提取及分析... 选用结核杆菌H37Rv,于体外诱导筛选获得耐利福定(1250μg/ml)菌株,检测了利福定抗结核杆菌活性及其与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交叉耐药性;以3H-尿苷进行掺入实验,发现利福定明显抑制3H-尿苷掺入敏感菌,而对掺入耐药菌则无抑制;提取及分析结核杆菌RNA聚合酶,发现敏感菌酶活性受利福定明显抑制,耐药菌酶活性则未见抑制。结果提示:结核杆菌耐利福定与耐药菌RNA聚合酶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定 结核杆菌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大鼠肝tRNA^(Ile)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璐 钟雄霖 +1 位作者 彭朝晖 徐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PCR技术从rec M1 3mp1 8中扩增出 1 2 0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 ,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 ,利用T7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 ,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 采用PCR技术从rec M1 3mp1 8中扩增出 1 2 0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 ,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 ,利用T7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 ,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回收的tRNA产量可达DNA模板量的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a T7 rna聚合 体外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精细分析中药化学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之间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安堂 苏彦雷 +6 位作者 刘倩 常希龙 汪俊松 霍长虹 王建荣 段绪红 师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101,I0034-I0039,共14页
以SARS RNA聚合酶6NUR为模板,采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出了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模型,以之为抗病毒的研究靶点,精细分析靶酶中NTPs结合位点处氨基酸与底物抑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虚拟筛选得出黄酮类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活... 以SARS RNA聚合酶6NUR为模板,采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出了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模型,以之为抗病毒的研究靶点,精细分析靶酶中NTPs结合位点处氨基酸与底物抑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虚拟筛选得出黄酮类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强成分,研究结果被证明与抗疫临床治疗实践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亦与某些黄酮类化合物为NS5B抑制剂从而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现实相符合,故认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某些中药成分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成分,希望能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注意,能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助力于早日研发成功更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医 rna聚合 同源建模 6NUR 6M71 分子对接 抑制剂 瑞德西韦 法匹拉韦 黄酮 丙型肝炎病毒 NS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同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丽辉 姜革强 +2 位作者 周洪雷 邓国忠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研究了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Rpb6,Rpb8与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在基因转录活动中的联系.实验证实,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与BAF复合物有联系,Rpb6与BAF复合物联系不紧密,Rpb6与NF1/CTF联系密切,Rpb8与BAF... 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研究了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Rpb6,Rpb8与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在基因转录活动中的联系.实验证实,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与BAF复合物有联系,Rpb6与BAF复合物联系不紧密,Rpb6与NF1/CTF联系密切,Rpb8与BAF复合物和NF1/CTF有部分联系.免疫沉淀实验也证实RNA聚合酶Ⅱ与BAF复合物和NF1/CTF一同参加了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复合物 转录因子NF1/CTF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p15亚单位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俊英 余新炳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 -p15亚单位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鉴定。结果 我们从Sj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到一个cDNA克隆 ,它含有一个 371个碱基组成的阅读框 ,编码 118个氨基酸 ,与哺乳动物等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且具有该因子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 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的全长cDNA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 转录因子SⅡ-p15 序列分析 CDNA 表达序列档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PK-15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俊华 贺番 +4 位作者 孙元 张鑫 常天明 李宏宇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8-361,共4页
为构建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RNAP)的猪肾细胞系(PK-15),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E.coliBL21(DE3)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T7RNAP基因,将其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构建重组质粒pLXSN-T7。采用脂质体将pLXSN-T7转染至PT67细胞中,经G418筛... 为构建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RNAP)的猪肾细胞系(PK-15),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E.coliBL21(DE3)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T7RNAP基因,将其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构建重组质粒pLXSN-T7。采用脂质体将pLXSN-T7转染至PT67细胞中,经G418筛选培养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rMLV-T7,将其接种于PK-15细胞进行G418加压筛选和纯化;应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T7启动子控制下的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RED)进行瞬时表达,检测T7RNAP的表达及活性,结果表明筛选所得的细胞系PK/T7的不同代次均具有转录活性。本研究建立稳定表达T7RNAP的细胞系PK/T7,为实现细胞内T7启动的转录和猪源RNA病毒等的反向遗传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T7rna聚合 稳定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控RNA干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青 潘秋卫 +1 位作者 蔡荣 钱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6-815,共10页
RNA干扰是双链RNA介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现象.由于双链小干扰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设计简便、作用迅速、效果明显,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和重大疾病治疗的研究,尤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调节... RNA干扰是双链RNA介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现象.由于双链小干扰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设计简便、作用迅速、效果明显,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和重大疾病治疗的研究,尤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调节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表达可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抗癌策略.然而在现行大多数策略中往往采用不可调控的RNA聚合酶Ⅲ启动子(H1,U6)表达经典的发夹结构RNA,经由Dicer酶切割成功能性siRNA,因此缺乏组织细胞靶向性和抗癌效率.最新研究表明,采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可弥补由RNA聚合酶Ⅲ启动子调控RNA干扰缺陷和不足.此外,运用病毒载体特别是具有靶向和溶瘤效应的肿瘤特异性复制腺病毒,介导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控表达siRNA有望成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rna聚合Ⅱ启动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抗病毒药物靶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芬 马卫列 张志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甲型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由PB1、PB2和PA三个亚基组成,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负责行使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等多方面功能.甲型流感病毒由于频繁变异,导致其对传统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开发疗效好、针对性强、毒性低的新型抗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由PB1、PB2和PA三个亚基组成,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负责行使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等多方面功能.甲型流感病毒由于频繁变异,导致其对传统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开发疗效好、针对性强、毒性低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RNA聚合酶是甲型流感病毒生命周期重要的调控蛋白,并且编码聚合酶各亚基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故成为当前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rna聚合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