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瑶鸡母系起源进化研究
1
作者 马尹鹏 贾晓旭 +2 位作者 陆俊贤 唐修君 樊艳凤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5,共5页
试验旨在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区)序列分析瑶鸡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通对64只瑶鸡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瑶鸡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瑶鸡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 试验旨在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区)序列分析瑶鸡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通对64只瑶鸡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瑶鸡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瑶鸡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为0.779和核酸多样性为0.00148,共发现10种单倍型分别归属于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E为优势单倍型类群,主要的母系来源可能是南亚的印度亚种。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鸡群遗传多样性资料,为瑶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鸡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粪便中线粒体DNA D-loop区异质性的研究
2
作者 高雨薇 李晓达 +8 位作者 周永恒 林力均 杨金城 储佳宁 王文慧 张琦 于梦佳 徐艳春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4-572,共9页
线粒体DNA(mtDNA)的异质性(heteroplasmy)是多种不同序列的mtDNA拷贝共存于一个个体的现象,对线粒体、细胞和组织的机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粪便是野生动物研究中最易得的材料,含有动物肠上皮脱落的细胞及其DNA,其中的mtDNA异质性可以反映... 线粒体DNA(mtDNA)的异质性(heteroplasmy)是多种不同序列的mtDNA拷贝共存于一个个体的现象,对线粒体、细胞和组织的机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粪便是野生动物研究中最易得的材料,含有动物肠上皮脱落的细胞及其DNA,其中的mtDNA异质性可以反映个体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肠上皮细胞DNA的稳定性,为揭示个体的适合度、生态对策等提供新的线索。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肠上皮中mtDNA异质性的特点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27只6~96月龄的圈养梅花鹿粪便样本,采用PCR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tDNA D-loop区的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loop区广泛分布着异质性位点,但相对集中于第175~368位碱基的高变区(HyperHPR),而第597~687位碱基区间则较少发生,为保守区(Hy⁃poHPR)。HyperHPR异质性突变的多样性(HDα)极显著高于HypoHPR(P<0.001)。转换(T_(S))是主要碱基替换类型,其发生频率远高于颠换(T_(V))。HyperHPR中T_(S)/T_(V)平均为0.11,而HypoHPR平均为0.19,说明异质性突变在HypoHPR受到更强的选择性清除。无论是在D-loop区、HyperHPR与HypoHPR,雌雄个体之间异质性突变指标均无显著差异(D-loop区,|t|=0.273,P=0.787;HyperHPR,|t|=0.409,P=0.686;Hy⁃poHPR,|t|=0.793,P=0.435)。此外,HyperHPR的异质性频率与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132,P=0.035),使整个D-loop区也具有近乎显著的趋势(R^(2)=0.104,P=0.056)。但是,异质性突变各项指标均与性别无关(P=0.435~0.787)。以上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的D-loop区作为接近中性进化的非编码区,能够保留大量的异质性突变,但对T_(V)突变产生明显的选择性清除,特别是保守区域对T_(S)和T_(V)均有强烈的清除作用,从而使异质性突变形成的mtDNA多样性控制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年龄是影响异质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性别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利用粪便研究肠上皮的稳定性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粪便dna 线粒体异质性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微RNA调控线粒体DNA表达
3
作者 王鹏潇 陈乐融 +2 位作者 王珍 龙建纲 彭韵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9-1660,共12页
线粒体既是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又作为半自助细胞器,通过其内源性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电子传递链核心组分,参与细胞命运决策。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中存在微RNA(microRNA,miRNA),即线粒体微RNA(mitochondrial-located mi... 线粒体既是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又作为半自助细胞器,通过其内源性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电子传递链核心组分,参与细胞命运决策。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中存在微RNA(microRNA,miRNA),即线粒体微RNA(mitochondrial-located miRNA,mitomiR)。mitomiRs由核DNA(nuclear DNA,nDNA)转录产生后,进入细胞质加工成熟,最后转运进入线粒体。mitomiRs对mtDNA的调控方式多样,既可以在翻译水平上调节mtDNA表达,也可以直接结合mtDNA调节转录。当mitomiRs表达异常时,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推动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干预策略上,通过使用mitomiRs的模拟物或抑制剂来恢复mitomiRs在生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缓解相关疾病。因此,mitomiRs调控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mitomiRs定位于线粒体,可借鉴靶向mtDNA递送方式来实现mitomiRs模拟物或抑制剂的递送,但仍存在细胞内外诸多障碍,未来开发更精确高效的递送系统尤为重要。mitomiRs介导的mtDNA表达调控不仅拓展了miRNAs在转录后基因调节中的新功能,也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分子靶点。本文系统总结了mitomiRs调控mtDNA表达的研究进展,探讨了mitomiRs-mtDNA相互作用调控机制,为基于mitomiRs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微RNA 线粒体dna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唇鱼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4
作者 刘兰苑 郑鹏 +5 位作者 周江伟 陈锭娴 王凯丰 林胜跃 李强 桂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采用PCR和D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5种光唇鱼属鱼类样本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组进行测序、MEGA 11.0软件对已有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和碱基构成进行分析、双参数法计算控制区序列的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 采用PCR和D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5种光唇鱼属鱼类样本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组进行测序、MEGA 11.0软件对已有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和碱基构成进行分析、双参数法计算控制区序列的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了解光唇鱼属鱼类mtDNA D-loop结构及其系统发育。结果表明:研究所用的引物对5种光唇鱼mtDNA D-loop序列PCR扩增均可获得相应的序列;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长度在931~941 bp之间,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4.5%、32.0%、20.8%、12.7%,A+T平均含量为66.5%、C+G平均含量为33.5%;14个各物种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处于0.022~0.165之间,均大于0.020,可以认为是有效种;光唇鱼属鱼类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光唇鱼和宽口光唇鱼组成了支系Ⅱ、其余十二种光唇鱼组成了支系Ⅰ,在Ⅰ支系中又可分为A和B两个姐妹群,A群包含了北江光唇鱼、厚刺光唇鱼、窄条光唇鱼、武夷光唇鱼、台湾光唇鱼和虹彩光唇鱼,B群包含侧条光唇鱼、半刺光唇鱼、吉首光唇鱼、温州光唇鱼、薄颌光唇鱼和光唇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控制区 结构 光唇鱼属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突变和拷贝数变异与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懿皞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449,457,共5页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基因组具有易突变、缺乏损伤修复机制等特点。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及拷贝数变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疾病中都存在...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基因组具有易突变、缺乏损伤修复机制等特点。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及拷贝数变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疾病中都存在mtDNA的突变及拷贝数变异,而针对肿瘤组织mtDNA,尤其是患者体液中游离mtDNA的检测也有可能成为提示肿瘤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总结线粒体基因组突变及拷贝数变异与肿瘤疾病及其诊断的相关性,并对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mtdna) 线粒体dna突变 肿瘤诊断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郧西马头山羊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程蕾 刘辰晖 +6 位作者 陈杨 向敏 余婕 钟朱夏 夏永春 杨务军 胡修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98-202,共5页
基于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评估郧西马头山羊(Capra hircus)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184只郧西马头山羊mtDNA D-loop区全序列,系统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开展中性检验(Tajima’s D、Fu’... 基于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评估郧西马头山羊(Capra hircus)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184只郧西马头山羊mtDNA D-loop区全序列,系统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开展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布分析,并与不同山羊品种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郧西马头山羊mtDNA D-loop的A、G、C、T 4种碱基占比分别为30.77%、14.26%、26.26%、28.71%,A+T碱基的占比为59.48%,明显高于G+C(40.52%)。郧西马头山羊mtDNA D-loop共有52种单倍型,131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51个,简约信息位点80个。Fu’s Fs检验结果显示,Fs为-2.48,显著偏离中性模型(P<0.05)。郧西马头山羊与其他5个山羊品种(川东白山羊、陕南白山羊、黄淮山羊、北川白山羊、波尔山羊)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84个个体被分为3个大分支,分别为2个本地支与1个波尔山羊杂交支。郧西马头山羊群体的多态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大的育种潜能,但存在周边多个地方山羊品种和波尔山羊的遗传渗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西马头山羊(Capra hircus)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方印 孙兰珍 +2 位作者 李传友 刘宝申 高庆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07-714,共8页
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提莫菲维 ( T.timopheevii) ,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 ,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的 3种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系 ,相应保持系和恢复系及其杂种的 mt DNA用 1 2个线粒体基因探针进行了 RFL P分析 ,结果为 :( 1 ) T... 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提莫菲维 ( T.timopheevii) ,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 ,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的 3种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系 ,相应保持系和恢复系及其杂种的 mt DNA用 1 2个线粒体基因探针进行了 RFL P分析 ,结果为 :( 1 ) T、K、V型不育系的 mt DNA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 2 ) T、K、V不育系的 mt DNA与共同的保持系间显著不同 ,推测 mt D-NA与小麦 cms有关 ;( 3)在 ATP6/Hind ,ATP6/Bam HI,2 6S/Hind ,2 6S/Bam HI组合中 ,检测到 T、K型不育系与其相应 F1代之间出现了多态性 ,证明核恢复基因影响 mt DNA的结构 ;( 4 )把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着重比较不育系和 F1代之间的差异 ,并对其差异与 cms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 dna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小明 郑用琏 +1 位作者 张方东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应用RFLP技术 ,研究了红莲型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及野败型、马协型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 ,红莲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在多个基因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为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红莲型不... 应用RFLP技术 ,研究了红莲型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及野败型、马协型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 ,红莲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在多个基因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为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红莲型不育系与野败型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马协型不育系与野败型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在分子水平揭示了不育胞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小琴 万邦惠 +3 位作者 刘纪麟 李建生 郑用琏 徐尚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1,共6页
本实验用 4个酶、 4个探针组成 16个酶 /探针组合对玉米 N、T、C、S、WBMs、 80 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 DNA( mt DNA) RFL 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 DNA RFL 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证明只要酶 /探针技术体系合适 ,可以通过该方法... 本实验用 4个酶、 4个探针组成 16个酶 /探针组合对玉米 N、T、C、S、WBMs、 80 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 DNA( mt DNA) RFL 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 DNA RFL 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证明只要酶 /探针技术体系合适 ,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 ;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 ,酶次之 ;认为 Pst /B30、H ind /p Bcm H3、Bam H /p HJ2 - 7- 1三个酶 /探针可以作为 mt DNARFLP分类技术体系。另一方面 ,用 mt DNA RFL P分类法把新发现的 WBMs不育胞质划分为 S组 ,80 1CMS划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线粒体dna 细胞质分类 雄性不育 玉米 T型小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新方法——单根毛发中线粒体DNARFLP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青 马力宏 张纯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5,43,共3页
以痕量标本提取、PCR技术以及RFLP分析相结合的检测方式,从单根毛发中提取线粒体DNA(mtDNA),获得其调节区(D_loop)的多态片段,为从分子水平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的遗传基础以及筛选有价值的遗传标记,建立了一... 以痕量标本提取、PCR技术以及RFLP分析相结合的检测方式,从单根毛发中提取线粒体DNA(mtDNA),获得其调节区(D_loop)的多态片段,为从分子水平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的遗传基础以及筛选有价值的遗传标记,建立了一种无创伤性、灵敏、稳定且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使大样本的筛检成为可能,进而为运动选材和准确评估个体运动潜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标记 运动能力 rflp PCR 毛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封闭群小鼠线粒体DNA PCR-RFLP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纪刚 魏泓 +1 位作者 肖颖彬 张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分析KM等3个封闭群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 ,探讨实验小鼠的遗传监测方法。方法 :PCR RFLP技术 ,即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结果 :mtDNAD Loop、tRNA1基因... 目的 :分析KM等3个封闭群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 ,探讨实验小鼠的遗传监测方法。方法 :PCR RFLP技术 ,即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结果 :mtDNAD Loop、tRNA1基因、ND3基因片段经HaeⅢ、HinfⅠ、EcoRV、HindⅢ、HpaⅠ、BamHⅠ、ApaⅠ、NdeⅡ、XhoⅠ、XbaⅠ、AluⅠ、RsaⅠ、StuⅠ、DraⅠ、AvaⅠ、HaeⅡ16种内切酶分别消化后 ,KM、NIH、ICR等小鼠品系内、品系间均表现出相同的酶切图谱 ,且与近交系小鼠BALB/C完全相同 ,未发现多态性。结论 :KM、NIH、ICR小鼠与绝大多数实验小鼠一样 ,遗传背景较为狭窄 ,不同品系小鼠间遗传背景的差异远远低于动物种属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PCR-rflp 多态性 线粒体dna 内切酶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束颈蝗属及其近、远缘种的线粒体DNA RFLP与系统进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邵红光 严健 +2 位作者 庚镇城 李国强 黄人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以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新疆荒漠中的9种束颈蝗和与其近缘的细距蝗Leptopternisgracilis,旋跳蝗Helioscirtusmoserimoseri及远缘的意大利蝗Caliptamusitalicusita... 以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新疆荒漠中的9种束颈蝗和与其近缘的细距蝗Leptopternisgracilis,旋跳蝗Helioscirtusmoserimoseri及远缘的意大利蝗Caliptamusitalicusitalicus,红翅瘤蝗Dericorysroseipennis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长度片段多态性的研究。根据所得的酶切类型,计算了种间每核苷酸位点的平均碱基取代值P(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束颈蝗属种间的P值约为0099~0146,与近缘种属间约0100~0205,与远缘种属间约为0113~0206。估算出束颈蝗属种间的分歧年代约在1000~1500万年前,处于中新世中期,将实验结果与形态演化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颈蝗属 线粒体 dna变异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海水鱼线粒体DNA大片段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强 刘芳 +3 位作者 赫崇波 木云雷 王丽梅 尚德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H inf I,H ind III,EcoR V,EcoT22 I,Mun I,EcoT14 I,Apa I,B ln I,Ava II,D ra I)对扩增得到的m tDNA长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分析,其中8种酶有酶切位点。利用Ne i-L i的片断法计算出单倍型的片断共享度,根据片断共享度计算出4种鱼之间的遗传距离,用M ega 3.1软件构建NJ系统关系树,同时探讨利用线粒体大片断PCR-RFLP方法进行鱼类系统发生研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高眼鲽 大菱鲆 真鲷 线粒体dna 限制酶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志宏 郑用琏 孟金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4-28,共5页
从1238A、陕2A、湘矮A、753A、6223A、153A、宁A4、NE398、JN223共9份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9份保持系或正常可育品系,提取叶片总DNA,用BamHI、EcoRI、HindⅢ及... 从1238A、陕2A、湘矮A、753A、6223A、153A、宁A4、NE398、JN223共9份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9份保持系或正常可育品系,提取叶片总DNA,用BamHI、EcoRI、HindⅢ及PstI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再以atp6、atp9、atpA5′、atpA3′、coxⅡ及ser/phe共6个线粒体cDNA克隆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在18份材料中共得到71条放射自显影带,其中有21条带具有多态性,占296%。除JN223外,其它8份CMS材料具有完全一致的带型,暂称PolCMS类型。这种类型与JN223的带型有很大差异,在atp6、atp9、atpA5′及atpA3′探针的8种探针/酶组合上表现出多态性。PolCMS类型与正常可育细胞质材料比较,主要表现在atp6与atp9探针的酶切位点存在差异。JN223与正常可育细胞质材料比较,仅在用atpA5′克隆作探针时检测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dna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洲银罗非鱼线粒体DNA的RFLP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楚吾 黎锦明 +2 位作者 彭银辉 林小坤 刘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用EcoRⅤ、MboⅡ、NaeⅠ、PvuⅡ、StyⅠ、KpnⅠ、SacⅠ、HindⅢ、DraⅠ、HpaⅡ等10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星洲银罗非鱼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切分析,其中StyⅠ、SacⅠ和DraⅠ表现出多态性,HpaⅡ酶切后产生零碎片段,EcoRⅤ、NaeⅠ、PvuⅡ... 用EcoRⅤ、MboⅡ、NaeⅠ、PvuⅡ、StyⅠ、KpnⅠ、SacⅠ、HindⅢ、DraⅠ、HpaⅡ等10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星洲银罗非鱼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切分析,其中StyⅠ、SacⅠ和DraⅠ表现出多态性,HpaⅡ酶切后产生零碎片段,EcoRⅤ、NaeⅠ、PvuⅡ、KpnⅠ只有一个切点,HindⅢ有两个切点,MboⅡ有5个切点但有小片段丢失。在星洲银罗非鱼中共发现4种单倍型,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0,其mtDNA多态度为0.002 4,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洲银罗非鱼 线粒体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 D-Loop区PCR-RFLP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纪刚 魏泓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目的:分析T739等6个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D-Loop区的多态性,探讨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方法。方法:PCR-RFLP技术,即PCR技术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结果:D-Loop片段经HaeⅢ、... 目的:分析T739等6个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D-Loop区的多态性,探讨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方法。方法:PCR-RFLP技术,即PCR技术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结果:D-Loop片段经HaeⅢ、HinfⅠ、EcoRⅤ、HindⅢ、HpaⅠ、BamHⅠ、ApaⅠ、NdeⅡ、XhoⅠ、XbaⅠ内切酶消化后.T739、TA2、615、BALB/C、C3H、C57BL/6J小鼠表现出完全相同的酶切格局,未发现多态性。结论:T739等6种近交系小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背景相对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 mtdna D-LOOP PCR-rflp 线粒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肉瘤组织线粒体DNA控制区PCR-RFLP分析
17
作者 郭学光 郭乔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人骨肉瘤组织mtDNA控制区的序列和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用ApaⅠ ,AvaⅡ ,BamHⅠ ,EcoRⅤ ,HaeⅢ和KpnⅠ共 6种限制性内切酶 ,对 2 0例骨肉瘤组织进行了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结果  2 0例骨肉瘤组... 目的 比较分析人骨肉瘤组织mtDNA控制区的序列和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用ApaⅠ ,AvaⅡ ,BamHⅠ ,EcoRⅤ ,HaeⅢ和KpnⅠ共 6种限制性内切酶 ,对 2 0例骨肉瘤组织进行了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结果  2 0例骨肉瘤组织DNA均扩增出长 14 5 1bp的线粒体控制区特异性目的片段 ,没有发现长度多态性。 8例骨肉瘤组织在mtDNA 165 19位核苷酸处发生了T→C的突变 ,占 40 % (8/ 2 0 ) ,其中骨母细胞型 4例 ,占 40 % (4 / 10 ) ,软骨母细胞型 2例 ,占 40 % (2 / 5 ) ,纤维母细胞型 2例 ,占 40 % (2 / 5 ) ,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7例组织第 1613 2位核苷酸处的A缺失 ,占 3 5 % (7/ 2 0 ) ,其中骨母细胞型 3例 ,占 3 0 % (3 / 10 ) ,软骨母细胞型 2例 ,占 40 % (2 / 5 ) ,纤维母细胞型 2例 ,占 40 % (2 / 5 ) ,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例组织既有 165 19位核苷酸处T→C的突变 ,又有 1613 2位A的缺失 ,占 2 0 % (4 / 2 0 )。这两种突变在 2 0例骨肉瘤病例以及各亚型中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相应位点的多态性变异。结论 这两种突变在骨肉瘤细胞mtDNA中发生率较高 ,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线粒体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昌湖野生鲤的线粒体DNA RFLP分析
18
作者 闫华超 李桂兰 张永忠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利用差速离心法及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采自山东东昌湖野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的肝脏及性腺线粒体DNA,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mtDNA进行酶解,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解片段,用Gel-50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采集和分析... 利用差速离心法及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采自山东东昌湖野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的肝脏及性腺线粒体DNA,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mtDNA进行酶解,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解片段,用Gel-50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东昌湖野生鲤的mtDNA分子大小为(16.62±0.15)kb,BglⅠ、BglⅡ、EcoRⅠ、HindⅢ、PstⅠ、KpnⅠ和BamHⅠ的酶切点分别为3或2、1、3或4、4、1、0、3;其中,BglⅠ、EcoRⅠ和BamHⅠ内切酶具有限制性多态性,多态酶比例为42.86%,并检测出12个限制性态型,可归并为5种单倍型,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0.0075~0.0365,揭示了东昌湖野生鲤存在较高的种内多态性。试验结果与以前报道的其他地区鲤属线粒体DNA酶切结果相比较,表明鲤属mtDNA在限制性酶切位点数量及其长度上存在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鲤 线粒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多态性(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含量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杨斌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ROC曲线提示mtDNA含量为500.699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含量低于500.699(HR=4.285,95%CI:1.938~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结直肠癌 预后 肿瘤复发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线粒体DNA片段PCR-RFLP研究初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林林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Thirty four taxa of Actinidia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PCR RFLP analysis of two mitochondrial DNA fragments, including nad1/B C gene and nad4/1 2 gene. Digestion of these two fragments by seven restriction endonuclea... Thirty four taxa of Actinidia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PCR RFLP analysis of two mitochondrial DNA fragments, including nad1/B C gene and nad4/1 2 gene. Digestion of these two fragments by seven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yielded twenty polymorphic restriction fragments. We only fou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variation caused by insertion or deletion. It suggests that mtDNA 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 could be an efficient indicator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属 线粒体dna PCR-rflp 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