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相关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王怡 程金湘 +5 位作者 赵显超 任佳封 张丽萍 董孟龙 林志烽 宿长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5期4511-4516,共6页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快速眼动(REM)期出现肌张力失弛缓和梦境演绎行为,常对患者及其床伴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是否存在明确的RBD诱发因素,可将其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后者常与发作性睡病...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快速眼动(REM)期出现肌张力失弛缓和梦境演绎行为,常对患者及其床伴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是否存在明确的RBD诱发因素,可将其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后者常与发作性睡病、自身免疫性和炎性疾病及药物使用有关。近年来已经陆续有病例报道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及少数其他药物可诱发或加重药物相关的RBD。本文主要对药物相关的RBD进行系统回顾,并总结其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药物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婷婷 张勇 +1 位作者 罗璨 卢祖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分析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RB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PD患者63例,根据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分为PD+RBD组(... 目的分析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RB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PD患者63例,根据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分为PD+RBD组(n=28)和PD-RBD组(n=35)。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比较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比较认知、焦虑、抑郁和日间思睡等情况。结果 PD患者中RBD发生率为44.4%(28/63),PD+RBD组病程显著长于PD-RBD组(χ~2=12.733,P=0.002),年龄更大(t=-2.292,P=0.025),H-Y分级更高(χ~2=7.014,P=0.008),但在性别、发病年龄、起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UPDRSⅡ、Ⅲ评分更高(t=-2.734,P=0.008;U=3.329,P=0.001);在非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胃肠道功能及睡眠障碍、精神相关症状等方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D-RBD组(P〈0.05),焦虑及抑郁在PD+RBD组中更常见(χ~2=3.958,P=0.047;χ~2=10.338,P=0.001),但在认知功能、日间思睡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便秘(OR=7.257)、长病程(OR=5.389)、高UPDRSⅢ评分(OR=1.060)与PD患者RBD相关。结论病程更长、年龄更大、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受累更严重的PD患者易伴发RBD。便秘、长病程、高UPDRSⅢ评分可能是RB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及脑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菊 白莹莹 +6 位作者 王泓力 周瑶 尤阳 秦玉龙 李中林 张亚萌 张杰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共14例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Hoehn-Y...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共14例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分期评价运动功能,数字排序测验之注意力部分、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TMT)、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画钟测验、Boston命名测验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评价认知功能,静息态f MRI观察左侧和右侧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结果两组受试者UPDRSⅢ评分和Hoehn-Yahr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BD组患者SDMT评分(P=0.001)、ROCFT量表之临摹部分评分(P=0.013)和AVLT量表之第2次瞬时回忆部分评分(P=0.032)低于正常对照组,TMT-B测试部分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BD组患者右侧黑质与左侧中央前回(P<0.005)和右侧角回(P<0.005)的功能连接下降。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早于运动障碍,且黑质与运动功能区和认知功能区均存在异常功能连接,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的行为学改变提供脑功能连接异常的客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运动障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经颅脑实质超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旭东 薛爽 +7 位作者 侯春蕾 贾树红 乔亚男 周知 魏坤 郑文静 荣培 焦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109)。RBD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RBD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0.02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脑超声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严重程度量表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畅怡 聂秀红 +4 位作者 詹淑琴 赵昕 吴思琪 顾朱勤 陈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严重程度量表(RBDSS)评价特发性RBD(iRBD)患者症状特点的异质性。方法选取iRBD患者118例,根据RBDSS评分分为亚临床RBD组(亚临床组)26例和症状性RBD组(症状组)92例。行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以及RBDS...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严重程度量表(RBDSS)评价特发性RBD(iRBD)患者症状特点的异质性。方法选取iRBD患者118例,根据RBDSS评分分为亚临床RBD组(亚临床组)26例和症状性RBD组(症状组)92例。行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以及RBDS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症状组中伴有典型近端肢体活动及声音表现47例,占39.8%,远端肢体活动及声音表现为28例,占23.7%,轴向运动及声音表现为17例,占14.4%;亚临床组26例,占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睡眠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BDSS可以评估iRBD患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iRBD患者症状特点,采取不同的临床保护措施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突触核蛋白类 多道睡眠描记术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纹状体微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萌 王泓力 +4 位作者 白莹莹 贺文颉 尤阳 张红菊 张杰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纹状体结构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方法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扩散张量成像对12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纹状体结构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方法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扩散张量成像对12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头部MRI检查,观察纹状体结构(灰质体积)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5),以及左侧(P<0.005)和右侧(P<0.001)尾状核、右侧壳核(P<0.05)FA值降低;PD组仅右侧壳核FA值降低(P<0.05)。与PD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1),以及左侧(P<0.01)和右侧(P<0.005)尾状核FA值降低。结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存在纹状体灰质体积缩小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其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与帕金森病具有一致性,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纹状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睡眠结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玲 陈荣华 +2 位作者 肖迎春 余尔涵 潘晓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9-559,共11页
目的 总结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和睡眠结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73例iRBD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多导睡眠图监测,采用Pearso... 目的 总结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和睡眠结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73例iRBD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多导睡眠图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心理学测验:iRBD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t=-3.703,P=0.000)、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t=-4.811,P=0.000)、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词汇正确个数(t=-2.171,P=0.032)低于对照者,连线测验(TMT)-A(t=2.500,P=0.014)、TMT-B(t=2.430,P=0.016)和Stroop色词测验(SCWT)-A(t=2.507,P=0.013)、SCWT-B(t=15.042,P=0.000)、SCWT-C(t=27.228,P=0.000)完成时间长于对照者。(2)多导睡眠图监测:iRBD患者总睡眠时间(t=2.699,P=0.008)、睡眠效率(Z=-2.103,P=0.035)、睡眠分期转换次数(t=3.965,P=0.000)、非快速眼动睡眠期1期(N1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t=2.887,P=0.005)、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SI;t=-2.917,P=0.004)、周期性肢体运动相关微觉醒指数(Z=-2.291,P=0.022)、微觉醒总指数(Z=-2.609,P=0.009)高于对照者,入睡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者(t=-2.230,P=0.027)。(3)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参数相关性:MoCA评分与N1期占比呈负相关(r=-0.184,P=0.035),与N2期占比呈正相关(r=0.173,P=0.049);SCWT-B完成时间与觉醒次数呈负相关(r=-0.186,P=0.033);SCWT-C完成时间与睡眠分期转换次数(r=0.212,P=0.015)和N1期占比(r=0.181,P=0.039)呈正相关;VFT-词汇正确个数与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WI;r=-0.216,P=0.018)呈负相关;中文Rey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RAVLT)即刻回忆正确个数与快速眼动睡眠期潜伏期呈正相关(r=0.183,P=0.045);C-RAVLT延迟回忆正确个数与PLMWI(r=-0.196,P=0.032)和PLMSI(r=-0.180,P=0.049)呈负相关;画钟测验评分与入睡潜伏期(r=0.192,P=0.035)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潜伏期(r=0.199,P=0.029)呈正相关,而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呈负相关(r=-0.189,P=0.038);Beck抑郁量表评分与总睡眠时间(r=0.347,P=0.000)、睡眠效率(r=0.319,P=0.000)、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r=0.204,P=0.026)呈正相关,而与入睡后清醒时间(r=-0.280,P=0.002)、N1期占比(r=-0.299,P=0.001)呈负相关。结论 iRBD患者存在以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而睡眠结构紊乱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认知障碍 睡眠结构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眼动异常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怡 李斐 +5 位作者 潘瑜 谢非 陈婕 孙毅 胡兴越 张力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等)及多导睡眠图各睡眠生理参数与视频眼震图异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iRBD组与对照组自发眼震、方波急跳、不自主眼动、凝视眼震、扫视、视动性眼震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0.4~0.5 Hz及0.6~0.7 Hz频率平稳跟踪时,iRBD组Ⅰ和Ⅱ型曲线比例低于对照组,Ⅲ型和Ⅳ型曲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77和5.301,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平稳跟踪0.4~0.5 Hz曲线分型异常与患者N3期睡眠减少有一定相关性(OR=0.963,P<0.05)。Ⅲ~Ⅳ型曲线患者N3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Ⅰ~Ⅱ型曲线患者[分别为(52±28)min与(76±23)min,t=2.197,P<0.05]。结论:iRBD患者平稳跟踪异常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iRB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平稳跟踪通路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视频眼震图 眼扫视 平稳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与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英 商慧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中睡眠障碍非常常见,如睡眠减少和不连续性、日间嗜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sleepbehaviordisorder,RBD)、喘鸣以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1]。其中。RBD最为常见,被认为是... 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中睡眠障碍非常常见,如睡眠减少和不连续性、日间嗜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sleepbehaviordisorder,RBD)、喘鸣以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1]。其中。RBD最为常见,被认为是MSA的“红旗(RedFlag)”^[1-2]“。RBD特征性表现是REM睡眠期出现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rem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发生时间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9-963,共5页
背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仅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临床前期症状之一,也是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促进因素。然而,RBD的不同出现时间与PD临床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RBD发生时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 背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仅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临床前期症状之一,也是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促进因素。然而,RBD的不同出现时间与PD临床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RBD发生时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5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36例。同期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RBD将PD患者分为伴RBD组和不伴RBD组,根据RBD发生时间分为先发RBD亚组和后发RBD亚组。比较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多巴胺药物用量(左旋多巴剂量当量LEDs)、PD病程、Hoehn-Yahr分级、有无震颤、帕金森病症状偏重侧、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有无直立性低血压(OH)、是否存在幻觉、是否痴呆。结果伴RBD组47例,不伴RBD组89例;先发RBD亚组9例,后发RBD亚组38例。伴RBD组较不伴RBD组PD病程长,Hoehn-Yahr分级高,LEDs剂量大,幻觉、OH和痴呆发生率高,MMSE评分低(P<0.05)。伴RBD和不伴RBD组幻觉、OH、痴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后发RBD亚组较先发RBD组的MMSE评分下降、痴呆发生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先发RBD亚组与后发RBD亚组MMSE评分低,痴呆发生率高(P<0.05)。结论 PD运动症状后出现RBD可能是加重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痴呆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差异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慧 陈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74-58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患者之间存在的临床特征之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英国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中2... 目的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患者之间存在的临床特征之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英国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中2013年4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帕金森病相关RBD临床研究,经质量评价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RevMan5.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共计65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RBD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伴RBD者年龄更大(WMD=2.870,95%CI:1.490~4.260;P=0.000)、Hoehn-Yahr分级(WMD=0.300,95%CI:0.160~0.450;P=0.000)和"开"期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运动功能评分(WMD=2.370,95%CI:0.260~4.490;P=0.030)更高、左旋多巴剂量更高(WMD=90.550,95%CI:31.040~150.060;P=0.003),更易出现运动症状波动(OR=1.520,95%CI:1.080~2.140;P=0.020)和直立性低血压(OR=11.390,95%CI:4.790~27.090;P=0.000);而性别(OR=1.850,95%CI:0.810~4.230;P=0.150)、病程(WMD=0.130,95%CI:1.230~1.500;P=0.850)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WMD=0.220,95%CI:0.600~0.160;P=0.2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病相关RBD与高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大剂量左旋多巴有关,伴RBD的帕金森病患者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直立性低血压等。提示伴RBD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和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轩 薛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可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早期识别高风险转化者和预测疾病转化表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体液...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可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早期识别高风险转化者和预测疾病转化表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体液、病理学、基因标志物等方面综述iRBD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以优选适宜疾病修饰治疗的患者,并延缓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神经变性疾病 生物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海洋 黄金莎 王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17-722,共6页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系指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弛缓,并出现梦境(通常是暴力梦境)相关肢体运动(梦境演绎行为)。其人群发病率为0.38%~2.01%,在神经变性病尤其是α-突触核蛋白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早于...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系指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弛缓,并出现梦境(通常是暴力梦境)相关肢体运动(梦境演绎行为)。其人群发病率为0.38%~2.01%,在神经变性病尤其是α-突触核蛋白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早于α-突触核蛋白病数十年出现,因此可以作为预测神经变性病的早期标记。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病机制及其与神经变性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神经变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病至运动症状出现时间间隔与帕金森病临床特征之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欣 任宁 +2 位作者 王敏 陈学姣 陈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发病至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时间间隔与帕金森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2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伴很可能的RBD组(伴RBD组,41例)和帕金森...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发病至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时间间隔与帕金森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2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伴很可能的RBD组(伴RBD组,41例)和帕金森病不伴很可能的RBD组(不伴RBD组,82例),采用Hoehn-Yahr分期进行帕金森病疾病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价运动症状,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焦虑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睡眠障碍,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价总体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评价生活质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RBD发病至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时间间隔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伴RBD组患者UPDRSⅢ评分(t=-2.703,P=0.008)和NMSS评分(t=-2.176,P=0.032)高于不伴RBD组;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BD发病至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时间间隔仅与NMSS评分呈正相关(r_(s)=0.547,P=0.001)。结论伴RBD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且RBD出现越早、非运动症状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临床特征(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认知与脑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白莹莹 张红菊 +5 位作者 李中林 王升辉 李永丽 尤阳 秦玉龙 张杰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 with REM sleep behaviordisorder,PD-RBD)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其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纳入PD-RBD患者20例,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 disea... 目的探讨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 with REM sleep behaviordisorder,PD-RBD)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其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纳入PD-RBD患者20例,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 with no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PD-nRBD)患者23例和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21名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三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双侧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结果 PD-RBD组DOT-A(P=0.004)、SDMT(P<0.001)、SCWTB(P=0.001)、SCWT C(P=0.013)、AVLT N1 (P <0.001),N2(P <0.001),N3(P <0.001),N4(P <0.001),N5(P=0.003),N6(P=0.004)和PD-nRBD组DOT-A(P=0.011)、SDMT(P<0.001)、SCWTB(P=0.007)、SCWT C(P=0.011)、AVLT N1(P<0.001),N2(P<0.001),N3(P<0.001),N4(P=0.003),N5(P=0.011),N6(P=0.002)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与NC组相比,PD-RBD组双侧蓝斑下核分别与双侧楔前叶、双侧小脑的功能连接均减弱,PD-nRBD组右侧蓝斑下核与双侧小脑连接增强;PD-RBD组左侧蓝斑下核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ROCFT临摹部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38),右侧蓝斑下核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SCWTC、ROCFT临摹部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01,P=0.041;r=0.628,P=0.007)。结论 PD-RBD和PD-nRBD患者均存在注意力/执行力及记忆力损害,但仅PD-RBD患者蓝斑下核与认知相关脑区出现功能连接异常,并参与引起PD-RBD患者注意力和视空间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神经功能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雨婵 承欧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同时合并许多非运动症状。研究发现约30%~60%的PD患者合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不仅影响PD患者的睡眠品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同时合并许多非运动症状。研究发现约30%~60%的PD患者合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不仅影响PD患者的睡眠品质,同时还易造成其自身及床伴受伤,增加认知受损的风险。但PD合并RBD(PDR)的机制却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寻求建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来检测PDR中大脑的变化,有望为该病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及明确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转化为α-突触核蛋白病的预警因素及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雪 刘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6,共6页
α-突触核蛋白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为使患者尽早获得疾病修饰治疗的最佳时机,探索α-突触核蛋白病的预警因素或标志物即显得尤为重要。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症状,在此... α-突触核蛋白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为使患者尽早获得疾病修饰治疗的最佳时机,探索α-突触核蛋白病的预警因素或标志物即显得尤为重要。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症状,在此阶段发挥预警作用可阻止或延缓其转化为α-突触核蛋白病。本文从非运动症状、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生物学标志物和基因学等方面阐述iRBD转化为α-突触核蛋白病的预警因素及标志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邹慧莉 赵显超 +3 位作者 江应聪 雷革胜 杨伟毅 宿长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特点。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二和第三部分(UPDRSⅡ和UPDRSⅢ)以及Hoehn-Yahr...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特点。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二和第三部分(UPDRSⅡ和UPDRSⅢ)以及Hoehn-Yahr分期评价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焦虑和抑郁症状;中文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是否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白天过度嗜睡程度;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障碍特征,包括下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弛缓。结果 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42例(70%)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PD+RBD组),多导睡眠图监测其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上肢伸展抓握、肢体震颤抽搐、发笑、喊叫和怒骂等非暴力动作,仅2例出现暴力击打、蹬踢等异常行为。PD+RBD组患者年龄(P=0.024)、病程>8年比例(P=0.000)、UPDRSⅡ(P=0.005)和UPDRSⅢ(P=0.001)评分、Hoehn-Yahr分期2级比例(P=0.007)、焦虑障碍(P=0.044)和抑郁障碍(P=0.001)比例,以及下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P=0.000)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弛缓比例(P=0.000)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D+RBD组有16例(38.10%)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症状早于帕金森样症状5.20(3.91,6.51)年。结论年龄大、病程长、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易伴发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多导睡眠图监测对早期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用于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智贤 方圆 李相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重要前驱阶段;早期诊断iRBD、监测其病程进展,及早识别表型转化生物标识并加以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多模态MRI可检出iRBD患者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异常。本文就多模态MR... 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重要前驱阶段;早期诊断iRBD、监测其病程进展,及早识别表型转化生物标识并加以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多模态MRI可检出iRBD患者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异常。本文就多模态MRI用于iRBD相关神经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两种常见睡眠障碍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丽婧 傅蕴婷 +5 位作者 沈赟 王益 李洁 毛成洁 韩菲 刘春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研究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PD)两种常见睡眠障碍,本研究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两种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睡眠参数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 研究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PD)两种常见睡眠障碍,本研究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两种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睡眠参数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中文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预后量表-自主神经功能部分(SCOPA-AUT)、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和Hoehn-Yahr分期评价190例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等)和病情严重程度,并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睡眠参数。结果共73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其中22例同时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PD+OSAHS+RBD组),51例不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PD+OSAHS-RBD组)。PD+OSAHS+RBD组患者UPDRSⅠ评分(P=0.015)、UPDRSⅡ评分(P=0.023)、ESS评分(P=0.002)、PSQI评分(P=0.048)、NMSQuest评分(P=0.001)和SCOPA-AUT评分(P=0.026),以及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P=0.029)、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1)、快速眼动睡眠期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0)、快速眼动睡眠期紧张性(P=0.000)和时相性(P=0.000)下颏肌电活动均高于PD+OSAHS-RBD组,而MoCA评分低于PD+OSAHS-RBD组(P=0.013)。相关分析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氧减指数与NMSQuest(r_s=0.252,P=0.032;r_s=0.229,P=0.010)、SCOPA-AUT(r_s=0.322,P=0.005;r_s=0.247,P=0.037)和PDQ-39(r_s=0.340,P=0.004;r_s=0.269,P=0.023)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帕金森病同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日间嗜睡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更加严重。尽管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较高,但并不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总体缺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