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授粉方式下砀山酥梨早期受精生理特性与授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旭凤 王锋 +3 位作者 曹嵌 武敏 郭宝贝 郭媛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cv.Dangshansu)早期受精生理特性、果实动态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蜜蜂授粉为处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后梨花花粉萌发差异,采用石蜡包埋子房切... 为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cv.Dangshansu)早期受精生理特性、果实动态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蜜蜂授粉为处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后梨花花粉萌发差异,采用石蜡包埋子房切片观察子房发育差异,结合果实发育动态监测与果实品质检测,揭示2种授粉方式对梨树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后梨花花粉萌发较早,授粉后2 h已在柱头萌发,授粉后48 h到达花柱基部,椭圆型胚囊完整性更好。子房发育切片观察表明,相较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后胚珠发育更快,且后期胚珠发育为种子数量更多。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的花序和花朵坐果率均可达到生产需要;蜜蜂授粉后,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尼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极显著升高,总酚含量显著升高。利用蜜蜂为梨树授粉,花粉萌发和到达子房基部的时间均早于人工授粉,还可以显著提升梨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蜜蜂授粉 人工授粉 受精生理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和果实品质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贾兵 朱立武 张绍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对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影响较PP333小,花期喷施其适宜浓度为200 mg.L-1和100 mL.L-1。2 500 mg.L-1 PP333处理果点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PP333处理使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变薄、木栓化程度提高,且表皮裂痕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生长调节剂 脱萼果 果实品质 新梢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尘对塔里木盆地香梨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莫治新 张娟 +2 位作者 王家强 柳维扬 王冀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845-3848,共4页
试验对塔里木盆地生长的不同树龄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Fragrant pear)树的叶片在受降尘及不受降尘影响下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香梨叶片受降尘影响后在各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试验对塔里木盆地生长的不同树龄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Fragrant pear)树的叶片在受降尘及不受降尘影响下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香梨叶片受降尘影响后在各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降低。除新梢生长期外,各树龄的香梨叶片受降尘影响后蒸腾速率均下降。40年生的香梨树叶片受降尘影响后,各个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显著降低;而10年生及20年生的香梨树叶片受降尘影响后,各个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Fragrant pear) 降尘 叶片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砀山酥梨果实发育期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_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小阳 李玲 +1 位作者 史宏伟 蔡永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4-137,共4页
This study used 40-year-old Pyrus bretschneideri cv. Dangshan Su pear trees in Dangsh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our positions at the crown of the pear tree with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wer... This study used 40-year-old Pyrus bretschneideri cv. Dangshan Su pear trees in Dangsh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our positions at the crown of the pear tree with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the sou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and the nor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of the middle crown. The ZD-ZA illumination meter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light intensity, the anthracene ketone method to survey the soluble sugar, the standard acid-soda to measure the organic acid, and the 2,6-dichloropheonlinolphenol to survey the Vc. Sampling began in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anthesis, following a time schedule of one times every two weeks within two months of the prophase of the fruit development, and one times every four weeks of the later period until the fruit ripens. Correlation analyses, variance analyse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were applied to process the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oluble sugar level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fruit, slowly in the initial 7 weeks after the blooming, but rapidly from the 7th week on,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sugar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weeks after the anthesis (r=0.961), and between the sugar level and light intensity (r=0.95); 2) the organic acid level presented the trend of falli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frui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acid level (not apparently related to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weeks after the anthesis was negative (r=-0.814); 3) the sugar-acid ratio ros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fruit,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oluble sugar level and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organic acid level; 4) the variation of Vc content indicated a low-high-low pattern, with the value of 25.76 mg·kg -1 in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blooming, and a rise to 68.32 mg·kg -1 in the 5th week, then a decline with the fruit growth to 18.82 mg·kg -1 in the 7th week, and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not found with the number of weeks after the anthesis and the light intensity; 5) the light int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luble sugar, whil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organic acid and Vc. The quality of fruit w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adjust the nutrition of the pear tree in the different fruit-growth phases. When the tree is properly trimmed, sunlight can be fully utilized to achieve a perfect photosynthesis which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inner physiological system, and thus the fruit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果实 光强 可溶性糖 可滴定酸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钙对库尔勒香梨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晓梅 叶凯 +5 位作者 李文慧 关军锋 吴玉鹏 邹淑萍 孟伊娜 倪建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增加果实的钙含量,提高采后果实品质。【方法】通过对库尔勒香梨采前喷施0.014%、0.017%、0.020%钙肥,研究采前喷施不同浓度液钙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钙肥浓度越大,对抑制果实质量损失,保持果实硬度... 【目的】增加果实的钙含量,提高采后果实品质。【方法】通过对库尔勒香梨采前喷施0.014%、0.017%、0.020%钙肥,研究采前喷施不同浓度液钙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钙肥浓度越大,对抑制果实质量损失,保持果实硬度的作用越明显。【结论】0.020%的钙肥喷施效果最好。此外,0.020%的钙肥还有利于果实保持总酸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但其抑制保鲜袋内CO2的释放效果较差。此外,0.017%的钙肥对于保持果实细胞的完整性,抑制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防止果实褐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前喷钙 库尔勒香梨 贮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自交不亲和新基因S_(12)-RNase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乌云塔娜 谭晓风 +2 位作者 李秀根 曹玉芬 张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1,共5页
A new selfincompatibility gene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Pyrus bretschneideri cultivars of Yingzhiqing and Daaoao via PCR amplification, 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cross pollination tests. DNA sequence analysis ... A new selfincompatibility gene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Pyrus bretschneideri cultivars of Yingzhiqing and Daaoao via PCR amplification, 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cross pollination tests. D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solated fragment displayed a high homology with S 1 ~S 11 allele, and the identity to S 1 ~S 11 allele at the deduced amino level ranged from 56% to 72%; the high degree of variances in the hypervariable (HV) region resulted from the presence of substitution, deletion and insertion of 9 to 15 amino acids. The new Sallele was named S 12 RNase and its accession number was AY250987 in GeneBank. The sizes of HV region, intron, signal peptide, C1 region, C2 region were 39 AA, 341 bp, 27 AA, 11 AA and 10 AA, respectively. The cross pollin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Pyrus pyrifolia cultivars that contained S 1 ~S9RNase genes as female parents, and the cultivars of Daaoao and Yingzhiqing as male par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P.pyrifolia%} cultivars were compatible with Daaoao and Yingzhiqing, whereas the cross pollination between Daaoao and Yingzhiqing were incompatible, further confirming that the DNA fragment isolated was a new S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梨 自交不亲和性 S-RNAS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花粉和柱头发育与温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媛 邵有全 +1 位作者 郭宝贝 张旭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6-1452,共7页
考察环境温度对梨花发育的影响是引进蜜蜂为梨树授粉的前提。本研究以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授粉品种‘鸭梨’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12℃、20℃3种温度条件,考察‘砀山酥梨’开花动态、柱头可授性及‘鸭梨’散粉、花粉萌发、花粉管... 考察环境温度对梨花发育的影响是引进蜜蜂为梨树授粉的前提。本研究以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授粉品种‘鸭梨’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12℃、20℃3种温度条件,考察‘砀山酥梨’开花动态、柱头可授性及‘鸭梨’散粉、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等指标,旨在为梨树合理利用蜜蜂授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8℃下,‘砀山酥梨’花朵全部开放所需时间达到144 h以上,柱头具有较强可授性出现时间为112 h,且可授期持续时间短,‘鸭梨’全部散粉时间为230 h,花粉萌发率显著低于20℃(P<0.05),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84根、55根、43根;12℃下,花朵全部开放时间为114 h,柱头出现较强可授性时间为88 h之后,‘鸭梨’全部散粉时间为158 h,花粉萌发速度较8℃快,但萌发率显著低于20℃(P<0.05),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111根、105根、92根;20℃时,‘砀山酥梨’开花所需时间为44 h,柱头可授性强,且可授期持续时间可达120 h,‘鸭梨’全部散粉所需时间为64 h,花粉萌发速度快,萌发率高,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121根、120根、119根。20℃较12℃和8℃更适合梨花发育和蜜蜂采集。本试验结果为不同温度下梨花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梨树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鸭梨 蜜蜂授粉 柱头可授性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膜包装对鸭梨贮藏品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家政 毕大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鸭梨易受二氧化碳伤害。在目前的贮藏实践中,鸭梨不用保鲜膜包装而使用纸包裹(通常是硫酸纸)。但纸包裹的鸭梨失水严重,果皮很容易起皱,因而有必要开发更适合的贮藏方法。分别以常规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包装和硫酸纸包裹作为对照,... 鸭梨易受二氧化碳伤害。在目前的贮藏实践中,鸭梨不用保鲜膜包装而使用纸包裹(通常是硫酸纸)。但纸包裹的鸭梨失水严重,果皮很容易起皱,因而有必要开发更适合的贮藏方法。分别以常规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包装和硫酸纸包裹作为对照,研究微孔LDPE膜包装对鸭梨贮藏品质的影响。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常规LDPE袋中二氧化碳浓度在1.1%~3.2%,而微孔LDPE袋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在0~0.6%。微孔LDPE袋包装能降低鸭梨的果心、果肉褐变,减少失重和果皮起皱。不同处理的鸭梨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含量(TA)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微孔膜包装贮藏鸭梨比目前使用的纸包装贮藏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 微孔膜 贮藏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期间三种梨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褐变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毕阳 郭玉蓉 +2 位作者 李永才 韩舜愈 欧阳春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为确定酶促褐变的程度 ,对冷藏期间 3种褐变敏感度不同的梨果皮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及褐变度进行了比较。在 0℃下 6个月的冷藏期间 ,苹果梨、鸭梨和冬果梨果皮中的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以及褐变度呈下降趋势。贮藏 1个... 为确定酶促褐变的程度 ,对冷藏期间 3种褐变敏感度不同的梨果皮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及褐变度进行了比较。在 0℃下 6个月的冷藏期间 ,苹果梨、鸭梨和冬果梨果皮中的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以及褐变度呈下降趋势。贮藏 1个月的苹果梨和鸭梨以及贮藏 2个月的冬果梨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最高。之后便逐步降低。品种内比较发现 ,褐变度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之间呈良好正相关 ,但与PPO活性之间的相关度较低。供试品种中 ,以苹果梨总酚含量、PPO活性及褐变度最高 ,由此表明 ,该品种果皮对褐变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活性 褐变度 果皮 黑皮病 生理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砀山酥梨叶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竑博 徐凌飞 +2 位作者 马锋旺 梁东 符轩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砀山酥梨叶片为外植体,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暗培养时间和琼脂用量等对其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再生不定芽的适宜组合为NN69+6-BA 2.5 mg.L-1+IBA 0.3 mg.L-1+山梨醇20 g.L-1+琼脂8.... 以砀山酥梨叶片为外植体,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暗培养时间和琼脂用量等对其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再生不定芽的适宜组合为NN69+6-BA 2.5 mg.L-1+IBA 0.3 mg.L-1+山梨醇20 g.L-1+琼脂8.0 g.L-1,暗培养20 d。叶片再生频率最高为83%,平均再生芽数2.17。叶片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4 MS+IBA 0.5 mg.L-1+NAA0.3 mg.L-1+蔗糖20 g.L-1+琼脂6.0 g.L-1上已经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梨S基因研究Ⅰ 7个品种S基因型的确定和2个新S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24
11
作者 乌云塔娜 谭晓风 +2 位作者 毕方铖 曹玉芬 李秀根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共6页
梨S基因型的确定对授粉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采用PCR-RFLP检测、DNA序列分析和田间杂交试验,鉴定了两个新S-RN ase基因,分别为S17-RN ase和S21-RN ase,同时确定了7个白梨品种的S基因型.S17-RN ase和S21-RN ase基因的内含子大小分别为... 梨S基因型的确定对授粉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采用PCR-RFLP检测、DNA序列分析和田间杂交试验,鉴定了两个新S-RN ase基因,分别为S17-RN ase和S21-RN ase,同时确定了7个白梨品种的S基因型.S17-RN ase和S21-RN ase基因的内含子大小分别为142 bp和139 bp,HV区长度分别为16个和15个氨基酸,信号肽-P2的推导氨基酸长度分别为99个和98个氨基酸,信号肽大小均为27个氨基酸,C1大小均为11个氨基酸,C2大小均为12个氨基酸.白梨品种海棠酥、六瓣、恩梨、鸭梨、大核白、香椿、青梨等品种的S基因型分别为S1S12S19、S17S19、S1S19、S1S21、S16S19、S3S19、S19S19.该研究可为梨遗传改良和丰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梨 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型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琦 张玉星 陈玉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梨树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香梨外围叶片和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外围叶片Pn日变化在13:00和16:00出现高峰,内膛叶片Pn日变化高...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梨树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香梨外围叶片和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外围叶片Pn日变化在13:00和16:00出现高峰,内膛叶片Pn日变化高峰出现在13:00和15:00;外围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香梨外围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55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1.1μmol/(m2.s),属喜光果树。香梨气孔导度总体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值出现11:00,外围叶片气孔导度(Cs)大于内膛叶片。蒸腾速率13:00达到最高峰,单峰曲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窝梨果实结构及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世蓉 辛华 +1 位作者 初庆刚 曹玉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窝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d.cv.Wo-Li)果实是由托杯和子房共同发育形成的假果。其横切面上,由外向内可看到表皮层、果肉、果心等几部分。表皮层、果肉由托杯发育而来,其中分布着维管束及石细胞... 窝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d.cv.Wo-Li)果实是由托杯和子房共同发育形成的假果。其横切面上,由外向内可看到表皮层、果肉、果心等几部分。表皮层、果肉由托杯发育而来,其中分布着维管束及石细胞等,果心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子房下位,5心皮组成5室,每室具2个倒生胚珠。表皮层的表皮细胞早期排列整齐,上有薄的角质膜,后期排列不规则,角质膜增厚并填充于表皮细胞之间;皮孔由气孔处发生,后期变为果点;果肉中的薄壁细胞前期排列紧密,后期排列疏松,近表皮处有丹宁层,丹宁层有少—多—少的变化趋势,果肉中分布着许多维管束及石细胞团,石细胞团由薄壁细胞转化而来,近表皮处小,近果心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梨 果实结构 角质膜 石细胞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桂琴 张玉星 +2 位作者 高志华 于伟娜 牛艳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40,共5页
为建立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蔗糖含量对鸭梨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是影响叶片不定芽的诱导... 为建立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蔗糖含量对鸭梨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是影响叶片不定芽的诱导、继代和生根的关键因素,分别以NN69、MS和1/2MS为宜;IBA是影响叶片不定芽增殖的重要因素;最适诱导培养基为NN69+BA3.0mg·L-1+IAA0.5mg·L-1,再生频率和再生芽数分别为80.00%和1.77;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1+IBA0.5mg·L-1,增殖系数可达2.23;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BA1.0mg·L-1+NAA0.5mg·L-1,平均苗高4.98cm;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蔗糖30g·L-1+IBA0.5mg·L-1,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为50.00%和2.04。该再生体系可为鸭梨遗传转化提供有效的受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叶片 不定芽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7
15
作者 何天明 张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游离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粉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败育。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初步认为该品种败育属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梨7与品种 雄性不育 解剖 小孢子囊 雄配子 花粉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莹 师校欣 +1 位作者 杜国强 张玉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为探明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及消解规律,以20 a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为试材,于果实生长期在套袋后向整株喷施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有效成分960 mg/L),分析毒死蜱向果实中的运输及分配规律;于果实成熟期... 为探明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及消解规律,以20 a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为试材,于果实生长期在套袋后向整株喷施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有效成分960 mg/L),分析毒死蜱向果实中的运输及分配规律;于果实成熟期在采收前向果面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有效成分480 mg/L),分析采后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采用乙腈萃取和GC-NPD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处理试材中的毒死蜱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套袋情况下,整株喷施毒死蜱后72 h内果实不同部位(果心除外)毒死蜱含量均呈现先逐渐上升而后下降趋势,其中果柄、果皮和果梗洼中毒死蜱最高含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分别为6.66 mg/kg(12 h)、2.42 mg/kg(24 h)和0.09 mg/kg(12 h),表明套袋果实毒死蜱来源于枝叶运输,经果柄进入果实后易向果皮累积;而未套袋果施药后24和72 h果皮中毒死蜱含量分别为套袋果的12.56和7.29倍,表明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于果实成熟期向果面喷施毒死蜱后7、14和25d,果皮中毒死蜱残留量分别为15.54、13.70和12.81mg/kg,占全果含量的100%,而果肉中毒死蜱残留量低于本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0.05mg/kg),因此果皮为果实中毒死蜱主要残留部位,且贮藏期果皮中毒死蜱不易向果肉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鸭梨 套袋 运输 分布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硅酸钠处理对苹果梨青霉病的抑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云华 毕阳 +2 位作者 张怀予 葛永红 刘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0-153,158,共5页
离体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Penicillium expansum的菌丝生长,当浓度达到50 mmol/L时菌丝生长可被完全抑制.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浸泡果实,可显著降低苹果梨损伤接种P.expansum的病斑面积,其中以200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硅酸钠处理可有效... 离体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Penicillium expansum的菌丝生长,当浓度达到50 mmol/L时菌丝生长可被完全抑制.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浸泡果实,可显著降低苹果梨损伤接种P.expansum的病斑面积,其中以200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硅酸钠处理可有效提高果实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化物阴离子(O2-)的产生,但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大.由此表明,硅酸钠对梨果实青霉病的抑制与其的直接抑菌作用和诱导体内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病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施苹果酸对苹果梨采后黑皮病的抑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温晓丽 毕阳 +3 位作者 高晓辉 李红霞 张海霞 刘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研究了采前喷施25 mmol.L-1苹果酸对常温贮藏期间苹果梨果实黑皮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处理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苹果梨的黑皮率和黑皮指数,抑制果实丙二醛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大,降低贮藏初期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果实贮藏早期的... 研究了采前喷施25 mmol.L-1苹果酸对常温贮藏期间苹果梨果实黑皮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处理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苹果梨的黑皮率和黑皮指数,抑制果实丙二醛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大,降低贮藏初期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果实贮藏早期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藏期间果实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梨 黑皮病 苹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自交不亲和性与花柱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齐国辉 徐继忠 张玉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自交不亲和梨品种鸭梨及其亲和变异品种金坠梨为材料,测定了鸭梨和金坠梨自花授粉、鸭梨异花授粉后花柱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内源激素与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坠梨大气球期花柱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GA3、ZR含量均极显... 以自交不亲和梨品种鸭梨及其亲和变异品种金坠梨为材料,测定了鸭梨和金坠梨自花授粉、鸭梨异花授粉后花柱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内源激素与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坠梨大气球期花柱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GA3、Z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鸭梨,而ABA含量极显著低于鸭梨。2个品种自花授粉后72 h内,花柱内IAA、ZR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授粉后24 h时内GA3含量下降,随后上升;金坠梨花柱ABA含量授粉后24h内上升,然后下降;鸭梨花柱ABA含量变化在自花授粉24 h内处于下降趋势,然后上升;鸭梨异花授粉的花柱内激素变化与自花授粉的不同,授粉24 h后花柱内IAA、GA3、ZR含量与金坠梨自花授粉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鸭梨 亲和变异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指标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贮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婷 车凤斌 +2 位作者 李萍 吾尔尼沙.卡得尔 胡柏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566-14568,共3页
[目的]探讨保持库尔勒香梨贮藏质量的气调贮藏条件。[方法]挑选大小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设置9个具有不同气体体积分数的气调处理(4%O2+2%CO2、5%O2+2%CO2、6%O2+2%CO2、4%O2+3%CO2、5%O2+3%CO2、6%O2+3%CO2、4%... [目的]探讨保持库尔勒香梨贮藏质量的气调贮藏条件。[方法]挑选大小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设置9个具有不同气体体积分数的气调处理(4%O2+2%CO2、5%O2+2%CO2、6%O2+2%CO2、4%O2+3%CO2、5%O2+3%CO2、6%O2+3%CO2、4%O2+4%CO2、5%O2+4%CO2、6%O2+4%CO2)和1个对照处理(21%O2+0%CO2),研究-1℃条件下,各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呼吸强度、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维生素C含量及果肉组织中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适当降低O2浓度可以减缓库尔勒香梨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叶绿素和果实维生素C的降解、抑制果肉组织中相对电导率的上升。适宜的贮藏参数是:气体成分为5%O2+4%CO2和4%O2+3%CO2,贮藏温度为-1℃;相对湿度为90%~95%。[结论]适当降低O2浓度对保持库尔勒香梨的贮藏质量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气调指标 贮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