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钇对Pt-5Cu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宏中 罗圆 +5 位作者 魏燕 陈力 赵君 张诩翔 张贵学 胡昌义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Pt-5Cu、Pt-4.9Cu-0.10Y和Pt-0.48Cu-0.20Y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及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了Pt-Cu及Pt-Cu-Y合金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反射率。结果表明,钇对Pt-Cu...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Pt-5Cu、Pt-4.9Cu-0.10Y和Pt-0.48Cu-0.20Y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及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了Pt-Cu及Pt-Cu-Y合金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反射率。结果表明,钇对Pt-Cu合金的相结构无明显影响,当钇的添加量为0.20%时,Pt-Cu合金的晶粒尺寸显著细化,晶粒的平均尺寸由约150μm降至约80μm;细晶强化使Pt-Cu合金的维氏硬度显著增加到165;在可见光波段内,Pt-Cu及Pt-Cu-Y合金的反射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u合金 添加钇 组织结构 维氏硬度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Pt‑Cu基纳米平台用于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子良 曲波涛 +2 位作者 杨晓荣 刘玲 张瑞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91-2001,共11页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光热治疗 光声成像 pt-cu合金 层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t和Pd-Pt二元合金系中fcc相扩散迁移率参数的优化与计算
3
作者 王翠萍 张炎财 +3 位作者 卢勇 蔺金燕 余涌 刘兴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4-749,共6页
利用DICTRA(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分别优化了Cu-Pt和Pd-Pt二元合金系中fcc相扩散迁移率参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基于所优化的参数计算了扩散偶的浓度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 利用DICTRA(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分别优化了Cu-Pt和Pd-Pt二元合金系中fcc相扩散迁移率参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基于所优化的参数计算了扩散偶的浓度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可知,本研究所优化的扩散迁移率参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该研究为Cu-Pt和Pd-Pt二元合金系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t二元合金系 Pd-pt二元合金系 扩散迁移率参数 扩散系数 DICT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去合金化Pt(Pd)-Cu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枝 Peter Strasser Michael Toney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应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备了表面覆盖有Pt(Pd)原子层的Pt(Pd)-Cu合金催化剂.研究该催化剂在0.1mol.L-1HClO4酸性溶液中对氧气电化学还原的催化活性,并采用同步辐射反常X-射线衍射法(Anomalous X-ray Diffraction,AXRD)和表面X-射线散射法(... 应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备了表面覆盖有Pt(Pd)原子层的Pt(Pd)-Cu合金催化剂.研究该催化剂在0.1mol.L-1HClO4酸性溶液中对氧气电化学还原的催化活性,并采用同步辐射反常X-射线衍射法(Anomalous X-ray Diffraction,AXRD)和表面X-射线散射法(Surface X-ray Scattering,SXS)从原子尺度研究了去合金化后催化剂的结构.分析对比纳米颗粒、薄膜和单晶3种不同形式的去合金化Pt-Cu的结构和催化活性以及Pt-Cu和Pd-Cu两种不同合金薄膜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表面应力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而应力大小则与去合金化后所形成的表面Pt(Pd)层的厚度相关,材料尺寸和组成元素等都影响表面Pt(Pd)层的厚度.提出可利用调控材料表面的应力来设计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电化学还原 电化学去合金 pt(Pd)-cu合金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微结构合金Pt/Cu的制备及其对氨硼烷水解释氢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全兴 刘亚伟 +2 位作者 张军 杜西刚 李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4,M0008,共6页
通过铜(Cu)还原铂(Pt)伽伐尼置换的液相化学反应途径,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Pt/Cu微纳米合金粒子,借助于氨硼烷的水解释氢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系列双金属合金Pt/Cu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45 nm,... 通过铜(Cu)还原铂(Pt)伽伐尼置换的液相化学反应途径,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Pt/Cu微纳米合金粒子,借助于氨硼烷的水解释氢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系列双金属合金Pt/Cu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45 nm,呈中空微结构,分散性良好,且其赋存状态为独立的单金属Cu和Pt,未形成化合物或新物相。在室温下,Pt/Cu双金属纳米粒子对氨硼烷水解的催化活性均高于Cu粒子,Pt/Cu-0.75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粒子,催化转化频率为67.22 min-1,表观活化能为35.75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u中空合金 液相制备 催化活性 氨硼烷 水解释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u簇合金表面上H_2O与CO吸附的DFT理论研究
6
作者 王晨 吕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2-695,共4页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簇模型,研究了H_2O、CO在清洁及Cu置换后的Pt(111)簇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物种的吸附能变化与Cu的位置有关。与Cu在其他位置的簇表面上的吸附相比,在Cu置换最外层中心位置的...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簇模型,研究了H_2O、CO在清洁及Cu置换后的Pt(111)簇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物种的吸附能变化与Cu的位置有关。与Cu在其他位置的簇表面上的吸附相比,在Cu置换最外层中心位置的Pt(111)簇表面的吸附最稳定;在Cu置换次外层中心位置的Pt(111)簇(该簇具有最好的稳定性)上的吸附最不稳定。CO的吸附研究表明,最稳定吸附位是hcp位,与在纯Pt簇上的吸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簇模型 吸附 pt/cu合金
全文增补中
Cu-Zn/α-Al2O3中空纤维抗菌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孙美玲 黄肖容 王立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工作将Cu-Zn合金粉末与α-Al2O3粉末共混,采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Cu-Zn/α-Al2O3中空纤维膜,其烧结温度为1300℃。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中空纤维膜的横截面以及外表面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Cu-Zn合金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膜... 本工作将Cu-Zn合金粉末与α-Al2O3粉末共混,采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Cu-Zn/α-Al2O3中空纤维膜,其烧结温度为1300℃。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中空纤维膜的横截面以及外表面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Cu-Zn合金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u-Zn/α-Al2O3中空纤维膜的平均孔径范围为0.314~0.438μm,最佳Cu-Zn合金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此时纯水通量为2462.11L/(m2·h),抗弯强度为8.11MPa,过滤除菌率为99.99%,抗菌率为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 cu-ZN合金 中空纤维膜 抗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合金和去合金过程制备一种海绵状的纳米多孔铂以及对氧的电催化还原(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明 林祥钦 张志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4-622,共9页
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了海绵状的球形纳米多孔铂,首先是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得到铂铜合金,然后在浓硝酸中刻蚀合金去掉铜.用到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也对制备此种铂催化... 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了海绵状的球形纳米多孔铂,首先是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得到铂铜合金,然后在浓硝酸中刻蚀合金去掉铜.用到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也对制备此种铂催化剂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此种铂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其氧的还原峰电流是相应纳米铂修饰电极的四倍.这种制备海绵状纳米多孔结构的方法以及所得到得到铂修饰电极可能在燃料电池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状铂 电沉积 去合金 铂铜合金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氢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艳 杨振峰 +1 位作者 樊月瑶 张小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0-1508,共9页
面对化石能源危机问题,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解水析氢催化应用展开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铂/铜合金,通过XRD、SEM、TEM、EDS、XPS等表征铂... 面对化石能源危机问题,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解水析氢催化应用展开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铂/铜合金,通过XRD、SEM、TEM、EDS、XPS等表征铂/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对铂/铜合金的构效关系进行探索。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得铂/铜合金不同条件下的析氢催化性能。在0.5 mol/L H_(2)SO_(4)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20.3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37.56 mV·dec^(-1);在1 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35.0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52.12 mV·dec^(-1);在1 mol/L KOH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25.3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36.82 mV·dec^(-1)。对比发现,铂/铜合金在酸性电解质中展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而且,进一步实验表明铂/铜合金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中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面积(30.83 cm^(2))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铂/铜合金 溶剂热法 电解水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