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化LDSS法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9
1
作者 章秋平 刘威生 +4 位作者 郁香荷 刘宁 张玉萍 孙猛 徐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3,共7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方便资源管理,而且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种质创新。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为材料,依据46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在按品种类群和杂交类型分组的基础上采用S... 核心种质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方便资源管理,而且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种质创新。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为材料,依据46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在按品种类群和杂交类型分组的基础上采用S策略和优化后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ILDSS)经2次抽样构建出中国李初级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样本集由97份种质材料组成,占总体样本比例约24%。对核心种质群体的代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核心种质群体能够代表中国李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结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分布图)等8项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初级核心种质 评价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杏李种质的抗寒性鉴定及生理机制解析
2
作者 王阿宁 齐安国 +6 位作者 王梦瑶 朱高浦 李泰山 李芳东 杨绍彬 虎海防 白丹凤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
【目的】对10份杂交杏李种质进行抗寒性鉴定并探索抗寒生理机制,旨在筛选优良抗寒杏李种质。【方法】以6个主栽杏李品种和4个杏李优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梯度温度处理(-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REC)... 【目的】对10份杂交杏李种质进行抗寒性鉴定并探索抗寒生理机制,旨在筛选优良抗寒杏李种质。【方法】以6个主栽杏李品种和4个杏李优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梯度温度处理(-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REC)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鉴定抗寒性。此外,测定不同抗寒性种质在低温下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进一步分析其低温生理响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10个杏李种质的REC均随温度下降而上升,LT_(50)在-23.02~-31.67℃之间,其抗寒性划分为3个等级:高度抗寒性(LT_(50)<-30℃,味王和XL9)、中度抗寒性(-30℃≤LT_(50)≤-25℃,风味皇后、风味玫瑰和XL8)和低温敏感性(LT_(50)>-25℃,味厚、味帝、恐龙蛋、XL7和XL10)。低温下,高度抗寒基因型味王和XL9各指标随温度下降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低温敏感种质恐龙蛋和味帝的O_(2)^(-)·、H_(2)O_(2)和MDA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升高,SS和Pro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波动明显。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寒性顺序为XL9>味王>恐龙蛋>味帝,与LT_(50)评价结果一致。【结论】LT_(50)是评价杂交杏李抗寒性的有效指标,味王和XL9的抗寒性最强,其抗寒性能主要依赖于枝条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杏李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响应 隶属函数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份四川李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3
作者 周立 吉帅帅 +8 位作者 汪志辉 代海林 陈品文 蒲成伟 何发 张绩 周上铃 杨贵川 杨仕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的39份四川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1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比率75.74%。供试李种质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9~1.00,平均0.77,等...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的39份四川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1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比率75.74%。供试李种质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9~1.00,平均0.7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70、1.831,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量(PIC)均值分别为0.443、0.629和0.890,说明供试李种质遗传变幅较大,多样性较丰富。UPGMA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李种质在相似系数0.81处可划分为7个小组(Ⅰ—Ⅶ),组Ⅶ又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组,划分结果与种质的来源地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四川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双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90-92,共3页
李子是道真县常见水果之一,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李子栽培管理,推广李子高产栽培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定完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实现李子高产增收的重要保障。结合道真县实际情况,介绍了李子高产栽培技术规... 李子是道真县常见水果之一,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李子栽培管理,推广李子高产栽培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定完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实现李子高产增收的重要保障。结合道真县实际情况,介绍了李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道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糖李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5
作者 宋远员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88-89,92,共3页
蜂糖李种植时,其产量、质量和栽培技术、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规范应用栽培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是确保提高蜂糖李产量与质量的关键。结合思南县实际,详细介绍了蜂糖李的栽培技术要点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蜂糖李 栽培技术 病虫害 防治技术 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李园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6
作者 赵晓珍 陈唐 +5 位作者 王勇 程黔川 何春丽 张敏 王红 马玉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8-56,共9页
【目的】探明空心李园食心虫主要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温度、降雨对食心虫发生的影响,为准确有效防控空心李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法,对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成虫在田间的种... 【目的】探明空心李园食心虫主要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温度、降雨对食心虫发生的影响,为准确有效防控空心李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法,对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分析月平均温度和降雨量对成虫发生的影响。【结果】沿河空心李园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其中,以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诱集到成虫数量最多,占比最高时分别达59.27%、54.57%,梨小迷向素的应用可降低梨小食心虫成虫诱集量。梨小食心虫在6—8月为发生盛期,主要出现3个高峰期,存在世代重叠。李小食心虫在6—8月为发生盛期,主要出现3个高峰期。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诱集数量较少,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在7—8月。食心虫发生盛期的平均温度在22.2~30.3℃,适宜温度下降雨有利于成虫的发生。【结论】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以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为主,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8月,夏季降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发生。建议4月中旬梨小食心虫出现前,在空心李园应用梨小迷向素降低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李 食心虫 性诱剂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李种质资源不同味觉品质精准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娟 张玉君 +6 位作者 张玉萍 刘宁 徐铭 刘家成 王碧君 刘威生 刘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11,共15页
【目的】对中国李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揭示中国李种质资源的味觉品质遗传的客观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包括品种来源地、果肉颜色、感官味觉)的50份中国李种质资源,采用电子舌对九种味觉(包括鲜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 【目的】对中国李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揭示中国李种质资源的味觉品质遗传的客观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包括品种来源地、果肉颜色、感官味觉)的50份中国李种质资源,采用电子舌对九种味觉(包括鲜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甜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性)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结果】不同生态来源地的李品种在味觉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仍难以区分细致。与之不同的是,果肉颜色与味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颜色的果肉在味觉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模式。酸描述在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甜描述在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酸甜和甜酸的描述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中国李的味觉特点可以分为酸涩型、咸酸型和鲜甜型,同时筛选出一系列优异味觉表现突出、劣势味觉表现较差的特异种质材料,这些试材及背后的遗传基因将成为我国李育种活动中的“种业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李 种质资源 味觉品质 电子舌 精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熟槜李新品种醉贵妃的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小波 李斌 +2 位作者 江挺 李昊 朱晨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0,共5页
醉贵妃是从收集的槜李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晚熟槜李新品种。该品种在嘉兴地区一般7月上中旬成熟,有些年份在6月下旬成熟。醉贵妃结果性状好,产量稳定,成年树产量控制在9.0 t·hm^(-2)左右即可;成熟时口感极佳,汁水丰富,符合槜李易化... 醉贵妃是从收集的槜李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晚熟槜李新品种。该品种在嘉兴地区一般7月上中旬成熟,有些年份在6月下旬成熟。醉贵妃结果性状好,产量稳定,成年树产量控制在9.0 t·hm^(-2)左右即可;成熟时口感极佳,汁水丰富,符合槜李易化浆、可吸食特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0%左右,高达20%;果形大,平均单果质量69.5 g,呈扁圆形、较对称;成熟果实外皮深紫红色并密布灰白色果点,果肉黄色,黏核;少有细菌性穿孔病和流胶病;自交结果性较好,可单一品种种植;树姿稍显直立,需要拉枝并结合其他修剪措施塑造开心树形;进入结果期后以有机肥为主,需严格控制氮肥使用。该品种经多地试种,适宜在浙、赣、黔、川、渝、沪、苏等长江以南区域多省份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李 槜李 新品种 醉贵妃 晚熟 桐乡槜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糖李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利君 王铁 +5 位作者 胡娟 姚远 孙国超 熊博 廖玲 汪志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为研究蜂糖李的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为田间蜂糖李花期管理和授粉树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蜂糖李及其授粉品种四月李、凤凰李、茵红李为试材,调查研究蜂糖李及其授粉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粉量、花粉活力、蜂糖李的柱头可授性,以及不同授粉... 为研究蜂糖李的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为田间蜂糖李花期管理和授粉树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蜂糖李及其授粉品种四月李、凤凰李、茵红李为试材,调查研究蜂糖李及其授粉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粉量、花粉活力、蜂糖李的柱头可授性,以及不同授粉组合和不同外源处理的蜂糖李坐果率。结果表明,4个供试品种花期基本一致,相互重叠;各品种的花粉量在504.76~1622.64粒;花粉萌发率在34.47%~51.22%,花粉活力高低为凤凰李>四月李>茵红李>蜂糖李;蜂糖李的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当天表现最强;以凤凰李授粉的蜂糖李坐果率最高,为49.56%,自花授粉坐果率最低,为12.20%,表明蜂糖李与凤凰李授粉亲和性最高且蜂糖李自交亲和。综合而言,蜂糖李授粉品种的适宜性为凤凰李>四月李>茵红李>蜂糖李。此外,花期喷硼可以有效提高蜂糖李的坐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开花 授粉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糖酸组分差异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红林 解璞 +4 位作者 马玉华 赵凯 王红 赵晓珍 郑乾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4-93,共10页
【目的】探明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的糖酸品质特征,为提高蜂糖李果品质量整体水平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安顺4个种植区(AZNL、AZND、AZNJ和AZYH)、黔南州3个种植区(QNLF、QNLM和QNHD)以及贵阳(GXFS)、黔西南州... 【目的】探明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的糖酸品质特征,为提高蜂糖李果品质量整体水平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安顺4个种植区(AZNL、AZND、AZNJ和AZYH)、黔南州3个种植区(QNLF、QNLM和QNHD)以及贵阳(GXFS)、黔西南州(QXQG)、铜仁市(TYHG)和遵义市(ZSYX)种植的蜂糖李新鲜成熟果实为材料,考察果形指数和硬度等外观品质,检测分析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主要风味指标,并对果品品质2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1份蜂糖李果实糖含量为102.29~160.71 mg/g,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平均56.21 mg/g,山梨醇含量最低,仅20.71 mg/g;有机酸含量为5.29~7.89 mg/g,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达5.31 mg/g,抗坏血酸含量最低,仅0.04 mg/g。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2.89%,获得品质评价函数:F=0.361 F_(1)+0.241 F_(2)+0.153 F_(3)+0.107 F_(4)+0.066 F5。聚类分析显示,QXQG和AZNL各为一类,其余9个样品聚为一类,其中,AZNL和QXQG综合得分较高,品质最佳。【结论】贵州11份不同种植区蜂糖李果实品质依次为AZNL> QXQG> QNLF> AZNJ> AZND> QNLM> AZYH> QNHD> GXFS> ZSYX>TY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糖组分 酸组分 品质评价 果形指数 果实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对果园环境中李的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英豪 唐德钊 +1 位作者 倪铭 蔡起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0,共10页
为提高果园中高遮挡和密集的李(Prunussalicina Lindl.)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模型,在促进模型轻量化的同时提高模型对李的检测精度。首先,使用新的结构Focus-Maxpool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下采样卷积,使改进模型在下采样时能... 为提高果园中高遮挡和密集的李(Prunussalicina Lindl.)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模型,在促进模型轻量化的同时提高模型对李的检测精度。首先,使用新的结构Focus-Maxpool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下采样卷积,使改进模型在下采样时能够保留更多高遮挡目标和小目标的特征信息。其次,使用focal loss和交叉熵函数的加权损失作为改进模型的分类损失,提升改进模型对粘连目标的识别能力。最后,设计若干组检测试验来评价改进模型的性能。结果显示,改进YOLOv5s模型的平均精度优于YOLOv5s、YOLOv4、Faster-RCNN、SSD和Centernet;与YOLOv5s模型的检测结果相比,改进YOLOv5s模型的平均精度、召回率和精度分别提高2.84、9.53和1.66百分点,检测速度可达到91.37帧/s,能够满足实时检测需求。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s模型在真实果园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采摘 果实识别 YOLOv5 图像处理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糖李花芽分化过程与开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解为玮 钟乙中 +9 位作者 钟思玲 安星 敖艳飞 肖冬娜 罗健东 彭泽 何业华 郑乾明 宋贞富 刘朝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4-1312,共9页
【目的】分析蜂糖李的花芽分化与开花过程,为深入探究蜂糖李低产的原因提供关键信息。【方法】选取相对高产的李品种蜜李1号作为对照品种,观察蜂糖李和蜜李1号的花芽外观特征和大小,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畸形情况、花... 【目的】分析蜂糖李的花芽分化与开花过程,为深入探究蜂糖李低产的原因提供关键信息。【方法】选取相对高产的李品种蜜李1号作为对照品种,观察蜂糖李和蜜李1号的花芽外观特征和大小,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畸形情况、花原基数量,同时研究开花过程和花量,并特别关注过程中出现的畸形花。【结果】蜂糖李与蜜李1号花芽分化均经历了未分化期、开始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二者花芽的分化开始时间基本一致,但蜂糖李的花芽分化高峰期发生时间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末,且雌雄蕊几乎同时开始分化。蜂糖李在高峰期产生了更多畸形花芽,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相对较少。开花期蜂糖李的花量明显低于其它李品种,并出现较多短雌蕊和双雌蕊的畸形花朵。持续观察发现,双雌蕊花后期可以发育成畸形双果。【结论】9月中旬至10月末为蜂糖李花芽分化与畸形花芽出现的高峰期。蜂糖李花芽中的畸形比例高,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较少,这些因素导致蜂糖李开花时畸形花较多,且花量较少,可能是导致蜂糖李低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低产 花芽分化 花原基 双雌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半乳聚糖处理对青脆李果实褐腐菌的抑制效果及其诱导抗病性机理
13
作者 袁田 刘莹 +5 位作者 刘玲 韩赛影 张婷婷 郑安祺 明建 邓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54-260,共7页
通过诱导果实抗病性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是减少果实采后损失的重要手段。为研究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其与果实抗病性的关系,该文研究了AG对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直接... 通过诱导果实抗病性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是减少果实采后损失的重要手段。为研究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其与果实抗病性的关系,该文研究了AG对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异孔损伤接种及AG浸泡处理对青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控制效果,并通过测定青脆李果实酚酸含量、抗病相关酶活力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初步阐明其提高青脆李果实抗病性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AG对M.fructicola的生长无抑制作用;AG处理后青脆李果实的发病率、病斑直径及自然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此外,AG处理显著提高青脆李果实酚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力及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病程相关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综上所述,AG处理可通过提高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调控抗病相关酶活力及酚酸的积累,进而提高青脆李果实对褐腐病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脆李 阿拉伯半乳聚糖 褐腐病 诱导抗病性 采后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甸县蜂糖李稳产丰产栽培技术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小青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40-41,49,共3页
蜂糖李作为罗甸县的核心果树品种,经济效益显著。为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产量及品质、实现稳产丰产,本文聚焦罗甸县蜂糖李的栽培技术,通过深入剖析园地选择、苗木定植技术、整形修剪策略、肥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关键环节,... 蜂糖李作为罗甸县的核心果树品种,经济效益显著。为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产量及品质、实现稳产丰产,本文聚焦罗甸县蜂糖李的栽培技术,通过深入剖析园地选择、苗木定植技术、整形修剪策略、肥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种植方案,旨在为罗甸县果农提供切实可行的种植指导,推动蜂糖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甸县 蜂糖李 稳产丰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李子是凤冈县重要的特色水果产业,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提高李子产量和品质。为实现李子种植提质增产的目标,以凤冈县为例,探讨了李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李子 绿色化 标准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三华李产量 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6
作者 石文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生物有机肥对三华李生长的影响和中等土壤肥力水平下商品有机肥施用对三华李生长的效果及替代化肥比例,探索适宜三华李的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构建有机肥科学施用体系,在贺州市八步区... 为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生物有机肥对三华李生长的影响和中等土壤肥力水平下商品有机肥施用对三华李生长的效果及替代化肥比例,探索适宜三华李的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构建有机肥科学施用体系,在贺州市八步区进行了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在三华李上的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减少部分化肥用量对三华李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有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文章详细介绍了试验过程及结果,为三华李的优质高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华李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采后李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丽琴 李斌 +2 位作者 张伟 周杰 朱树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7-1161,共5页
以"盖县大李"李果实为试验材料,用0,10,15,30μL/L NO气体熏蒸处理李果实,测定25℃贮藏12 d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色泽、香气成分、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的变化,探讨外源NO熏蒸处理对李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以"盖县大李"李果实为试验材料,用0,10,15,30μL/L NO气体熏蒸处理李果实,测定25℃贮藏12 d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色泽、香气成分、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的变化,探讨外源NO熏蒸处理对李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显著抑制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有效抑制李果实贮藏过程中转红,15μL/L NO处理也显著保持贮藏过程中李果实香气成分。本实验以15μL/L NO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李(prunus salicina L ) 品质 香气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涂膜保鲜剂对青脆李的贮藏保鲜作用 被引量:44
18
作者 马李一 甘瑾 +4 位作者 殷宁 张弘 李彬 陈智勇 陈晓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以青脆李为试验材料 ,用不同的天然涂膜保鲜剂处理 ,研究青脆李生理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常温 ( 2 0~ 2 5℃ )、相对湿度 45 %~ 65 %条件下 ,3种涂膜处理方法都能降低青脆李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 ,减少水分的损失 ,保... 以青脆李为试验材料 ,用不同的天然涂膜保鲜剂处理 ,研究青脆李生理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常温 ( 2 0~ 2 5℃ )、相对湿度 45 %~ 65 %条件下 ,3种涂膜处理方法都能降低青脆李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 ,减少水分的损失 ,保持较高的Vc、有机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涂膜处理Ⅲ效果明显 ,青脆李贮藏 2 5d后 ,失水率仅为 1 2 5 %,好果率仍然高达 70 2 5 %,Vc 1 1μg/g ,有机酸 1 96%,固形物 8 5 %,而对照贮藏 6d后已失去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膜保鲜剂 青脆李 贮藏 保鲜作用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李树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胡学华 蒲光兰 +2 位作者 肖千文 刘永红 邓家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水分胁迫引起李树叶片叶绿素含量(CHL)、相对含水量(LRWC)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m、Fv、Fv/Fm、Fv/Fo、Fm/Fo和Fo与Fm曲线之间面积降低,表明水分胁迫影响了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光合电子的传递以及... 水分胁迫引起李树叶片叶绿素含量(CHL)、相对含水量(LRWC)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m、Fv、Fv/Fm、Fv/Fo、Fm/Fo和Fo与Fm曲线之间面积降低,表明水分胁迫影响了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光合电子的传递以及电子受体库的大小,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个供试品种中以“索瑞斯”受影响最小,“秋姬”居中,“安哥洛”最大,说明“索瑞斯”抗旱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树 水分胁迫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梅果皮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闫宁环 徐怀德 +2 位作者 王林刚 陈伟 张梦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对西梅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梅果皮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分别在280和510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属于花色苷类化合物。西梅果皮色素以水作为提取溶剂,在浸提温度为75℃,浸提时澡为3h,料液比为1:1... 对西梅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梅果皮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分别在280和510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属于花色苷类化合物。西梅果皮色素以水作为提取溶剂,在浸提温度为75℃,浸提时澡为3h,料液比为1:12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西梅果皮色素在pH2.0~5.0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试验添加范围内,Na2SO3、葡萄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及Fe^3+等对西梅果皮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蔗糖、苯甲酸钠及K^+,Zn^2+,Cu^2+,Al^3+对西梅果皮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Vc对西梅果皮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该色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80℃),高温(100℃)对其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光照2d对西梅果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日光照射对色素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果皮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