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基于利益补偿目标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广辉 崔疏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6,207,共17页
以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实现对现有纵向补偿机制的补充和延伸,是助力主产区发展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厘清补偿目标是构建横向补偿机制的前提。从政策形成的历史逻辑来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两个积极性... 以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实现对现有纵向补偿机制的补充和延伸,是助力主产区发展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厘清补偿目标是构建横向补偿机制的前提。从政策形成的历史逻辑来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两个积极性”和促进“产销协作”,其内在逻辑是解决央地在粮食产销事务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然而,现有以中央转移支付为主的补偿政策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难题。针对现有补偿政策存在的不足,应构建以基金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内生性补偿、外生性补偿、产业链建设、供应链建设和产销市场建设五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补偿 横向补偿 产销协作 种粮积极性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交通农业模式机器人化作业平台路径规划方法
2
作者 闫洪峰 李法镰 +3 位作者 朱玉 李璐 吴海华 方宪法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针对受控交通农业模式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自主作业需求,提出一种对多边形地块具有普适意义的全生产周期作业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构建主永久道网络与子作业路径层双层结构,通过等距缩放与顶点平滑规划转向预留区路径,基于垂直行进方向... 针对受控交通农业模式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自主作业需求,提出一种对多边形地块具有普适意义的全生产周期作业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构建主永久道网络与子作业路径层双层结构,通过等距缩放与顶点平滑规划转向预留区路径,基于垂直行进方向投影长度最小化原则确定中心作业区行方向;对主永久道网络设计间隔梭行的遍历顺序,对子作业路径层设计相邻梭行遍历顺序;采用Dubins曲线设计衔接路径,并设计潜在弹性出入口以解决作业弹性中断路径衔接问题;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满足运动学约束的路径,消除传统直线-圆弧路径的曲率突变缺陷。综合考虑作业路径占比、作业覆盖率、曲率变化率、路径跃度、压实区域面积占比等指标,以机器人化作业平台为对象进行田间路径规划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凸/凹多边形地块中,主永久道作业路径长度占比达77.21%,子作业层作业路径占比56.87%;作业覆盖面积占比均达90.65%;最大曲率变化率不大于0.04 m^(-2),跃度不大于0.05 m^(-3);总压实区域占比8.83%,将全生产周期作业路径限制在永久固定道上,满足受控交通农业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交通农业 机器人化作业平台 全生产周期路径规划 运动学约束 序列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牛业发展趋势与当前困局破解
3
作者 刘强 闫国骏 王泽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共7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养牛行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破解思路与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政策对养牛业的推动作用,指出智能化、绿色环保和全产业链整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详细剖析了养牛行业在产业链完善、疫... 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养牛行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破解思路与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政策对养牛业的推动作用,指出智能化、绿色环保和全产业链整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详细剖析了养牛行业在产业链完善、疫病防控、生产水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创新性的提出了牧场生产效率模型,根据新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系统解”思路和“TMSC”[即经营问题技术解(T)、技术问题管理解(M)、管理问题激励解(S)和激励问题理念解(C)]循环体系,通过技术、管理和激励机制的优化,提升养牛场的经营效益;基于“四精”理念,为牛场健康发展提供了精准定位、精心设计、精诚合作和精耕细作的策略建议,旨在帮助养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牛业 发展趋势 面临挑战 破解思路 生产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
4
作者 刘娟 马裕霞 +3 位作者 姚能昌 徐昀 邢晓琳 杨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节服务类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主要包括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横向补偿、林业碳汇,物质供给类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类产品主要通过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价值;保山市属国有林场公益林、天然林占比大,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模式;林业碳汇具有一定的基础,是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林场主体改革前发展多种经营,积累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的一些基础,但受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通过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机制创新后,生态产业化经营将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见效最快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 森林生态保护补偿 林业碳汇 保山市属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实现驱动下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
5
作者 李研 刘宵序 +1 位作者 陈松 王华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在界定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内涵与概念范畴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驱动,提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产出测量框架、指标和价值计算原理。综合利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林场每年约创造... 在界定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内涵与概念范畴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驱动,提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产出测量框架、指标和价值计算原理。综合利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林场每年约创造11.2亿元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尚未得到补偿,按照价值大小排列的森林生态产品子类别为:空气净化,占总价值的59.51%;涵养水源,占总价值的17.37%;固碳释氧,占总价值的12.12%;保护土壤,占总价值的6.66%;生物多样性,占总价值的3.44%;林木,占总价值的0.88%;科研成果,占总价值0.01%。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结果,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标准,加大对林场的生态补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生态产品价值 塞罕坝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基于数字化养猪的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惠 吴惠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基于对数字化养猪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生猪养殖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受到国家和市场的外部动力驱动,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生产管理的内生...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基于对数字化养猪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生猪养殖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受到国家和市场的外部动力驱动,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生产管理的内生动力驱动。数字养殖丰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形成了“机器人”的新型劳动组合、经育种系统筛选后的新型劳动对象、“机器管人”的新型劳动关系、被重构的新型劳动时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然而,数字养猪遭遇了自上而下研发推广的新型劳动工具脱离实际需求、高额的试错成本、新型劳动工具与劳动者及劳动对象不协调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困境。因此,仍需从劳动者主体、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新型生产关系等角度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养猪 农业新质生产力 劳动者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绿色补贴与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 被引量:1
7
作者 钱罕 文长存 刘强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4,共14页
融资约束是制约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基于对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四川5省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测量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实证分析融资约束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探究政府绿... 融资约束是制约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基于对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四川5省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测量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实证分析融资约束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探究政府绿色补贴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融资约束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融资约束的强度每增加1单位,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度下降7.98%。融资约束对不同类型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绿色认证技术受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最大。绿色补贴在缓解融资约束的负向作用上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加剧了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大的农场主经营的家庭农场受到融资约束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更大;低经营收入、低劳动力投入的中小型农场受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缓解融资约束、优化绿色政策补贴的调节作用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转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绿色生产技术 农业绿色发展 家庭农场 绿色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三生功能与活力的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振兴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亚锋 易呈锋 +5 位作者 杜平平 刘海英 吕昌河 张力予 吴聘奇 王宗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4-276,共13页
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振兴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农牧交错区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基于自然村域概念,构建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其“三生功能”水平,借助社会网... 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振兴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农牧交错区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基于自然村域概念,构建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其“三生功能”水平,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活力水平,采用GeoSOS-FLUS模型及Tapio脱钩模型划分农村居民点优化类型,利用三角模型识别农村居民点主导功能并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村民出行特征,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可镇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与活力的整体水平均较高,约82%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水平中等以上,近86%农村居民点活力水平Ⅱ级以上,但可镇生态恶劣,约47%农村居民点生态功能处于低水平;2)可镇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与活力总体呈挂钩关系,“三生功能”水平高的农村居民点普遍具有更强活力,且农村居民点被划分5类: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提升型、一般存续型和搬迁撤并型;3)针对可镇5类农村居民点主导功能及村民出行特征,从功能优化、活力提升角度制定“引导土地流转,规范土地征收”“立足优势产业,促进农业转型”等多种振兴路径。研究有助于理解农牧交错区乡村发展的复杂性并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振兴路径 三生功能 活力 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慧秋 谷粟琨 +8 位作者 李志佳 赵善江 顾文源 马志愤 魏玉东 韩燕 董飞 徐伟 马修国 《中国乳业》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在我国奶业产业格局中,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买卖合同关系,产业上下游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双方产业主体地位不够平等,产业利益分配不够合理。支持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密切利益联结、提升养殖效益、稳固养殖基础地位、优化... 在我国奶业产业格局中,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买卖合同关系,产业上下游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双方产业主体地位不够平等,产业利益分配不够合理。支持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密切利益联结、提升养殖效益、稳固养殖基础地位、优化乳制品供给结构、满足消费差异化需求意义重大。2023年以来奶业阶段性困难引发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需求更强烈,但受产业政策限制和区域差异性管理措施等影响,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主要模式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本文结合产业调研情况,梳理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典型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奶牛养殖 乳制品加工 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订单农业对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马桂芬 赵达君 +2 位作者 陈玉兰 宋增辉 郅建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42,352,共10页
订单农业作为联结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最佳途径,能有效带动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基于新疆博湖县、焉耆县、和硕县、温宿县4个辣椒主产县380份辣椒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订单农业对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订单农业作为联结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最佳途径,能有效带动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基于新疆博湖县、焉耆县、和硕县、温宿县4个辣椒主产县380份辣椒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订单农业对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订单农业能有效带动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不同订单模式带动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效果存在差异,订单农业对不同资源禀赋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效果不同,对专业化程度高的辣椒种植大户带动效果更好。订单农业主要通过收益预期和质量监督机制影响辣椒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订单农业发展,完善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农业 绿色生产技术采纳 辣椒种植户 作用机制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万凤宇 韩雨博 +1 位作者 吴丽飞 王鑫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13,共7页
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具备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机制,因此,其在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黄酮的生理功能以... 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具备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机制,因此,其在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黄酮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的影响,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生物活性 生产性能 动物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禀赋、务农黏性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基于江西省“百村千户”面板数据
12
作者 郭岩 汪兴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9-1429,共11页
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探讨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2021年和2023年3期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 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探讨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2021年和2023年3期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讨论后依然成立。2)土地禀赋通过提升农户务农黏性(包括农业劳动时间和持续务农意愿)间接促进其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其中持续务农意愿是主要的中介因素。3)农业绿色生产补贴在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土地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在务农年限和生产目的层面具有异质性。基于此,政策制定应注重从量、质、权方面改善农户土地禀赋,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与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劳动分工与资源配置,同时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并针对不同农户群体实施差异化措施,以全面提升绿色生产行为采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禀赋 务农黏性 农业绿色生产补贴 绿色生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大型粮食基地生产保供的农场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
13
作者 王一鸣 仪忠凯 +3 位作者 徐英 涂正宏 刘延龙 李振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0-109,共10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各农垦区大型农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海量灌溉设施的集中无序用电引发了严重的输电拥堵、电压跌落问题。首先,文中推导了描述灌溉用电、土壤湿度和作物产量关联关系的数学传播链模型。以...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各农垦区大型农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海量灌溉设施的集中无序用电引发了严重的输电拥堵、电压跌落问题。首先,文中推导了描述灌溉用电、土壤湿度和作物产量关联关系的数学传播链模型。以综合用电成本和粮食减产最低为目标,统筹考虑配电网运行安全和农业生产约束,提出了考虑大规模灌溉负荷生产保供的农场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针对农场配电网运行环境特有的降水等多元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近邻传播聚类的农场配电网典型场景构建方法。进而,提出了统筹考虑多元随机因素的大型粮食基地农场配电网随机优化调度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农场 优化调度 用电 不确定性 近邻传播聚类 保供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养殖对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艳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4,共5页
文章基于2015—2023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规模化养殖对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规模化养殖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可显著降... 文章基于2015—2023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规模化养殖对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规模化养殖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可显著降低畜牧业碳排放强度,有效驱动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化养殖更能促进高机械化水平地区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文章提出统筹推进养殖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打造多元化畜牧业减污降碳模式、设计差异化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方案的建议。研究表明,推动规模化养殖对培育畜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绿色新质生产力 规模化养殖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李思懿 田梦 +1 位作者 徐峰 李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1,共11页
【目的】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效应和机制。【方法】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作用机制,并以地理位置为分类标准进行异质性检验。【... 【目的】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效应和机制。【方法】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作用机制,并以地理位置为分类标准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数字经济抑制生猪生产波动作用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生猪生产规模化,进而抑制生猪生产波动。异质性结果显示:西部和中部数字经济发展对抑制生猪生产波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抑制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结论】在政策支持上要重视生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精准施策稳定生猪生产,缓解猪周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化养殖 生猪生产 规模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壹帆 陈慧杰 李雪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在中国农村由“打工经济”逐步向“创业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的数据,从微观农户视角,考察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通过... 在中国农村由“打工经济”逐步向“创业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的数据,从微观农户视角,考察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细分劳动生产率类别发现,试点政策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农户非农劳动生产率;对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而言,试点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正向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又通过降低务农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正反效应形成了抵消。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农户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相较于高收入农户,试点政策对低收入农户非农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推广完善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广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中的益贫性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创业 农户劳动生产率 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何以嵌入集体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于闽、川、赣三省的经验
17
作者 金铂皓 马贤磊 杜焱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实现集体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连接点。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变革,集体林区面临着村民资源依赖性下降、村集体生产要素结合能力欠缺和合作社融资规模萎缩等挑战,倒逼集体林区探索国有林... 实现集体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连接点。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变革,集体林区面临着村民资源依赖性下降、村集体生产要素结合能力欠缺和合作社融资规模萎缩等挑战,倒逼集体林区探索国有林场嵌入集体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治理机制。基于闽、川、赣三省调研,采用多案例比较法发现:国有林场作为中国特色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灵活应用数字化公共服务、权益保障、资源整合和大市场对接四项工具,并针对单户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种集体林地经营模式创造出统揽经营、地块分工和产销服务三种国有林场的嵌入模式,有效推进集体林业生态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进一步指出,国有林场立足枢纽地位,运用独特的连接性和桥接性社会资本,以实现平衡数据访问和数据安全、提升农户收益和财产安全感知、增强村庄和外部行动者联动能力的目标,进而促进集体林业治理转型。因此,建议把国有林场嵌入集体林业治理作为一种建设方向,通过构建数字化共同体,创新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和延伸林业价值链等手段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业 生态产品 国有林场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庆松 官俊良 +9 位作者 张兴志 何苹萍 韦嫔媛 张立 李蔚 郑玉斯 陈泳先 李鑫 许尤厚 彭金霞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以来,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为科学探究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本研究对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生产情况及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年平均产量为93.85×10^(4...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以来,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为科学探究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本研究对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生产情况及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年平均产量为93.85×10^(4)t,占全国海水养殖贝类的6.70%,且广西海水养殖贝类产量占全国贝类产量比例逐年增加;从碳汇量来看,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估算量年均值约为7.62×10^(4)t,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牡蛎、蛤、螺、贻贝、扇贝、蚶、蛏。其中,牡蛎贡献最大,占贝类碳汇量的61.55%,是广西主要的经济贝类,其次是蛤,占碳汇量的29.53%;从单位面积碳汇效率来看,贻贝的碳汇效率最高,达到了8.49 t/hm^(2),其次是牡蛎和蛤,分别为2.93 t/hm^(2)和2.57 t/hm^(2)。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在不投饵的前提下属于碳汇,且碳汇潜力和减排经济价值巨大。此外,为助力我国碳汇渔业发展,广西应加快构建渔业碳汇交易平台和主要经济贝类品种的碳收支模型,探究贝类对碳、氮、磷的迁移和转换规律等。贝类拥有固碳高效的特点,未来将成为广西海水养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海水贝类养殖 生产情况 碳汇效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项圈监测的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对母牛和犊牛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吴东霖 王山山 +3 位作者 赵少斌 张展赫 邵凯 徐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0,共7页
试验旨在利用智慧项圈监测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并分析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对奶牛及其后代犊牛健康状况、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智慧项圈收集1463头荷斯坦奶牛的围产前期采食时间数据,同时记录奶牛的分娩评分、产后疾病评分、产奶高峰期产... 试验旨在利用智慧项圈监测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并分析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对奶牛及其后代犊牛健康状况、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智慧项圈收集1463头荷斯坦奶牛的围产前期采食时间数据,同时记录奶牛的分娩评分、产后疾病评分、产奶高峰期产奶量,收集后代犊牛的初生重、哺乳期疾病评分和哺乳期日增重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对奶牛分娩评分、产后疾病评分和产奶高峰期产奶量的影响符合二次曲线关系(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90 min/d或高于180 min/d均会显著提高分娩评分(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90 min/d或高于150 min/d均会显著降低产奶高峰期产奶量(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120 min/d或高于180 min/d均会显著提高产后疾病评分(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为120~180 min/d时产后发病率较低且疾病种类最少。(2)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对其后代犊牛初生重、哺乳期疾病评分和哺乳期日增重的影响符合二次曲线关系(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90 min/d会显著降低犊牛的初生重(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60 min/d或高于150 min/d均会显著降低犊牛日增重(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低于90 min/d或高于150 min/d均会显著提高犊牛哺乳期疾病评分(P<0.05),围产前期采食时间在90~120 min/d时其后代犊牛哺乳期总体疾病评分和肺炎发病率最低。综上,奶牛围产前期采食时间会影响自身及其犊牛的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推荐围产前期奶牛最佳采食时间范围为120~150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智慧畜牧 智慧项圈 采食时间 犊牛 健康状况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经济福利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测度
20
作者 魏建 戴永务 刘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210,共16页
【目的】改善农户经济福利水平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新林改”)的主要政策目标。本研究试图回答新林改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基于林业生产投资和非农就业的中介视角,揭示新林改福利效应的作用机制,为优化家庭生产结构、提升... 【目的】改善农户经济福利水平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新林改”)的主要政策目标。本研究试图回答新林改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基于林业生产投资和非农就业的中介视角,揭示新林改福利效应的作用机制,为优化家庭生产结构、提升农户经济福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国9省(区)18县(市)862户2003—2019年长期跟踪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从林业生产投资和非农就业视角出发,探究新林改对农户经济福利的作用机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估计新林改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1)新林改能够显著增加农户家庭总收入和总消费,进而提升经济福利水平;2)增加林业生产投资和提高非农就业程度是新林改发挥经济福利效应的主要路径;3)新林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森林资源禀赋较高地区的经济福利效应更大,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群体的收入效应和中等消费水平农户群体的消费效应更为显著;4)新林改对持有林权证时间较长农户经济福利的促进作用更大,集体林地颁证比例越高,农户经济福利提升效应越大。【结论】新林改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经济福利,但新林改经济福利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滞后性,且具有明显的群体和时空上的异质性。需要继续通过确权颁证确保每个农户所有林地地块均能拿到产权证,并且继续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以及通过精准识别农户群体异质性实施精准帮扶、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森林资源丰富度较高地区的林业政策扶持和项目倾斜来助推农户经济福利实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经济福利 林业生产投资 非农就业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