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玉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 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构成与效率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和载体理论的发展。基于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关系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与数字经济、数实融合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大力弘扬科技企业家精神,升级各类科技园、产业园,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优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节点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单元模型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耀 胥民尧 +1 位作者 纵岗 侯长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0,共18页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维可变边中节点单元模型,介绍了边中节点的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显式表达式;随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三维层次,建立了一种可变面中节点单元模型,并将节点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表达式扩展到三维单元.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平面及空间问题的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并通过端部承受弯矩荷载、集中荷载及拉伸荷载的悬臂梁算例,论证了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的数值精度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建立的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此外,疏密网格之间的交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也无需构造插值函数或约束函数,仅依靠疏密网格交界面共用的边中节点(2D)及面中节点(3D)即可确保疏密网格交界面的节点位移协调;同时,模型和方法独立于单元类型、单元维度、节点数量及分布等因素,具有优异的空间可扩展性能及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力元法 变节点单元 余能原理 悬挂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自动炮 FORC 原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劲松 王文中 张月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和发展给自动炮后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降低小口径自动炮的后坐力是现代火炮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最佳后坐力控制原理(FORC)是小口径自动炮减小后坐力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该文在理论研究的... 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和发展给自动炮后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降低小口径自动炮的后坐力是现代火炮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最佳后坐力控制原理(FORC)是小口径自动炮减小后坐力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该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FORC原理的特性,并以一种FORC装置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键合图理论建立了FORC装置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了其动力学过程的特性曲线,验证了FORC原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炮 动力学 减振装置 键合图 forc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林奕希 蒋雨桥 +6 位作者 冯相民 要腾宇 夏颖慧 刘振辉 郑明波 申来法 许真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48,共19页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兼顾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效率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呈现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和前景,重点介绍了其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液、电极/电解质(液)界面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了材料领域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所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第一性原理计算 机器学习 分子力场 电化学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的流体⁃结构网格节点力传递方法
5
作者 鲜章林 程辉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9-716,共8页
在流体⁃结构联合分析过程中,获得流体网格计算结果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传递方法将节点载荷映射到结构网格上.为了满足复杂曲面上节点力的传递精度要求,提出基于临界二面角判据和最大/最小影响半径的搜索算法,完成曲面上插值区域的判定... 在流体⁃结构联合分析过程中,获得流体网格计算结果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传递方法将节点载荷映射到结构网格上.为了满足复杂曲面上节点力的传递精度要求,提出基于临界二面角判据和最大/最小影响半径的搜索算法,完成曲面上插值区域的判定.采用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三维节点力插值方法完成节点力在两套计算网格之间的数据传递,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传递前后载荷分布、合力、合力矩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力插值 最小势能原理 临界二面角判据 最大/最小影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惯容减震系统基本概念及设计范式的讨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瑞甫 吴敏君 潘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8-1861,共14页
惯容是惯性控制力与相对加速度成比例的力学元件,这种特殊的惯性力尚未见诸经典结构动力学理论。本研究从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的角度,提出惯容元件是一种真实惯性力元件,并说明了其与经典质量元件虚拟惯性力的区别。同时为说明其应用于... 惯容是惯性控制力与相对加速度成比例的力学元件,这种特殊的惯性力尚未见诸经典结构动力学理论。本研究从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的角度,提出惯容元件是一种真实惯性力元件,并说明了其与经典质量元件虚拟惯性力的区别。同时为说明其应用于减震领域时与经典减震技术的区别,梳理了经典减震技术的原理;从惯容元件和惯容系统的力学本构关系出发,对惯容元件、惯容系统以及惯容减震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和论述。从惯容减震结构的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等角度,对惯容减震技术的增效原理进行了揭示。进而介绍了惯容系统特有的动态负刚度、轻量化调谐以及模态靶向控制等特征,为结构高性能减震控制提供了新的可能与途径。提出了层间式、轻量调谐式及隔震式惯容减震结构的设计理论框架,即性能导向的优化设计,为惯容减震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控制 真实惯性力 惯容 减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形机器人数据处理目的原则的再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方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200,共15页
人形机器人产业对数据的需求量急剧扩大,使得提前预知处理信息的目的变得更为困难。产业链条更为复杂与场景更为多元也给规制带来新挑战。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越来越不具有确定性,个人信息二次使用规则的缺位以及目的原则的判断标准不一... 人形机器人产业对数据的需求量急剧扩大,使得提前预知处理信息的目的变得更为困难。产业链条更为复杂与场景更为多元也给规制带来新挑战。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越来越不具有确定性,个人信息二次使用规则的缺位以及目的原则的判断标准不一,都要求从体系上对目的原则进行重新审视。将法律直接转化为代码面临重重困境。按照人形机器人的不同应用场景先行引入标准,摒弃水土不服的兼容性规则以及维持研究目的的开放性,是在技术快速变革的社会中把握支持性结构与适应性流变之间平衡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原则 人形机器人 个人信息保护 标准化 场景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折叠渡板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永彪 王倩倩 程海鹰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作为辅助运载平车装卸车辆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折叠渡板存在依靠人力搭建、组装费时耗力与收纳不便等问题。面向具有回转平台的铁路运载平车,设计一种全自动收展的折叠渡板,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原理分析折叠渡板的运动特性,研究折叠机构对... 作为辅助运载平车装卸车辆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折叠渡板存在依靠人力搭建、组装费时耗力与收纳不便等问题。面向具有回转平台的铁路运载平车,设计一种全自动收展的折叠渡板,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原理分析折叠渡板的运动特性,研究折叠机构对渡板收展的控制情况,得出折叠机构尺寸参数与受力性能的关系。基于Adams仿真软件输出的轨迹曲线验证了折叠渡板展开原理的正确性,并对折叠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折叠机构各油缸推力均有明显减小,渡板的收展更加省力。研究结果表明:折叠渡板收展灵活,折叠机构受力性能良好,折叠渡板的设计与仿真为新一代折叠渡板的设计及优化创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折叠渡板 折叠机构 机构原理 受力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势能原理基面力元法的橡胶混凝土损伤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东翼 应黎坪 +2 位作者 付毓 孙钰程 彭一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6,22,共6页
以势能原理基面力元的方法为基础,对橡胶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性能展开了分析,建立了橡胶混凝土随机圆骨料模型,模拟了橡胶混凝土单轴静态受压的破坏过程,对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橡胶掺量下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数值模拟... 以势能原理基面力元的方法为基础,对橡胶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性能展开了分析,建立了橡胶混凝土随机圆骨料模型,模拟了橡胶混凝土单轴静态受压的破坏过程,对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橡胶掺量下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单轴受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受骨料随机分布影响较小,并且随着橡胶掺量的提高,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与物理试验对比发现,该细观损伤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开裂过程,为今后分析橡胶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基面力元法 势能原理 静态受压 橡胶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语境下“合同效力”的层次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光荣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从《民法典》与《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就行政审批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等所作的规定看,“合同效力”在我国民法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广义的合同效力与广义的合同拘束力属同义语,是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认可和保护,其... 从《民法典》与《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就行政审批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等所作的规定看,“合同效力”在我国民法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广义的合同效力与广义的合同拘束力属同义语,是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认可和保护,其前提是合同具备有效要件,即“依法成立”。因此,合同无效与合同不成立并无实质区别。但是,为了准确描述合同已依法成立但未生效的法律状态,我国民法有时是在狭义上使用合同拘束力的概念,并将其与狭义的合同效力概念区别开来:前者指当事人于合同依法成立后不得擅自撤销或者解除合同,并不得违反诚信原则恶意阻止条件成就或消极对待报批义务;后者则指当事人一方得基于合同请求对方履行约定的义务,即履行效力。此外,由于我国民法上的买卖合同不仅包含当事人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而且包含当事人移转所有权的意思,因此,还应将买卖合同的效力进一步区分为履行效力与移转效力。“合同效力”的此种层次性,既是现代交易阶段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民法体系特色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效力 合同的拘束力 合同的履行效力 合同的移转效力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磁场标定的微动力测试平台研究
11
作者 何雨璐 封锋 +2 位作者 王泽文 沈小东 郭洪靖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0-737,共8页
针对微纳卫星的微动力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对mN级微动力进行测试与分析的扭摆型微动力测试平台;基于电磁力法,采用通电导线和电磁铁组合的方式设计了该测试平台的关键装置--微小标定力产生装置。利用高精度电子天平和激光位移传感器... 针对微纳卫星的微动力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对mN级微动力进行测试与分析的扭摆型微动力测试平台;基于电磁力法,采用通电导线和电磁铁组合的方式设计了该测试平台的关键装置--微小标定力产生装置。利用高精度电子天平和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微动力测试平台进行了静态标定,并通过对导线在磁场中不同位置进行标定实验,得到重复性误差为0.264%,验证了均匀磁场标定的可行性;采用阶跃响应法对测试平台的系统参数进行了标定,最后对微动力测试平台的不确定度和标定方法带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的测量范围为1~400 mN,分辨率约为1 mN,静态标定的不确定度为8.41 mN,标定方法误差为0.84%,误差较小,能为微动力测量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力测量 扭摆原理 电磁力 均匀磁场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型磁通切换电机特性分析的时步有限元模型
12
作者 杜巍 吴玉磊 +1 位作者 闻程 马增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5-32,共8页
针对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结构相对复杂,现阶段运行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时步有限元为工具,建立了一种研究DLFSPM运行特性的场路耦合分析模型。阐述了DLFSPM电动运行原理,并推导出ABC坐标系下的运行特性方程。为解决... 针对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结构相对复杂,现阶段运行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时步有限元为工具,建立了一种研究DLFSPM运行特性的场路耦合分析模型。阐述了DLFSPM电动运行原理,并推导出ABC坐标系下的运行特性方程。为解决直线电机仿真环境下的开域处理问题,建立圆弧形电机仿真拓扑,以一台额定输出电磁推力为400 N的DLFSPM样机为例,得到可以同时考虑DLFSPM内部磁场和外电路特性的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该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其空载特性和力角特性,仿真与实测的相关对比曲线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进一步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 场路耦合 运行原理 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 空载特性 力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 被引量:116
13
作者 袁志华 冯宝萍 +1 位作者 赵安庆 梁爱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1,共2页
建立了农作物茎秆的力学模型 ,利用力学理论和方法 ,给出了农作物茎秆临界力的具体表达式 ,该表达式对于多种农作物例如 :玉米、水稻、小麦、谷物等都是适用的。根据该表达式 ,可对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临界力越大 ,抗倒伏... 建立了农作物茎秆的力学模型 ,利用力学理论和方法 ,给出了农作物茎秆临界力的具体表达式 ,该表达式对于多种农作物例如 :玉米、水稻、小麦、谷物等都是适用的。根据该表达式 ,可对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临界力越大 ,抗倒伏能力越强。临界力可以作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评价的通用指标。对于同一种作物品种 ,种植密度不同 ,或肥力不同 ,其抗倒伏能力不同 ,茎秆系数越小 ,抗倒伏能力越强。茎秆系数可作为同一品种作物间 ,抗倒伏能力的评价指标。文中给出了农作物倒伏与茎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为作物抗倒品种的选育、收获机械的设计、桔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茎秆 抗倒伏 力学分析 综合评价 势能驻值原理 临界力 倒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红兵 王英明 +2 位作者 张巧显 熊晓波 刘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3-938,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点。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点。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西省从1996年到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提出相应的土地管理对策,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出口布局对人群疏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李广燕 丁霖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进行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的仿真分析。社会力模型以牛顿动力学为基础,由不同力的表达式体现行人不同的动机和影响,比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社会心理和物理作用。该模型模拟结果可靠,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但缺点是计算... 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进行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的仿真分析。社会力模型以牛顿动力学为基础,由不同力的表达式体现行人不同的动机和影响,比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社会心理和物理作用。该模型模拟结果可靠,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但缺点是计算量太大、运算效率低。本文据此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优化,比如障碍物作用力的静态网格处理以及应用局部性原理,使得该模型能更为真实的体现人群的运动,同时也可提高运算效率。以南京新街口地铁车站为仿真对象,针对车站出口布局对人员安全疏散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加以分析,其结果可为地铁车站的出口布局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模型 人群疏散 局部性原理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吸式精密排种原理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5
16
作者 胡建平 毛罕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8,共4页
针对蔬菜、花卉种子体积小、质量小及形状不规则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排种方式——磁吸式精密排种。应用有关磁选理论 ,建立了磁吸式精密排种的力学模型 ,得出了单粒磁粉包衣种子在气隙磁场中所受磁力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实现精密排种... 针对蔬菜、花卉种子体积小、质量小及形状不规则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排种方式——磁吸式精密排种。应用有关磁选理论 ,建立了磁吸式精密排种的力学模型 ,得出了单粒磁粉包衣种子在气隙磁场中所受磁力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实现精密排种的基本条件。通过对白菜、番茄种子的排种试验 ,其单粒精播率达 90 % ,漏播率低于5 % ,说明这一排种方式具有较高的播种精度和对不同类型种子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吸式精密排种器 工作原理 力学模型 精密播种机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桁梁悬索桥风-车-桥分析系统建立与可视化实现 被引量:24
17
作者 韩万水 刘焕举 +2 位作者 包大海 黄平明 袁阳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从钢桁梁断面风荷载和车辆荷载加载角度对现有风-车-桥耦合振动系统进行精细化改进。首先基于钢桁梁自身结构特性,以桁杆为单位,对静风力和抖振力,采用合力等效原则,使得任意时刻每个截面内所有节点所受静风力和抖振力的合力与作用在该... 从钢桁梁断面风荷载和车辆荷载加载角度对现有风-车-桥耦合振动系统进行精细化改进。首先基于钢桁梁自身结构特性,以桁杆为单位,对静风力和抖振力,采用合力等效原则,使得任意时刻每个截面内所有节点所受静风力和抖振力的合力与作用在该截面形心的等效静风力和抖振力相等,求取每个节点的静风力和抖振力;对于自激力,依据刚体运动学理论,推导了钢桁梁截面节点与相应截面形心两者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响应不变原则,获取每个节点的自激力。其次在已建立适用于单主梁模型的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融入提出的钢桁梁风荷载精细化分析方法,构建大跨钢桁悬索桥风-车-桥分析系统,并基于OpenGL技术集成开发风荷载作用下随机车流过桥的动态可视化功能。最后依托一座典型大跨钢桁悬索桥,采用建立的分析系统,对不同风速和车流密度作用下的桥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跨中竖向位移响应主要受车辆荷载控制,横向位移同时受风荷载和车流密度控制,但风荷载起主要作用;随着风速和车流密度的逐渐增大,跨中内力与位移响应极值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桥系统 合力等效原则 响应不变原则 钢桁梁 刚体运动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片状氢氧化镁的合成及其第一性原理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永红 范天博 +4 位作者 刘露萍 李莉 李雪 郭洪范 刘云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3-3849,共7页
分别以硝酸镁和氯化镁为原料,氨气为沉淀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六方片状氢氧化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表征。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氢氧化镁的各个经常显露面族的能量、电子结构和布居数进行理论计... 分别以硝酸镁和氯化镁为原料,氨气为沉淀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六方片状氢氧化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表征。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氢氧化镁的各个经常显露面族的能量、电子结构和布居数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轨道对氢氧化镁晶体各表面的结构稳定性起着主导作用,氢氧化镁晶体(001)面的总能量较低,O-Mg和H-Mg键的结合力较强,存在热力学稳定性,会成为顽强显露晶面,较好地解释了氢氧化镁六方片状形貌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合成 第一性原理 表面 化学键力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齿端面密封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海生 刘振全 +2 位作者 彭斌 陈英华 王作洪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涡旋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之间间隙存在泄漏损失,它是影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涡旋齿端面加由自润滑材料制成的密封条是实现无油润滑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密封条的基本特点,介绍... 涡旋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之间间隙存在泄漏损失,它是影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涡旋齿端面加由自润滑材料制成的密封条是实现无油润滑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密封条的基本特点,介绍了密封条的两种结构模型,说明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密封条正常工作应满足的条件及选用两种结构模型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密封条不但可以阻止通过轴向间隙的泄漏,而且降低了涡旋齿与涡盘底部摩擦功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 密封条 结构模型 工作原理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力传感器的一种动态解耦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科军 殷铭 张颖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提出了一种传感器不变性动态解耦方法.基于动态标定实验,进行传感器动态建模,在离散域设计解耦网络,分别对构造模型和腕力传感器进行解耦,效果良好.该方法简单、实用。
关键词 腕力传感器 动态解耦 不变性原理 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