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酒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附吉林省1057例原发性肝癌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岩 高歌 +3 位作者 王江滨 王丽英 王秀英 刘德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明确饮酒与肝炎病毒感染是否有协同致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 10 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3 171例非肝病患者的饮用酒精量和HBV/HCV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 明确饮酒与肝炎病毒感染是否有协同致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 10 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3 171例非肝病患者的饮用酒精量和HBV/HCV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0 0 )g/d者OR值为 1 41,>10 0g/d为 3 0 4。饮酒可增加HBV、HCV感染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0 0 )g/d的HBV感染者OR值为 18 82 ,>10 0g/d为 3 1 15 ;饮酒 ( 40 - 10 0 )g/d的HCV感染者OR值为 3 2 0 2 ,>10 0g/d为 47 63 ;饮酒 ( 40 - 10 0 )g/d的HBV、HCV重叠感染OR值为 79 3 9,>10 0g/d为12 1 42。 45 2例行HBV -DNA检测的患者中 ,非嗜酒史者阳性率为 2 6 15 % ,饮酒 ( 40 - 10 0 )g/d为 49 0 7% ,饮酒 >10 0g/d为 70 5 6% ;特别是HBsAg、抗 -HBc、抗 -HBe阳性的重度嗜酒者HBV -DNA阳性率最高为 78 2 1%。嗜酒可增加HBV、HCV及重叠感染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酒精对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原发性肝癌 病因学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ets-2,IGF-Ⅱ,C-myc和N-ra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连兆瑞 吴孟超 +2 位作者 顾建人 周筱梅 徐国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12对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癌旁组织ets-2,IGF-Ⅱ,C-myc和N-ras的表达。在12对标本中,至少有1种以上的癌基因表达增加。ets-2表达最多见,12对标本中均有表达,以3.5和2.4 kb的条带为主,而正常对照肝表达4.5,3.5和2.4 kb条带,... 本文研究了12对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癌旁组织ets-2,IGF-Ⅱ,C-myc和N-ras的表达。在12对标本中,至少有1种以上的癌基因表达增加。ets-2表达最多见,12对标本中均有表达,以3.5和2.4 kb的条带为主,而正常对照肝表达4.5,3.5和2.4 kb条带,以4.5和3.5 kb条带为主。6例癌旁组织ets-2的表达高于PHC。IGF-Ⅱ在3对标本中表达为5.0和2.0 kb的胚胎型转录物;1例标本癌旁组织有5.0和2.0 kb IGF-Ⅱ表达而PHC中却没有表达.N-ras在8/12 PHC和6/12癌旁组织表达为4.0 kb的条带,2例癌旁组织N-ras的表达高于PHC.9/12 PHC和6/12的癌旁组织有4.0 kb C-myc表达条带,其中1例癌旁组织C-myc的表达高于PHC.在2例PHG,除4.0 kb条带外还有2.2 kb的C-my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癌基因 癌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IL-3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惠婷 李冰 +1 位作者 曹炬 张莉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2-1688,共7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CXCL13、IL-3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8例PHC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XCL13、IL...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CXCL13、IL-3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8例PHC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XCL13、IL-31的表达水平,统计软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与肝功能预后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CXCL13、IL-31、AFP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CXCL1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肿瘤大小、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Child-pugh评分(Child pugh score)呈正相关;CXCL13联合A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P<0.0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8%、100%,较两种指标单独诊断时明显增高。然而,PHC患者血清IL-3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临床各项指标均不相关。结论:CXCL13在PHC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并未发现IL-31在PHC患者血清中存在表达增高的现象。因此,CXCL13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XCL13 IL-31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治法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海燕 张静 +1 位作者 尤夏 周维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原发性肝癌病死率高,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生存期较短。中医药疗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根据肝癌患者肝体受损、木土失和、湿热瘀毒、正虚邪入、肝肾两虚的病机特点,总结了养血柔肝、养肝疏肝健脾并用、分病程清利... 原发性肝癌病死率高,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生存期较短。中医药疗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根据肝癌患者肝体受损、木土失和、湿热瘀毒、正虚邪入、肝肾两虚的病机特点,总结了养血柔肝、养肝疏肝健脾并用、分病程清利解毒活血、重用生黄芪补气托毒、滋水涵木肝肾同补等5种肝癌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谦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主要为经肝动脉途径化疗栓塞和影像导向下的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主要为经肝动脉途径化疗栓塞和影像导向下的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部分原发性肝癌非常有效。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要综合灵活应用,也可以作为肝脏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建立一个合理的治疗程式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测定鉴别肝癌与肝硬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亦根 党玉琴 +1 位作者 吴国荣 程光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2.6%,与肝硬变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故血清唾液酸测定不仅在诊断肝癌上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肝硬变 肝脏肿瘤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喜泰 韩絮琳 +2 位作者 屠振兴 秦一中 崔正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8%,27例华裔印尼(印尼)患者的HBVM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9.3%及48.1%,提示我国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CV感染不是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HBV存在状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连兆瑞 吴孟超 +1 位作者 徐来 顾健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本文报告了12对原发性肝癌(PHC)和癌旁组织HBV存在状态的研究结果。在11/12(91.5%)的PHC和9/12(75%)的癌旁组织有HBV DNA整合。整合没有特异性的位点。在2例癌旁组织有单纯游离型的HBV,而相应的PHC中却有HBV DNA的整合,提示HBV整合与... 本文报告了12对原发性肝癌(PHC)和癌旁组织HBV存在状态的研究结果。在11/12(91.5%)的PHC和9/12(75%)的癌旁组织有HBV DNA整合。整合没有特异性的位点。在2例癌旁组织有单纯游离型的HBV,而相应的PHC中却有HBV DNA的整合,提示HBV整合与PHC发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PHC中整合HBV DNA的量多于癌旁组织,表明是克隆选择作用的结果。在4例病人肝组织内,检测到缺陷型游离HBV,虽然能够在肝内复制,但不能释放入血中。本文同时讨论了HBV整合在PHC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细胞癌 癌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肝癌患者非癌肝组织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永煌 罗伯诚 罗继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3-56,共4页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倒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倒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者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火──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阻止肝细胞坏死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炎 肝硬化 肝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溶性IL—2受体水平、IL—2和NK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红军 王育珊 +3 位作者 杨丽 毕春秀 金炎 毛瑛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4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_s)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另将51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做为对照.结果... 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4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_s)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另将51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做为对照.结果,上述病人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IL—2和 NK活性低于正常人,其中PHC的IL—2和NK活性的降低又为显著(P<0.001< O.001).表明PHC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程度最重.检测sIL_2R水平和IL—2活性,可望做为对PHC患者病情分析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肝肿瘤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波 李瑛 +2 位作者 杨丽姝 潘慧莹 钱茂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6-7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radiation treatment,CRT)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技术使对肝脏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成为可能。本文旨在评价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04年12月共治疗PHC72例,UICC1997肝癌分期标准为T2期14例,T3期39例,T4期19例;2001年广州分期Ⅰb期4例,Ⅱa期35例,Ⅱb期20例,Ⅲa期13例。TACE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入5~20ml顺铂、表柔比星与40%碘化油混悬液,1~2mm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4周1次,有门静脉癌栓不予栓塞。IMRT应用CORVUS3.0/5.0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及MIMiC多叶调强准直器,(1.8~5.0)Gy/次,(3~5)次/周;总剂量(34.5~58.8)Gy/10-25次,L-Q方程换算等效常规照射剂量为(42~70)Gy;常规保肝治疗。结果:CR3例,PR53例,有效率(CR+PR)77.78%(56/72),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47.22%、28.25%、16.89%、12.89%;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0.83%(15/72),十二指肠溃疡2.78%(2/72)。结论: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特异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活性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爱莲 李军 +3 位作者 魏曙亚 侯蓉 原荣 王香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GGTⅡ )活性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硝酸纤维膜特异免疫吸附法 (NSIA)对患者血清中GGTⅡ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检测敏感性为 83 .77% ,特...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GGTⅡ )活性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硝酸纤维膜特异免疫吸附法 (NSIA)对患者血清中GGTⅡ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检测敏感性为 83 .77% ,特异性为 98.0 4% ,转移性肝癌 (MLT)诊断阳性率为 7.5 5 % ,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检测阳性率为 65 .91%。结论 NSIA检测GGTⅡ简便、快速、微量、灵敏、经济 ,可用于PHC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和早期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GGTⅡ 硝酸纤维膜特异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肝癌患者非癌肝组织的病理分析
13
作者 唐永煌 罗伯诚 罗继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0-61,共2页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者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炎—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阻止肝细胞坏死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组织 非癌肝组织 病理 预防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三维彩色能量造影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潘农 王灵燕 +4 位作者 黄梃 涂美琳 张竹君 章芬美 方雅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79-780,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能量造影(3DCPA) 在原发性肝癌(PHC) 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18 例PHC进行3DCPA 检查。结果 PHC的3DCPA瘤体血流灌注呈球形网状结构,较易确定瘤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血供来源及与...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能量造影(3DCPA) 在原发性肝癌(PHC) 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18 例PHC进行3DCPA 检查。结果 PHC的3DCPA瘤体血流灌注呈球形网状结构,较易确定瘤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血供来源及与周围肝组织的关系。结论 PHC 的3DCPA有助于了解瘤体的血流灌注状态和瘤周的血流归属关系,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并有助于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彩色能量造影 立体结构 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8例原发性肝癌登记病例生存情况分析
15
作者 陈和年 胡孟璇 +1 位作者 郭媛卿 郑受昂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对广东省中山市1980~1989年10年间登记的所有原发性肝癌病例(1618例)的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原发性肝癌中位生存期为2.37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38.17%、13.61%、4.79%和0... 本文对广东省中山市1980~1989年10年间登记的所有原发性肝癌病例(1618例)的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原发性肝癌中位生存期为2.37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38.17%、13.61%、4.79%和0.81%。不同性别之间原发性肝癌生存率未见显著差别。中山市原发性肝癌一年相对生存率在10%以下,五年相对生存率在1%以下,低于同期的上海和70年代北欧的水平,提示中山市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情况甚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生存率 病例 中山市 情况分析 不同性别 中位生存期 登记 北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磊 汪义纯 +4 位作者 康梅 朱礼阳 陈东波 陈象逊 高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重新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q3w联合阿帕替尼250 mg qd... 目的:重新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q3w联合阿帕替尼250 mg qd×21 d治疗。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基线特征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从中估计中位总生存期(OS),然后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测影响O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PHC患者,一线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3%(7/30),二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15.4%(2/13)。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25/30)和61.5%(8/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0个月(95%CI 3.2,6.8)和4.0个月(95%CI 1.7,6.3)(P=0.514),中位OS分别为13.0个月(95%CI 11.2,14.8)和9.0个月(95%CI 2.8,15.2)(P=0.179)。在43例患者中,33例(76.7%)存在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AE);最常见的AE为血小板计数下降(14.0%)、高血压(9.3%)和蛋白尿(9.3%)。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影响PH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24,95%CI(0.146,0.716),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可显著改善PHC患者的OS、ORR和DCR,AE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瑞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PD-1抑制剂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尔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IL-6、TNFα的影响及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蓬 陈孝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剂量组10例、小剂量组10例)临床应用保尔佳1周,用ELISA法检测治疗组用药前后外周血及用药后门静脉血的sIL-2R,IL-6,TNFα的水平变化及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治... 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剂量组10例、小剂量组10例)临床应用保尔佳1周,用ELISA法检测治疗组用药前后外周血及用药后门静脉血的sIL-2R,IL-6,TNFα的水平变化及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治疗组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与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治疗组外周血sIL-2R水平明显下降(大剂量组P<0.01、小剂量组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大剂量组P<0.01、小剂量组P<0.05),TNFα水平有所下降(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P>0.05),治疗组门静脉血与外周血sIL-2R、IL-6、TNFα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TUNEL法检测显示保尔佳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P<0.01,大、小剂量组间P>0.05)。且保尔佳对肝癌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等无不良影响。保尔佳是一种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新型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保尔佳 SIL-2R IL-6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