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农村老年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目击情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孔晓倩 王婧怡 +3 位作者 王莉 毛婷 夏文婧 施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42-1346,共5页
背景山区急救是我国基层紧急救援网络建设中的难点,山区农村老年人作为山区主要常住人口,心脑血管急症死亡率、致残率均处于高水平,了解该群体在心脑血管事件目击情境下真实体验是对山区急救素养研究的重要补充。目的剖析山区农村老年... 背景山区急救是我国基层紧急救援网络建设中的难点,山区农村老年人作为山区主要常住人口,心脑血管急症死亡率、致残率均处于高水平,了解该群体在心脑血管事件目击情境下真实体验是对山区急救素养研究的重要补充。目的剖析山区农村老年人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目击情境下的真实体验,重点深入了解山区农村老年人急救素养水平,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山区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工作提供现实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4年1—2月选取在贵州省遵义山区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以知信行(KAP)理论为框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凝练出3个主题8个亚主题:(1)个体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信息甄别能力弱、信息支持需求存在。(2)紧急情况下施救信念与态度:对生命急救消极应对、对施救作用缺乏信心、施救顾虑较多。(3)突发情境中具体行为:病情反应力差、施救行为问题凸显。结论山区农村老年人在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目击情境中急救素养低、救治水平差、施救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凸显,基层卫生服务组织应当注重提升该群体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院前急救 农村 自救互救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场景下基于多种分布式资源协同的弹性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策略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明昊 杨祺铭 +3 位作者 李更丰 刘达夫 季陈林 别朝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I0006-I0008,共15页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极大威胁配电网安全运行,统筹考虑不同分布式资源特点,发挥分布式资源互补互济优势,有助于解决灾后配电网部分线路损坏、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实现电网灾后快速恢复。在电网中分布式资源种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本文提...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极大威胁配电网安全运行,统筹考虑不同分布式资源特点,发挥分布式资源互补互济优势,有助于解决灾后配电网部分线路损坏、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实现电网灾后快速恢复。在电网中分布式资源种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台风场景下基于多种分布式资源协同的弹性配电网灾前及灾后两阶段供电恢复策略。首先,考虑配电网和交通网耦合的影响,灾前阶段在考虑电动汽车调度的同时,以加权失电量期望最小为目标建立移动储能和抢修队应急仓库选址模型;其次,根据以上3种分布式资源以及柔性负荷的灾后响应特征,将灾后阶段分为紧急功率支撑和负荷快速恢复两个过程,搭建了配电网灾后多时段恢复优化模型;然后,通过深入研究多种分布式资源的优缺点,设计了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框架;最后,设计了多组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灾害 线路抢修 移动储能 电动汽车V2G 灾前预部署 电力系统弹性 多源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阮海林 杨春旭 +1 位作者 丁爱国 黄福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21.05)岁;每天12∶00~15∶00和21∶00~24∶00为到院高峰时间;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前6位疾病为颅脑损伤、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损伤、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胸部心血管创伤;入院率为59.75%.结论 (1)新形势下急诊医学专业,特别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要以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根据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急诊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要重视男性的安全防范教育;(3)要根据患者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转运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院外和急诊处理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国 岳茂兴 +3 位作者 李轶 徐冰心 李建忠 化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院外和急诊处理的简单而有重点的策略。方法 参考国内外目前关于烧伤院外处理和急诊急救的方案 ,结合我们的急救经验 ,提出实用、简单的院外处理和急诊急救策略。结果 总结出有序、系统的急救策略 ,简化了急救的程...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院外和急诊处理的简单而有重点的策略。方法 参考国内外目前关于烧伤院外处理和急诊急救的方案 ,结合我们的急救经验 ,提出实用、简单的院外处理和急诊急救策略。结果 总结出有序、系统的急救策略 ,简化了急救的程序。结论 简化的程序重点突出 ,可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 急救 严重烧伤 急诊处理 伤残率 病死率 患者 策略 结论 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预期框架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志 秦侠 +3 位作者 马颖 陈任 李洁雪 汤质如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40,共2页
根据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具有的功能及构建框架的原则,提出了构建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预期框架的思路。该预期框架包括总框架和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三个分框架。通过对构建预期框架的探讨,为制定我国艾滋病防... 根据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具有的功能及构建框架的原则,提出了构建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预期框架的思路。该预期框架包括总框架和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三个分框架。通过对构建预期框架的探讨,为制定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 督导与评估 预期框架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和全科人才培养对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丹 陈晓迎 +3 位作者 刘景仑 刘贤 师瑞 刘春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随着我国全科医学体系的发展,作为院前急救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全科医生必然需要更多地参与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通过考察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及全科医生急诊临床教育现状,对加强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性地打造全科医学... 随着我国全科医学体系的发展,作为院前急救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全科医生必然需要更多地参与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通过考察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及全科医生急诊临床教育现状,对加强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性地打造全科医学急诊临床教学,发挥案例教学和反思教学的作用,强化模拟教学,建立实时双向多维评价制度,是培养高质量的胜任全科医学急诊和院前急救医疗实践的全科医学人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法国 院前急救 急诊医疗 急诊临床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郑若菲 金爽 +2 位作者 林羽 简钢仁 叶诚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实施分级预警模式衔接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病情分级一致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分级一致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预警模式可量化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院内急救调配预案,引入信息化技术衔接急救过程,从而缩短院前急危重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保障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期间的医疗安全,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预警模式 急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急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院前急救管理发展综述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爱娟 邹玉敏 +2 位作者 吴雯婷 陈哲 朱劲松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2期392-394,共3页
综述了国内、国外院前急救的特点,提出我国成批伤员院前急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分级救护 急救网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病种导向单元组前出模式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武涧松 彭石林 +3 位作者 阎涛 王正元 黄四梅 安里占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病种导向单元组前出模式(DGPM)在院前急救(F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模式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实施DGPM后FA反应速度、救治规范性、临床效果指标的变化,2组各随机抽取100例病例,调查满意度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探... 目的探讨病种导向单元组前出模式(DGPM)在院前急救(F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模式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实施DGPM后FA反应速度、救治规范性、临床效果指标的变化,2组各随机抽取100例病例,调查满意度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到达—处置时间、发病—离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现场处置率、处置规范性和病情缓解程度显著提高(P<0.05);满意度显著改善(P<0.05),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到达—处置时间、处置规范性和病情缓解程度。结论 DGPM适应FA需求,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前出模式 对照研究 疾病谱系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颖 陈雪清 +6 位作者 刘海红 孟超 郭倩倩 郑妍 张华 吴燕君 孔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据选配助听器时的听力损失程度将儿童分为A组(中度听力损失,11名)、B组(重度听力损失,36名)、C组(极重度听力损失,13名)。另外根据耳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的年龄,将儿童分为a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41名)、b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19名)。使用"录像分析法"分别在选配后0(初次选配时)、3、6和12个月对儿童的轮流交流、视觉交流、主动交流和听觉注意四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A、B、C三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而视觉交流及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a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无显著增长(P>0.05)。b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呈显著增长(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视觉交流和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耳聋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聋儿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分析选配助听器后聋儿前语言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像分析法 前语言交流能力 儿童 助听器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预选公式在聋儿助听器验配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炬 胡岢 陈振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索出适合聋儿的助听器预选公式。方法对重度和极度感音神经性聋的15例(30耳)患儿应用NAL-R、Berger、1/3增益公式,进行了助听器验配,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助听前后的声场阈值方面... 目的探索出适合聋儿的助听器预选公式。方法对重度和极度感音神经性聋的15例(30耳)患儿应用NAL-R、Berger、1/3增益公式,进行了助听器验配,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助听前后的声场阈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探索适合于这类患者的最佳预选公式。结果1各公式助听前后的声场阈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预选公式验配后有不同程度的助听效果;2助听效果最好的是Berger公式,助听效果最差的是1/3增益公式。结论虽然助听效果最好的是Berger公式,但是还应强调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选公式 助听器验配 介入增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E在注塑模具分型面补偿技术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蕾 黄雪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不等厚塑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塑料制品的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提出预变形补偿技术来减少制品翘曲变形量,其中采用了不等厚塑件模具分型面补偿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与试验模具的结果表明,制品的翘曲变形量由原来的... 以不等厚塑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塑料制品的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提出预变形补偿技术来减少制品翘曲变形量,其中采用了不等厚塑件模具分型面补偿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与试验模具的结果表明,制品的翘曲变形量由原来的1.830 mm减少到0.1 mm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曲变形 预补偿 计算机辅助工程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刺绣CAD系统的绣法推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崇骏 于汶滌 +1 位作者 谢琪 陈世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本文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识别、软件工程和刺绣自动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能电脑刺绣 CAD 系统。该系统克服了目前系统的编针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序低等问题,解决了电脑刺绣 CAD 系统的智能化自动编针的关键技术等。本文重点介绍... 本文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识别、软件工程和刺绣自动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能电脑刺绣 CAD 系统。该系统克服了目前系统的编针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序低等问题,解决了电脑刺绣 CAD 系统的智能化自动编针的关键技术等。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软件结构和智能绣法推理的实现技术,通过系统刺绣的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刺绣 CAD系统 绣法推理技术 人工智能 推理机制 图像处理 知识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中心理健康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兰访 董艳 +1 位作者 刘少芳 卢军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69-570,共2页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心理健康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院前急救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后收入院的1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同期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心理健康干预后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和...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心理健康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院前急救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后收入院的1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同期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心理健康干预后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和未经心理健康干预的同期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相比对疾病认识、疾病态度、心理反应、治疗信心、配合治疗等情况上有差异。结论院前心理健康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增强对疾病的承受能力,树立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脑卒中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殷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患者分为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组(联合急救组,n=40)和单独院内...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患者分为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组(联合急救组,n=40)和单独院内急救组(单独急救组,n=40)。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痊愈及死亡情况、无治疗期、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急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2/40)低于单独急救组的25.0%(10/40)(P<0.05)。联合急救组患者无治疗期、CHE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独急救组(P<0.05),联合急救组患者痊愈率95.0%(38/40)高于单独急救组的87.5%(35/40)(P<0.05),死亡率5.0%(2/40)低于单独急救组的12.5%(5/40)(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较单独院内急救更能有效降低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有机磷农药中毒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暴露前用药的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秋姗 冯泽永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前有研究提示艾滋病暴露前药物预防能潜在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其有效性得到证实将有很大应用前景。然而处于临床阶段的PrEP正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性耻感的消解,性行为去抑制,知情与隐私权,受试者生命安全、知情同意、经济承受力。解... 目前有研究提示艾滋病暴露前药物预防能潜在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其有效性得到证实将有很大应用前景。然而处于临床阶段的PrEP正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性耻感的消解,性行为去抑制,知情与隐私权,受试者生命安全、知情同意、经济承受力。解决好这些伦理问题,是这项新策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暴露前用药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战时期救护技能应急培训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鑫 周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现代战争的临战时期对军队在职护理人员实施救护技能的应急培训内容,以期迅速提高战伤救护水平,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卫生战备水平。方法以科学循证的原则,结合救护技能的调查情况,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培训内容进行了重要性... 目的探讨现代战争的临战时期对军队在职护理人员实施救护技能的应急培训内容,以期迅速提高战伤救护水平,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卫生战备水平。方法以科学循证的原则,结合救护技能的调查情况,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培训内容进行了重要性评估;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合培训时间,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赋权重。结果总结出六大类18个课目的培训内容,并对应急培训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结论由于我军历史上尚未进行过有计划的平战结合的临战时大规模救护能力应急培训,所以该研究为我军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总体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战时期 军事医学 护理人员 应急培训 战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治理视角下城市老年人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窦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7,共5页
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预阶段”是邻里互助养老的准备期。在“预阶段”中,城市老年人的日常参与能够形成社区内生力量,推进邻里互助养老的发展。但当前老年人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被重视的不够,导致邻里互助养老的支... 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预阶段”是邻里互助养老的准备期。在“预阶段”中,城市老年人的日常参与能够形成社区内生力量,推进邻里互助养老的发展。但当前老年人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被重视的不够,导致邻里互助养老的支持力量开发不足。本文从社区治理的角度,以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认识出发,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日常参与机会、整合社区老年自组织资源、倡导日常生活中互助关怀教育、互助养老制度建设等途径,推进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邻里互助养老 预阶段 社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律师参与机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卞建林 刘华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56,共5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近年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律师的有效参与是该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律师的参与覆盖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和庭审辩护三个重要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近年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律师的有效参与是该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律师的参与覆盖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和庭审辩护三个重要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律师参与机制有三个重心,即建立健全律师值班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律师在庭审前诉讼阶段的"有效参与",以保障认罪协商合法、认罚处罚公正和程序选择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律师值班 法律援助 庭审前律师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性气胸野战救护装置的研制及其实验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汉瑞娟 王志红 +1 位作者 桂莉 梅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4期1-4,7,共5页
目的设计制作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TPT)野战救护装置并验证其对张力性气胸的救治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张力性气胸野战救护装置,以犬为实验动物,将32只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采用改进的Rutherford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 目的设计制作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TPT)野战救护装置并验证其对张力性气胸的救治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张力性气胸野战救护装置,以犬为实验动物,将32只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采用改进的Rutherford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制作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第1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第2组采取穿刺减压法,第3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第4组采用新装置治疗张力性气胸,在干预前及干预后0.5、1、3、6 h测定指标:+dp/dtmax、-dp/dtmax、LVSP、LVEDP、MAP、HR、RR、pH、PaO2、PaCO2、SaO2。结果模型制备成功后6 h,第1组动物存活率为75%,其余3组存活率为100%。第2组的操作时间少于与第3、4组,第4组的操作时间少于第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6 h,第3组与第2组相比,除MAP、pH、PaCO2外,其余指标均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与第2组相比,除HR、MAP、pH、PaCO2外,其余指标均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力性气胸野战救护装置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效果和临床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无差别,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于自救互救、适合在野战复杂的环境及平时的院前急救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性气胸 战伤救治 院前急救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