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的组建及运行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同乐 张玉新 +3 位作者 王树桐 杨军玉 张瑜 曹克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严重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病害之一。由于品种多不抗病,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控制该病害。为了提高用药的时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相结合,... 马铃薯晚疫病是严重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病害之一。由于品种多不抗病,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控制该病害。为了提高用药的时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相结合,设计并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www.china-blight.net)。该系统由"中国晚疫病实时分布"、"未来48小时不同区域晚疫病菌侵染危险性预测"和"晚疫病化学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构成,此外还包括"晚疫病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化学药剂库"、"其他病虫害"、"问题与经验交流"和"用户田间管理电子档案"等知识信息与服务功能。通过对2009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一作区6-7月份病害侵染时段出现次数与晚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预测信息与病害实际发生程度相符,该系统可以用于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信息技术 监测预警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数量抗性相关基因的SNP位点检测与抗病育种值分析
2
作者 张朝辉 李永杰 +6 位作者 白成娇 卢丽丽 包丽仙 赵志坚 白建明 杨静 潘哲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5-1228,共14页
马铃薯晚疫病数量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通过表型评价选择效率低下。为创制马铃薯数量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选用8个亲本材料杂交构建了9个杂交群体,在基于离体叶片抗性鉴定评价晚疫病抗性的基础上,结合SNP位点检测进行分子辅助选择。基... 马铃薯晚疫病数量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通过表型评价选择效率低下。为创制马铃薯数量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选用8个亲本材料杂交构建了9个杂交群体,在基于离体叶片抗性鉴定评价晚疫病抗性的基础上,结合SNP位点检测进行分子辅助选择。基于数量抗性基因PCR产物测序,检测了60个抗、感杂交后代材料8个数量抗性基因的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表明StAOS2-SNP691、StAOS2-SNP692、StGP28-SNP794、PLOX1-SNP8344有利等位基因与抗性存在正向关联,杂交后代群体中抗病材料的有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占比为9.56%,高于后代群体中的感病材料(5.65%),同时高于亲本材料(7.89%),联合8个基因19个SNP标记的系统发育分析可将60份材料聚类为3个抗病分支和3个感病分支。结合表型、育种系谱和数量抗性基因分子标记计算与抗晚疫病相关的育种值,筛选出育种值高且具有有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的PC2312-3、PC2312-15、PC2313-19等优异单株,为马铃薯数量抗性群体遗传改良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数量抗性 SNP位点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保机械喷雾施药的农药利用率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
3
作者 邹婷婷 张瑞珂 +8 位作者 杜亚辉 罗嵘 王忠华 胡彦 王勇 杨代斌 袁会珠 杨春震 闫晓静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2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3类植保机械在马铃薯作物上的喷雾效果,测定其农药利用率以及喷施相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植保机械喷雾雾滴在马铃薯叶片上的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总体表现为上层>下层,地面施药机械>T4... 本研究旨在探究3类植保机械在马铃薯作物上的喷雾效果,测定其农药利用率以及喷施相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植保机械喷雾雾滴在马铃薯叶片上的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总体表现为上层>下层,地面施药机械>T40植保无人飞机,农药利用率表现为担架式机动喷雾器(59.37%)>T40植保无人飞机(25.23%)>背负式电动喷雾器(23.66%),3类植保机械喷施相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药剂的作业效率分别是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17.24倍和35.71倍。以上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和担架式机动喷雾器效果较佳,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择,该研究为不同植保机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植保无人飞机 农药利用率 马铃薯 晚疫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疫霉菌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马铃薯叶片的细胞病理研究
4
作者 廖珍凤 吕明芳 +3 位作者 王甄 宋西娇 沈梦梦 张恒木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种植基地频繁发生一种马铃薯病害,其典型症状为叶片褪绿、黄化,严重的枯败坏死。为鉴定其病原,本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表明其由卵菌和线状病毒复合侵染所致,RT-PCR检测显示其病原菌为马铃薯晚疫病(PLB)致病疫霉...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种植基地频繁发生一种马铃薯病害,其典型症状为叶片褪绿、黄化,严重的枯败坏死。为鉴定其病原,本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表明其由卵菌和线状病毒复合侵染所致,RT-PCR检测显示其病原菌为马铃薯晚疫病(PLB)致病疫霉菌,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和马铃薯M病毒(PVM)。病理学观察显示马铃薯病叶和茎表面被疫霉菌丝覆盖,在孢囊梗上有分生孢子着生;菌丝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侵入叶肉细胞和细胞间隙的现象尤为明显;菌丝与细胞壁接触处形成高电子密度沉积物,局部出现坏死,产生大量囊泡,叶绿体包膜消解,基质外流;马铃薯病株汁液负染后可观察到长600~900 nm,直径10~15 nm的线状病毒粒子;并在叶肉细胞细胞质中观察到大量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成束状的病毒粒子以及风轮状内含体等病毒相关的特征性结构,进一步支持该病害由卵菌和病毒复合侵染所致,为深入理解马铃薯病毒与卵菌互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疫霉菌 线状病毒 马铃薯病毒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特性的时空演变
5
作者 肖春芳 王甄 +3 位作者 曾钰婷 许娟妮 沈艳芬 高剑华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3,共6页
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但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厘清恩施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病性,通过田间病圃两年三点抗病性鉴定和稳定性评价,明确了10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程度:费乌... 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但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厘清恩施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病性,通过田间病圃两年三点抗病性鉴定和稳定性评价,明确了10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程度:费乌瑞它和希森6号为高感,中薯5号为感病,米拉和鄂马铃薯12为中感,鄂马铃薯10号为中抗,青薯9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抗病,鄂马铃薯13和鄂马铃薯14为高抗。马铃薯品种的发病程度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鄂马铃薯13具有抗病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产量指标高的优势。同时,利用马铃薯晚疫病标准鉴别寄主,筛选出恩施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优势小种为race1、3、4、6、7、8、10。研究结果为该区域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应用及晚疫病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晚疫病 抗性评价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王喜刚 刘东川 +2 位作者 郭成瑾 陈雪荣 沈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种杀菌剂为材料开展田间防病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无药害。第1次施药后7...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种杀菌剂为材料开展田间防病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无药害。第1次施药后7 d,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最高为90.38%,其次为2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分别为88.08%、83.68%。第4次施药后7 d防效大于60%的药剂为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乳剂,且测产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与清水对照相比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因此可以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杀菌剂 田间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贺亚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63-164,167,共3页
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威胁较大,经连续多年在定西市渭源县庆坪镇观察发现,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马铃薯种植地势、方式、品种、种薯类型、栽培管理、生长中后期天气有密切关系。根据晚疫病发生原因,从种植抗病品种、精细整地、拌种处理、施足... 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威胁较大,经连续多年在定西市渭源县庆坪镇观察发现,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马铃薯种植地势、方式、品种、种薯类型、栽培管理、生长中后期天气有密切关系。根据晚疫病发生原因,从种植抗病品种、精细整地、拌种处理、施足基肥、高垄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适宜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药剂对山丹县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的影响
8
作者 周颖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为探寻出更适合山丹地区使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及优质品种,对2种马铃薯杀菌剂及山丹地区4种马铃薯主栽品种开展筛选试验,分析晚疫病指数和马铃薯产量。研究发现,在晚疫病严重地区更适合种植甘农薯7号,80%代森锰锌+70%氟菌·霜... 为探寻出更适合山丹地区使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及优质品种,对2种马铃薯杀菌剂及山丹地区4种马铃薯主栽品种开展筛选试验,分析晚疫病指数和马铃薯产量。研究发现,在晚疫病严重地区更适合种植甘农薯7号,80%代森锰锌+70%氟菌·霜霉威更适合大西洋晚疫病的防控;在晚疫病发病较低区域更适合种植产量较高的马铃薯V7,甘农薯7号更适合80%代森锰锌+70%氟菌·霜霉威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药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7份高抗晚疫病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孙邦升 宋继玲 +4 位作者 杨梦平 邢金月 胡尊艳 郝智勇 李菁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6,共10页
以117份高抗晚疫病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7份试验材料的26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1.61,6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主茎... 以117份高抗晚疫病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7份试验材料的26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1.61,6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主茎数>块茎产量>株高>干物质含量>茎粗>淀粉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9~1.50。通过聚类分析,117份试验材料被划分为4类,第Ⅰ类材料多样性丰富,整体性状表现优良,比较符合现有栽培品种的性状特点;第Ⅱ类材料平均产量较高,聚合了我国主栽的4个高抗晚疫病马铃薯品种,可作为晚疫病抗性育种亲本;第Ⅲ类材料主茎数较多,植株整体表现为短日照类型,可作为抗性育种的抗原材料;第Ⅳ类材料包含4份资源,产量最高,可直接用于生产和育种亲本。对117份材料进行R8分子标记检测,其中104份资源含有R8基因,可作为晚疫病抗性基因聚合育种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遗传多样性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 刘鸿雁 +4 位作者 王旭莲 居贤杭 李春燕 赵群 彭贵兰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马铃薯(‘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3号’)健康植株和晚疫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检测土壤p 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用... 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马铃薯(‘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3号’)健康植株和晚疫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检测土壤p 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采集马铃薯块茎,测定重金属含量。试验区土壤Cd、Cr和Zn含量均值分别为2.14、170和220 mg/kg,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风险管制值,Cr和Zn含量超筛选值。马铃薯块茎仅1个样品Cd含量为0.103 mg/kg,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值标准。发病马铃薯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及其相对丰度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39.0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45%~17.11%;优势菌属主要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8.78%~12.30%、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6.22%~7.61%,发病植株优势菌相对丰度与健康植株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细菌多样性与丰度不同,马铃薯感染晚疫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升高,细菌菌群丰度下降。主成分分析显示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细菌群落差异性贡献率为29.5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和pH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对优势菌群的影响尤为明显,健康与发病植株间细菌群落的差异受土壤Pb、Cr胁迫的影响更大。因此,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马铃薯可实现安全生产,染病马铃薯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丰富度上升,土壤Pb、Cr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有益菌类而影响晚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 重金属 马铃薯晚疫病 土壤根际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AH模型的重庆春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孳孳 武强 +5 位作者 朱玉涵 刘晓菱 陈东东 阳园燕 唐余学 毕淼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0,共11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首要病害,研究其在山地立体气候条件下的发生流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重庆地区2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19年-2023年小时级温湿度数据,采用CARAH模型模拟分析了春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频度、严重程度、...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首要病害,研究其在山地立体气候条件下的发生流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重庆地区2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19年-2023年小时级温湿度数据,采用CARAH模型模拟分析了春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频度、严重程度、关键侵染周期等时空特征,并采用巫溪县2022年马铃薯田间小气候监测数据对模拟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小时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模拟的晚疫病侵染空报率、漏报率均在20%以内,整体精度较佳。5年气象数据模拟结果显示,重庆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早、晚熟品种栽培期普遍发生4~8代(11~20次)、8~12代(21~40次)侵染;严重程度呈现“两极化”特点,轻度和极重度侵染次数具有明显优势。第3代第1次和第5代第1次2个关键侵染周期的开始期分别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3月下旬至5月中旬,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和4月中旬。春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东北部主产区侵染代数、次数、极重度侵染次数均少于其他产区,是晚疫病发生最轻的地区。关键侵染周期的开始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中西部丘陵低山地区早,东部武陵山与大巴山区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 马铃薯 CARAH模型 侵染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AH预警系统对8种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的防效评估
12
作者 霍超 曹继芬 +4 位作者 韩伟君 胡慧芬 王乾 徐小波 赵志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3,共7页
[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新型高效绿色杀菌剂及生物农药,为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优化的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系统指导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种新型杀菌剂及2种植物源农药在马铃薯主... [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新型高效绿色杀菌剂及生物农药,为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优化的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系统指导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种新型杀菌剂及2种植物源农药在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上进行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评估,评价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的晚疫病防效。从预测中心病株开始,晚疫病每完成一代侵染进行一次防控。[结果]预警系统预测合作88将在7月2-4日出现中心病株,田间调查显示,对照处理7月3日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优化的预警系统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的准确率达100%;根据预警系统指导,从7月1日第一次施药至8月30日最后一次施药共开展9次防控。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调查显示: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的防效分别在85.50%和87.50%以上,其中31%噁酮·氟噻唑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95.00%和96.75%;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的防效较高,分别达到90.50%和92.50%。预警系统指导下应用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增产显著,增产幅度在116.29%~257.69%,对照处理的商品薯率仅为38.27%,杀菌剂防控的商品薯率为71.60%~79.94%。[结论]CARAH系统测报与田间晚疫病的实际发生高度吻合,可精准指导晚疫病防控。6种化学杀菌剂和2种植物源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高防效,推荐在生产中用于晚疫病防控,尤其是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替代化学杀菌剂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化学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 田间防效 CARAH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施药方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蓉 江金明 +3 位作者 李小玲 周芝蓉 张迎凤 代朝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8-332,共5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共设计3种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控方案:方案1为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0%烯酰吗啉水乳剂160 g/(667 m^(2)·次);方案2为0.3%丁子香酚SL+10%...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共设计3种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控方案:方案1为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0%烯酰吗啉水乳剂160 g/(667 m^(2)·次);方案2为0.3%丁子香酚SL+10%烯酰吗啉EW 120 g/(667m^(2)·次)+代森锰锌60 g/(667m^(2)·次)+增效酮梨15 g/(667m^(2)·次);方案3为代森锰锌60 g/(667m^(2)·次)+增效酮梨15 g/(667m^(2)·次)+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 mL/(667m^(2)·次)/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15 mL/(667m^(2)·次)/50%氟啶胺悬浮剂30 mL/(667m^(2)·次)(其中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依次交替使用),根据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进展,并结合晚疫病预警系统信息进行田间施药,对其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防控期内,3种药剂方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3种药剂方案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的产量,3种方案间防效和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方案1药剂投入成本最低,方案2投入产出比最小,其中方案1中含有0.3%丁子香酚植物源药剂,不仅节约了成本,且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几种方案可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而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药剂方案 化学防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及抗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飞洋 姜超 +3 位作者 李景伟 尹嘉诚 李莉 王英琪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每年造成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病具有流行快、变异快等特点,发病面积和发病程度逐年升高,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该文综述了气候条件、品种、田间管理等对马铃...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每年造成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病具有流行快、变异快等特点,发病面积和发病程度逐年升高,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该文综述了气候条件、品种、田间管理等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影响,以及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防治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Rac5、StRac7和StRac1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高婉婷 刘志达 +5 位作者 孙学桃 李志平 吕文霞 李爱珍 赵君 张之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1,共9页
探究马铃薯基因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基因对马铃薯病害的抗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3个马铃薯内源小G蛋白基因StRac5、StRac7、StRac1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StRac5、StRac7、St... 探究马铃薯基因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基因对马铃薯病害的抗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3个马铃薯内源小G蛋白基因StRac5、StRac7、StRac1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StRac5、StRac7、StRac13与拟南芥和水稻中的小G蛋白含有相似的保守序列,均属于ROP蛋白。StRac5和StRac13的蛋白结构域与拟南芥AtRop1、AtRop3、AtRop5、AtRop6及水稻OsRac5、OsRac6、OsRac7相同,StRac7与拟南芥AtRop9的蛋白结构域相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tRac7属于第Ⅱ类,与拟南芥AtRop9遗传距离最近;StRac13属于第Ⅲ类,与拟南芥AtRop7遗传距离最近;StRac5属于第Ⅳ类,与水稻OsRac5和OsRac6遗传距离最近。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StRac5、StRac7、StRac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叶>根>茎;与其在茎中表达量比较,StRac5、StRac7和StRac13在叶中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222.4%,2531.3%,468.2%;接种晚疫菌后,StRac5、StRac7和StRac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tRac5和StRac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接菌24 h后较0 h分别上调了62.2%,40.4%,StRac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接菌72 h后较0 h上调了827.8%;经过ABA、SA、GA和6-BA处理后,StRac5、StRac7、StRac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下调的趋势;JA和IAA处理后,StRac5、StRac7、StRac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上调的趋势。因此,StRac5、StRac7和StRac13基因能够响应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激素处理下表达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小G蛋白 基因克隆 晚疫病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唑嘧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正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明确复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8%唑嘧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在210.0~315.0 g·hm^(-2)的有效成分用量下,第一次施药10 d后对... 为明确复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8%唑嘧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在210.0~315.0 g·hm^(-2)的有效成分用量下,第一次施药10 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可达79.66%~87.56%,第二次施药10 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可达80.68%~88.60%,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且对应有效成分用量少于对照药剂;两次施药后5 d对马铃薯药害等级均为1.0,未见对马铃薯产生明显药害。比空白对照增产16.34%~24.28%,综合用药成本及效果,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10.0~315.0 g·hm^(-2)。28%唑嘧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并对马铃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嘧菌胺 氟吡菌胺 马铃薯晚疫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物—寄主互作机制及病害防治方法
17
作者 高安琪 李欣悦 +3 位作者 栾昕豫 吕禹樨 王郡 张冬野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5期446-455,共10页
马铃薯晚疫病严重威胁马铃薯生产,其病原菌传播范围持续扩大,且易发生变异。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寄主互作机制较为复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作为引发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通过多种孢子传播和侵染,其卵孢子为主要初侵... 马铃薯晚疫病严重威胁马铃薯生产,其病原菌传播范围持续扩大,且易发生变异。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寄主互作机制较为复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作为引发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通过多种孢子传播和侵染,其卵孢子为主要初侵染源。植物防御遵循Zigzag模型,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免疫(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蛋白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两道防线。PTI和ETI相互影响,协同抵抗病原菌,共同调控植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未来研究可借助基因工程和组学技术,挖掘寻找新的抗病基因,培育具有对马铃薯晚疫病持久抗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致病疫霉 互作机制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晚疫病及病毒病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18
作者 卢瑶 金鑫 +3 位作者 沈日敏 范向斌 毛向红 白小东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为筛选具有多个晚疫病、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抗性基因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4个与晚疫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R2-800、R3a、R3b、R2F,3个与抗PVY的基因Ry_(sto)、Ry_(chc)紧密连... 为筛选具有多个晚疫病、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抗性基因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4个与晚疫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R2-800、R3a、R3b、R2F,3个与抗PVY的基因Ry_(sto)、Ry_(chc)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ES3-3B、GP122-564、Ry364和抗PLRV的基因PLRV.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N1271164,对174份山西省保存的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检测。174份种质资源均含有1个或1个以上的抗性分子标记,单个标记中含有R3b和GP122-564抗性分子标记的有173份;多个标记中只含有7个标记R3a、R3b、R2F、N127_(1164)、YES3-3B、Ry364、GP122-564的马铃薯种质资源有84份。聚类分析结果将174份种质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Ⅲ类25份均含有8个分子标记,其中仅有6份为国内育成品种,分别为‘早大白’‘内薯7号’‘希森4号’‘天薯9号’‘中薯19号’‘京张薯1号’,其余均为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资源,因此这一类可作为山西省马铃薯抗病育种材料。筛选出的晚疫病和PVY、PLRV抗性资源,将为相关病害抗性资源、分子标记的进一步利用以及抗病基因的聚合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分子标记 晚疫病 马铃薯Y病毒(PVY)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艳丽 罗文富 国立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共3页
从采自云南省 5个地州 12个县市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上分离纯化出 15 2个分离物 ,按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多少每地选取代表性菌株 41个 ,供作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和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表 ,确定其... 从采自云南省 5个地州 12个县市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上分离纯化出 15 2个分离物 ,按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多少每地选取代表性菌株 41个 ,供作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和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表 ,确定其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 4种类型 ,为 0号、3号、4号和 3,4号小种 ,其中 3号小种占所测菌株的 39 0 2 % ,分布在丽江等 8个县市 ;0号小种占 31 70 % ,分布在昭通等 8个县市 ;3,4号小种占 2 1 95 % ,分布在昆明等 3个县市 ;4号小种占 9 7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生理小种 鉴别 运动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arpin_(Ea)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的晚疫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先平 何云昆 +3 位作者 陈善娜 赵志坚 李树莲 李汝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 ,用HarpinEa基因转化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马铃薯转化株系。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成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 % .实验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室...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 ,用HarpinEa基因转化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马铃薯转化株系。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成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 % .实验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室内抗病性评价 ,从 2 4个PCR阳性株系中筛选到 9个株系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中 7株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结果初步表明HarpinEa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提高了植株的晚疫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HarpinEa基因 转基因马铃薯 晚疫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