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Yield Stability of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
1
作者 Biswas M K Hossain M Islam R 《中国马铃薯》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 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irty one potato genotypes in diverse environments.Multivariate and canon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 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irty one potato genotypes in diverse environments.Multivariate and canon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genotypes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Eberhart and Russell,Parkinge and Jinks and Freeman and Perkins models for plant height,branch number per plant,tuber number and tuber weight.Thirty one genotypes were grouped in to six clusters with the help of Mahalonobis distance and canonical analysis.The stabilit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yield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s.Most of the studied genotypes were sensitive for yield with the environment.For over-all performance 'Hera','Chamak','Patnai','Lala pakri','TPS-7','TPS-364','Somerset' and 'Superior' were the best genotypes for tuber yield and breeding material for potato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产量稳定性 马铃薯 基因型-环境互作 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肥减量对沙地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雯 吴腾帅 +2 位作者 刘梦圆 白海庆 刘柏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探究榆林沙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中的化肥减量策略,以马铃薯V7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常规全量施肥为对照(CK,N100%、P100%、K100%),其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0、390.0、120.0 kg/hm^(2),... 为探究榆林沙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中的化肥减量策略,以马铃薯V7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常规全量施肥为对照(CK,N100%、P100%、K100%),其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0、390.0、120.0 kg/hm^(2),并设置4个氮、钾肥减量处理,分别为F1(N95%、P100%、K100%)、F2(N90%、P100%、K100%)、F3(N100%、P100%、K95%)、F4(N100%、P100%、K90%),分析不同氮、钾肥减量处理对0~20 cm土层(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F2的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F3、F4和CK,增幅为11.66%~26.82(P<0.05),土壤温度显著高于F4,增幅为7.87%~12.43%(P<0.05);在马铃薯生育中后期,F2的土壤温度和土壤紧实度低于F3、F4和CK。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CK的耕层土壤pH最低;F2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减幅为18.24%~36.31%(P<0.05);F2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F4,增幅为8.31%~11.74%(P<0.05)。F2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F1、F3和F4,增幅为8.01%~15.53%(P<0.05),与CK无显著差异,商品薯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99%~17.58%(P<0.05)。综上所述,氮肥减量10%和全量钾肥的施肥措施为榆林沙区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中适宜的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化肥减量 氮肥 钾肥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李泓阳 刘震 +9 位作者 曾钰婷 李志涛 朱金勇 陈丽敏 史田斌 王玮璐 齐喆颖 张俊莲 白江平 刘玉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5,96,共13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下对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了StCytb5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及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马铃薯StCytb5s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下,利用H...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下对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了StCytb5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及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马铃薯StCytb5s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下,利用HMM 3.1和BlastP鉴定了22个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利用ExPASy、CELLO、MEME、MCScanX和GSDS等在线工具,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基因复制事件进行了分析。利用PGSC数据库下载的RNA-seq数据,分析StCytb5s在双单倍体(DM)马铃薯不同组织部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StCytb5s在不同抗旱性马铃薯品种和不同颜色块茎中的表达模式,分别对干旱胁迫下大西洋和青薯9号的叶片以及3个不同颜色马铃薯杂交子代(‘Y’‘R’‘P’)块茎薯肉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挖掘了可能参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和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结果】共鉴定出22个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通过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特征的分析,把22个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分为4个亚组;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在StCytb5基因家族的扩展中发挥主要作用;其中StCytb5-4和StCytb5-14在干旱胁迫中差异表达,StCytb5-6和StCytb5-17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上调表达。【结论】共鉴定出22个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其中StCytb5-4和StCytb5-14可能响应马铃薯干旱胁迫,而StCytb5-6和StCytb5-17可能参与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Cytb5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秸秆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孔乐辉 范奕 +6 位作者 谭伟军 张娟宁 韩儆仁 姚攀锋 阿金娟 李亚杰 马宁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8-1418,共11页
旨在探究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发育的最佳黄芪秸秆基质配比,以期为黄芪秸秆基质作为新型基质材料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黄芪秸秆、椰糠、蛭石和草炭按不同比例混配基质,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脱毒苗在不同生长... 旨在探究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发育的最佳黄芪秸秆基质配比,以期为黄芪秸秆基质作为新型基质材料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黄芪秸秆、椰糠、蛭石和草炭按不同比例混配基质,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脱毒苗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学特征、光合作用以及原原种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混配基质中,由HT7(30%黄芪秸秆+30%草炭+40%椰糠)配制的基质马铃薯脱毒苗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茎粗、根长在全生育期均高于传统对照基质CK1(100%蛭石)和CK2(100%椰糠),且茎粗和根长与CK1和CK2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在全生育期内均显著高于CK1和CK2;平均单株结薯数较CK1少3.16%,较CK2多2.24%,平均单薯质量较CK1大23.21%,较CK2大21.64%,合格薯数较CK1高10.73%,较CK2高25.47%;经济效益较CK1增加10.02%,较CK2增加40.83%,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分法,HT7基质在所有混配基质中获得了最高得分(0.97)。综上,HT7基质有效促进了马铃薯脱毒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原原种产量,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可以作为常规基质的替代物应用于马铃薯原原种的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黄芪秸秆 形态指标 光合指标 产量 经济效益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 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飞 徐建飞 +4 位作者 刘杰 段绍光 雷尊国 Jiwan Palta 金黎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2-1595,共4页
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 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ulin2和ef1-a适宜作为野生马铃薯S.acaule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野生马铃薯 solanum aca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STOP1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基因家族成员鉴定
6
作者 黄美菁 吕春娜 +3 位作者 康嘉慧 周一帆 赵酏浛 王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6,共10页
为了探究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6个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蛋白长度在143~736个氨基酸之间,蛋白质分子量为16 451.97~75 366.80 Da,等... 为了探究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6个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蛋白长度在143~736个氨基酸之间,蛋白质分子量为16 451.97~75 366.80 Da,等电点为5.75~9.47,亚细胞定位预测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tSTOP和Ca.STOP1亲缘关系最近。顺式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分析表明,含有大量与环境、激素和生长发育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不同物种中的StSTOP基因存在一定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STOP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STOP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剂缓解马铃薯2,4-D药害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雷雨俊 袁剑龙 +5 位作者 唐振三 程李香 史振东 卓峰琦 余斌 张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250,272,共10页
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7号’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2000 mg·L^(-1)除草剂2,4-D进行药害处理,1 d后喷施不同浓度解毒剂碧护(300、800、1200 mg·L^(-1))、芸苔素(250、450、650μL·L^(-1))、解毒剂X(500、2000、4000 mg·... 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7号’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2000 mg·L^(-1)除草剂2,4-D进行药害处理,1 d后喷施不同浓度解毒剂碧护(300、800、1200 mg·L^(-1))、芸苔素(250、450、650μL·L^(-1))、解毒剂X(500、2000、4000 mg·L^(-1)),分别采集处理后1、4、7 d的马铃薯叶片,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处理7、14、21 d后分别测量马铃薯株高、茎粗、根长和叶面积;处理21 d后对植株根、茎、叶切片染色,观察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成熟期统计马铃薯块茎产量。结果表明,低浓度解毒剂碧护(300 mg·L^(-1))、芸苔素(250μL·L^(-1))及解毒剂X(500 mg·L^(-1))对除草剂药害缓解效果不显著(P>0.05)。高浓度解毒剂碧护(800 mg·L^(-1)和1200 mg·L^(-1))和解毒剂X(2000 mg·L^(-1)和4000 mg·L^(-1))对缓解除草剂药害效果显著(P<0.05),其中800 mg·L^(-1)碧护解毒剂解毒效果最为突出,该处理下植株株高、根长、叶面积和单株产量分别显著增加67.84%、43.04%、66.76%和164.03%,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6.67%和20.1%,内源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分别降低54.01%和50.13%。解毒剂处理的植株茎组织远轴端厚角组织区域的细胞层数减少,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增大。因此,喷施不同浓度的碧护、芸苔素和解毒剂X可显著减轻2,4-D对马铃薯植株的药害,恢复植株生长。800 mg·L^(-1)的碧护解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2 4-D药害 解毒剂 生理结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抗性评价
8
作者 石明明 谢志军 +3 位作者 张玲 陈京环 李惠霞 刘永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0-94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以期筛选到抗北方根结线虫的马铃薯种质。本研究选取2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盆栽种植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分析其繁殖系数、卵块数量、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100g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等抗病指标...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以期筛选到抗北方根结线虫的马铃薯种质。本研究选取2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盆栽种植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分析其繁殖系数、卵块数量、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100g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等抗病指标,计算隶属函数值,评价其抗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抗性品种对根组织中根结线虫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1份马铃薯品种中,‘青薯9号’‘克新18’‘希森6号’‘LK99’和‘陇20’的相关抗病指标均较高,‘云薯304’的抗病指标最小。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显示,‘青薯9号’对北方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云薯304’表现为高感。北方根结线虫在感病和抗病马铃薯根组织内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线虫侵染感病品种‘云薯304’后,60d能完成一代,在抗病品种‘青薯9号’根组织内发育明显滞后。‘青薯9号’对北方根结线虫表现高抗,可作为抗病品种推广使用,也为后续抗病基因的挖掘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北方根结线虫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片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田间筛选及炸片品质评价
9
作者 马武辉 郭宗明 +4 位作者 祖帆 刘元省 刘杰 龚春林 郭华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3,120,共6页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薯片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以满足产业高品质薯片原料需求,在云南建水早春作区,对6份(滇薯1208、BF1814-105、18-15-29、19-16-16、17004-1、19-9-3)有加工潜力的新品种(系)进行田间试验与炸片品质评价,将综合表...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薯片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以满足产业高品质薯片原料需求,在云南建水早春作区,对6份(滇薯1208、BF1814-105、18-15-29、19-16-16、17004-1、19-9-3)有加工潜力的新品种(系)进行田间试验与炸片品质评价,将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系)在云南省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适应性及薯片加工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滇薯1208、18-15-29综合表现好;BF1814-105、17004-1田间产量低;19-9-3、19-16-16炸片色泽、风味、薯片合格率较差,不适宜薯片加工;滇薯1208干物质含量达21.4%,炸片在色泽、口感、风味上表现上乘,含油量适中,综合表现最好。滇薯1208在云南不同生态区种植,冬作和早春作表现优于春作,有望作薯片加工型专用品种在云南早春作和冬作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薯片加工 炸片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叶和军 叶重泽 +2 位作者 俞静 赵瑞英 郭志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6-181,189,共7页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信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Rieske FeS基因在模拟干旱胁迫(0、12、24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cDN...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信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Rieske FeS基因在模拟干旱胁迫(0、12、24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cDNA序列全长693 bp,包含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230个氨基酸,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分子质量为24.27 ku,理论等电点为8.20;Rieske FeS蛋白含有CytB6-F_Fe-S结构域(59~97 aa)、跨膜区(72~94 aa)、Rieske结构域(113~203 aa);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无规则蜷曲占比最高,其次是β-折叠,占比最低的是α-螺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与烟草Rieske FeS蛋白亲缘关系最接近。qPCR结果显示,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根,在块茎中相对表达量最低。经PEG干旱胁迫后,叶片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2 h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 h(对照组)。茎段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模拟干旱处理12 h时显著上调;块茎中模拟干旱胁迫24 h时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根中各干旱处理间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与干旱胁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Rieske FeS基因 克隆 生信分析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PTST2a基因的克隆及互作分析
11
作者 黄丹丹 吴云翼 +5 位作者 邹建华 俞婷 朱炎辉 杨梅宏 董文丽 高冬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80,共9页
【目的】PROTEIN TARGETING TO STARCH(PTST)在淀粉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StPTST2a基因的作用。【方法】利用反转录技术克隆StPTST2a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 【目的】PROTEIN TARGETING TO STARCH(PTST)在淀粉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StPTST2a基因的作用。【方法】利用反转录技术克隆StPTST2a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tPTST2a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体外表达融合MBP标签的StPTST2a蛋白,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体外淀粉结合实验;克隆7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利用酵母双杂交及荧光素酶互补实验揭示StPTST2a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StPTST2a基因编码了一个具有526个氨基酸的蛋白,在C端含有一个CBM48结构域。该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较高。体外淀粉结合实验表明,StPTST2a是一个淀粉结合蛋白。分析StPTST2a与7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StPTST2a与StSS4、StSS6和StISA1.1在酵母和植物体内均有互作。【结论】StPTST2a能够与多个淀粉合成基因形成复合体,在马铃薯淀粉合成和淀粉颗粒形成中发挥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淀粉 StPTST2a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遗传分析
12
作者 康嘉慧 黄美菁 +2 位作者 李雅萍 孙成 王芳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1期1-7,14,共8页
为探究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的遗传分离规律,本研究对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的5个农艺性状及5个块茎形态进行了后代变异分析、表型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性状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农艺... 为探究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的遗传分离规律,本研究对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的5个农艺性状及5个块茎形态进行了后代变异分析、表型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性状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与块茎形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杂交后代群体分离情况表明,小叶密集程度、薯皮颜色、薯块形状、表皮光滑度表现为母系遗传倾向;薯肉颜色、芽眼深度表现为父系遗传倾向。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2.96%。在遗传距离为0.92处可将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分为7个类群,每个类群的植株数量不同,其中类群Ⅶ包含植株数量最多,为151个,类群Ⅵ包含数量最少,为18个,各类群植株特点不同,可根据实际育种目标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艺性状 块茎形态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的研制与田间试验
13
作者 周彦君 林川尧 +1 位作者 吴建 刘小谭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获机并未具备杀秧功能的问题,将机械化杀秧与收获融合,研制一款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该机由杀秧、挖掘、分离输送、传动、提升以及收集等装置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用...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获机并未具备杀秧功能的问题,将机械化杀秧与收获融合,研制一款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该机由杀秧、挖掘、分离输送、传动、提升以及收集等装置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用该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损失率为3.9%,伤薯率为1.9%,茎叶打碎长度合格率为90%,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马铃薯机械化杀秧、收获的农业标准,能够解决收获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作业繁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收获 杀秧 一体机 研制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抗冻性马铃薯野生材料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分析
14
作者 吴巧玉 何学佳 +2 位作者 尹旺 周帅 何天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5,共6页
为探究冻害对2种马铃薯野生材料叶片结构的影响,以2种抗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acaule(W3,具抗冻性)和Solanum cardiophyllum(Cph12,霜冻敏感)为研究对象,对马铃薯苗期叶片进行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和抗冻性鉴定,同时利用光... 为探究冻害对2种马铃薯野生材料叶片结构的影响,以2种抗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acaule(W3,具抗冻性)和Solanum cardiophyllum(Cph12,霜冻敏感)为研究对象,对马铃薯苗期叶片进行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和抗冻性鉴定,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叶片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W3半致死温度达-3.34℃,Cph12半致死温度为-1.31℃。2种材料在-4℃处理2 h后在20℃的温室恢复1 d后,评定W3冷冻损伤评分为0,Cph12冷冻损伤评分为5。2种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抗冻材料W3的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细胞结构紧密度、栅海比的测量平均值显著大于敏感材料Cph12,推测马铃薯叶片组织结构可能是耐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W3在冻害后叶绿体结构仍保持稳定,植株叶片保持完整;而Cph12在冻害后叶绿体解体、基粒片层出现断裂、液泡破裂导致植株死亡。研究表明,保持生物膜完整性是增强马铃薯野生材料抗寒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叶绿体的稳定性可作为马铃薯耐寒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片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范志远 尉辉 +4 位作者 赫宇恒 顾城志 李锦超 冯春静 刘素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采用1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环境,研究不同浓度[0(CK)、50(W1)、100(W2)、150(W3)、200(W4)μmol/L]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在干旱环境下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褪... 采用1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环境,研究不同浓度[0(CK)、50(W1)、100(W2)、150(W3)、200(W4)μmol/L]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在干旱环境下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均可以促进马铃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随着褪黑素浓度增加,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指标及产量总体上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与CK相比,喷施后17 d,W2处理马铃薯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和根长分别提高24.79%、13.89%、61.11%和29.95%,根干质量、根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提高36.95%、23.32%、156.52%和42.05%,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63.60%、41.34%、30.45%、44.73%和114.56%,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提高71.04%和150.00%。综上所述,喷施褪黑素可促进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以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褪黑素 干旱胁迫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构建马铃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16
作者 宋威武 陈火云 +3 位作者 程群 叶兴枝 邹莹 高剑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利用湖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1 069份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数据,首先从8个聚类方法中筛选出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聚类法,从5个抽样比例中筛选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抽样比例,然后对2种系统聚法、2个抽样比例、2个遗传距离和3个抽样方法进行组... 利用湖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1 069份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数据,首先从8个聚类方法中筛选出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聚类法,从5个抽样比例中筛选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抽样比例,然后对2种系统聚法、2个抽样比例、2个遗传距离和3个抽样方法进行组合试验,共构建24个不同核心种质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遗传距离选择欧氏距离,抽样比例选择15%,抽样方法选择偏离度取样法,系统聚类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为核心种质构建最佳策略,所构建核心种质包含160个样本,与原群体相比均值差异为4.35%,方差差异率为82.60%,极差符合率为100.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1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晚疫病资源的田间抗性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17
作者 邹莹 张远学 +4 位作者 闫雷 郝苗 高剑华 宋威武 肖春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85,195,共6页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原性病害,采用抗性育种策略,培育具有垂直抗性的马铃薯品种,是防治此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旨在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选择效率,对引自国际马铃薯...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原性病害,采用抗性育种策略,培育具有垂直抗性的马铃薯品种,是防治此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旨在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选择效率,对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61份抗晚疫病资源进行田间抗性评估。结果表明,18份表现高抗,26份表现中抗,6份表现为中感,11份表现为高感。进一步利用晚疫病抗性基因R8和RB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发现37份材料含有R8基因,46份含有RB基因,且分子标记与抗性评价符合度分别达59.02%和6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评价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CHS4和StCHS5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18
作者 王童童 王文静 +7 位作者 董欣宇 宋家凤 盛苏奥 程洁蓝 郑婷婷 吕钊彦 朱晓彪 侯华兰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查尔酮合酶(CHS)是调控植物类黄酮通路早期生物合成的重要结构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作用。前期通过表达量分析,在马铃薯CHS家族中筛选到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tCHS4和StCHS5。为进一步探究马铃薯StCHS4和StCHS5在类黄... 查尔酮合酶(CHS)是调控植物类黄酮通路早期生物合成的重要结构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作用。前期通过表达量分析,在马铃薯CHS家族中筛选到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tCHS4和StCHS5。为进一步探究马铃薯StCHS4和StCHS5在类黄酮和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首先利用在线网站分析StCHS4和StCHS5蛋白结构,之后以pRI101双元表达载体为基础,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35S∷StCHS4-GFP和35S∷StCHS5-GFP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GV3101菌株中。利用本氏烟草进行瞬时转化,明确StCHS4和StCHS5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以红花烟草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瞬时超表达和稳定遗传转化,分析StCHS4和StCHS5基因过表达后总类黄酮和总花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StCHS4和StCHS5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StCHS4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StCHS5为稳定的亲水蛋白。StCHS4和StCHS5分别与辣椒CHS和番茄CHS1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CHS4和StCHS5蛋白均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烟草瞬时超表达中,StCHS4和StCHS5基因在注射3~5 d显著促进花青素累积。分别获得3个阳性烟草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中StCHS4和StCHS5显著高表达,总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StCHS4-OE3和StCHS5-OE1转基因植株中的总类黄酮含量显著提升,StCHS5-OE1和StCHS5-OE2中花青素含量分别提高89%,131%。上述结果表明,StCHS4和StCHS5是马铃薯类黄酮通路中关键CHS基因,过表达可促进花青素与类黄酮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CHS4 StCHS5 类黄酮 花青素 遗传转化 亚细胞定位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六个马铃薯引进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19
作者 田晋文 李晓川 +2 位作者 王朝海 陈军 陆燚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5-17,21,共4页
针对毕节市引进的6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新品种(系)进行了综合比较试验,旨在评估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关键农艺性状,以科学指导当地马铃薯新品种(系)的选育和推广,进而优化种植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 针对毕节市引进的6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新品种(系)进行了综合比较试验,旨在评估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关键农艺性状,以科学指导当地马铃薯新品种(系)的选育和推广,进而优化种植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毕薯8号和S12-1998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优异,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青薯9号增产133.30%和71.73%,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适宜春季种植;会薯23号产量排名第2,增产122.17%,同样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因其乳白色肉质,具有作为白瓤马铃薯推广的潜力;丽薯21号和宣薯130-4产量较低,分别位于第4和第5,且宣薯130-4产量增长但未达显著水平,需进一步观察;滇薯1418因结薯数少、易感晚疫病、产量低,不适合在毕节市推广。研究结果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品种(系) 比较试验 贵州省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ANUM模型的甘肃中东部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瀚 秦军红 +5 位作者 毕真真 孙超 李鑫 李亚杰 张俊莲 白江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7-1657,共11页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OLANUM模型进行统计学的模型评价。结果表明,SOLANUM模型在甘肃省适用性评价中,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16%~76.2%之间,模型效应系数(EF)在0.068~0.805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产能差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系数为0.8,与年降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71;潜在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92,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78;实际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89,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68。综上,SOLANUM模型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马铃薯潜在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具有适用性,但还需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生育期长短的估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模型模拟精度和适用性。为缩小产能差,甘肃省应选择晚熟抗旱马铃薯品种种植。本研究结果为补充SOLANUM模型模拟精度和提高甘肃省马铃薯潜在产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olanum模型 模型评价 产能差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