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ed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Nonwoven Fabric Enhanced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Pretreat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耿亚敏 卢灿辉 +1 位作者 梁梅 张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15-722,共8页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economical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hydrophilicity and adhesion of po...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economical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hydrophilicity and adhesion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nonwoven fabric. The properties of the PET nonwoven fabric including its liquid absorptive capacity (WA), aging behavior,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morphology of the surface, adhesion strength,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were studied. The liquid absorptive capacity (WA) increased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and nitro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PET nonwoven fabric after DBD airplasma treatment.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nonwoven fibers became rougher after plasma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surface was more prone to absorb tin sensitizer and palladium catalyst to form an active layer for the deposition of electroless nickel.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a uniform coating of nickel was formed on the PET nonwoven fabric. The average EMI-SE of Ni-plating of PET nonwoven fabric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stable value (38.2 dB to 37.3 dB)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50 MHz to 1500 MHz. It is concluded that DBD is feasible for pretreatment of nonwoven fabric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to prepare functional material with good EMI-S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surface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Bl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Immobilized with Hirudin
2
作者 李方 王进 +1 位作者 孙鸿 黄楠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on, PET) films were exposed under argon plasma glow discharge with different glows and induced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AA) in order to in- troduce carboxylic acid group o...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on, PET) films were exposed under argon plasma glow discharge with different glows and induced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AA) in order to in- troduce carboxylic acid group onto PET (PET-AA) assisted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UV). Hirudin- immobilized PET (PET-HRD) films were prepared by the grafting of PET-AA, followed by chem- ical reaction with hirudi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treated PET was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wettability,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interface free energy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the films was assessed by platelet-adhesion test and fibrinogen conformational change measurements to eval- uate the vi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s of adhered, aggregated and morphologically changed platelets were reduced on the hirudin-immobilized PET films. Enzyme-linked-immunoassay mea- surements that disclosed fibrinoge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showe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telets'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UDIN blood compatibility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interface energy surface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possibility for PET plastic recycling by a tailored hydrolytic enzyme
3
作者 Shijie Yu Qinghai Li +1 位作者 Yanguo Zhang Hui Zhou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Plastic waste puts a huge burden on the ecosystem due to the current lack of mature recycling technology.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ed plastics in the world.Enzymatic decomposition holds... Plastic waste puts a huge burden on the ecosystem due to the current lack of mature recycling technology.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ed plastics in the world.Enzymatic decomposition holds the promise of recovering monomers from PET plastic,and the monomers can be used to regenerate new PET products.However,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in the a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PET hydrolases.The recent study by Lu et al.introduced a novel PET hydrolase via machine learning-aided engineering.The obtained PET hydrolase showed excellent a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hydrolysis of PET and is capable of directly degrading large amounts of postconsumer PET products.This approa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cycling PET waste and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tate of plastic pollution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HYDROLYSIS Machine learning Enzymatic depolymerization HYDROL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4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ET/PBT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宇飞 孙树林 +3 位作者 沙莎 郭菲 郝润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的POE—g-GMA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冲击强度最高可达890J/m,实现超韧;基体的剪切屈服和橡胶粒子的空洞化是增韧PET/PBT共混物主要形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熔融接枝 乙烯-辛烯共聚物 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PE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汉周 刘钦甫 +1 位作者 侯丽华 赵庆章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利用改性纳米高岭土,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KPET),通过扫描电镜、FT-IR、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分散性,显微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在PET基体中分散性好,高岭土在PE... 利用改性纳米高岭土,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KPET),通过扫描电镜、FT-IR、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分散性,显微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在PET基体中分散性好,高岭土在PET中的粒径最可几分布为0.2~0.5μm;高岭土通过改性剂与PET发生了键合作用;KPET的热稳定性优于PET,热稳定性与高岭土的分散性和高岭土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N/DBS共混体系结构与形貌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桂娟 李祎 +3 位作者 石秀敏 代国兴 陈彦模 周恩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1-393,共3页
DSC, WAXD and POM were performed on the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y of a blend system being composed of PET, PEN and nucleating agent(DB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blends is dependent on the cont... DSC, WAXD and POM were performed on the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y of a blend system being composed of PET, PEN and nucleating agent(DB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blends is dependent on the contents of PET and the nuclenting agent, which affect the morphology of the blen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blends show a complex extinction pattern, with the black cross extinction accompanying black homocentric zone and fireworks scattering form, rat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spheru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成核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ET的组成与结晶行为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桦 杨始堃 +1 位作者 陈玉君 潘鉴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1,共4页
研究了PBT/PET塑料合金的组成对其结晶行为和亚宏观结构形态的影响。酯交换反应和组分间彼此对结晶作用的影响,是熔点与组成关系变化的原因。冷结晶温度与组成的关系表明,对于PET,PBT相当于一种结晶促进剂,PBT质量... 研究了PBT/PET塑料合金的组成对其结晶行为和亚宏观结构形态的影响。酯交换反应和组分间彼此对结晶作用的影响,是熔点与组成关系变化的原因。冷结晶温度与组成的关系表明,对于PET,PBT相当于一种结晶促进剂,PBT质量分数高于0.50时,PBT/PET塑料合金的注射模温可低于80℃,成核剂对球晶尺寸的影响大于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结晶 高聚物合金 pet PBT 塑料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PET共聚酯薄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关葆 周英 +1 位作者 武荣瑞 徐僖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53,共3页
用放大实验制得了 PEN- PET共聚酯 ,通过双轴拉伸制成薄膜 ,对薄膜的干热收缩率、声速取向因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萘二甲酰含量、拉伸工艺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 PEN含量的增加 ,共聚酯薄膜的干热收缩率降低 ,声... 用放大实验制得了 PEN- PET共聚酯 ,通过双轴拉伸制成薄膜 ,对薄膜的干热收缩率、声速取向因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萘二甲酰含量、拉伸工艺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 PEN含量的增加 ,共聚酯薄膜的干热收缩率降低 ,声速取向因子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共聚酯 薄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TT共混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浩 吴唯 +1 位作者 钱琦 刘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对PET/PTT共混体系的DSC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两组分形成各自的晶体,呈现各自的熔点Tm,但两种聚合物各自的结晶过程是彼此受对方影响的。从形态和热力学两方面对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行为进行了解释,根据N ish i-W ang方程的计算结... 对PET/PTT共混体系的DSC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两组分形成各自的晶体,呈现各自的熔点Tm,但两种聚合物各自的结晶过程是彼此受对方影响的。从形态和热力学两方面对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行为进行了解释,根据N ish i-W ang方程的计算结果,PET/PTT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密度和相互作用参数都为负值,表明PET/PTT共混体系在熔融态是热力学稳定的相容体系,在该体系中,PET和PTT分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共混 熔点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共混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童玉华 刘佑习 +2 位作者 葛敬银 黄永青 李卓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5-109,共5页
PBT/PET共混物经玻纤增强后,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以及玻纤含量均大幅度提高。但玻纤之间以及玻纤与树脂之间的磨耗易引起PBT、PET分子链断裂,特性粘度下降。作增强用玻纤含量一般控制在45%以... PBT/PET共混物经玻纤增强后,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以及玻纤含量均大幅度提高。但玻纤之间以及玻纤与树脂之间的磨耗易引起PBT、PET分子链断裂,特性粘度下降。作增强用玻纤含量一般控制在45%以内。玻纤起增强作用的关键是其表面偶联剂与树脂PBT、PET的偶联作用。树脂基体将吸收的外来冲击能通过树脂与玻纤的偶联传递到玻纤上,再经玻纤分散在较大体积范围内,表现为其力学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 聚酯树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在负离子化PET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膜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贤福 何琳 +2 位作者 徐立恒 吕德水 陈志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研究了脂肪酶分子在表面负离子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薄膜表面的分子自组装 ,由 AFM和FTIR-ATR等方法研究脂肪酶单分子层膜的表面结构 ;活力测定表明 :脂肪酶 /PET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的酶活力表现率约为 2 .
关键词 脂肪酶 分子自组装 表面负离子化聚对苯一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单分子层膜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G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邹海霞 喻爱芳 +1 位作者 李文刚 黄象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1,4环己二甲醇酯 (PETG)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乙二醇 (EG)和 1,4环己二甲醇 (CHDM)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其制备方法为 ,单体在 170~ 2 10℃下 ,进行酯交换反应 ,然后在 2 6 0~ 30 0℃、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1,4环己二甲醇酯 (PETG)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乙二醇 (EG)和 1,4环己二甲醇 (CHDM)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其制备方法为 ,单体在 170~ 2 10℃下 ,进行酯交换反应 ,然后在 2 6 0~ 30 0℃、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真空中缩聚而成。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仪 (DSC)和广角X衍射 (WAXD)分析了它的结晶性与热性能 ,从核磁共振氢谱 (1HNMR)的测试结果中得到EG/CHDM的投料比与共聚物中的实际比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二甲醇酯 共聚酯 制备 结晶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A66/液晶共聚酯酰胺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解孝林 申屠宝卿 +2 位作者 李伯耿 潘祖仁 吴大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551-1555,共5页
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热致液晶共聚脂酰胺(LC30)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T/PA66/LC30共混物为一热力学... 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热致液晶共聚脂酰胺(LC30)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T/PA66/LC30共混物为一热力学不相容的多相聚合物体系,LC30的加入提高了PET/PA66的相容性,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PET/PA66/LC30三元共混物熔体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现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其表现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由PET/PA66共混物的负偏差行为转变为正偏差行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界面特征不同,导致共混体流变性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A66 LC30 共混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EPDM共混体系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明 马荣堂 +1 位作者 寇喜春 汤心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7-651,共5页
本文用解偏振光法与DSC法分别测定并研究了PC/PET/EPDM共混体系的结晶速度、结晶度、Avrami指数(n)和熔融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共混物中PET的结晶速度、结晶度均随PC含量增加而下降;EPDM用量不超过10%时,可提高PET的结晶速度,但不影响结... 本文用解偏振光法与DSC法分别测定并研究了PC/PET/EPDM共混体系的结晶速度、结晶度、Avrami指数(n)和熔融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共混物中PET的结晶速度、结晶度均随PC含量增加而下降;EPDM用量不超过10%时,可提高PET的结晶速度,但不影响结晶度和成核与增长方式,n值不变。当EPDM为5%时,结晶速度呈现极大值。经退火处理的共混物呈现熔融双峰,PC量增加,高温熔融峰略移向高温方向;热处理温度升高或时间延长,则低温熔融峰移向高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pet 三元乙丙胶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16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磷腈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G共聚物及纤维的结晶与储能行为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兴祥 张华 +2 位作者 胡灵 王学晨 牛建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3-67,共5页
在合成聚醚含量为40~60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PET-PEG)嵌段共聚物基础上,研究了PET-PEG的结晶性能及可纺性,探讨了采用聚醚嵌段可结晶的聚酯醚为原料熔融纺丝研制具有形状记忆和热能储存功能纤维的可行性。
关键词 聚酯醚 pet PEG 形状记忆 热能储存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在PET膜表面的紫外光共辐射接枝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锴 李军 伊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79,共4页
讨论了水性体系中,经紫外光(UV)辐射引发在PET膜表面的丙烯酸接枝聚合反应的实验影响因素,考察了光敏剂、单体浓度以及接枝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下接枝膜对水接触角的变化。
关键词 pet 丙烯酸 UV 辐射接枝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纳米SiO_2复合物的流变性及纺丝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锐 武荣瑞 +1 位作者 张大省 徐僖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现代材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对于开发高性能、多功能性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在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时直接添加纳米SiO_2,制备了可用于纺丝的PET/纳米SiO_2复合物.对复合物的流变性、可纺性及...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现代材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对于开发高性能、多功能性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在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时直接添加纳米SiO_2,制备了可用于纺丝的PET/纳米SiO_2复合物.对复合物的流变性、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PET/纳米SiO_2复合物的熔体流变性属切力变稀流体,随剪切速率的增加,SiO_2的增稠作用缓解,熔体粘度下降较大;升高温度也可使熔体粘度有较大下降.因此,可通过提高剪切速率或提高温度改善熔体的流动性能;在SiO_2添加量小于2%时,可制得分子量较低、熔体粘度适宜于纺丝的聚酯复合物,该复合物可纺性良好,可用于制备抗起球聚酯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SiO2复合物 流变性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C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宁 刘倩 +1 位作者 戚绍祺 张光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1-75,共5页
用偏光显微镜、X-ray衍射仪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PET/PC)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PET/PC共混物中,当PC含量在50%以下时,PC的晶粒与PET的球晶分别分散在非晶区中;当PC含量在50%以上时,PET的... 用偏光显微镜、X-ray衍射仪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PET/PC)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PET/PC共混物中,当PC含量在50%以下时,PC的晶粒与PET的球晶分别分散在非晶区中;当PC含量在50%以上时,PET的晶柱与PC的晶粒分别分散在非晶区中。随着PC含量的增加,PET晶体的完整性被破坏,晶粒变小,结晶度下降,熔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甲酸 乙二酯 聚碳酸酯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