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森林防灭火工作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义兵 贾宜松 刘晓双 《森林防火》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是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最大的樟子松造林集中实施区,受极端天气、易燃植被、野外火源等因素影响,森林火灾潜在风险不断加剧。依据森林防灭火工作实际,从预警监测体系、扑火队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防火水平...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是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最大的樟子松造林集中实施区,受极端天气、易燃植被、野外火源等因素影响,森林火灾潜在风险不断加剧。依据森林防灭火工作实际,从预警监测体系、扑火队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防火水平、林火阻隔能力、应急通信盲区、基层防火责任、经费保障机制及依法治火防线等九个方面,分析示范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健全责任落实、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科学防火及依法治火机制等五个方面建议,以期为示范区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龙湾 樟子松造林示范区 森林火灾 新形势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95
2
作者 曾德慧 陈广生 +2 位作者 陈伏生 赵琼 冀小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7,共7页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叶片 养分含量 养分再吸收效率 章古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2 位作者 孙惠民 周泽福 于延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 min的樟子松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了毛乌素沙区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冠层微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速率具有明...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 min的樟子松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了毛乌素沙区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冠层微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多云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多峰曲线趋势,单株蒸腾速率(Tr)在4-9月各月白天(6:00-19:00)的平均值为0.36-0.85 L.h-1;晴天日,除9月蒸腾速率日内变化呈多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总体趋势呈单峰曲线,9月时Tr在10:00左右、13:00左右、15:00左右出现峰值,在 14:00左右出现谷值。4-8月各月日内Tr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4-9月各月Tr白天平均值为0.37-0.83 L· h-1;阴天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单峰曲线趋势,日内Tr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4-9月各月Tr白天 (6:00-19:00)平均值为0.29-0.63 L·h-1。在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方面,从4月份起,樟子松蒸腾耗水量逐渐增加,月耗水量在7月达到最高值,此后有所减小。4-9月总耗水量为1 143.7 mm,日平均为6.25 mm,7月份月耗水总量相对最大。4、5、6、7、8及9月耗水量分别占主要生长季节总量的10.76%、13.62%、14.05%、24.56%、 19.47%、17.52%。(2)主要生长期内,Tr与冠层太阳总辐射(Ra),空气温度(Ta)、湿度(RH),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并通过显著性检验(a=0.01),且各月内影响樟子松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都是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区 樟子松 蒸腾 热扩散植物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在西北干旱沙区的蒸腾日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春荣 刘世增 +2 位作者 金红喜 严子柱 马全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典型干旱沙区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站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4a、9a和20a樟子松8月份蒸腾强度的日进程。结果表明,9a以上樟子松的蒸腾强度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午后下降。以当天的日平均蒸腾强度计,20a(16.30mmol·m-2·s-1)>... 在典型干旱沙区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站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4a、9a和20a樟子松8月份蒸腾强度的日进程。结果表明,9a以上樟子松的蒸腾强度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午后下降。以当天的日平均蒸腾强度计,20a(16.30mmol·m-2·s-1)>4a(14.14mmol·m-2·s-1)>9a(12.51mmol·m-2·s-1)。4a、9a和20a樟子松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1681μmol·mol-1、0.3926μmol·mol-1、0.0929μmol·mol-1。20a以前的樟子松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而且,一天之中,9:00以前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升速率比其它任何时候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蒸腾强度 干旱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生长规律及管理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世增 满多清 +3 位作者 严子柱 吴春荣 金红喜 康才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樟子松种子播种后,随着幼苗的出土,主根即以较快的速度下扎,2个月后幼苗根系已深入到10 cm以下的土层,抵抗力相对增强。樟子松播种苗和移植换床苗生长表现为第一、第二年生长缓慢,第三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迅速增加,进入速生期。苗木抚... 樟子松种子播种后,随着幼苗的出土,主根即以较快的速度下扎,2个月后幼苗根系已深入到10 cm以下的土层,抵抗力相对增强。樟子松播种苗和移植换床苗生长表现为第一、第二年生长缓慢,第三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迅速增加,进入速生期。苗木抚育管理中,春、夏季樟子松生长高峰期需水需肥量大,应及时灌溉和施肥,秋季苗木生长变缓,应适当控水控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幼苗越冬管理中的方法为土地冻结前灌溉、覆沙、覆土,笠年春季一般到4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幼苗 生长规律 管理技术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6
作者 赵晓彬 刘光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沙地樟子松的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沙地草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现已在"三北"地区被广泛地推广应用,成为造林的主要乔木树...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沙地樟子松的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沙地草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现已在"三北"地区被广泛地推广应用,成为造林的主要乔木树种,并对防治沙漠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者认为苗木质量、苗龄、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等几个方面是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的重要因素,根据造林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造林密度,选择品质优良、植株保护完好、苗龄适合的造林苗,应用ABT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等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为今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营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引种栽培 造林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表面积及体积预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廖彩霞 李凤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8-483,共6页
基于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6块固定标准地30株枝解析数据,在分析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与林分变量和林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幂函数建立了树冠表面积(CSA)和树冠体积(CV)的预估模型,同时还对林木材积生长量与CSA和C... 基于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6块固定标准地30株枝解析数据,在分析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与林分变量和林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幂函数建立了树冠表面积(CSA)和树冠体积(CV)的预估模型,同时还对林木材积生长量与CSA和CV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随着林木胸径、树高和冠长的增大而增大,林木材积生长量与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均明显呈线性关系。不同林分条件的樟子松人工林CSA和CV随林分年龄和胸径的增大而增大,CSA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CV与林分密度相关不紧密。林分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预估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8%之内,预估精度均大于91%,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预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林木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树冠表面积 树冠体积 材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的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满多清 孙坤 +1 位作者 刘世增 严子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3-547,共5页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时缩短出苗期时间非常关键,需进行种子处理、催芽、土壤消毒;播种后自流水灌溉结合喷灌、遮荫等人工措施保持苗床湿润、改善环境条件,可大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樟子...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时缩短出苗期时间非常关键,需进行种子处理、催芽、土壤消毒;播种后自流水灌溉结合喷灌、遮荫等人工措施保持苗床湿润、改善环境条件,可大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保存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育苗地土壤总盐量以 0.5 %为极限。经苗地冬灌后露地越冬、冬灌后苗木埋土越冬试验观测,其越冬率为 36.8 %和 95.0 %。春季风大沙多,气温多变,易对苗木造成生理干旱,一般到 4 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及时灌水,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樟子松 播种育苗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在高寒地区造林中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4 位作者 郑元瑞 马继兰 陈涛 崔诗良 龙镇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6,共4页
1988~1990年利用引进和分离的菌根菌对落叶松Larix gmelira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进行人工接种及其造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造林用苗菌根化能够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988年秋造落叶松菌根苗平均成活率为9... 1988~1990年利用引进和分离的菌根菌对落叶松Larix gmelira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进行人工接种及其造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造林用苗菌根化能够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988年秋造落叶松菌根苗平均成活率为97.7%,比对照的提高13.2%;1989年春造落叶松菌根苗的成活率平均为95.2%,比对照提高13.4%;同年春造的樟子松菌根苗成活率平均为87.2%,比对照的提高17.5%;1990年一年生落叶松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为90%,比对照的提高40%。它们的生长能力比对照的好很多。本次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种有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Cortinarius russus,Xerocmus chrysente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人工接种 落叶松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龄与管理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选择8块典型样地,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樟子松人工林和草地土壤有效N及其转化动态,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土壤NH4+-N,NO3--N,矿质N和相对硝化速率变动范围依次为0.18~1.54,0.96~22.05,1.23~23.58 μg/d·g dry r... 选择8块典型样地,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樟子松人工林和草地土壤有效N及其转化动态,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土壤NH4+-N,NO3--N,矿质N和相对硝化速率变动范围依次为0.18~1.54,0.96~22.05,1.23~23.58 μg/d·g dry resin,0.76~0.NO3-,NO3--N占绝对优势,硝化过程异常强烈.通过比较4个不同林龄、2种管理措施对树脂吸附土壤NH4+-N,NO3--N,矿质N和相对硝化速率的差异,表明随林分年龄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N,NO3--N,矿质N有提高的趋势;禁牧同放牧样地相比,树脂吸附土壤NH4+-N,NO3--N,矿质N的含量均较低,土壤N转化速率受到抑制,尤其是硝化过程.同时发现禁牧改变土壤N转化进程,提高NH4+-N比例,降低相对硝化速率.综合分析表明:沙地造林改良土壤是漫长的过程,并且受到人类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有效性 硝化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袋法 樟子松 经营管理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日升 肖巍 +2 位作者 于红军 王国晨 孙海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l250~2500株·h...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l250~2500株·hm-2;当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达到21a时保留密度1000株·hm-2左右;当林龄31a时,密度控制为500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经营密度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文生 焦树仁 +1 位作者 高树军 赵晓明 《防护林科技》 2002年第4期12-13,21,共3页
对樟子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和不同混交方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分不仅提高了造林树种的生长量 ;同时 ,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增强了樟子松的抗病能力 。
关键词 章古台 沙地 樟子松 混交林 营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不同治理年限樟子松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雪峰 行仙峰 +2 位作者 徐佳 韩帅 李骁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5期56-59,I0005,共5页
为评价神东矿区植被恢复治理成效,选取治理年限分别为5、10、15 a的典型乔木植物群落———樟子松群落,从群落物种组成、指标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群落随治理年限增加而呈现出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分析结果来看,樟子松... 为评价神东矿区植被恢复治理成效,选取治理年限分别为5、10、15 a的典型乔木植物群落———樟子松群落,从群落物种组成、指标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群落随治理年限增加而呈现出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分析结果来看,樟子松群落随治理年限增加表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后期基本无需人为干预,能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在5、10、15 a三个治理年限的樟子松群落中,治理年限为10 a的樟子松群落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群落 治理年限 治理效果 神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乾山地樟子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丽娟 李钢铁 +1 位作者 岳永杰 高润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7-22,共6页
基于奇乾山地樟子松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奇乾樟子松群落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奇乾山地樟子松林密度分别为830株/hm2、780株/hm2、580株/hm2。樟子松群落直径分布为单峰和多峰分布,树高分布为... 基于奇乾山地樟子松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奇乾樟子松群落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奇乾山地樟子松林密度分别为830株/hm2、780株/hm2、580株/hm2。樟子松群落直径分布为单峰和多峰分布,树高分布为单峰山状和多峰山状分布2种形式;(2)奇乾山地樟子松3块样地种群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3)奇乾山地樟子松群落丰富度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规律: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山地樟子松 奇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引种樟子松造林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良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营造混交林,提早打除底侧枝,防止枯梢病发生等措施,改善与提高了引种造林技术。通过对樟子松的引种造林,章固台地区生态系统逐渐完善与稳定,在杨树难以成林的干旱沙丘的中上部形成了固沙林生态系统,构成了典型的沙地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造林 改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土壤改良效益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宇嘉 牛庆花 +4 位作者 崔岩 范慧涛 彭博 谷建才 陆贵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69,共6页
为深入了解坝上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承德御道口牧场林龄16、29、40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裸沙地作为对照(CK),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各林龄樟子松林不同土层(0<h≤5cm、5cm<h... 为深入了解坝上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承德御道口牧场林龄16、29、40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裸沙地作为对照(CK),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各林龄樟子松林不同土层(0<h≤5cm、5cm<h≤10cm、10cm<h≤20cm、20cm<h≤40cm、40cm<h≤60cm)的理化性质,分析樟子松林龄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林0<h≤10cm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显著优于10cm<h≤60cm土壤。3种林龄的樟子松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以29a最佳。土壤黏粒、粉粒及粗砂粒质量分数分别在29a出现峰值和谷值。土壤各层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9a养分质量分数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改良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29a、40a、16a、CK,29a樟子松林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林龄 樟子松 土壤改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长期定位监测样地的最小面积界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千雪 刘灵 +4 位作者 张吉利 赵中华 王宏翔 胡艳波 王春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2,共4页
利用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中所设置的2块1 hm2大样地,借助Winkelmass软件设置不同样地大小并随机进行100次重复抽样,统计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对林分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格局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查... 利用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中所设置的2块1 hm2大样地,借助Winkelmass软件设置不同样地大小并随机进行100次重复抽样,统计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对林分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格局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查面积增加到3 600 m2时,林分的密度估计趋于稳定,相对误差不超过10%;林分结构参数角尺度也趋于稳定,格局吻合率达95%以上,由此确定出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森林结构研究的最小取样面积为3 600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尔基 沙地樟子松 结构最小面积 角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金梅 张金福 +4 位作者 陈建军 张东 于安 章林 任宣百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针对吉林省半干旱地区绿化樟子松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树冠体积与根系土坨体积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体积与土坨体积的比值与移植成活率成反比,即比值越大,成活率越低;移植成活率达到100%时允许的最大比值、亦是最... 针对吉林省半干旱地区绿化樟子松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树冠体积与根系土坨体积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体积与土坨体积的比值与移植成活率成反比,即比值越大,成活率越低;移植成活率达到100%时允许的最大比值、亦是最经济比值为5.80,若比值大于5.80,则移植成活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樟子松 大树移植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小直坑整地常年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戴继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19,共5页
用长30cm的植苗锨在长25cm、宽20cm、深35cm的小直坑和模拟小直坑环境制作的塑料护苗筒坑内造林,使苗木主根深栽到离地平面以下50~60cm。结果樟子松各期造林成活率均提高到85%以上,从而实现了常年造林。并... 用长30cm的植苗锨在长25cm、宽20cm、深35cm的小直坑和模拟小直坑环境制作的塑料护苗筒坑内造林,使苗木主根深栽到离地平面以下50~60cm。结果樟子松各期造林成活率均提高到85%以上,从而实现了常年造林。并且,在小直坑和塑料护苗筒坑内造林,秋季苗木不需埋土防风,可安全渡过冬春的寒冷和大风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坑 塑料护苗筒 造林 樟子松 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立地类型樟子松造林综合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丽英 钱荣举 +3 位作者 王正力 孙荣华 白国栋 卢朝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为遏制赤峰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通过地膜覆盖、套袋、施用根宝和生根粉(ABT)、营养袋、培抗旱堆和冬季覆土盖苗等多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造林配套技术措施,初步建立了长短结合、以林促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 为遏制赤峰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通过地膜覆盖、套袋、施用根宝和生根粉(ABT)、营养袋、培抗旱堆和冬季覆土盖苗等多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造林配套技术措施,初步建立了长短结合、以林促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经济模式。采用传统的抗旱造林技术,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组装配套、试验筛选,使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提高36%,探索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立地类型 樟子松 抗旱造林 综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