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cetyl L-carnitine o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19 cells in hypoxic conditions
1
作者 Ali Dal Onur Catak +3 位作者 Murat Erdag Mehmet Canleblebici Ebru Onalan Ilay Buran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15-1521,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etyl-L-carnitine(ALCAR)on cell viability,morphological integrity,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i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cells using a hypo...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etyl-L-carnitine(ALCAR)on cell viability,morphological integrity,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i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cells using a hypoxic model.METHODS:In the first set of experiments,the optimal CoCl_(2) dose was determined by exposing ARPE-19 cell cultures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LCAR on cell viability,five groups of ARPE-19 cell culture were established that included a control group,a sham group(200μM CoCl_(2)),and groups that received 1,10 and 100 mM doses of ALCAR combined with 200μM CoCl_(2),respectively.The 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lls were observed by an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The levels of VEGF and HIF-1α secretion by ARPE-19 cell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ssay.RESULTS:ARPE-19 cell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doses of CoCl_(2) in order to create a hypoxia model.Nevertheless,when exposed to a concentration of 200μM CoCl_(2),a notable decrease in viability to 83% was noted.ALCAR was found to increase the cell viability at 1 mM and 10 mM concentrations,whil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100 mM)did not have an added effect.The cell viabilit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1 mM and 10 mM ALCAR compared to the Sham group(P=0.041,P=0.019,respectively).The cell viability and morphology remained unaffected by the greatest dose of ALCAR(100 mM).The administration of 10 mM ALCAR demonstra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VEGF and HIF-1α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P=0.013,P=0.033,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findings from 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 that ALCAR could represent a viable therapeutic op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open up novel treatment pathways for retinal diseases,particular relevance f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However,to fully elucidate ALCAR’s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retinal diseases,additional investigation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efine the exact mechanisms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L-carnitine(ALCAR)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GPX4信号通路探讨葫芦巴碱对ARPE-19铁死亡的干预研究
2
作者 岳欣欣 付洋 +2 位作者 金海哲 尹晓燕 傅全威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基于Nrf2/HO-1/GPX4途径探讨和阐明葫芦巴碱(TRG)保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铁死亡的干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葫芦巴碱干预ARPE-19细胞筛选葫芦巴碱干预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随后进行分组(NC组、HG组、Fer-1组、TRG组),... 目的:基于Nrf2/HO-1/GPX4途径探讨和阐明葫芦巴碱(TRG)保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铁死亡的干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葫芦巴碱干预ARPE-19细胞筛选葫芦巴碱干预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随后进行分组(NC组、HG组、Fer-1组、TRG组),收集样本进行相关指标测定。按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铁离子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评价各组细胞中GSH、MDA和铁离子变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ROS变化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4(ACSL4)的表达情况。结果:40μg/mL葫芦巴碱的预处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高糖造成的细胞活性的降低。HG组ROS、MDA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与HG组相比,TRG组ROS、MDA的水平显著下降,各组GSH变化情况与ROS、MDA相反,Fer-1组和TRG组中ACSL4蛋白和铁离子水平表达降低,Fer-1组和TRG组中Nrf2、HO-1、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结论:葫芦巴碱保护ARPE-19细胞免于高糖损伤是通过靶向抑制Nrf2/HO-1/GPX4信号通路抗铁死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碱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加氧酶-1(HO-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氧化应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付世涛 张剑鸣 +4 位作者 曹灿灿 汪志慧 秦超然 张建 熊辉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本文以紫甘蓝蔬菜为原料,进行了pH、金属离子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稳定性分析,探索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存储和使用环境。研究表明,紫甘蓝色素对pH敏感,随着pH增大,色素保留率逐渐减小;不同金属离子对紫甘蓝色素的稳定性也有影响,Fe^(3+... 本文以紫甘蓝蔬菜为原料,进行了pH、金属离子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稳定性分析,探索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存储和使用环境。研究表明,紫甘蓝色素对pH敏感,随着pH增大,色素保留率逐渐减小;不同金属离子对紫甘蓝色素的稳定性也有影响,Fe^(3+)会破坏紫甘蓝色素的结构,降低稳定性,保留率仅为8.68%;而Ca^(2+)能提高其稳定性。添加剂蔗糖也可提高其稳定性,其中20 g∙L^(−1)的蔗糖水溶液可将保留率提升至119.48%;而食盐、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均会降低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蓝色素 影响因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白玫 苗得雨 吴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1(G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GRg1高、中、低剂量组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取氯化...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1(G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GRg1高、中、低剂量组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取氯化钴诱导ARPE-19细胞构建缺氧模型,通过CCK-8法、TUNEL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DCFH-DA荧光探针对各组活性氧(ROS)水平,经由RT-qPCR、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内HIF-1α、BDNF、PACAP38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给药0、12、24 h时ARPE-19细胞活性均低、凋亡率高(P均<0.05);GRg1高剂量组给药12、24、48 h时ARPE-19细胞活性均高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给药24、48 h时细胞活性均高于GRg1中剂量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给药48 h时ARPE-19细胞ROS、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P均<0.05);GRg1高剂量组ARPE-19细胞ROS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ARPE-19细胞BDNF、PACAP38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与HIF-1α抑制剂组给药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与凋亡率、细胞ROS、HIF-1α、BDNF、PACAP38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Rg1能减轻缺氧诱导所致ARPE-19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ROS、HIF-1α表达,上调BDNF、PACAP38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 人参皂苷RG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珍 张甜甜 李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一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性短链非编码RNA,能够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一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性短链非编码RNA,能够结合并抑制同一生物途径中的多个基因,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用于探索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既往研究发现非渗出性ARMD的发病机制涉及年龄、遗传、环境、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自噬和免疫等多方面,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miRNA作为非渗出性ARMD的生物标志物在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miRNA通过靶向Nrf2、HIF-1α抑制缺氧相关的血管生成信号影响氧化应激;miRNA通过调节脂蛋白的摄取、RPE和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影响脂质代谢,加深了对miRNA在非渗出性ARMD氧化应激、脂质代谢方面的认识,为完善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和进一步预防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MICRORNA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品级油溶性色素改良研究
7
作者 沈镜莹 刘静 +5 位作者 张子岩 王珊 李湖平 杜静 谢箭 王灵昭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64-72,共9页
目前市面上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产品多出现颜色不均一、体系分层的现象。本研究以表观黏度为指标,构建食品级油溶色素(胭脂红铝色淀、柠檬黄铝色淀和亮蓝铝色淀)的稳定工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观察实验样品体系液面分离高度选择适... 目前市面上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产品多出现颜色不均一、体系分层的现象。本研究以表观黏度为指标,构建食品级油溶色素(胭脂红铝色淀、柠檬黄铝色淀和亮蓝铝色淀)的稳定工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观察实验样品体系液面分离高度选择适当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当白砂糖添加量为4.00%,奶粉添加量为0.83%,可可脂添加量为5.20%,大豆油添加量为66.20%,色淀添加量为22.10%,大豆卵磷脂添加量为0.28%,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0.46%和甘油添加量为1.00%时,3种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体系表观黏度最高,稳定性最佳。最佳配方验证结果显示,3种食品级色素体系流变学特性均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呈现屈服-假塑性流体特性。本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食品级油溶性色素的可行性,为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色素 油溶性色素 铝色淀 单因素 黏度 静态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预处理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8
作者 韩淼 隋海娟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刺激ARPE-19细胞增殖的合适的葡萄糖浓度,确定为50 mmol·L^(-1)。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5 mmol·L^(-1)的D...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刺激ARPE-19细胞增殖的合适的葡萄糖浓度,确定为50 mmol·L^(-1)。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5 mmol·L^(-1)的D-葡萄糖和45 mmol·L^(-1)甘露醇培养)、高糖组(HG组)(50 mmol·L^(-1)葡萄糖培养)、HG+低SAL组、HG+中SAL组、HG+高SAL组,低、中、高SAL浓度分别为20μmol·L^(-1)、80μmol·L^(-1)、320μmol·L^(-1),SAL预处理4 h后,加50 mmol·L^(-1)葡萄糖,作用48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SMA、Vimentin、纤维粘连素(FN)、Ⅰ型胶原蛋白(Col I)、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ARPE-19细胞增殖率与伤口愈合百分比均增加,细胞内a-SMA、Vimentin、FN、Col I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内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低SAL组、HG+中SAL组及HG+高SAL组ARPE-19细胞增殖率与伤口愈合百分比均降低,细胞内a-SMA、Vimentin、FN、Col I、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AL能够降低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干预其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这可能与SAL抑制了ARPE-19细胞的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高糖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9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晓珍 姜红波 +2 位作者 孙淑静 李大鹏 邵云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阐述对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玫瑰茄 红色素 稳定性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晓珍 姜红波 +2 位作者 孙淑静 孙玉顺 王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文对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天然食用色素 玫瑰茄红色素 稳定性 PH值 温度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彬 谢恩义 曲元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强度、营养盐质量比例和水深下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最适宜温度为12℃,温度高于24℃时生长受到抑制,藻体有腐烂现...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强度、营养盐质量比例和水深下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最适宜温度为12℃,温度高于24℃时生长受到抑制,藻体有腐烂现象;其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28,其中盐度为28时生长最快,低于13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其适宜光照强度为1 000~3 000 lx,光照强度过高时藻体有发白腐烂的现象;其生长的适宜营养盐比例为m[硝酸钠(NaNO3)]∶m[磷酸二氢钾(KH2PO3)]=15∶1;其适宜水深为30 cm,水深大于60 cm时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氏马尾藻 环境因子 生长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蛴螬提取物对兔脉络膜新生血管中Ang1和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邱晓星 彭清华 +3 位作者 陈梅 彭俊 谭涵宇 李文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053-2058,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有色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动物模型,研究蛴螬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素1(Ang1)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40只有色兔,随机分成5组,A组:健康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维生...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有色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动物模型,研究蛴螬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素1(Ang1)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40只有色兔,随机分成5组,A组:健康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维生素E组;D组:驻景丸加减方组;E组:蛴螬提取物组。每组8只16眼,通过氩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激光光凝后24h;7,14,21,28d行眼底彩色照相;7,14,21,28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4,28d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然后将每组家兔随机分成2批,分别于14,28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摘取眼球后段组织行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行Ang1和PED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研究蛴螬提取物对CNV的抑制作用。结果:Ang1含量表达测定显示,空白组较实验组低(P<0.05),实验组中驻景丸加减方组和蛴螬提取物组较其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蛴螬提取物组较驻景丸加减方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蛴螬提取物组28d较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PEDF含量表达测定显示,空白组较实验组高(P<0.05),实验组中驻景丸加减方组和蛴螬提取物组较其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蛴螬提取物组较驻景丸加减方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蛴螬提取物组28d较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对实验性有色兔CNV中Ang1的高表达存在良性影响,能有效干预PEDF的降低,保护视网膜组织,对CNV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蛴螬提取物 血管生成素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法优化提取红曲红、红曲黄色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婵 杨强 +1 位作者 张桦林 王成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5-813,共9页
研究了超声辅助法提取红曲霉菌体中的红曲红、红曲黄两种红曲色素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参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3个因... 研究了超声辅助法提取红曲霉菌体中的红曲红、红曲黄两种红曲色素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参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3个因素对红曲色素的提取有显著影响,在乙醇体积分数76.30%,液料比34.44∶1,超声功率为304.84 W条件下,提取液中红色素组分色价高达5 679.4 U/g,黄色素组分色价高达4 633 U/g,与国标法提取红曲色素相比,提取率分别提高了6.5%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超声波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抑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朱洁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和抑制剂已被发现 ,其中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之间的不平衡是CNV生成的关键启动因素。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刺激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新利 赵平 刘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488,496,共5页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内源性眼部新生血管抑制物,其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等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EDF能够抑制角膜、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内源性眼部新生血管抑制物,其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等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EDF能够抑制角膜、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靶点之一。另外有研究发现其还是一种内源性的抗炎因子,是理想的治疗多种眼部疾病的药物。本文就PEDF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新生血管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和PEDF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小红 王云鹏 陈梅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一种以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一种以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作为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和PEDF在PDR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生长因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月 陆晓和 +2 位作者 朱丹 符敏 吴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作用机制,检测外源性PEDF对CNV模型中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 目的:探讨外源性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作用机制,检测外源性PEDF对CNV模型中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PEDF、细胞凋亡受体/配体(Fas/FasL)表达的影响,以及对CNV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PEDF治疗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正常组(C组)。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CNV模型,A组和B组分别给予PEDF+氯霉素滴眼液和生理盐水+氯霉素滴眼液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CNV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半定量分析VEGF,PEDF,Fas及FasL在正常角膜组织和碱烧伤后4,7,10,14d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CNV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角膜组织中可以检测到高PEDF表达和低VEGF表达,也可以检测到一定的低Fas和FasL表达。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A组均低于B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碱烧伤后4,7,10,14d A组VEGF的表达均低于B组(P<0.05),PEDF的表达均高于B组(P<0.05),A组Fas/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A组TUNEL法测到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计数和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到的VEGF均在第7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而PEDF和Fas及FasL在第10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碱烧伤后第4~10dVEGF/PEDF>1,CNV逐渐生长并达到峰值;第10d后VEGF/PEDF<1,CNV开始逐渐退化。结论:PEDF抑制碱烧伤后CNV的作用机制可以归结为两点:(1)下调VEGF的表达,控制PEDF/VEGF的动态比值,抑制CNV生长;(2)上调Fas/FasL等凋亡受体的表达,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促进CNV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涂料印花粘合剂乳液成膜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萧继华 俞宏 宋心远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共4页
粘合剂成膜速度是涂料印花的关键 ,研究粘合剂乳液成膜性能相当重要。通过对影响乳液成膜性的因素 ,如粘合剂单体组成 ,乳化剂含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粘合剂色浆中的助剂组分等探讨 ,并与粘合剂PT4000成膜性能对比 ,SX型粘合剂具有优良... 粘合剂成膜速度是涂料印花的关键 ,研究粘合剂乳液成膜性能相当重要。通过对影响乳液成膜性的因素 ,如粘合剂单体组成 ,乳化剂含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粘合剂色浆中的助剂组分等探讨 ,并与粘合剂PT4000成膜性能对比 ,SX型粘合剂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剂 涂料印花 成膜性能 乳液 成膜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八蒜绿色素影响因素及护绿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冰 纪淑娟 +2 位作者 王东梅 刘艳平 蒋东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影响腊八蒜绿色素的温度、pH、光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常用化学护色方法及物理护色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寻找保护腊八蒜翠绿颜色的方法。结果表明,常用化学护色剂对腊八蒜绿色素保护作用不明显,而采用物理...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影响腊八蒜绿色素的温度、pH、光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常用化学护色方法及物理护色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寻找保护腊八蒜翠绿颜色的方法。结果表明,常用化学护色剂对腊八蒜绿色素保护作用不明显,而采用物理处理方法——低温4℃、pH4.0、真空包装、避光,105d后腊八蒜仍呈绿色,绿色素在590nm处的吸光值为0.245,可延长腊八蒜保持翠绿外观三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八蒜 色素 影响因素 护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