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粉蝶Pieris rapae(L)的人工饲养及幼虫取食量的测定与防治适期 被引量:4
1
作者 郝赤 樊新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通过对菜粉蝶的人工饲养,测定各龄期在甘蓝上的取食量,累计取食量,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其取食量从1—5龄逐步递增,在菜青虫卵孵化后8天左右,累计取食量进入激增,15天左右达到高逢。此为制订菜青虫化防适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菜粉蝶 人工饲养 取食量 化防适期 菜青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菜粉蝶(Pieris rapae)幼虫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仁华 李彦杰 +3 位作者 杨俊年 周兴建 肖宇 黄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强,致死率较高,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104/m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m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8.9%,校正死亡率也高达... 采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强,致死率较高,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104/m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m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8.9%,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7.2%,显著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幼虫的致病能力,由此探索了家蚕微孢子虫做为生物农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菜粉蝶 lC_(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三峡库区菜青虫(Pieris rapae)的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仁华 陈再刚 +1 位作者 黄小云 胡廷章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3期172-173,共2页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较强,致死率高,其致死中量(ID50)为:1.5×104个/m 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个/m 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7.8%,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6.4%...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较强,致死率高,其致死中量(ID50)为:1.5×104个/m 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个/m 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7.8%,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6.4%,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显著致病能力,由此探索了家蚕微孢子虫作为生物农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菜青虫 感染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Del标记鉴定典湖1号杂交种纯度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小雪 韦银兰 +3 位作者 张铖锋 廖涵 胡锦彬 吴新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典湖1号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青梗菜新品种,但种子纯度鉴定速度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为实现对该品种杂交种纯度的高通量快速鉴定,在典湖1号父母本(父本EPG-194,母本EPG-168)基因组重测序的基础上开发用于纯度检测的InDel标记。... 典湖1号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青梗菜新品种,但种子纯度鉴定速度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为实现对该品种杂交种纯度的高通量快速鉴定,在典湖1号父母本(父本EPG-194,母本EPG-168)基因组重测序的基础上开发用于纯度检测的InDel标记。试验以典湖1号及其父母本DNA样品为材料筛选到亲本带型互补、扩增条带清晰和分离速度快的引物D1-7,并用该引物检测田间典湖1号F_(1)群体(EpG-194×EpG-168群体400株,EpG-168×EpG-194群体400株)。试验中,引物D1-7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EpG-194×EpG-168群体和EpG-168×EpG-194群体分别存在非F_(1)杂株146和32株,田间表型鉴定发现EpG-194×EpG-168群体和EpG-168×EpG-194群体分别存在非F_(1)杂株146和32株,对比后二者鉴定的800株单株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InDel分子标记引物D1-7准确鉴定了典湖1号群体中混杂的母本自交种,为之后典湖1号杂交种纯度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梗菜 纯度鉴定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耐盐碱冬油菜品种全生育期鉴定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积铭 李爱国 +6 位作者 李和平 管明威 武军艳 孙万仓 翟兰菊 马骊 郭安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为推动冬油菜在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的生产,选取20个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材料,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全生育期9个性状的指标变化,鉴定甘蓝型油菜耐盐碱性,筛选耐盐碱指标。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影响冬油菜... 为推动冬油菜在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的生产,选取20个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材料,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全生育期9个性状的指标变化,鉴定甘蓝型油菜耐盐碱性,筛选耐盐碱指标。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影响冬油菜成苗率和越冬率;冬油菜相对产量与相对成苗率、相对根冠比、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角粒数、相对千粒重等性状均呈正相关,与相对越冬率、相对单株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盐碱胁迫明显抑制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不同冬油菜品种(系)间在9个性状指标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个试验材料被划分为4个耐盐碱等级,高度耐盐碱(Ⅰ级)、较耐盐碱(Ⅱ级)、盐碱弱敏感(Ⅲ级)、盐碱高敏感(Ⅳ级)。通过对20个材料在成苗率、越冬率、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共计筛选出衡油6号、16RTS309轮选6、16QD-15轮选8、衡油8号、JR6与H614共6个适宜河北滨海盐碱地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本研究表明,9个指标可作为冬油菜耐盐碱鉴定指标,即相对成苗率、相对越冬率、相对冬前根冠比、相对株高、相对一级分枝数、相对单株角果数、相对角粒数、相对千粒重和相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全生育期 环渤海区域 耐盐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芜菁挥发性成分分析
6
作者 岳丽 祖力皮牙·买买提 +3 位作者 王佳敏 于明 毛红艳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80种,包括24种醛类(12%~20%)、15种酯类(23%~27%)、13种醇类(10%~16%)、9种酮类(5%~10%)、3种酸类(3%~7%)、5种烯烃类(约1%)、4种硫醚类(2%~7%)、7种其他类(7%~15%),未被定性化合物(17%~18%)。在芜菁挥发性化合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不同品种芜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白色芜菁中最多。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3种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为辛醛、乙酸、壬醛和(E,E)-2,4-庚二烯醛,白色芜菁为莰烯、2-甲基丁酸乙酯-D、乙偶姻-M和(E)-2-己烯-1-醇,黄色芜菁为5-甲基-2-噻吩甲醛、异戊酸丁酯-M、二丙酮醇-M、丁酮和2,3戊二酮-D。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模型并筛选出32种变量投影重要度大于1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芜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化合物 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抽薹性状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邹艳敏 于拴仓 +3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5-762,共8页
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我国春大白菜及高原或高海拔地区的春夏白菜栽培,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而研究白菜作物低温春化途径抽薹和开花的相关基因对白菜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极早抽薹株系DH-54和极晚抽薹株系DH-43为材料,利用256对引... 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我国春大白菜及高原或高海拔地区的春夏白菜栽培,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而研究白菜作物低温春化途径抽薹和开花的相关基因对白菜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极早抽薹株系DH-54和极晚抽薹株系DH-43为材料,利用256对引物组合进行cDNA-AFLP分析,筛选到与抽薹开花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TDF)191条,对其中82个TDF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52个TDF与NCBI或TIGR已有序列同源,功能涉及代谢、胁迫及逆境应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等;22个TDF在NCBI或TIGR找到同源序列,但功能未知;有8个TDF在NCBI或TIGR找不到同源序列,可能是一些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 春化 cDNA—AFlP 抽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婧瑜 杨雯昕 +13 位作者 边靓 刘苗苗 范婷婷 武军艳 蒲媛媛 刘丽君 马骊 王旺田 方彦 郑蕾 李利利 高顺平 杨刚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自交不亲和作物保纯困难,为了掌握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的特性,本文通过两年试验,从亲和指数、花粉与柱头互作、苗期主要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研究参试材料。结果表明,50份强冬性白菜型油菜品系中自交不亲和性表... 自交不亲和作物保纯困难,为了掌握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的特性,本文通过两年试验,从亲和指数、花粉与柱头互作、苗期主要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研究参试材料。结果表明,50份强冬性白菜型油菜品系中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根据亲和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高度自交亲和型、自交亲和型、自交不亲和型及高度自交不亲和型。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花粉形态无差异,但未授粉的亲和材料柱头乳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絮状附着物;且亲和材料自花授粉后,柱头萌发的花粉粒数量及花粉管数量明显多于不亲和材料。在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和材料的亲和性可稳定遗传,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自交亲和性 亲和指数 相对亲和指数 扫描电镜 花粉-柱头互作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 matophilus HB310对3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杀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勤英 陆秀君 +2 位作者 李秀花 南宫自艳 宋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76,共5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该菌液的甘蓝叶片72h后,小菜蛾2龄幼虫、云斑粉蝶1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96h菜粉蝶1龄幼虫、云斑粉蝶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100%。云斑粉蝶1龄幼虫最敏感(LC50为6 4998×105cells/mL),其次为小菜蛾2龄幼虫(LC50为1 3614×106cells/mL)和菜粉蝶1龄幼虫(LC50为2 7418×106cells/mL)。深入研究发现胃毒杀虫活性物质在该菌对数生长初期就开始产生,对数生长中期已达到最大量。生测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分泌物中都含有较强的胃毒杀虫活性物质,5 994×108cells/mL的原菌液、细胞及同样浓度的菌液上清和胞内上清120h对1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杀虫活性均在90%以上,上清的胃毒活性最低,与原菌液、细胞及胞内上清的胃毒活性差异显著。X.nematophilusHB310的Ⅱ型菌菌液的胃毒杀虫活性较低,只有Ⅰ型菌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杀虫活性 菜粉蝶 小菜蛾 云斑粉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自刚 王志江 +6 位作者 方圆 孙万仓 袁金海 米超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为研究白菜型冬油菜的耐盐机制,以耐盐材料KY-1、KY-191和盐敏感材料NDJ为材料,采用NaCl模拟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离子稳态、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胚根... 为研究白菜型冬油菜的耐盐机制,以耐盐材料KY-1、KY-191和盐敏感材料NDJ为材料,采用NaCl模拟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离子稳态、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胚根伸长对盐胁迫更为敏感;盐胁迫下耐盐品系KY-1、KY-191种子萌发优于盐敏感品系NDJ。随着盐胁迫程度加深,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电导率、MDA含量逐渐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耐盐品系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盐敏感品系,而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盐敏感品系。盐胁迫下幼苗Na+含量升高,K+含量降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但耐盐品系KY-1、KY-191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系NDJ;各品系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明显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综上所述,盐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耐盐品系通过K+积累缓解Na+毒害;渗透调节物含量提高抵御离子水势胁迫;能够维持较良好的胞内生理状态和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耐盐性 离子稳态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的捕食作用
11
作者 郭义 王孟卿 +3 位作者 李鹏燕 郑苑 邓海滨 李敦松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捕食性天敌昆虫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生物防治潜力。通过室内试验,系统评估了红彩瑞猎蝽若虫和成虫对菜青虫的捕食能力、搜寻效应、干扰效应及防治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 本研究旨在探究捕食性天敌昆虫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生物防治潜力。通过室内试验,系统评估了红彩瑞猎蝽若虫和成虫对菜青虫的捕食能力、搜寻效应、干扰效应及防治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2~3龄菜青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随着猎物密度增加,捕食能力增强,搜寻效应相应降低。红彩瑞猎蝽雄成虫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0.575);雌成虫对菜青虫3龄幼虫处理时间最短(0.024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最高(41.7头),控害效能最高(16.833)。当菜青虫3龄幼虫密度为10头/皿时,红彩瑞猎蝽雄成虫对其搜寻效应最高(0.50)。此外,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红彩瑞猎蝽5龄若虫的干扰系数最大(0.447);4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略低,分别为0.347、0.438、0.436;3龄若虫的干扰系数最小(0.292)。研究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幼虫具有显著的防控潜力,尤其是5龄若虫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菜青虫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干扰效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Na2SO4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治江 刘自刚 +10 位作者 孙万仓 方彦 武军艳 刘海卿 赵艳宁 蒲媛媛 袁金海 钱武 陈奇 方园 徐梦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52,共10页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菜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45 mmol·L^(-1)和90 mmol·L^(-1)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135 mmol·L^(-1)和180 mmol·L^(-1)盐浓度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135~180 mmol·L^(-1)盐浓度可认为是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范围。(2)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与盐浓度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对盐胁迫最为敏感。(3)3个耐盐冬油菜ky-1、ky-10-191和ky-NDJ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的耐盐临界值显著高于原有品系平油1号、10-191和ky-NDJ。ky-1、ky-10-191、ky-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33.895、123.264、107.399 mmol·L^(-1),而平油1号、10-191、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17.394、103.947、93.834 mmol·L^(-1)。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ky-1>ky-10-191>平油1号>kyNDJ>10-191>NDJ。可见,ky-1、ky-10-191和ky-NDJ的耐盐性较平油1号、10-191和NDJ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NA2SO4 盐胁迫 白菜型冬油菜 种子萌发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的SSR和InDel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彦 杨刚 +7 位作者 孙万仓 王丽萍 张树娟 杨建胜 刘林波 刘自刚 曾秀存 武军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7~1.2695间,平均值为0.580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9~0.6377,平均值为0.308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SSR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及钙离子抑制剂对低温条件下冬油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王凯祖 李蓉 +7 位作者 李鹏 刘丽君 马骊 孙万仓 蒲媛媛 杨刚 王旺田 武军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进行外源喷施,研究调控Ca ^(2+)转运及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探究了Ca ^(2+)参与冬油菜抗寒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 ^(2+)能够缓解低温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低温胁迫相比较,添加外源Ca ^(2+)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及胚根长度,其中20 mmol/L CaCl_(2)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最大;与低温处理相比,添加钙调蛋白抑制剂(W-7)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下胚轴与胚根长度降低,其中1.0 mmol/L W-7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低温胁迫后,基因CRLK1、MEKK1、MPK3、MPK6在白菜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幅度较大,而MKK5、CBF1和CBF3在甘蓝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较大,外源CaCl_(2)处理后所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喷施W-7后,8个基因在所有品种中的表达量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外源钙 钙离子抑制剂 低温 种子萌发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2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海滨 朱西儒 +3 位作者 田世尧 曾杨 潘建平 王晓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 ,均有下降 ,其中以 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 ;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 ,其中以 2 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PT 棉铃虫 菜粉蝶 酶活性 影响因素 酚氧化酶 酯酶 无色杆菌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春化基因BrFLC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刚 孙万仓 +10 位作者 王丽萍 曾秀存 刘自刚 李学才 方彦 武军艳 王凯音 侯献飞 钱武 马骊 刘海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序列比对结果发现,3个Br FLC在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等位变异,发生的主要等位变异有SNP和Indel两种类型。Br FLC1变异与冬春性相关性不大,与冬春性关系密切的变异主要发生在Br FLC2和Br FLC3上。Br FLC2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5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Br FLC3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16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春化基因 BrFlC基因 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下小白菜叶片基因表达谱的cDNA-AFLP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瑞丽 钟凤林 +3 位作者 林义章 高世超 林俊芳 叶丽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90,共11页
本研究以小白菜品种‘上海青’为试验材料,利用Cu2+质量浓度为10mg·L-1的营养液水培小白菜幼苗,通过cDNA—AFLP技术分析小白菜响应铜胁迫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情况。试验中利用多态性较好的135对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5800多条转录... 本研究以小白菜品种‘上海青’为试验材料,利用Cu2+质量浓度为10mg·L-1的营养液水培小白菜幼苗,通过cDNA—AFLP技术分析小白菜响应铜胁迫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情况。试验中利用多态性较好的135对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5800多条转录衍生片段(TDFs),平均每个5J物组合扩增出30~60条,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100~1000bp,根据条带强弱和有无的变化,其表达模式可以分为持续表达、瞬时表达、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4种情况。通过筛选获得180条差异表达TDFs,其中上调表达77条(42.8%),下调表达61条(33.9%),瞬时表达42条(23.3%)。选取其中152条差异表达TDFs进行回收测序,最终得到151个有效序列,其中上调表达68条(45%1,下调表达50条(33.1%),瞬时表达33条(21.9%)。Blastx比对结果显示,112条TDFs序列与已知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涉及能量代谢、物质合成与运输、逆境响应、信号转导等多种途径,16条TDFs序列与功能未知或假定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其余23条TDFs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或零匹配,可能是一些新的铜胁迫应答基因。从151条TDFs选取4条TDFs,以小白菜actin基因为内参照,对其在不同胁迫处理时间的表达情况进行荧光定量RT—PCR验证,分析结果与cDNA.AFLP结果基本吻合,表明cDNA—AFLP技术是研究小白菜铜胁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有效方法。小白菜铜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多种代谢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小白菜铜胁迫的分子机理和相关基因的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铜胁迫 基因表达谱 CDNA-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CCD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王琛 刘国梅 +4 位作者 陈畅 张晋龙 姚琳 孙璇 杜春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种内共线性及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qPCR技术,分析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16个BrCCD基因,划分为6个亚组,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有7对CCDs基因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CDs家族成员可能响应生长发育、激素调控、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调控过程。转录组及定量PCR数据分析显示,BrCCD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BrCCD-L基因在花、叶和种子中表达量较高,BrCCD1b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其余多在种子和叶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白菜型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BrCCD-L基因与藏红花属CCD2基因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在不同组织中都显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生物信息学分析 CCDs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恰玛古饮料生产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19
作者 徐欣 杨鑫鑫 +5 位作者 陈彩悦 范蓓 朱靖蓉 李静 孙晶 王凤忠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1,共10页
以新鲜恰玛古(Brassica rapa L.)为原料,对具有降尿酸活性的恰玛古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总糖和总酚含量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 以新鲜恰玛古(Brassica rapa L.)为原料,对具有降尿酸活性的恰玛古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总糖和总酚含量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活性炭添加量、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恰玛古饮料降尿酸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XOD抑制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活性炭添加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最优生产工艺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5 mg/mL,70℃加热灭菌30 min。在此条件下,饮料对XOD的抑制率可达60.74%;电子舌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饮料酸甜适中,含硫挥发物含量降低,刺激性气味显著减弱;此外,该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0%±0.20%,总酚含量为(0.019±0.002)mg/mL,总糖含量为(21.72±0.09)mg/mL,还原糖含量为(11.71±0.24)mg/mL,pH值为5.19±0.13,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本研究为降尿酸功能产品的开发及恰玛古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玛古 饮料 工艺优化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抗寒性相关指标的QTL定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军艳 孔德晶 +4 位作者 方彦 孙万仓 刘海卿 刘自刚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0,共6页
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与陇油9号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在白菜型油菜的10条染色体上定位了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 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与陇油9号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在白菜型油菜的10条染色体上定位了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共6个性状的24个QTL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1.1783%~81.1753%;10个显性效应表现为显性正效应,LOD值在3.2787~163.7958之间。染色体2A的Br ID90127-Br ID10421区、Br ID10421-Br ID10709区及Br ID10709-Br ID101165区,5A的BRMS034(R5)-Ra3-H10区、6A的Ra1-F06-Ra2-D04区、8A的Br ID10839-Ra2-E12区和10A的Br ID90115-Ra2-E07区是多个性状QTL共享的标记区间。研究结果对冬油菜抗寒性基因精确定位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QTl 北方旱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