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杨晓霞 胡顺起 +6 位作者 姜鹏 万明波 王文青 刘桂才 高慧君 蒲章绪 华雯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7-1068,共12页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天气系统配置模型 物理量参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晓霞 盛春岩 +2 位作者 沈建国 肖明静 华雯丽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5,共11页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分月份、分类型统计分析了偏北大风期间地面气压梯度、锋后冷高压强度、锋前低压强度、高低压之间的气压差、850 hPa锋区强度、850hPa偏北风风速、850hPa24h变温,给出了阈值和平均值;分析研究了各类型9级以上偏北大风气象要素的临界值。对各种类型偏北大风的物理量空间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锋偏北大风在中低层为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辐散,有高空动量下传,偏北大风主要是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下沉运动造成的辐散风和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气旋型偏北大风在高空为正涡度、低层辐合、整层为上升运动,北大风主要取决于快速旋转的气旋性环流和向气旋中心的辐合运动;回流型偏北大风的中高空为上升,近地面层为下沉,偏北大风主要是低层快速南下的冷空气的水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偏北大风 气候特征 天气学模型 物理量指标 物理量空间结构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短时强降水环境场特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敏 李万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2期12658-12661,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对青海2006~2010年2、6和6h以上3个时段短时强降水(1h≥25mm)天气过程的环境场和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多发区在青海南部和东部,7和8月为峰值区;6h以下时段内强降水发生...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对青海2006~2010年2、6和6h以上3个时段短时强降水(1h≥25mm)天气过程的环境场和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多发区在青海南部和东部,7和8月为峰值区;6h以下时段内强降水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是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干线,而6h以上是短波槽和切变线;强降水发生前,500hPa有强的水汽辐合,相对湿度大,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中低层风场的垂直风切变强,且风随高度顺转,发生在6h内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垂直风切变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场特征 物理量 诊断分析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九江地区“倒春寒”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晶晶 辛学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164-167,共4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冷空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湖南主汛期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菊梅 陈静静 +2 位作者 唐杰 袁泉 余文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72-11276,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FY-2C静止气象卫星TBB图像以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造成湖南2009年6月8~10日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高的一次增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FY-2C静止气象卫星TBB图像以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造成湖南2009年6月8~10日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高的一次增强北抬并迅速南落,中低空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及摆动,温湿能配置下形成的。分析发现雷达产品和卫星TBB图象、低层θse和CAPE高能区以及强的辐合上升区等与降水时段和落区对应关系较好。T639和EC对500hPa西太平洋副高的西脊点位置的预报,都随着时效的延长,位置都偏东,强度偏弱,导致湖南强降水预报的落区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NCEP资料 物理量分析 TBB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运载器端面特征的新型图像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浩 马玉坤 冯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9期46-48,53,共4页
基于航天运载器端面的固有特征,结合现有航天图像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提出一种端面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获取视场内关键目标端面特征信息,对后续图像物理量参数优化解算起到指导性作用。以运载器端面椭圆特征为基础,利用Canny算子检... 基于航天运载器端面的固有特征,结合现有航天图像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提出一种端面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获取视场内关键目标端面特征信息,对后续图像物理量参数优化解算起到指导性作用。以运载器端面椭圆特征为基础,利用Canny算子检测出图像中端面椭圆边缘特征,将特征边缘拆分为若干弧段,通过弧段拟合、弧段合并、椭圆提取等方法,实现端面特征的准确提取。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图像特征识别方法实时性好、精度高,可显著提高运载器图像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端面特征 参数提取 物理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一次超级单体降雹演化机制研究
7
作者 赵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161-166,共6页
利用西峰CD雷达资料,结合云图、探空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21年10月1日傍晚发生在庆阳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机制、环境背景、云物理特征及演变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强西北气流及高低空冷暖平流影响,触发了此次强对... 利用西峰CD雷达资料,结合云图、探空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21年10月1日傍晚发生在庆阳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机制、环境背景、云物理特征及演变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强西北气流及高低空冷暖平流影响,触发了此次强对流天气。探空图显示,对流发生前期有较大的位势不稳定能量,并且存在一定的对流抑制能量,0℃层高度及-20℃层的高度利于冰雹的产生及增长;云图分析显示,超级单体降雹主要由局地产生的对流云团发展移动而引发的,可见光云图上对流云团有明显的暗影存在;从雷达分析得出,此次风暴天气受超级单体影响,超级单体持续时间较长,钩状回波、前侧入流槽口及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跃变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发生机制 环境背景 物理量场 雷达特征 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6月抚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8
作者 吴春英 刘多文 +3 位作者 李俊乐 刘帅 米雷 宁大可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9期20-23,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抚顺2014年6月16—18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且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地面倒槽、低层切变线和高空...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抚顺2014年6月16—18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且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地面倒槽、低层切变线和高空冷涡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降水无明显低空急流,850 h Pa切变线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风速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同时低层具有较大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值表明水汽输送较好。此次暴雨抚顺地区有较大的K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850 h Pa有θse高值区,反映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特征 天气系统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