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gene of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tms5 by mapping 被引量:33
1
作者 YANG Qing-kai1,LIANG Chun-yang1,LI Jun1,JIN De-min1,AHUANG Wen2,DENG Qi-yun2,WANG Bin1(1.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 2. 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Changsha 41012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04-,共1页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TGMS) gene in rice was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TGMS r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becau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GMS syst...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TGMS) gene in rice was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TGMS r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becau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GMS system in two-line breeding is laborsaving,timesaving,simple,inexpensive,efficient,and eliminat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system.'AnnongS' is the first discovered and deeply studied TGMS rice lines in China.'AnnongS-1' and 'Y58S',two derivatives of TGMS line AnnongS,were both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named tms5,which was genetically mapped on chromosome 2.In this study,three populations('AnnongS-1' × 'Nanjing11','Y58S' × 'Q611',and 'Y58S' × 'Guanghui122')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he molecular fine mapping of the tms5 gene.By analyzing recombination events in the sterile individuals using a total of 125 probes covering the tms5 region,the tms5 gene was physically mapped to a 19-kb DNA fragment between two markers 4039-1 and 4039-2,which were located on the BAC clone AP004039.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map between two markers 4039-1 and 4039-2,a member(ONAC023) of the NAC(NAM-ATAF-CUC-related) gene family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ndidate gene of the tms5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Characteriz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gene of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tms5 by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化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5 位作者 王锦艳 张义 段浩平 尹正钦 何荣满 钏兴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不同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峰值随着播期的变化呈现出较大差异,参试不育系均存在适宜播期。光敏型粳稻不育系育性转换主要受光长影响,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推迟播种有利于其育性转换,提高自交结实率,进而提高繁殖产量;温敏型早籼不育系由于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在保证秧龄的条件下,通过早播利用6月初的短时低温可获得基本产量;不同温敏型中籼不育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差异大,找准最佳播期是实现其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通过分析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多年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发现该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温的概率较高,不育系繁殖育性敏感期应尽量错开该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亲本繁殖 播期 育性转化敏感期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的选育及其应用
3
作者 秦元忆 伍祥 +4 位作者 蒙秀菲 张上都 彭菊 石邦志 周乐良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其株型紧凑,花时集中,花粉不育度99.45%,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不育起点温度低(23.5℃),稻米品质优,达部标优质一等食用稻标准,测配组合产量表现优。兴1S与自育恢复系贵香578配组的迟熟籼型杂交水稻兴两优578,口感好、食味佳、米质优,宜在贵州省海拔1100m以下区域种植,2023年兴两优578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30021)。【结论】兴1S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柱头外露率高,米质达部标一级,属于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兴1S 兴两优578 配合力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机理及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汪邑晨 朱本顺 +2 位作者 周磊 朱骏 杨仲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74,共12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两系法中光/温敏型核不育系遗传资源的发现和选育;总结了植物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和细胞学机制;并对水稻两系法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资源优化及育种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荃时S的选育与应用
5
作者 丁友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94-95,98,共3页
介绍了荃时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及繁殖技术要点。荃时S是以银312S为母本,与配合力好的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抗倒伏、米质优等特... 介绍了荃时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及繁殖技术要点。荃时S是以银312S为母本,与配合力好的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抗倒伏、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与恢复系银泰香占配制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时两优泰香具有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标优1级、丰产等特点,并获得2022年(第四届)安徽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籼稻金奖,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荃时S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特色水稻两系不育系红17S的选育
6
作者 马妙明 石良文 +2 位作者 张振斌 彭吕清 王怀富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红17S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与南平当地优质特色红米美人红杂交,后又与籼型两系不育系K12S复交,经福建建阳及海南三亚等地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4 a 8代培育成的特色红米温敏核不育系,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 红17S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与南平当地优质特色红米美人红杂交,后又与籼型两系不育系K12S复交,经福建建阳及海南三亚等地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4 a 8代培育成的特色红米温敏核不育系,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红17S的选育过程、配组应用及配套繁殖、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水稻 红17S 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Ⅱ.人工控制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3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在15.0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在15.0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的长光照高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为0或接近于0;在12.0h光长与23.6℃平均温度(27.0/22.0℃)的短光照低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较高;在长光低温(15.0h/23.6℃)和短光高温(12.0h/29.6℃)下,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不同材料的育性对光温反应存在着差异,提示遗传背景对育性表达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自然条件下光敏不育系夏季制种纯度不高而秋季警种产量又较低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水稻 光温反应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63
8
作者 唐文邦 陈立云 +2 位作者 肖应辉 刘国华 邓化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6-31,共6页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C815S 育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 Ⅲ.减数分裂期温度对两个籼稻光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6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杨仁崔 梁康迳 王乃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转为可育的临界温度在26.4℃左右,而W6154S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均出现自交结实现象,表明供试的W6154S株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可能超过30.3℃。提出了深入研究影响籼稻光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敏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Ⅰ.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被引量:12
10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3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籼型材料甚至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水稻 光温反应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花药中的某些生化代谢特点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梁承邺 陈贤丰 +2 位作者 孙谷畴 黄毓文 林植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70,共7页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单核早期的不育花药的线粒体呼吸速率和LOX活性分别较可育株低11.9%和5%,而单核晚期相应较可育株低18.4%和17.3%。花药发育从单核期至三核期,可育花药的AsA和GSH含量增高,而不育花药仅分别相当于可...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单核早期的不育花药的线粒体呼吸速率和LOX活性分别较可育株低11.9%和5%,而单核晚期相应较可育株低18.4%和17.3%。花药发育从单核期至三核期,可育花药的AsA和GSH含量增高,而不育花药仅分别相当于可育株的35—55%和22—32%,并有脂质氢氧化物积累。随着花药发育,可育花药的AsA-POD,GR和6-GPDH活性逐有增高,至三核期达到最高。而不育花药,随花粉败育,在单核早期至三核期,AsA-POD,GR和6-GPDH活性逐渐降低,至三核期,其活性分别为可育株的26%,22%和19%,不育花药的ME和MDH活性亦较可育株低。IDH活性在单核晚期为可育株的47—80%。细胞还原势低是不育花药特征之一。低的还原势可能导致活性氧代谢失调和花药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育 水稻 酶活性 花药不育性 生化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紫色水稻的遗传及其在光敏不育系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潘学彪 陈宗祥 +4 位作者 董桂春 汤达翥 李欣 于恒秀 程祝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表明,本院获得的一种紫色水稻的植株色遗传受控于C、A、Pl3个独立基因座位上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另有一独立的显性基因对Pl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由于该抑制基因在籼稻中的高频率存在,因而,紫稻与一般绿稻品种杂交F1多表现为... 研究表明,本院获得的一种紫色水稻的植株色遗传受控于C、A、Pl3个独立基因座位上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另有一独立的显性基因对Pl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由于该抑制基因在籼稻中的高频率存在,因而,紫稻与一般绿稻品种杂交F1多表现为绿株.紫稻光敏不育(株)系的不育性表达和配合力表现,均可达到与普通光敏不育系相似的水平.本文还讨论了选育籼型紫稻光敏不育系设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稻 水稻 遗传 光敏雄性不育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异交结实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3 位作者 陆燕鹏 彭海峰 梁克勤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异交结实潜力是指不育系在保证有充足外源花粉供应的条件下的最高结实率 .本研究表明 ,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同的异交结实潜力 ,异交结实潜力的高低受遗传、环境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共同影响 ;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潜力影响的... 异交结实潜力是指不育系在保证有充足外源花粉供应的条件下的最高结实率 .本研究表明 ,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同的异交结实潜力 ,异交结实潜力的高低受遗传、环境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共同影响 ;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潜力影响的主因是温度 ,其作用的敏感时期是异交籽粒灌浆充实的前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异交结实潜力 遗传 环境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核不育系SE21S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胡如英 赵明富 +2 位作者 郑建华 吴春株 杨聚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以农垦 5 8S衍生系 16 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 ,与引进的 IRRI系统 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 ,产生大群体F1 、 F2 ,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 ,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 SE2 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 ,选出两优... 以农垦 5 8S衍生系 16 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 ,与引进的 IRRI系统 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 ,产生大群体F1 、 F2 ,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 ,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 SE2 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 ,选出两优 2 16 3和两优 2 186等系列强优组合。制种试验表明 ,SE2 1S具有良好的制种性状。SE2 1S与香稻品种配组 ,育成两优 2 12 0 1等系列组合 ,与 173等优良恢复系配组 ,产量与米质优势明显。 S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SE215 生态压力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必湖 吴厚雄 +3 位作者 徐孟亮 梁满中 张振华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0-936,共7页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 ,其临界不育温度为 2 9 5℃。分别在自然长日 (光长 14 2~ 13 7h)、高温 (日均气温 2 9 0~ 34 1℃ )条件下和短日 (光长 13 0~ 12 4h)、较低气温 (日均气温 2 3 9~ 2 8 1℃ )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 1~ 6d的冷水 (2 1 5℃ 2 0 5℃ )处理 ,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株 1S和陆 18S经 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 ,对低温反应钝感 ,杂交制种最为安全 ;72 9S、139S、康 2 0 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5d处理表现为不育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钝感 ;培矮 6 4S和 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4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敏感 ;179S、香 12 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3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 ,对低温反应敏感 ,杂交制种风险大 ;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 4 3S的育性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 持续低温 持续时间 敏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31
16
作者 金素娟 柳武革 +7 位作者 朱小源 王丰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刘宜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1、RGD8S-2、RGD8S-3、RGD8S-4和RGD8S-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基本特性与不同生态类型的适应性 被引量:36
18
作者 元生朝 张自国 +4 位作者 卢开阳 曾汉来 梁建洪 王本宣 李玉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5-342,共8页
作者根据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二个性质不同的光周期反应的基本特性,对当前14个主要的核不育水稻品系,进行了较全面的光温生态鉴定。其结果证明,农垦58S、双8-2S、31111S、N5047S、6334S、5-12S、鄂粳ⅡS、WD-1S、及W7415... 作者根据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二个性质不同的光周期反应的基本特性,对当前14个主要的核不育水稻品系,进行了较全面的光温生态鉴定。其结果证明,农垦58S、双8-2S、31111S、N5047S、6334S、5-12S、鄂粳ⅡS、WD-1S、及W7415S等属于光敏核不育类群,而W6154S、W6184S、5460S、8801S、鄂籼IS等,则可能属于温敏核不育类群。与此同时,作者探讨了有关光敏核不育水稻品系光温生态分类的依据和项目:熟期、第一感光性(P_1)第一感温性(T_1)、第二感光性(P_2)、第二感温性(T_2)及其鉴定指标。比较了不同光温生态类型光敏核不育系的地理适应性。据此作者建议:①加速选育熟期早、第二感光性(P_2)强或中而第二感温性(T_2)弱的优良不育系;②把光温生态类型鉴定列为新不育系必要鉴定的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生态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性 籼S 花粉育性 无花粉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对温、光的反应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厚雄 李必湖 +3 位作者 向阳 梁满中 徐孟亮 陈良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3-470,共8页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 ,表现为低温条件下不育、高温条件下可育 ,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值为 2 9.5℃ ,对温度敏感的部位是幼穗 ,敏感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对应的剑叶叶枕距变化范围为 - 1 2 .2~ + 0 .7cm;育性敏感期在人工恒温 2 8.0℃条件下 ,无论长日 ( 1 4~ 1 6h)或短日 ( 1 0~1 2 h)处理均表现不育 ,其不育性不受光周期影响 ,在人工恒温 31 .5℃条件下 ,无论长日还是短日处理均表现可育 ,但短日可明显提高其可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 温度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