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枝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艳 马双喜 +2 位作者 瞿素萍 彭绿春 王丽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679-1681,共3页
以黄柏枝条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不同激素对黄柏枝条初始萌发的表现,筛选黄柏最佳培养基新配方,结果表明:最适宜黄柏茎段萌动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mg/L,最适宜... 以黄柏枝条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不同激素对黄柏枝条初始萌发的表现,筛选黄柏最佳培养基新配方,结果表明:最适宜黄柏茎段萌动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3 mg/L+IAA 0.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枝条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
2
作者 郭志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概述了黄檗的繁殖技术、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生理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遗传变异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现阶段黄檗育种策略,包括进一步开展种源区划、加强目的性状选育、丰富杂交方式、扩宽杂交范围、营建高世代种子园。
关键词 黄檗 研究现状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光膜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anse)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霞 阎秀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2-1299,共8页
以滤光膜遮光处理1年生黄檗(Phellodendron amuranse)幼苗,测定了幼苗生物量及根、茎外皮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的根和茎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膜的抑制作用最小,... 以滤光膜遮光处理1年生黄檗(Phellodendron amuranse)幼苗,测定了幼苗生物量及根、茎外皮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的根和茎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而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也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合成和积累,红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后,3种生物碱的单株产量都低于对照,红膜处理小檗碱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膜处理,但红膜和黄膜处理下的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蓝膜和绿膜处理的3种生物碱的产量都始终最低。滤光膜处理不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和上述3种生物碱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光膜 黄檗 小檗碱 药根碱 掌叶防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地区4种阔叶树种苗木自然越冬过程中抗寒性研究
4
作者 顾嘉欣 杨立学 +1 位作者 申方圆 刘会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5,共11页
【目的】通过研究水曲柳、黄檗、胡桃楸、紫椴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对4个树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筛选出其中抗寒性最强的树种,为大兴安岭南部地区阔叶树种的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树种2年生枝条... 【目的】通过研究水曲柳、黄檗、胡桃楸、紫椴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对4个树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筛选出其中抗寒性最强的树种,为大兴安岭南部地区阔叶树种的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树种2年生枝条为研究材料,2023年9月—2024年3月在自然低温胁迫期间进行4次取样,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组织含水量9个指标,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等方法对4个树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4个树种的REC随温度变化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曲柳苗木的MDA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他3个树种则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2)除胡桃楸外,其余树种SP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SS含量除黄檗苗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外,其他树种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取样月份,树种间均表现为黄檗Pro含量最高、胡桃楸次之,且水曲柳和紫椴Pro含量低于黄檗和胡桃楸;3)4个树种的保护酶活性均未呈现一致的规律性。胡桃楸SOD活性变化最大,黄檗POD活性变化最大,黄檗和胡桃楸CAT活性在4个取样月份均高于水曲柳和紫椴;4)除紫椴枝条含水量呈“升—降—升”趋势外,其他3个树种呈现与紫椴相反的趋势;5)黄檗、水曲柳、胡桃楸、紫椴的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489、0.488、0.484、0.480。【结论】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不同树种2年生枝条的相关抗寒性生理指标差异显著,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定值,可以初步判断出黄檗抗寒性最强,对低温表现出适应性,紫椴抗寒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黄檗 胡桃楸 紫椴 自然越冬 生理指标 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5
作者 卢梦月 周梦梦 +4 位作者 杨俊 吴振宇 王博文 邹玉 杨洪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75-78,共4页
为探究黄檗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该乔木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序列(CDS)筛选,排除长度小于300bp、含终止密码子及重复序列的片段,最终保留52条有效序列;通过Codon W和CUSP软件计算这些序列的GC含量和有效... 为探究黄檗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该乔木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序列(CDS)筛选,排除长度小于300bp、含终止密码子及重复序列的片段,最终保留52条有效序列;通过Codon W和CUSP软件计算这些序列的GC含量和有效密码子数(ENC),进一步通过密码子偏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34%,其中密码子三个碱基的GC含量依次为:GC_(3)(30.32%)<GC_(2)(40.07%)<GC_(1)(47.63%)。密码子偏好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偏好碱基A和U,ENC平均值为49.13,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程度较弱,自然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共筛选出10种优化密码子,这些密码子对碱基A和U类型具有显著偏好。本研究为黄檗叶绿体基因工程及密码子优化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黄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继云 董遨宇 +4 位作者 江振 林国英 郭富强 陈博闻 张厚良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为探究小兴安岭黄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以小兴安岭野生黄檗种群为研究对象,在集中分布区域设置典型样地并进行调查,利用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分析黄檗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并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生长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 为探究小兴安岭黄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以小兴安岭野生黄檗种群为研究对象,在集中分布区域设置典型样地并进行调查,利用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分析黄檗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并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生长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黄檗种群年龄结构大体上呈现为增长型。(2)黄檗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_(pi)为56.21%,属于增长型种群;■值接近0,说明黄檗种群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弱。(3)生存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变化特征。(4)时间序列预测表明,现阶段黄檗种群比较适应其生存环境,在短时间内还没有种群灭绝的危险。综上所述,黄檗种群幼龄个体较多,也有一定的更新潜力,但幼苗密度大导致种内竞争激烈,加之种群抗外界因素干扰能力较差致使其濒危,建议通过设立保护小区、人工辅助扩大种群规模、避免人为砍伐破坏等方式对黄檗种群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动态特征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天然黄檗种群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7
作者 袁显磊 王雨童 +2 位作者 周志军 刘忠玲 张建瑛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黄檗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机制,揭示不同地区黄檗天然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325份来自黑龙江省的黄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黄檗期望杂合度(H_e)为0.481,观测杂合度(H_o)为0.422,信... 为明确黑龙江省黄檗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机制,揭示不同地区黄檗天然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325份来自黑龙江省的黄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黄檗期望杂合度(H_e)为0.481,观测杂合度(H_o)为0.422,信息指数(I)为0.965,说明黄檗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系数为F_(st)=0.067,说明遗传分化水平也处于较高状态,AMOVA分析显示,黄檗遗传变异中4%发生在种群间,83%发生在个体间,说明种间变异小;对黄檗14个种群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分化系数p=0.031<0.05,说明黄檗分布在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遗传多样性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情景下小兴安岭3个珍稀易危树种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水曲柳 黄菠萝 紫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秋雨 邓长贺 +3 位作者 徐立清 蔡智 李常准 王庆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1,共6页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3个遮光处理(铺设1层、2层、3层遮光网),以全光(自然光)为对照,共4个处理(光照强度分别为100%(对照)、65%全光、35%全光、20%全光);遮光处理1个月后,于7、8、10月份分别对4个处理的苗木进行破坏性取样,将苗木带土完整取出剪下苗木根系,将根系分成不同根序(1级根、2级根、3级根),记录各根序细根的数量;测定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比、分支强度、菌根侵染率,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光照强度为100%(对照)至20%全光,随遮光强度增大,苗木主根长和1级侧根数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主根长,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20%全光时的主根长(P<0.05)。不同根序比根长,均随遮光强度增大而增大;2、3级根直径和分支比,均随遮光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月份2级根,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分支强度,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分支强度(P<0.05)。苗木经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的菌根侵染率相比,呈降低趋势;其中,光照强度为35%全光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显著低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菌根侵染率(P<0.05)。综合试验结果,适度遮光(光照强度为65%全光)有利于黄波椤苗木根系生长,重度遮光抑制根系生长;遮光对黄波椤苗木菌根侵染具有明显影响,全光有利于菌根侵染,过度遮光时菌根侵染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椤 遮光 根系形态 菌根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娟 黄明畅 +4 位作者 李磊 刘龙江 梁珊珊 魏晴 王立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105,共5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柏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选择多糖提取中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柏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选择多糖提取中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黄柏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评价黄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59 W、液料比23 mL/g,此时黄柏多糖得率为达到3.19%。黄柏多糖浓度为5 g/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1%和39%。研究表明,优化得到的黄柏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黄柏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分析黄柏多糖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娟 杨欣 +3 位作者 莫共柔 刘龙江 陈彪 柴慧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4,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柏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验证相关预测靶点及黄柏提取物-黄柏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柏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验证相关预测靶点及黄柏提取物-黄柏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在GeneCards和OMIM网站获得疾病相关靶点,取化合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做蛋白互作分析、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途径富集分析,接着对化合物及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建立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探讨黄柏提取物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柏中共筛选出37个有效成分,其治疗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半胱天蛋白酶3(CASP3)等,富集分析显示黄柏可能通过MAPK级联反应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分子机制及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黄柏多糖灌胃处理可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调控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降低肝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结论 黄柏可通过作用于TNF-α、AKT1、STAT3、EGFR和CASP3等靶点,干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达到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网络药理学 多糖 肝损伤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黄檗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刘玉慧 王文超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1,共8页
采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方法从黄檗树皮中提取3种生物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首先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离子液体的种类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3种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应用Box-Beh... 采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方法从黄檗树皮中提取3种生物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首先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离子液体的种类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3种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嗅盐([Bmim][Br])溶液对生物碱的提取效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为0.31 mol/L,温度为94℃,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药根碱得率为0.047%±0.003%,巴马汀得率为0.421%±0.011%,小檗碱得率为1.150%±0.028%。与传统水加热回流法相比,提取效率分别高出9.3%、12.8%和23.6%。该研究表明,利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黄檗树皮中提取生物碱,为提取黄檗中活性成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微波 黄檗 生物碱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理化性质对黄檗幼苗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杰 赵秋玲 +1 位作者 沙红 张晶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质配比理化性质对黄檗幼苗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黄檗幼苗对基质理化性质的适应性,旨在为黄檗优质容器苗的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檗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以田园土、泥炭土为基质原料... 【目的】探讨不同基质配比理化性质对黄檗幼苗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黄檗幼苗对基质理化性质的适应性,旨在为黄檗优质容器苗的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檗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以田园土、泥炭土为基质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配置成9种基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9种基质理化性质及不同配比基质容器苗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种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密度、电导率、持水量、pH值范围分别为0.303~2.1 g·cm^(-3)、0.15~0.47 mS·cm^(-1)、1.3%~2.95%、6.11~8.31,添加泥炭土各基质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N、全P均显著高于田园土,密度则显著低于田园土,5个配比基质(M2、M3、M4、M5、M6)的理化性质较好。基质中随着添加泥炭体积分数的增加,苗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及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泥炭土添加体积分数≥50%基质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N、全P均显著高于田园土,其中M4配比基质(泥炭土:田园土=3:1)中苗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基质的pH值、全N、全P与黄檗幼苗的大部分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田园土中添加不同比例泥炭土显著改变基质的理化性质,泥炭土添加体积分数≥50%的基质配比其理化性质均较好。添加泥炭体积75%的基质其育苗效果最好,是黄檗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性质 黄檗 生物量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秦彦杰 张玉红 +1 位作者 王洋 阎秀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115-118,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 :采用日本KYAHIQsilC 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乙腈 /水溶液 (10 0 0mL溶液中含磷酸二氢钾 3.4 ...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 :采用日本KYAHIQsilC 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乙腈 /水溶液 (10 0 0mL溶液中含磷酸二氢钾 3.4 g及十二烷基磺酸钠 1.7g) 1∶1,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345nm ,进样量 10μL。样品制备以 6 3%的乙醇作溶剂 ,在 4 1℃下超声波提取黄檗茎皮 6 4min。用HPLC分别测定了黄檗根皮、茎皮和叶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的含量 ,结果表明 :小檗碱和药根碱在根皮中的含量最高 ,茎皮次之 ,叶最低 ,而掌叶防己碱在茎皮中的含量最高 ,根皮次之 ,叶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生物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波罗不同种源对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宁波 张玉波 +3 位作者 龙作义 李雪 李红莉 逄宏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9,共2页
对黄波罗不同种源的种子质量和育苗的苗木质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波罗种源以柴河最好,海林次之,而穆棱较差;苗木质量也表现相同,种源柴河最好,海林与山河屯次之,而穆棱较差。
关键词 黄波罗 种源 育苗 苗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濒危植物黄檗幼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周志强 彭英丽 +2 位作者 孙铭隆 张玉红 刘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3,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黄檗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的氮素(以NH_4NO_3计)水平下黄檗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黄檗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的氮素(以NH_4NO_3计)水平下黄檗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都在N8(4 mmol/L的NH_4NO_3)时达到最大值,其次是N16(8mmol/L的NH_4NO_3)、N_4(2 mmol/L的NH_4NO_3)和N1(0.5 mmol/L的NH4NO3),而叶绿素a/b在N_4时最大。N4、N和N处理条件下黄檗幼苗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净光合速率(P_n)都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速明显下降,最后呈平缓的变化趋势,N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最高,其次是N16,最后是N;N的光响应曲线则略有不同,其P_n值达到最大值之后却随PAR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N的P_(nmax)值最低。N条件下的光饱合点、气孔导度都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且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量子效率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N时达到最大值,且在N时最低,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则是N最高。结果表明,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以显著提高黄檗幼苗的光合能力,但过高的氮素供给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N条件最适合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条件 黄檗幼苗 叶绿素含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与育苗密度对黄波罗苗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龙作义 张玉波 +2 位作者 李雪 李红莉 逄宏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3,31,共3页
对黄波罗育苗中的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和床作中应采用播种系数为4,0的播种量,其效果可以满足育苗密度的需求;育苗密度在垄作中以60~70株/m、床作中以80~90株/m^2为优。
关键词 黄波罗 育苗 播种量 播种系数 育苗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檗野生种群生存现状及化学表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志鹏 张阳 +4 位作者 张昭 齐耀东 张本刚 索风梅 陈瑶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常用中药关黄柏的基原,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在20世纪60-90年代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至今种群规模未得到很好的恢复。本文对我国燕山、千山、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5条山脉黄...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常用中药关黄柏的基原,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在20世纪60-90年代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至今种群规模未得到很好的恢复。本文对我国燕山、千山、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5条山脉黄檗野生种群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径级结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黄檗野生种群年龄结构呈纺锤形,幼龄级、青壮级个体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3.9%和68.0%,表明幼龄植株储备匮乏,天然更新不足,总体呈严重的衰退趋势,受威胁状况严峻;千山种群的小檗碱、巴马汀、黄柏碱含量及生物碱总量最高,而小兴安岭种群最低,且二者与其他三条山脉黄檗种群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黄檗种群分布区缩小,年龄结构呈衰退趋势,部分种群个体数量极少,即使在保护状态下也难以自我恢复;千山黄檗种群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较高,在开展药材生产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分布 种群结构 化学表征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霞 阎秀峰 刘剑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59-2164,共6页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探讨了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的含量与氮素形态有明显关系,在根和茎中都表现为NO3--N比例高更有利于小檗碱的积累。单纯的NO3...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探讨了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的含量与氮素形态有明显关系,在根和茎中都表现为NO3--N比例高更有利于小檗碱的积累。单纯的NO3--N供给最有利于药根碱在黄檗幼苗根中的积累,而处理46d后,NH4+-N/NO3--N为75/25和25/75时黄檗幼苗茎中的药根碱含量最高。黄檗幼苗根和茎中的掌叶防己碱含量对营养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反应类似,在处理46d后,掌叶防己碱含量由高到低所对应的NH4+-N/NO-3-N为25/75、50/50、75/25、0/100、100/0。处理33d后,黄檗幼苗根中的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含量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茎中呈上升趋势。如果同时考虑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生物量的影响,那么NH4+-N/NO3--N为0/100时其小檗碱产量(含量与生物量乘积)最高,而NH4+-N/NO-3-N为25/75时药根碱和掌叶防已碱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黄檗 小檗碱 药根碱 掌叶防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20
作者 李霞 王洋 阎秀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4,共7页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东北阔叶红松林的重要伴生树种,也是我国名贵中药关黄柏的药源植物,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是研究者通常关注的主要黄檗生物碱。通过池栽法和渗灌控水方式设置...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东北阔叶红松林的重要伴生树种,也是我国名贵中药关黄柏的药源植物,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是研究者通常关注的主要黄檗生物碱。通过池栽法和渗灌控水方式设置了对照、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涝(土壤水势分别控制在-40^-20KPa、-80^-60KPa、<-80KPa和-20~0KPa)4种水分处理,比较了不同水分状况下黄檗幼苗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变化。对于当年生的黄檗幼苗,总体上轻度干旱有利于上述3种生物碱的合成与积累,重度干旱处理下幼苗3种生物碱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而水涝处理则导致幼苗3种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干旱或水涝处理都导致黄檗幼苗生长受抑,幼苗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对照幼苗,因此3种生物碱的单株产量仍是对照的黄檗幼苗最高。茎外皮是中药黄柏的药用部位,也是黄檗幼苗中3种生物碱含量最丰的部位,实验结果预示短期的轻度干旱处理可以提高茎外皮的小檗碱含量,这对以获取生物碱为目的的黄檗幼苗培育可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黄檗 小檗碱 药根碱 掌叶防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