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UPLC指纹图谱的紫苏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良琦 陈凡 +5 位作者 张子桉 林云 周春娇 汤卓翰 江星明 肖美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0-1812,共13页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法分析并筛选紫苏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首先建立15批紫苏叶及14批紫苏梗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批次的紫苏叶和紫苏梗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标定紫苏不同部位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和非共有峰;采用...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法分析并筛选紫苏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首先建立15批紫苏叶及14批紫苏梗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批次的紫苏叶和紫苏梗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标定紫苏不同部位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和非共有峰;采用网络药理学法构建紫苏“成分-靶点”网络图,并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预测紫苏Q-Marker。本研究建立的紫苏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共检测到了5种成分,其中迷迭香酸、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为叶和梗的共有成分,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为紫苏叶特有成分。筛选得到包括MAPK1、PIK3CA等在内的14个核心靶点,对以上靶点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可知涉及肿瘤坏死因子、新冠肺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最后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选取排名前4的靶蛋白与4个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成分与蛋白之间具有十分良好的结合性能。本实验基于UPLC法建立紫苏不同部位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作为紫苏质量检测的参考方法;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迷迭香酸、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为紫苏潜在质量标志物,以此来评价紫苏“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为紫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的紫苏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维生素浸种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
2
作者 李丹 金姣姣 杨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56-859,共4页
优化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条件,为紫苏种植过程中的种子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贵苏4号紫苏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血纸上发芽法,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mg/L)的水溶性维生素(Vc、VB6、VB12、VPP)浸种处理... 优化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条件,为紫苏种植过程中的种子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贵苏4号紫苏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血纸上发芽法,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mg/L)的水溶性维生素(Vc、VB6、VB12、VPP)浸种处理24h后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00mg/L浓度下,4种维生素对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胚根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浓度升高到200mg/L时,除VPP在胚根鲜重和胚根长上仍有促进作用外,其他维生素对紫苏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促进效果减弱甚至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维生素 种子萌发 胚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紫苏壮苗指数模型构建及其验证
3
作者 韩蕊 郭潇潇 +3 位作者 李国辉 付晨青 刘徐冬雨 王秀萍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快速简便判定紫苏种苗质量,于4叶1心时测定322株紫苏种苗的16项农艺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16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分析,筛选与综合评价指... 为快速简便判定紫苏种苗质量,于4叶1心时测定322株紫苏种苗的16项农艺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16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分析,筛选与综合评价指数相关性较高的壮苗指数;选择3个不同紫苏品种对适宜的壮苗指数稳定性进行验证;用离差平方和法对紫苏种苗质量进行分级,计算缓苗指数综合判定紫苏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壮苗指数模型“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10”可评价紫苏种苗质量;壮苗指数>1.67时为优级苗,壮苗指数在1.19~1.65之间为中级苗,壮苗指数<1.17时为弱苗;100株供试紫苏被分为4个缓苗级优、良、中、差,分别对应的壮苗指数范围为1.75~2.85、1.21~1.65、0~1.10、0,基本符合壮苗指数临界值。综上所述,壮苗指数模型“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10”可用于指导紫苏种苗高效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模糊综合评判法 熵权 壮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向依 潘金卫 +4 位作者 李慧琳 奉斌 杨航 袁婷婷 于二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F0002,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紫苏种质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19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41份紫苏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分子标记扩增出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4.26条,多态性指数(PIC)变幅在0... 为了明确不同紫苏种质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19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41份紫苏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分子标记扩增出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4.26条,多态性指数(PIC)变幅在0.3311~0.8457之间,平均为0.6206,多态性条带占比85.10%。利用UPGMA法对141份紫苏进行分子聚类,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787~0.9489之间,平均为0.7099,在GS=0.696处将供试材料分为三类。通过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68.8%的紫苏种质资源遗传背景比较单一,31.2%的资源拥有混合血统,其遗传背景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铜胁迫下紫苏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鑫 张世熔 +2 位作者 朱荣 徐小逊 范小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4-2269,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在Cd、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d、Cu的耐性、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60 mg.kg^-1和Cu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紫苏株高和根长均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在Cd、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d、Cu的耐性、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60 mg.kg^-1和Cu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紫苏株高和根长均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胁迫作用渐趋明显。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的最高含量分别是331.51和991.14 mg.kg^-1,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8.65和2 030.63 mg.kg^-1。植株地上部Cd和Cu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6.70和36.52μg.plant^-1。植株Cd、Cu富集系数分别为2.59-15.42和0.14-1.24,迁移系数分别为0.35-1.44和0.07-0.56。因此,该植物可用于Cd、Cu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对不同浓度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惠玲 陈爱萍 +5 位作者 张凤英 熊颖 陈艳玲 刘杰 周丽英 林瑞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675,共4页
为探讨紫苏的耐镉生理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离子浓度为0 mg.L-1(对照)、2.0 mg.L-1、5.0 mg.L-1、10.0 mg.L-1条件下紫苏的生长、镉富集作用及叶片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2.0 mg.L-1、5.0 mg.L-1、10.0 mg.L-1镉胁迫下,紫苏单株... 为探讨紫苏的耐镉生理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离子浓度为0 mg.L-1(对照)、2.0 mg.L-1、5.0 mg.L-1、10.0 mg.L-1条件下紫苏的生长、镉富集作用及叶片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2.0 mg.L-1、5.0 mg.L-1、10.0 mg.L-1镉胁迫下,紫苏单株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减少28.4%、42.4%、66.0%,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镉离浓度下紫苏的镉富集量依次为462.4μg.株-1、705.0μg.株-1、609.7μg.株-1,富集系数依次为91.9、70.0、51.1,具备镉超积累能力。此外,SOD、POD、CAT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随镉离子浓度升高,紫苏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破坏了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平衡,抑制紫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镉胁迫 生理响应 富集系数 镉积累能力 保护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静 王仙萍 +6 位作者 田世刚 杨森 商志伟 温贺 郭平 沈奇 赵继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为建立紫苏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在贵阳和开阳2个试验点种植209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紫苏材料,采集主要农艺学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值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确定单株穗数(X4)、主穗果数(X6)... 为建立紫苏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在贵阳和开阳2个试验点种植209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紫苏材料,采集主要农艺学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值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确定单株穗数(X4)、主穗果数(X6)、千粒重(X7)为紫苏产量构成的3个主要因素,两个试验点的回归方程为:Y贵=-5.972 8+0.025 0X4+0.194 0X6+2.647 8X7,Y开=-11.453 1+0.019 4X4+0.212 9X6+4.557X7,回归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依据各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求极值,得出其理想株型:贵阳点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9.25~30.21g,理论产量约为2 475kg/hm2;开阳点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4.81~25.17g,理论产量约为2 0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农艺学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增强烯草酮胁迫下紫苏幼苗耐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谨华 郭平毅 +3 位作者 原向阳 王鑫 温银元 张红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长、光合特性、抗逆性指标、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草酮抑制紫苏幼苗生长,降低光合特性,使丙二醛积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1~4 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促进生长,并提高了光合特性;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先后处理,比单施烯草酮处理的效果好,A组(先喷施尿素后喷施烯草酮)的C1N3(4 g/L尿素,0.67 mL/L烯草酮)处理可使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和10.54%,杂草株防效提高11%。表明在紫苏六叶期先喷施4 g/L的尿素再喷施0.67 mL/L的烯草酮,能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耐性,提高幼苗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这些效应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施药模式具有提高杂草防效,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烯草酮 尿素 胁迫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片响应镉胁迫的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惠玲 刘杰 +9 位作者 陈珊 王经源 傅伟 李圆萍 王微 肖清铁 郑新宇 黄锦文 林瑞余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07-1213,共7页
为阐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应用营养液加镉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紫苏叶片响应镉胁迫3周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紫苏叶片有25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其中20个蛋白质得到LC-MS/MS鉴... 为阐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应用营养液加镉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紫苏叶片响应镉胁迫3周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紫苏叶片有25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其中20个蛋白质得到LC-MS/MS鉴定:光合作用相关蛋白3个,能量代谢相关蛋白11个,胁迫相关蛋白1个,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2个,基因表达相关蛋白1个,结构蛋白1个,生物合成与解毒相关蛋白1个。在浓度为2.0 mg·kg-1、5.0 mg·kg-1、10.0mg·kg-1镉胁迫下,紫苏叶片中ATP合成酶、丝氨酸羧肽酶、植物细胞色素P450均上调表达,Rubisco大亚基、核糖体蛋白S3和肌动蛋白表达均下调。光合系统Ⅱ稳定/装配因子HCF136及胁迫反应蛋白乙酰辅酶A硫酯酶在低浓度镉(2 mg·kg-1)处理下表达上调,在高浓度镉(5 mg·kg-1,10 mg·kg-1)处理下表达下调;磷酸核酮糖激酶/尿苷激酶家族蛋白在2 mg·kg-1和5 mg·kg-1镉处理时表达上调,10 mg·kg-1镉处理时不变;逆转录转座子蛋白在10 mg·kg-1镉处理时表达下调。可见,紫苏叶片通过增强能量代谢、降低光合作用、改变蛋白代谢与基因表达和提高解毒能力,增强了镉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镉胁迫 镉耐性 重金属污染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饼粕浓缩蛋白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谢超 朱国君 赵国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86,126,共5页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其蛋白质的浓缩提取工艺以及理化性质和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饼粕蛋白质制备的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pH值9、温度50℃、时间60 min,此时紫苏浓缩蛋白质的得率为23.46%,蛋白质质量分数为83.67%...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其蛋白质的浓缩提取工艺以及理化性质和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饼粕蛋白质制备的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pH值9、温度50℃、时间60 min,此时紫苏浓缩蛋白质的得率为23.46%,蛋白质质量分数为83.67%。紫苏浓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该浓缩蛋白质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19.1-22.4 ku、32.9-36.2 ku和54.9ku区带。紫苏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NSI)随着pH值的升高而先降后升,在等电点时达到最小值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浓缩蛋白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梅琴 肖清铁 +2 位作者 吕荣海 郑新宇 林瑞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植密度 施肥方式 栽培方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清铁 郑新宇 +4 位作者 韩永明 朱静静 郑梅琴 吕荣海 林瑞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4-731,共8页
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 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粒中镉的吸收和积累。低密度种植D1(行株距30cm×20cm)和移栽种植方式(P1)可提高紫苏地上部及全株镉含量,施用有机肥(F1)可提高紫苏籽粒镉含量。镉迁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移栽紫苏的TF和BCF高于直播紫苏。低密度、移栽种植处理的紫苏镉含量(4.57~5.08mg·kg^(-1))、TF(1.43~1.75)和BCF(2.08~2.24)均处于最高水平。低密度(D1)和高密度栽培D3(行株距20cm×20cm)紫苏镉富集总量无差异,均显著高于中密度D2(行株距25cm×20cm)栽培紫苏镉富集总量。田间栽培条件下镉在紫苏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茎叶>根部>籽粒,其中地上部的平均分配比为83.11%。总之,混合施肥促进直播紫苏镉富集,施用复合肥有利于移栽紫苏镉向地上部迁移,适宜的高密度可提高紫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栽培 富集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鹏辉 高丹丹 +2 位作者 田晓静 臧荣鑫 李贵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7,共5页
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Gr)、萌发指数(GI)、发芽势(Gp)、活力指数(Vi)以及幼苗的主根长、苗高、鲜重、SOD、POD、CAT和MDA含量等指标,以探讨紫苏的抗旱机理,... 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Gr)、萌发指数(GI)、发芽势(Gp)、活力指数(Vi)以及幼苗的主根长、苗高、鲜重、SOD、POD、CAT和MDA含量等指标,以探讨紫苏的抗旱机理,为其种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紫苏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发芽势、活力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轻度干旱(PEG质量分数为2.5%-10%时)胁迫下,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中度干旱胁迫下(PEG-6000溶液浓度为15%-20%),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而当PEG-6000溶液浓度达到25%(重度干旱胁迫)时,种子几乎不能萌发。随干旱强度的增加,紫苏幼苗的苗高、鲜重显著降低,主根长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SOD、POD及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质量分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时紫苏种子及幼苗也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来主动适应外界的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苏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聂犇 余陈欢 +1 位作者 王芳芳 熊耀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423-425,共3页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紫苏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确定其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分离法确定分离条件。结果:AB-8树脂对紫苏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紫苏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确定其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分离法确定分离条件。结果:AB-8树脂对紫苏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动态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紫苏总黄酮上样液浓度为1.5mg/mL,最大吸附量为11.5mg/g,吸附速度为1.0mL/m in,95%乙醇2倍柱体积1.0mL/m in洗脱,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有效,适于紫苏总黄酮的吸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总黄酮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全轮廓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区分不同地区的紫苏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文江 倪永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511,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全轮廓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地区的紫苏叶样品(共84个)进行区分。全轮廓色谱数据经自适应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airPLS)和相关优化翘曲法(COW)校正后,基线和保留时间漂移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经预处理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全轮廓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地区的紫苏叶样品(共84个)进行区分。全轮廓色谱数据经自适应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airPLS)和相关优化翘曲法(COW)校正后,基线和保留时间漂移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经预处理后的色谱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能按其特性各自聚为一类;而分段间隔压缩变量后的色谱数据经主成分分析处理可得到与全轮廓色谱数据为输入变量时相一致的结果。此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于紫苏叶样品分类的识别能力和预报能力分别为92.8%和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产地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谨华 郭生金 +1 位作者 王鑫 郭平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7.98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7.98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荧光特性、杂草防效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骠马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骠马胁迫下紫苏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8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N)和不同浓度的骠马(P)先后处理,比单用骠马处理效果好,如P1N3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比单独施用骠马增产11%,杂草防效提高11.35%,表明先施4g/L的尿素再施1.33mL/L的骠马,能显著缓解骠马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骠马除草剂 尿素 胁迫 缓解效应 光合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紫苏的种子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雯虹 郭凤根 王仕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以保存多年的云南紫苏种子为材料 ,对其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从活力很低的紫苏种子提取的DNA也有较高的质量 ,可以用于RAPD分析 ;从 8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4
关键词 云南 紫苏 种子 DNA提取 RAPD 引物筛选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脂肪酸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中痕量锰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洪 段友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本文采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紫苏叶中的痕量锰进行测定。该方法检测极限为5.4×10-5μg/ml,线性范围为1.0~10.0μgMn(Ⅱ)/ml,其回收率在97.8%~10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平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本文采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紫苏叶中的痕量锰进行测定。该方法检测极限为5.4×10-5μg/ml,线性范围为1.0~10.0μgMn(Ⅱ)/ml,其回收率在97.8%~10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平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紫苏叶 测定方法 准确度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博路 杭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1,共3页
用化学发光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紫苏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紫苏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不同溶剂的紫苏叶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 用化学发光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紫苏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紫苏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不同溶剂的紫苏叶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不同 ,其顺序依次为 :水 >甲醇 >正己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 脂质 化学发光 抑制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