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1
作者 申津羽 岑映 +1 位作者 张涵 段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受限、限制农业生产方式和野生动物致害,且不同保护地冲突强度存在差异。在生计资本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计资本最高,其他保护地生计资本相近。在生计策略上,兼业型农户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倾向于多元化生计方式应对冲突。此外,资源利用受限和农业生产方式限制对农户家庭人均工资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健全冲突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社区发展政策、提升农户发展能力等策略,以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冲突 农户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法确立保障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2
作者 高虎 蒋茂荣 +1 位作者 刘凡 李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历的探索酝酿、研究起草、修改完善、制定出台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能源法确立的绿色低碳转型、安全保障、民生用能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化管理五大制度体系以及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要求,并对充分发挥能源法规范引领作用进行了展望,为贯彻落实能源法各项制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绿色低碳 安全保障 民生用能 科技创新 市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研究——基于江西省4个“宅改”试点县的调查
3
作者 李鸣 詹妮 +2 位作者 陈美球 张婷 王立国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规律,为保障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户有所居”的差别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可持续生计总资本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 研究目的:探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规律,为保障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户有所居”的差别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可持续生计总资本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均可促进农户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形成,改变传统单一的“一户一宅”选择。(2)自然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人力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传统“一户一宅”方式。(3)宅基地居住功能需求正向调节了可持续生计总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结论:当宅基地供给无法满足传统“一户一宅”的用地需求时,应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计资本结构,结合农户季节性返乡等需求优化多元化居住用地保障政策供给,推动住房形态由传统“一户一宅”向“多户联建”“农民公寓”等其他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保障 农户偏好 土地要素配置 生计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财政的制度保障:来自减税政策的证据
4
作者 秦士坤 马海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民生支出的崛起是近年来地方财政的突出特征,然而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收集2012—2021年地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全面减税政策与地方支出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减税政策冲击下,地方政... 民生支出的崛起是近年来地方财政的突出特征,然而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收集2012—2021年地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全面减税政策与地方支出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减税政策冲击下,地方政府的支出水平显著下降,而民生支出占比显著提升。此外,本文还发现距离行政中心的距离、支出分权程度能够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削减行为。研究认为政府间财政关系在解释地方政府民生支出保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上述发现为理解近年来民生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制度性解释,并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完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支出 减税政策 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CFPS2020微观数据分析
5
作者 张肖肖 李青 宇思默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24-231,共8页
有效识别返贫风险并及时预警是阻断脱贫人口返贫的前提。在分析生计脆弱性导致脱贫家庭返贫风险产生的作用机理基础上,结合CFPS2020数据,借助VSD模型,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能力3个维度形成脱贫家庭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 有效识别返贫风险并及时预警是阻断脱贫人口返贫的前提。在分析生计脆弱性导致脱贫家庭返贫风险产生的作用机理基础上,结合CFPS2020数据,借助VSD模型,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能力3个维度形成脱贫家庭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评估模型量化测度脱贫家庭返贫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返贫预警机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脱贫家庭脱贫稳定较强,返贫风险较小;从地理位置来看,西部地区属于中度返贫风险区域,面临着较高的内源风险和外源风险,“三区三州”仍是防止返贫的重点关注对象,东部地区返贫风险最低;从不同维度来看,影响四组脱贫家庭返贫风险差异主要原因是其自身适应性能力不同,其次是风险敏感性,风险暴露度影响最小;从具体指标来看,4组脱贫家庭风险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指数主要贡献因子是人力和金融指标,自然指标对其贡献率最低;基于返贫风险测算临界值,预警机制应结合警度、警源,从警度等级判断、警源识别与确认、预警帮扶介入、预警监督保障4个方面构建,以期增强预警识别的精确度,达到“精准帮扶”。因此,后扶贫时代应对五大风险靶向精准施策,构建有效的防返贫预警机制,根据不同返贫风险等级脱贫家庭出台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风险评估 生计脆弱性 VSD模型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诱发型滑坡风险下农户对节水农业的采纳意愿研究
6
作者 王彦平 王珏 刘丽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灌溉诱发型滑坡在我国黄土高原广布频发,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户生计造成极大威胁。节水农业作为从根本上治理灌溉诱发型滑坡的有效手段,其减灾效果极大依赖于当地农户的采纳及持续使用。研究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 灌溉诱发型滑坡在我国黄土高原广布频发,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户生计造成极大威胁。节水农业作为从根本上治理灌溉诱发型滑坡的有效手段,其减灾效果极大依赖于当地农户的采纳及持续使用。研究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从主客观层面阐释农户在自然灾害风险下的技术采纳影响因素,以此为理论基础探究农户对节水农业(包括滴灌设施和抗旱作物)的动态采纳意愿及其作用机制,以期理解灾害风险下的农户决策并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以具有“现代滑坡天然实验室”之称的甘肃永靖黑方台为研究区,利用363份农户问卷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社会资本对不同滑坡经历农户的节水农业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本对未经历滑坡的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对经历过滑坡的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自我效能能够加强心理资本对初次采纳意愿的影响;③农户持续使用节水农业的意愿低于初次采纳的意愿,并且人力资本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成果有助于明晰农户初次和持续采纳节水农业意愿的动态变化,厘清影响农户采纳节水农业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灌溉诱发型滑坡区和其他地区节水农业的推广和防灾减灾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采纳意愿 生计资本 灌溉诱发型滑坡 可持续生计框架(SLF) 心理资本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
7
作者 杨柳 颜璐 《上海节能》 2025年第3期340-347,共8页
在我国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户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国内外农户生计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精准扶贫、生计资本、... 在我国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户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国内外农户生计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精准扶贫、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生计转型以及社会结构与过程转变等方面。这些研究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农户生计的多样性、可持续性以及发展路径,为制定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扶贫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推动乡村旅游领域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研究重点,并探讨可持续生计理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路径。希望这些研究对于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价值、生计策略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
8
作者 张慧利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2,共9页
[目的]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划分水土保持技术类型,探究感知价值、生计策略在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推进水土保持技术采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因子分析综合测度农户价值感知,采用二元probit... [目的]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划分水土保持技术类型,探究感知价值、生计策略在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推进水土保持技术采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因子分析综合测度农户价值感知,采用二元probit、多项probit分别检验感知价值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技术类型选择偏好,引入农户生计策略变量,采用分组回归检验其调节效应。[结果]感知价值显著促进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纳,但只对“短期见效”技术的采纳具有促进作用;生计策略在感知价值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关系中发挥了调节效应,感知价值仅促进了非农主导组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纳,且生计策略在感知价值影响农户采纳“短期见效”技术的调节效应比影响农户采纳“长期见效”技术的调节效应更强。[结论]感知价值是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技术和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影响不同,在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农户的整体感知价值的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分类推广水土保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感知价值 生计策略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提升研究
9
作者 何家军 黄子睿 +2 位作者 赵祎明 张婷婷 罗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为指出制约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因素,探讨水库移民提升生计抗逆力途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2015~2022年对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活生产状况的1242份问卷调查,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及生计风险对... 为指出制约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因素,探讨水库移民提升生计抗逆力途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2015~2022年对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活生产状况的1242份问卷调查,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及生计风险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指数稳步提升;②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③生计风险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长效内生发展机制、建立水库移民生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促进水库移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生计抗逆力 区域禀赋 生计风险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标准化协同管理,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10
作者 章程程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本文探讨了建立和完善民生实事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加强决策、流程、监督等环节标准化协同管理,强化系统集成,高效协作,形成合力,深化并形成为民办实事全过程...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本文探讨了建立和完善民生实事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加强决策、流程、监督等环节标准化协同管理,强化系统集成,高效协作,形成合力,深化并形成为民办实事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以此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共识和实践伟力,确保民生实事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规制工具 社会治理 实践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链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1
作者 江雅梅 《成才之路》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围绕单元大概念提出单元核心问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分解每课主干问题,设计引入型、探究型、总结型和拓展型的问题链,实施问题导向的单元评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 围绕单元大概念提出单元核心问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分解每课主干问题,设计引入型、探究型、总结型和拓展型的问题链,实施问题导向的单元评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问题链运用于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还可构建高效、互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问题链 单元 生活性 情境性 整体性 逻辑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using a valuation framework for the Bangladesh Sundarbans: livelihood contribution and degradation analysis
12
作者 M.M.Abdullah-Al-Mamun Kazi Mohammad Masum +1 位作者 A.H.M.Raihan Sarker Asyraf Manso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Bangladesh Sundarbans contribute in various sectors especially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surrounding peoples, but they are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valu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Bangladesh Sundarbans contribute in various sectors especially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surrounding peoples, but they are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valu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n peoples' lives and how these services are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factors. Here an economic valuation framework was used to list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this mangrove forest. Direct uses included timber, gol- pata (Nypa fruticans), honey, beeswax, fish, shrimp larvae and tourism. Indirect uses included carbon storage, protection from cyclones and tidal surges, breeding and nursery grounds for the aquatic species,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is work also found that the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diminished by fresh water flow reduction, overharvesting, sea level rise, salinity increase, poaching,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present context and future scenario, sea level rise 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But because many factors impact sea level ris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takes on less importance than many other causes of ecosystem service degradation in the Bangladesh Sundarb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Bangladesh Sundarbans Ecosystem service Life and livelihood - Mangr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实践探索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 宋凤轩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9期92-106,共15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制度安排,始终发挥着经济运行“稳定器”、收入分配“调节器”和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力工...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制度安排,始终发挥着经济运行“稳定器”、收入分配“调节器”和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力工具。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为新时期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对标新时期共同富裕理念的新要求,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包容性、发展性和共享性尚显不足,未来应在科学把握并充分理解共同富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锚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继续探索社会保障赋能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经济稳定 公平正义 民生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水库移民后期帮扶效果评估研究
14
作者 孙海兵 李智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5,263,共8页
基于广西岩滩水电移民的调研数据,运用组合赋权法、Topsis模型对由3种能力构成的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后期帮扶及其具体措施对移民户整体和3种类型移民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此来评价帮扶效果。结果表明:移民户可持续... 基于广西岩滩水电移民的调研数据,运用组合赋权法、Topsis模型对由3种能力构成的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后期帮扶及其具体措施对移民户整体和3种类型移民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此来评价帮扶效果。结果表明:移民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非贫困户、一般脱贫户和低保脱贫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综合帮扶对整体移民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显著,具体措施是否参与对不同移民户可持续生计的作用不同,其中教育培训对3种类型移民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显著;参与帮扶措施多寡对非贫困户和低保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显著,但对一般脱贫户影响不显著。拓展了移民后期帮扶效果评估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为精准高效推进移民扶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帮扶 可持续生计 移民 效果评估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生计资本与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以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例
15
作者 郭铖 邓智敏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7期99-110,共12页
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是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共同富裕和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太行山革命老区32个村庄51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村庄内部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利用KHB中介效应... 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是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共同富裕和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太行山革命老区32个村庄51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村庄内部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利用KHB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有助于缓解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2)互联网使用缓解村庄内部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在非贫困村中比在脱贫村中更大,反映了互联网使用需要与基础设施、产业条件等因素配套才能有效缓解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缩小低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互联网使用 生计资本 革命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
16
作者 王萍 邱雪萍 祝天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6-1007,共12页
为实现农村生活能源低碳转型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陕豫2018年和2021年专项田野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首先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O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 为实现农村生活能源低碳转型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陕豫2018年和2021年专项田野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首先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O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然后引入生计策略和低碳认知变量,深入探究其在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显著促进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自然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有显著负向影响;生计策略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受到农户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因此,需兼顾农户家庭生计和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共同发展,树立农户绿色低碳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切实保障农村能源全面低碳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家庭能源消费 低碳转型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谋生驱动到生命超越: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17
作者 皮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13,62,共6页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其超越性根植于人的本性,内蕴于培养目标之中。因此,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应止步于“谋生”的需要,而要进一步体现对“超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谋生驱动 生命超越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有居民的责权利及其在《国家公园法》中的充分表达
18
作者 杨锐 赵智聪 张振威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677-686,共10页
随着2024年《国家公园法(草案)》的审议,中国国家公园立法进程加速推进。全球国家公园运动中,原住民治理经历了从排斥到包容的转型,逐步承认了原住民价值,推动其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国家公园原有居民... 随着2024年《国家公园法(草案)》的审议,中国国家公园立法进程加速推进。全球国家公园运动中,原住民治理经历了从排斥到包容的转型,逐步承认了原住民价值,推动其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国家公园原有居民具有人口规模庞大,社区类型复杂多样,土地权属与权利行使多主体交织,基础设施薄弱且改善需求突出,深受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积极影响等特殊性与复杂性,原有居民治理成效是衡量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成败的关键。在辩证把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将原有居民责权利定义为“原有居民在履行生态保护责任下,所拥有的自身发展与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及所享有的物质与精神收益”。在强调清晰阐述、对等界定的原则下,对原有居民责权利在《国家公园法》中的充分表达提出建议:强化“保护第一、天人大美”特征、清晰界定各政府部门职责、完整涵盖多利益相关主体,以及持续跟进政策制定与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法》 原有居民 生态保护 民生改善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谈林沂 郭贯成 +2 位作者 唐鹏 王俊龙 孙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1839份农户数据,从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差异性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和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会受...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1839份农户数据,从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差异性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和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会受到生计资本水平与结构的双重影响;(2)在水平分析中,生计资本总量的提高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分维水平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3)在结构分析中,人力资本占优、自然资本占优、物质资本占优和社会资本占优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4)相较于纯农户和非农户,生计资本对兼业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较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生计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提升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可在充分考虑农户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差异性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实现农户生计资本的合理配置,促进宅基地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宅基地退出 水平 结构 农户行为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体育旅游对目的地农户生计决策的影响——以Y村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茂林 王萍 张志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5,共9页
中央部委已颁发多项政策支持乡村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目标,他们如何谋生,既是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关注的任务,也是评判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指标。以Y村为例,采用深度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系统构建乡村体育旅... 中央部委已颁发多项政策支持乡村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目标,他们如何谋生,既是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关注的任务,也是评判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指标。以Y村为例,采用深度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系统构建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目的地农户生计决策的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结果显示:(1)乡村体育旅游目的地经历了“开发前期”“成长适应期”和“发展成熟期”,并促使当地农户的生计决策发生适应性演变;(2)体育旅游特性、政策制度、农户心理因素、生计资本和脆弱性背景是影响乡村体育旅游目的地农户生计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体育旅游特性是推动性因素、生计资本是基础性因素、脆弱性背景是干扰性因素、政策制度是关键性因素;(3)体育旅游促进农户生计由传统务农/务工型生计向以非农化为主的多样化生计转变,并在转变过程中受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旅游地农户生计在传统生计方式和旅游生计活动间进行不断的调整转换,产生参与、维持或退出旅游型生计的决策。综合而言,体育旅游对属地农户生计决策的影响主要发挥引领和激活作用,在此背景下目的地农户的生计决策是一个适应与波动的过程,主要受体育旅游的专业性和季节性影响。从体育旅游影响农户生计决策的结果看,既有“旅游化”带来的机遇,也有破坏性冲击带来的挑战。因此,乡村体育旅游目的地首先应夯实支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然后着力提高农户参与旅游型生计的认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挖掘当地的多种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四季旅游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育旅游 旅游目的地 农户 生计决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