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d-SWCNTs的UWB-RFID无线瓦斯传感器研究
1
作者 刘健 毛昕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7期36-39,共4页
针对在室温环境下探测瓦斯浓度,提出一种基于钯掺杂单壁碳纳米管(Pd-SWCNTs)的超宽带射频识别(UWB-RFID)传感器。传感器为薄型标签,由传感探头和电磁界面组成,其中传感探头为一PdSWCNTs加载的交叉指型电极(IDE);电磁界面由天线、微带线... 针对在室温环境下探测瓦斯浓度,提出一种基于钯掺杂单壁碳纳米管(Pd-SWCNTs)的超宽带射频识别(UWB-RFID)传感器。传感器为薄型标签,由传感探头和电磁界面组成,其中传感探头为一PdSWCNTs加载的交叉指型电极(IDE);电磁界面由天线、微带线和终端负载组成。Pd-SWCNTs感知瓦斯浓度,引起IDE电流的变化,形成带隙幅度调制和带隙频率调制两种识别模式。当瓦斯浓度从0×10-6增加到100×10-6,基于带隙调幅调制的识别灵敏度为-9.32 d B;而基于带隙调频调制的识别灵敏度为-11.3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掺杂单壁碳纳米管 瓦斯传感器 超宽带射频识别 室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老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云鹏 李浩义 +3 位作者 李乐 尹晓萱 吴欣玥 周松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4-877,共14页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静电除尘实验平台,对该薄膜在静电除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老化和高低温老化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经过2 000 h光老化和盐雾老化后,薄膜方阻分别上升至未老化时的14.6倍和28.7倍。盐雾老化造成部分导电薄膜从基底上脱落,使得静电除尘率由未老化时的98.35%下降至81.76%,而其他三种类型的老化不会对静电除尘效果造成明显影响。最后采用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品质因数和应用寿命。研究结果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在以光伏玻璃外表面为代表的室外应用场景下的有效使用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透明导电薄膜 人工加速老化 静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单壁碳纳米管与牛血红蛋白复合物氧化还原过程的光谱学研究
3
作者 谭惠心 陈静 +4 位作者 董开翔 刘岩 章弘扬 胡坪 张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5,共9页
探讨了未分离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以及两种具有特定手性的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s和(8,3)-SWCNTs)分别与牛血红蛋白(BHb)结合的相互作用,考察了3种SWCNTs对SWCNTs/BHb复合物氧化还原状态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WCNTs与BHb... 探讨了未分离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以及两种具有特定手性的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s和(8,3)-SWCNTs)分别与牛血红蛋白(BHb)结合的相互作用,考察了3种SWCNTs对SWCNTs/BHb复合物氧化还原状态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WCNTs与BHb的结合引起了BHb二级结构的显著变化,尤其是未分离的SWCNTs对BHb产生了最显著的影响,表现为BHb荧光强度的显著降低和α-螺旋结构的明显减少。在氧化过程中,BHb和SWCNTs在各自的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均有所增加;而在还原过程中,BHb和SWCNTs的荧光强度则逐渐恢复至原始状态。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血红蛋白氧化还原过程的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法生长碳纳米管的反应分子动力学
4
作者 习思思 刘馥 +4 位作者 董自强 孙强 邓振炎 赵新洛 刘轶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90,共20页
未来碳基电子器件的构筑材料需要特定直径及能带带隙的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但目前在实验上实现特定直径和手性的碳纳米管选择性制备仍面临巨大挑战.利用碳纳米管作为种子模板可以生长特定直径和手性的... 未来碳基电子器件的构筑材料需要特定直径及能带带隙的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但目前在实验上实现特定直径和手性的碳纳米管选择性制备仍面临巨大挑战.利用碳纳米管作为种子模板可以生长特定直径和手性的SWCNTs,但对其微观生长机制还缺乏清晰理解.首次基于自主开发的新一代ReaxFF全碳反应力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种子法选择性生长SWCNTs的微观过程.通过设计不同直径、手性指数及边缘结构的开口短碳纳米管作为种子,系统揭示了SWCNTs上下边缘结构演化和生长机制及其微观调控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氢在SWCNTs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氢在SWCNTs形成的关键步骤中发挥重要影响,为理解氢对SWCNTs选择性生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阐明了种子法生长SWCNTs的微观机制,还为实现特定直径和手性的可控实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碳基电子器件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种子法生长 分子动力学模拟 ReaxFF反应力场 选择性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传坤 吴远航 +3 位作者 何亚楠 柳石长 冉慧玲 吴安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76,183,共7页
新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具有较高的载流能力和导电率,其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SCAPS-1D软件设计了结构为Glass/FTO(氟掺杂氧化锡)/ZnO/MAPbI_(3)(甲胺碘化铅)/SWCNT/Au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 新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具有较高的载流能力和导电率,其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SCAPS-1D软件设计了结构为Glass/FTO(氟掺杂氧化锡)/ZnO/MAPbI_(3)(甲胺碘化铅)/SWCNT/Au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了空穴传输层SWCNT带隙和受主掺杂浓度、电子传输层ZnO施主掺杂浓度以及钙钛矿吸光层厚度和缺陷态密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数和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18V、25.58mA/cm^(2)、83.76%和2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量制备导电属性可控的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
6
作者 杨可汉 王超 +1 位作者 袁国文 高力波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由于其优异的电导、机械和热学性能,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目前,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FCCVD)是大规模制备SWCNTs的常用方法。然而,利用该方法获得的SWCNTs的纯度和质量不足,并且样品的导电属性可控性差,金属单壁...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由于其优异的电导、机械和热学性能,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目前,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FCCVD)是大规模制备SWCNTs的常用方法。然而,利用该方法获得的SWCNTs的纯度和质量不足,并且样品的导电属性可控性差,金属单壁碳纳米管(m-SWCNTs)与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s-SWCNTs)并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连续化生长高质量、高纯度,具备单一导电属性的SWCNTs,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放置管塞将SWCNTs滞留在高温区以实现持续生长,并加入电场实现单一导电属性的SWCNTs选择性生长的方法,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半导体富集的SWCNTs。我们通过光学、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WCNTs进行系统的测量与分析,研究SWCNTs纯度与s-SWCNTs的占比。该工作为大规模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SWCNTs提供了方案,有望加速其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 可控制备 半导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质材料研究的新视角——Carbon2004参会有感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全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Over 400 researchers from 31 countries attended Carbon 2004, an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held in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USA, from July 11-16, 2004. About 494 presentations (287 oral, 207 posters) at this co... Over 400 researchers from 31 countries attended Carbon 2004, an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held in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USA, from July 11-16, 2004. About 494 presentations (287 oral, 207 posters) at this conference covered the following 13 areas: Adsorption and gas storag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application, Carbon nanomaterials, Chars/cok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Electronic/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Flame formed carbon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techniques, Membranes/pyrocarbons and diamond films, Novel forms and chemically modified carbons, Porous carbons/activations, Precursor chemistry/carbonization and graphitization, Reactivity/catalysis and surface science, Structural carbons/fibers and composites. Carbon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 were highlighted at this conference, 12 of all 48 oral sessions and 112 of all 494 papers being on this topic. A pre-(conference) workshop, A Colloquium on Carbon Nanoforms, and three of the four plenary lectures report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showed us the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on Carbon nanomaterials. At this conference, the idea was emphasized that the "nano" concept now not only represents some kind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but also, much more important, brings us a new insight to carbon materials, novel or conventional. Carbon scientists firmly believe that they are trying to create the "golden age" of Carbon materials.Blood coagulation resistance of nonwove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implantable prosthesesMENG Jie^1,SONG Li^2,KONG Hua^1,WANG Chao-ying^2,GUO Xiao-tian^1,XU Hai-yan^1,XIE Si-shen^2(1.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100005, China;2.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100080, China)Abstract:The anticoagulation property of a SWNT membrane is investigated in blood-contacting environment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fibrinogen, albumin and fresh plasma on SWNT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The platelet adhesion and activation induced by the SWNT membrane were evaluated through SEM observations and fluorescent labele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WNT membrane showed a clear adsorption preference of fibrinogen over albumin. However, there was no appreciable platelet adhesion and activation occurred consequently on a SWNT membrane surface pre-absorbed with fresh plasma, and the percentag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caused by a SWNT membrane in a platelet-rich-plasma was about 5?%.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WNT membrane has unique platelet inertness in blood environments and this anticoagulant effect permits potential use in artificial organs, prosthese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cardiac-vascula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纳米 研究 N2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介导植物瞬时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晶慧 姚晓青 +2 位作者 罗军玲 吴刚 闫晓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验证单壁碳纳米管(SWNT)介导的新型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COOH-SWNT)为原材料,构建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探索验证PEI-SWNT复合物对外源基因的结合比例以及保... 为验证单壁碳纳米管(SWNT)介导的新型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COOH-SWNT)为原材料,构建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探索验证PEI-SWNT复合物对外源基因的结合比例以及保护作用,使用PEI-SWNT复合物将RED以及UBQ10-EGFP等荧光质粒转化到油菜的原生质体和烟草叶片中。结果表明,PEI-SWNT纳米材料成功与外源目的基因结合,并对外源目的基因进行保护,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PEI-SWNT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以成功地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烟草 遗传转化 单壁碳纳米管 聚乙烯亚胺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 植物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原子吸附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志红 陈俊佳 +2 位作者 李鹏 马江将 李克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2136,共10页
本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磁性原子Fe、Co、Ni吸附在扶手椅型(8,8)单壁碳纳米管(SWCNT)后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矩、电子结构、电子转移和介电性能。计算结果表明Fe、Co、Ni与(8,8)SWCNT壁外部的结合比与内... 本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磁性原子Fe、Co、Ni吸附在扶手椅型(8,8)单壁碳纳米管(SWCNT)后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矩、电子结构、电子转移和介电性能。计算结果表明Fe、Co、Ni与(8,8)SWCNT壁外部的结合比与内部的结合更强,最稳定吸附位点分别为外部穴位、外部穴位和外部顶位。Fe、Co、Ni吸附(8,8)SWCNT后,引入了新的电子能级和态密度峰,Fe@SWCNT和Co@SWCNT吸附体系发生自旋极化,表现出磁性,但Ni@SWCNT体系仍保持自旋非极化,无磁性。此外,磁性原子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介电函数低能区域的实部和虚部,增强SWCNT的极化强度和介电损耗。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碳纳米管在电磁防护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单壁碳纳米管(SWCNT) 电子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对钾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何艳华 张全喜 郭东罡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1,共12页
为探讨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s-COOH)的生物效应,本研究选用“品育8012”小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SWCNTs-COOH(0、5、10、30、50、70和90 mg·L^(-1))对低钾(K+,0.01 mmol·L^(-1))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 为探讨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s-COOH)的生物效应,本研究选用“品育8012”小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SWCNTs-COOH(0、5、10、30、50、70和90 mg·L^(-1))对低钾(K+,0.01 mmol·L^(-1))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mg·L^(-1)的SWCNTs-COOH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根系、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光合作用指标(细胞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0 mg·L^(-1)浓度时促进效果最明显;当SWCNTs-COOH的浓度达到70 mg·L^(-1)及以上时小麦幼苗的生长指标、光合作用指标、SOD活性、POD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即高浓度的SWCNTs-COOH加重了低钾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毒理学效应。综上,SWCNTs-COOH对低钾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低浓度的SWCNTs-COOH可以缓解低钾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部分损伤,高浓度的SWCNTs-COOH会对小麦幼苗产生一定的生理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小麦 生理毒性 钾胁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相剥离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透光和导电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炳林 杜燊 +1 位作者 李明佳 张传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0-2687,共8页
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是光伏电池、平板显示器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发展了基于水相剥离的单壁碳纳米管透光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分析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透光率、方阻和浓度之间的依变关系,探究杂化处理对薄膜透光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是光伏电池、平板显示器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发展了基于水相剥离的单壁碳纳米管透光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分析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透光率、方阻和浓度之间的依变关系,探究杂化处理对薄膜透光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单壁碳纳米管浓度实现了薄膜在太阳光谱范围(300~2500 nm)透光率(50%~96%)的准确预测、方阻特性在3~100Ω·sq^(-1)之间的精准调控;通过酸回流和强氧化的纯化过程,透光率在750~2000 nm波段平均提升3.1%,方阻降低50%以上。该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透光率和低电阻的优异综合性能,在光电子器件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透光导电 水相剥离 过滤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头端柔性压力传感器设计及灵敏度分析
12
作者 张立品 彭瀚旻 唐雄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6-1200,1250,1251,共7页
为了感知血管介入手术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大小,通过分析导电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传感机理,研制了一种以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简称COOH-SWCNTs)为导电填料的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安装... 为了感知血管介入手术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大小,通过分析导电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传感机理,研制了一种以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简称COOH-SWCNTs)为导电填料的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导丝头端,其外径为1.8 mm,长度为5 mm,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的优点。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压阻的灵敏度仿真计算模型;其次,搭建了实验平台测试其灵敏度曲线,对传感器进行标定;最后,建立了血管介入手术过程的仿体模型,测量了导丝介入时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变化值。仿真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05×104Ω/N,量程为1 N,在导丝介入血管的过程中,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最大接触力不超过0.5 N,能够有效感知血管介入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动态的接触情况,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力反馈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力感知 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血管介入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增富 罗国华 +3 位作者 范壮军 项荣 周丽 魏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研究了单壁、多壁碳纳米管(聚团状、阵列状)以及未纯化与纯化后碳纳米管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通过测定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粉体的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得到损耗因子及衰减常数大小顺序为:阵列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聚团状多... 研究了单壁、多壁碳纳米管(聚团状、阵列状)以及未纯化与纯化后碳纳米管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通过测定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粉体的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得到损耗因子及衰减常数大小顺序为:阵列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纯化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单壁碳纳米管>纯化后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衰减常数随频率变化较小,且具有较宽的吸收峰.模拟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都表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磁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电磁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博 廉永福 +1 位作者 施祖进 顾镇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33-1635,共3页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SWNT) was prepared by d.c. arc discharge method and purified by filtration method. After refluxed in HNO 3, the ends of SWNT were opened and oxidized into carboxylate group, which may reac...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SWNT) was prepared by d.c. arc discharge method and purified by filtration method. After refluxed in HNO 3, the ends of SWNT were opened and oxidized into carboxylate group, which may react with other reagents. F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WNT, the carboxyl terminated SWNT reacted with CH 3(CH 2) 15 NH 2 with the aid of the condensation agent DCC to obtain the derivatives of SWNT with the amido alkyl chain which enhanced the solubility of SWNT in organic solvent. The results of micro IR prove the formation of amido group in SWNT sample(\{ (CO)=\}1 647 cm -1 ). The FT Raman results show that SWNT sample preserve its structure after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ω r=181 cm -1 ).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缩合反应 十六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单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及其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86
15
作者 罗红霞 施祖进 +2 位作者 李南强 顾镇南 庄乾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film of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WNT) functionalized with carboxylic acid group was studied extensively at the glassy carbon(GC) electrode. One stable couple of waves correspo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film of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WNT) functionalized with carboxylic acid group was studied extensively at the glassy carbon(GC) electrode. One stable couple of wave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dox of the carboxylic acid group,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e IR experiments, was observed. The electrode process involved four electrons, while the rate determining step was a one-electron reduction. The SWNT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showed nice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s toward the oxidations of some biomolecules such as dopamine, epinephrine and ascorb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羧基化单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高灵敏纳米碳纤维电极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荣生 肖华 +3 位作者 黄卫华 童华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810,共3页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电极上进行, 这样的电极不适于在生物微环境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纳米碳纤维电极 生物微环境分析 微电极伏安法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氢气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8
17
作者 顾冲 高光华 +1 位作者 于养信 毛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8-961,共4页
采用巨正则系综的蒙特卡罗方法 ( GCMC)模拟常温 ( T=2 93 K)时氢气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吸附过程 .氢气分子之间、氢气分子与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 Lennard-Jones模型 .其中 ,将氢气对整个碳纳米管中所有碳原子的作用进行加和 ,以获... 采用巨正则系综的蒙特卡罗方法 ( GCMC)模拟常温 ( T=2 93 K)时氢气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吸附过程 .氢气分子之间、氢气分子与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 Lennard-Jones模型 .其中 ,将氢气对整个碳纳米管中所有碳原子的作用进行加和 ,以获得氢气分子与单根给定半径的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模型 .研究和讨论了 5种半径的碳纳米管在 2 93 K时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在 2 93 K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单壁碳纳米管 吸附 氢气 储存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为碳源直流电弧法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绳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宗彬 邱介山 +2 位作者 王同华 李永峰 周颖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过渡金属Ni为催化剂制备复合的煤基炭棒,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技术,成功实现了单壁纳米碳管绳的批量制备。用TEM和Raman光谱技术对纳米碳管绳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太西煤是制备单壁纳米碳... 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过渡金属Ni为催化剂制备复合的煤基炭棒,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技术,成功实现了单壁纳米碳管绳的批量制备。用TEM和Raman光谱技术对纳米碳管绳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太西煤是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的合适碳源;电弧放电得到的煤基单壁纳米碳管的直径分布在2.01nm^1.80nm之间;双金属催化剂Ni-La在单壁纳米碳管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其催化活性优于其中的单一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纳米碳管 电弧放电 TEM RA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辉 杨丹凤 +4 位作者 张华山 张伟 刘焕亮 刘超 袭著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7-434,共8页
为探讨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s,MEF)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选择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颗粒悬液,设立5个剂量组(5、10、20、50、100μ... 为探讨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s,MEF)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选择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颗粒悬液,设立5个剂量组(5、10、20、50、100μg·mL-1)对BALB/c小鼠MEF细胞进行24、48、72h染毒培养,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上述4种纳米材料对MEF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探讨纳米颗粒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纳米材料均能明显影响MEF细胞的生长形态.染毒24h后,MEF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缩变形,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稀疏,胞内颗粒物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2)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对ME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膜完整性的损伤作用均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致死浓度(24h-IC50)分别为21.85、21.94、461.10μg·mL-1;碳纳米管组的剂量-效应之间不呈对数线性关系,未能得出其24h-IC50.3)在不同染毒剂量水平上,4种纳米材料的毒性对比差异显著:低剂量水平上纳米碳与碳纳米管的毒性强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硅,随着剂量的升高纳米氧化锌的细胞毒性升高最为显著.结果提示,纳米材料能够对MEF细胞造成毒性损伤,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可能只是作用途径之一;纳米材料的毒性可能受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纳米碳 单壁碳纳米管 纳米氧化锌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优明 王志永 +1 位作者 施祖进 顾镇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5-828,共4页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身的还原性,将PdCl2溶液中的Pd2+直接还原成金属Pd负载在SWNTs表面上,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对Pd/SWNTs进...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身的还原性,将PdCl2溶液中的Pd2+直接还原成金属Pd负载在SWNTs表面上,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对Pd/SWNTs进行了表征,并利用Suzuki反应对Pd/SWNTs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SWNTs与12mmol·L-1的PdCl2的水溶液直接作用,得到Pd/SWNTs催化材料的Pd负载量达到14.13%(w,质量分数),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小(2nm左右),与SWNTs结合紧密;用经过H2还原的Pd/SWNTs作催化剂,在90℃下进行Suzuki反应,30min后反应就基本完成,其联苯的产率达到98.10%,催化活性较高,可望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负载 PD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