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Zr-MOFs催化剂中Pd电子密度与粒径对糠醛低温加氢反应路径的影响
1
作者 王春花 侯海洋 +3 位作者 刘颖雅 丁海 刘涛 和淑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6-126,共11页
以一系列相同拓扑结构的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Pd/UiO-66,Pd/UiO-66-NH_(2)及Pd/UiO-67-bpydc催化剂.研究了载体中不同含氮配体对Pd颗粒尺寸、电子密度以及糠醛加氢路径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 以一系列相同拓扑结构的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Pd/UiO-66,Pd/UiO-66-NH_(2)及Pd/UiO-67-bpydc催化剂.研究了载体中不同含氮配体对Pd颗粒尺寸、电子密度以及糠醛加氢路径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探针红外光谱(CO-FTIR)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氮配体与Pd颗粒间存在强度各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调控了Pd颗粒的尺寸,还对Pd电子密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含氮配体导致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呈现明显差异,从活性角度看,金属与不同载体间适度的键合作用有利于提升Pd/Zr-MOFs催化剂的活性,而过强的相互作用则会抑制其催化活性.在选择性方面,Pd电子密度是影响糠醛加氢路径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UiO-66-NH_(2)中的的氨基氮及UiO-67-bpydc中的联吡啶氮促进了Pd颗粒的分散,还促进了UiO-66-NH_(2)及UiO-67-bpydc与Pd颗粒之间的电子转移.对于电子密度较大的Pd/UiO-67-bpydc及Pd/UiO-66-NH_(2)催化剂,糠醛优先通过侧链醛基(C=O)进行加氢;而对于电子密度较小的Pd/UiO-66催化剂,糠醛则优先通过呋喃环C=C双键加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r-mof催化剂 糠醛加氢 反应路径 pd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Pd/LDH催化剂上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的影响
2
作者 王小双 吴怡枭 +3 位作者 王菲 张凯玮 刘勇军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负载质量分数为5%的钯(Pd)作为活性组分,将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了一系列Pd/LDH-X催化剂(X代表焙烧温度)。采用XRD、FT-IR和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在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的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反应条件下反应30 min,150℃下焙烧所得Pd/LDH-150的催化性能最优,其乙酸时空收率为61.8μmol/(g·h),明显优于CH_(4)-CO_(2)共进料条件下的乙酸时空收率(2.4μmol/(g·h)),且乙酸是唯一的液体产物。LDH的结构完整性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催化剂表面存在较多的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有利于乙酸的合成。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LDH的层状结构坍塌,造成表面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数量减少,从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两步阶梯转化 MgAl水滑石 pd催化剂 乙酸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d-TiO_(2)/Ti金属丝网催化剂CO-SCR性能及其反应机理
3
作者 刘婷婷 杨柳 +4 位作者 刘付浩 李馨宇 何函泽 李晶 刘宝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4,155,共12页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碱热处理、水热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钛网支撑的CuPd-TiO_(2)/Ti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低温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示出了卓越的低温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分散性以及Cu-Pd合金的催化活性。与单一Pd催化剂相比,CuPd-TiO_(2)/Ti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NO吸附能力和更高的N2选择性。在120℃时,该催化剂实现了100%的NO_(x)转化率,并在200℃时达到100%的N_(2)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在长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硫能力。结论基于XPS、H_(2)-TPR和原位DRIFTS等表征技术,探讨了Cu-Pd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发现,Cu的引入通过电子转移促进Pd0物种的形成,提高其在TiO_(2)表面的分散性,并优化CO与NO的吸附行为,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整体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d合金催化剂 金属丝网 CO-SCR 低温活性 氮氧化物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液相脱氢用Pd基多相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雨 李恒杰 +1 位作者 张琰图 李雪礼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甲酸无色低毒、便于储运,可由CO_(2)加氢或生物质转化制得,是理想氢载体之一。Pd作为活性金属在甲酸脱氢反应中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但Pd基多相催化剂依然面临着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不高、稳定性差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针... 甲酸无色低毒、便于储运,可由CO_(2)加氢或生物质转化制得,是理想氢载体之一。Pd作为活性金属在甲酸脱氢反应中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但Pd基多相催化剂依然面临着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不高、稳定性差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综述了近年来Pd基催化体系用于甲酸液相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甲酸液相脱氢的反应机理以及甲酸液相脱氢反应的关键因素(Pd纳米颗粒(PdNPs)尺寸/微结构、载体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反应添加剂)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发现,通过合金化、核壳结构、多孔材料孔道限域、载体表面氨基化/氮掺杂改性及金属氧化物缺陷效应等都可以获得较小颗粒尺寸的PdNPs,进而提高PdNPs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以及减少Pd用量,同时调节优化PdNPs的微结构,从而提高甲酸脱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期为开发新型甲酸高效脱氢Pd基多相催化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甲酸脱氢 pd基催化剂 多相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光调控异腈聚合研究
5
作者 贺楷 周丽 +1 位作者 周星宇 陈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9-1084,1091,共7页
文章合成了一种偶氮苯基团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引发非手性、手性异腈单体的聚合。由于Pd(Ⅱ)催化剂中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顺式和反式光异构化的特性,使其在可见光或紫外光(365 nm)照射下引发异腈单体聚合时表现出不同的... 文章合成了一种偶氮苯基团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引发非手性、手性异腈单体的聚合。由于Pd(Ⅱ)催化剂中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顺式和反式光异构化的特性,使其在可见光或紫外光(365 nm)照射下引发异腈单体聚合时表现出不同的催化行为。Pd(Ⅱ)催化剂引发非手性异腈单体A-1、手性异腈单体L-1和D-1聚合时,它们在可见光照射下聚合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紫外光照射下反应速率常数的6倍;Pd(Ⅱ)催化剂引发手性异腈单体L-1、D-1在可见光照射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poly-L-1_(100)和poly-D-1_(100)均具有光学活性,其摩尔吸光系数(Δ_(ε364))分别为-13.47、14.16 dm^(3)/(c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pd(Ⅱ)催化剂 光控 聚异腈 手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掺杂方式对Cu/ZnO低温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培培 辛靖 +5 位作者 李思漩 米晓彤 杨国明 刘影 陈新国 夏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4,共9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温度为170~250℃、压力为5.0 MPa和气体空速为4000 mL/(g·h)的条件下对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深入研究了不同Pd掺杂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掺杂的Cu/ZnO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的Pd-Cu/ZnO-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_(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时空收率。共沉淀法促使Pd在催化剂中均匀分布且高度分散,贵金属Pd与Cu的协同催化作用有效增强了氢解离和溢流性能。此外,Pd-Cu/ZnO-C催化剂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还原性能较为优异,从而有效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在170℃和190℃的低温下,Pd-Cu/ZnO-C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5%和8.9%,甲醇选择性分别为82.2%和74.9%,甲醇时空收率分别为0.058 g/(g·h)和0.088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pd掺杂 Cu/ZnO催化剂 低温甲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S对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立红 梁旭 +4 位作者 蒋元力 刘振峰 谢肥东 蔡教民 谢进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此探究H_(2)S对催化剂的毒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H_(2)S对利用CO和MN合成DMO的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20℃、常压、n(CO)/n(MN)为2.0以及空速为3000 h^(-1)条件下,H_(2)S毒化处理催化剂后,其MN转化率由83%降低至64%左右。对中毒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H_(2)还原处理,发现催化剂活性进一步降低,MN转化率稳定在51%左右。采用XRD、FT-IR、HRTEM和XPS等对新鲜催化剂、中毒处理后催化剂及H_(2)还原处理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H_(2)S优先与催化剂表面Pd活性物种反应生成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Pd颗粒内部仍保持Pd^(0)状态。H_(2)还原处理会脱除掉部分表面硫,部分氧化态Pd物种重新被还原为Pd^(0),但是还原处理造成Pd^(0)颗粒团聚长大。表面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占据并覆盖活性中心及Pd^(0)团聚长大是造成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pd/α-Al_(2)O_(3)催化剂 H2S预处理 再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法制丙酸甲酯Pd系催化剂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少霞 郜亮 +2 位作者 邢恩会 罗一斌 舒兴田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7-1167,共11页
乙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在化工、石化、纺织、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乙烯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均是高附加值化工品,市场需求广。英国Lucite公司研发的Alpha工艺采用乙烯、CO、甲醇经烷氧羰基... 乙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在化工、石化、纺织、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乙烯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均是高附加值化工品,市场需求广。英国Lucite公司研发的Alpha工艺采用乙烯、CO、甲醇经烷氧羰基化合成高附加值丙酸甲酯,进一步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成为乙烯烷氧羰基化工艺唯一产业化成功案例,所用均相Pd基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受国外知识产权限制,该工艺未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探究新型催化剂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Pd系催化剂在乙烯烷氧羰基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以供研究者快速了解该领域,早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Pd基催化剂,实现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pd基催化剂 膦配体 丙酸甲酯 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iC催化苯甲醛加氢反应性能
9
作者 吉晓云 焦志锋 +2 位作者 赵吉晓 李佳航 郭向云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4-602,共9页
以高比表面积(约30 m^(2)/g)SiC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SiC。通过TEM、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理论负载量(简称Pd负载量)、载体类型、反应溶剂和反应H_(2)压力对其催化苯甲醛加氢合成苯甲醇反应的影响。... 以高比表面积(约30 m^(2)/g)SiC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SiC。通过TEM、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理论负载量(简称Pd负载量)、载体类型、反应溶剂和反应H_(2)压力对其催化苯甲醛加氢合成苯甲醇反应的影响。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仪探究了反应机理,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Pd负载量(质量分数)1%的Pd_(1)/SiC的催化活性优于相同Pd负载量的不同载体催化剂Pd_(1)/SiO_(2)、Pd_(1)/Al_(2)O_(3)和Pd_(1)/TiO_(2)的催化性能,在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H_(2)压力0.5 MPa的条件下,30 mg的Pd_(1)/SiC催化1 mmol苯甲醛加氢反应30 min时,苯甲醛转化率为100.0%,苯甲醇选择性>99.0%。Pd/SiC催化苯甲醛加氢生成苯甲醇的反应机理可能为:金属Pd解离H_(2),SiC表面吸附并活化苯甲醛分子,活性氢在Pd表面形成后溢流到SiC表面与活化了的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苯甲醇。Pd_(1)/SiC循环使用5次后,苯甲醛转化率为93.0%;Pd_(1)/SiC中Pd纳米颗粒在SiC表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8 nm,载体SiC和Pd之间明显存在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iC 苯甲醛加氢 负载型SiC基催化剂 催化加氢 氢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对PdM/ZnO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生学良 李娘修 +5 位作者 金建飞 何建云 李世民 张潇 刘锋 蒋云波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25,共10页
Pd催化剂可用于CO_(2)加氢制甲醇。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x%Pd/ZnO(x=1,3,5),并制备了系列掺杂催化剂PdM/ZnO(M=In,Zn,Bi),研究其催化性能并对使用前后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表征。TEM表征结果显示,Pd以3.5 nm... Pd催化剂可用于CO_(2)加氢制甲醇。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x%Pd/ZnO(x=1,3,5),并制备了系列掺杂催化剂PdM/ZnO(M=In,Zn,Bi),研究其催化性能并对使用前后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表征。TEM表征结果显示,Pd以3.5 nm的PdO形态负载于纳米ZnO表面,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的Pd由PdO转化为Pd^(0)和PdZn。催化性能评价对比结果显示,较低的温度条件(250℃)更有利于甲醇的生成,负载量较低的1%Pd/ZnO催化剂性能较佳;加入In、Zn、Bi金属掺杂有助于钯颗粒的均匀分散,抑制副反应发生,其中掺杂Bi后转化率和选择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制甲醇 催化剂 pdM/ZnO pd负载量 金属掺杂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Rh催化剂催化4-氟苯酚加氢脱氟降解
11
作者 刘苏静 马贵营 +5 位作者 殷瑞宁 李昕蓓 公绪涛 刘莺 马宣宣 夏传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83-3790,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Rh双金属催化剂,并以4-氟苯酚(4-FP)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活性组分Pd-Rh含量、载体等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催化4-FP加氢脱氟的影响.结果表明,Rh的存在显著提升催化剂对4-FP加氢脱氟的催化活性,且2%Pd-1%Rh/AC对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Rh双金属催化剂,并以4-氟苯酚(4-FP)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活性组分Pd-Rh含量、载体等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催化4-FP加氢脱氟的影响.结果表明,Rh的存在显著提升催化剂对4-FP加氢脱氟的催化活性,且2%Pd-1%Rh/AC对4-FP的加氢脱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4-FP在90min时的加氢脱氟转化率为95.62%.碳载体类型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着重要影响,炭黑(CB)作为载体时2%Pd-1%Rh/CB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2%Pd-1%Rh/CB催化下4-FP在80min内即可完全加氢脱氟.催化剂表征(BET、ICP-MS、RS、TEM和XPS)表明,这可能与CB载体的表面缺陷有关,载体表面缺陷越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越高;而且当Pd更多地以Pd^(0)形式存在时,被Pd^(0)吸附并活化产生的活性H*越多,越有利于4-FP的加氢脱氟降解,因而2%Pd-1%Rh/CB对4-FP的加氢脱氟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有机化合物(FOCs) 4-氟苯酚(4-FP) 催化 加氢脱氟 pd-Rh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催化剂表面物种对丙炔加氢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满毅 杨晨熹 +3 位作者 姜健准 王骞阅 白羽 柳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933,共5页
采用H_(2)-TPR-MS-IR、CO脉冲吸附、He-TPD、H_(2)-TPR-MS、AFM-IR等方法研究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及Pd金属分散度,确定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状态,分析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与催化剂丙炔加氢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d催化剂表面存在... 采用H_(2)-TPR-MS-IR、CO脉冲吸附、He-TPD、H_(2)-TPR-MS、AFM-IR等方法研究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及Pd金属分散度,确定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状态,分析了Pd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与催化剂丙炔加氢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d催化剂表面存在碳物种和氮物种,碳物种和氮物种在800℃以上可被完全脱除。Pd催化剂表面存在的碳物种和氮物种更有利于Pd的分散,促使反应向预期的方向进行,阻碍丙烯的进一步加氢,从而有利于选择性丙炔加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催化剂 催化加氢 吸附 表面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Ni体系相图与热力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洁琼 张巧 +3 位作者 方继恒 谢明 王宝玲 聂陟枫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3,共7页
铂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电化学稳定性佳等优点,在工业催化和燃料电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可用性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发展。因此,有必要优化铂基催化剂的利用率,设计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的铂基催化剂。本研... 铂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电化学稳定性佳等优点,在工业催化和燃料电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可用性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发展。因此,有必要优化铂基催化剂的利用率,设计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的铂基催化剂。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Pt-Pd-Ni系合金电催化剂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Pt-Pd-Ni体系的三个二元系相图与热力学评估数据和研究进展,并对Pt-Pd-Ni三元系的一些实验研究进展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对不同相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Pt-Pd-Ni系相图和相结构等的研究将为燃料电池用新型贵金属合金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工业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催化剂 Pt-pd-Ni体系 合金相图 热力学 有序-无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atase TiO_(2) Supported Pd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 被引量:5
14
作者 GAO Xiao-Ping GUO Zhang-Long +2 位作者 ZHOU Ya-Nan JING Fang-Li CHU Wei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2-610,共9页
Anatase TiO_(2)nanospindles containing 89%exposed{101}facets(TIO_(2)-101)and nanosheets with 77%exposed{001}facets(TiO_(2)-001)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supports for Pd catalysts.The effects of the T... Anatase TiO_(2)nanospindles containing 89%exposed{101}facets(TIO_(2)-101)and nanosheets with 77%exposed{001}facets(TiO_(2)-001)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supports for Pd catalysts.The effects of the TiO_(2)material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d/TiO_(2)-101 and Pd/TiO_(2)-001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 to polymer-grade ethylene.The PdfTiO_(2)-101 catalyst exhibited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cetylene conversion and ethylene yield.To understand these effects,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_(2)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H_(2)-TPD),H_(2)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H=-TPR),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pulse CO chemisorp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The TEM and CO chemisorp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at Pd nanoparticles(NPs)on the TiO_(2)-101 support had a smaller average particle size(1.53 nm)and a higher dispersion(15.95%)than those on the TiO_(2)-001 support(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4.36 nm and dispersion of 9.06%).The smaller particle size and higher dispersion of Pd on the Pd/TiO_(2)-101 catalyst provided more reaction active sites,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is supported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TiO_(2)catalyst Acetylen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Anatase TiO_(2) {101}plan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鹏 李文松 +2 位作者 郭豹 刘继东 吕建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3,共10页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价态、孔结构、形貌以及晶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使用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在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90 min、催化剂用量1.0 g、1,4-二氧六环与DMO质量比4∶1、Pd负载量(w)0.2%的条件下,DMO转化率可达82.59%,DMC选择性可达62.33%。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发现,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催化剂对DMO脱羰基反应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后,合理推测出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pd催化剂 草酸二甲酯 脱羰基反应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基催化剂载体对天然气催化燃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匡浩浩 蒋艳刚 +1 位作者 马海乐 陆建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43,共12页
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合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强温室效应,其不完全燃烧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催化燃烧技术是解决甲烷不完全燃烧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中钯(Pd)基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而载体是影响Pd基催... 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合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强温室效应,其不完全燃烧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催化燃烧技术是解决甲烷不完全燃烧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中钯(Pd)基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而载体是影响Pd基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首先,阐述了甲烷催化燃烧的机理。其次,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Pd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于多孔颗粒载体型Pd基催化剂,研究聚焦于提升Pd分散性、稳定性与耐热性,以增强催化活性并降低Pd负载量,从而减少成本;而对于整体型Pd基催化剂,研究聚焦于提升有效比表面积、传热传质效率与结构稳定性,以适应大通量甲烷催化燃烧。最后,对用于甲烷催化燃烧的Pd基催化剂载体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优化整体型Pd基催化剂骨架载体的涂敷工艺以提高催化效率、采用新型材料替代传统载体材料以制备高性能催化剂,以及进行载体全周期寿命实验以确保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催化燃烧 pd基催化剂 催化活性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hydrodesulfurization and methanol reforming reactions over Pd promoted alumina based catalysts 被引量:3
17
作者 Muhammad Yaseen Muhammad Shakimllah +4 位作者 Imtiaz Ahmad Ata Ur Rahman Faiz Ur Rahman Muhammad Usman Rauf Razzaq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4-720,共7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taneous reactions of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of dibenzothiophene(DBT) and reforming of methanol in a micro-autoclave reactor were studied over bi-metallic(Co-Mo/Al2O3 and Ni-Mo/Al2O3) and t...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taneous reactions of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of dibenzothiophene(DBT) and reforming of methanol in a micro-autoclave reactor were studied over bi-metallic(Co-Mo/Al2O3 and Ni-Mo/Al2O3) and tri-metallic(Pd-Co-Mo/Al2O3 and Pd-Ni-Mo/Al2O3) catalyst systems which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impregnation method.In situ hydrogen utilization and low Pd loadings were the major targets of this study.For comparison purpose,catalytic activity was separately determined for both the methanol reforming and HDS of DBT reactions as well.Ni based catalysts were confirmed with better activity than Co ones for both the reactions with Pd promoted ones ranking at the top i.e.Pd-Ni-Mo/Al2O3 > Ni-Mo/Al2O3 > Pd-Co-Mo/Al2O3 > Co-Mo/Al2O3 where Pd-Ni-Mo/Al2O3 showed 91% DBT conversion at 380 ℃ and 12 h reaction time.Some of the selected organic additives on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 toward HDS reaction which was unique with close relation to their chemical nature.Reaction products were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d via HPLC and GC-MS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which helped in elucidating re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催化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ZrO_(2)及其碱金属改性
18
作者 周港 谭平华 +4 位作者 吴潘 何坚 蒋炜 刘长军 梁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探究了反应气氛及碱金属改性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d/ZrO_(2)(1.0%为Pd的质量分数)在50℃,2.40 MPa H_(2)下,能够催化BYD选择性加氢生成BED,有较高的催化活性[0.048 molBYD/(g Pd·s)],在BYD完全转化的条件下,BED的选择性为91.2%。氨的引入能够显著抑制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BED的选择性。在BYD接近完全转化时,BED的选择性可达95.6%。向ZrO_(2)载体中引入少量碱金属(Li、Na、K、Rb、Cs),能够提高BED的选择性,其中,Rb的影响最为显著,BED的选择性可达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rO_(2)催化剂 改性 1 4-丁炔二醇 选择性加氢 1 4-丁烯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活性炭负载Pd催化对甲酰基苯甲酸选择性加氢
19
作者 袁兆朔 刘玉洁 +3 位作者 王震 房旭 张铁珍 张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5-633,共9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活性炭负载的Pd(Pd/WH-C)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FTIR、SEM、TEM、XRD、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Pd/WH-C催化剂用于对甲酰基苯甲酸(4-CBA)选择性加氢反应,比较了它与商业Pd/C催化...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活性炭负载的Pd(Pd/WH-C)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FTIR、SEM、TEM、XRD、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Pd/WH-C催化剂用于对甲酰基苯甲酸(4-CBA)选择性加氢反应,比较了它与商业Pd/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掺杂提高了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介孔体积及Pd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增强了Pd纳米颗粒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Pd纳米颗粒的流失和烧结。实验结果表明,在280℃和7.7 MPa条件下反应1 h,Pd/WH-C催化剂上4-CBA的初始转化率为97.5%,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4-CBA转化率下降38.4百分点,优于商业Pd/C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pd/C催化剂 加氢 对甲酰基苯甲酸 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MoO_(3)在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子铖 王梁炳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0.5%Pd-5%Cu/MoO_(3)催化剂。评估了双金属负载、单金属负载和无负载催化剂催化苯甲醇氧化的性能,研究了Pd和Cu如何分别促进MoO_(3)基底中的氧原子活化的机理和催化剂复原过程。由于Pd与Cu的协同效应,0.5%Pd-5%Cu/MoO...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0.5%Pd-5%Cu/MoO_(3)催化剂。评估了双金属负载、单金属负载和无负载催化剂催化苯甲醇氧化的性能,研究了Pd和Cu如何分别促进MoO_(3)基底中的氧原子活化的机理和催化剂复原过程。由于Pd与Cu的协同效应,0.5%Pd-5%Cu/MoO_(3)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转化率达92.5%,苯甲酸选择性为100%,并在5次循环反应后仍保留了94.3%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钯基催化剂 苯甲醇 催化氧化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