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Alzheimer′s,Parkinson′s disease and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the Chinese
1
作者 QIN Bin ZENG Xiang yu +5 位作者 GUO Han bang TANG Wei qing XU Rong HE Jian xin WANG Shu XU Xian hao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 AD组 (48例 )、PD组 (5 4例 )、PDD组 (43例 )和非痴呆对照组 (2 34例 )的 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 AD组 (48例 )、PD组 (5 4例 )、PDD组 (43例 )和非痴呆对照组 (2 34例 )的 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非痴呆对照组 Apo Eε3基因频率最高 (0 .887) ,而 AD组 Apo Eε 4基因频率明显升高 (0 .2 19) ,显著高于非痴呆对照组 (0 .0 5 1) (P<0 .0 1)。 PD(0 .0 2 8)和 PDD(0 .0 79)组 Apo Eε 4基因频率与非痴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Apo Eε4是导致 AD发病的易感或危险基因之一 ,而与 PD和 PDD的发病无关 ,说明 AD和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痴呆 基因多态性 AD PD PDD 载脂蛋白E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ghts on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2
作者 刘经凯 LI Yu-Meng +2 位作者 LIU Jing-Kai CHEN Zi-Xuan DENG Yu-L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7,共16页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search for precise and reliable biomarke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linical challenges of PD.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potential biomarkers,including proteins,metabolites,epigenetic markers,and exosomes,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Protein markers are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biomarker research in PD.In particular,α‑synuclein and its phosphorylated form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PD.It has been shown that aggregation ofα-synuclei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protein deposition in PD and may be a potential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terms of metabolites,uric acid,as a metabolit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protection in PD.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anges in uric acid leve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D,showing its potential a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Epigenetic markers,such as DNA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s and miRNAs,have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research.Changes in these markers may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PD-related genes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providing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addition,exosomes,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carrier for PD,are able to carry a variety of biomolecules involved i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regul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a new breakthrough for early diagnosis.It has been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new breakthroughs in early diagnosis.In summary,through in-depth evaluation of biomarker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of these marker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 and in the study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s.Future studies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e biomarkers to promot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PD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early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调查的2025西藏定日M_(S)6.8地震房屋震害与人员伤亡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魏本勇 张钰曼 +3 位作者 石峰 乔俊香 王鑫 张达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9,共16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南部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根据现场调查,土木结构房屋是此次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破坏最严重的房屋类型。地震遇难者集中分布于震中附近的定日县长所乡...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南部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根据现场调查,土木结构房屋是此次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破坏最严重的房屋类型。地震遇难者集中分布于震中附近的定日县长所乡、措果乡和曲洛乡,其中长所乡受灾最为严重,遇难人数占总遇难人数的74.60%。地震破坏力强、村落临近发震断层、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低、高人员在室率及低温缺氧等是造成此次地震人员伤亡高的主要原因。基于人员伤亡原因分析和现场调查,文中从加强活动断层探测、提升地震预警能力、降低传统民居震害风险、夯实应急保障措施、防范地震次生灾害风险及加强风险意识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地降低西藏地区震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震害分析 人员伤亡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Ni-Co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 陈列锰 +3 位作者 于宋月 李大鹏 吴树宽 王治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75,共23页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源岩浆的硫饱和机制与过程、以及岩浆硫化物成矿控制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对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与对比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组成,探讨造山带环境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夏日哈木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82.3~90.0之间,Ni含量在558×10^(-6)~4370×10^(-6)之间;石头坑德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79.9~90.2之间,Ni含量在300×10^(-6)~3040×10^(-6)之间。夏日哈木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4.0‰~6.4‰之间,平均值为5.2‰;石头坑德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1.8‰~4.6‰之间,平均值为3.2‰。夏日哈木岩体中高Fo牌号橄榄石的Ni含量(高达4000×10^(-6))明显高于石头坑德岩体(通常小于3000×10^(-6)),表明前者母岩浆的Ni含量高于后者。石头坑德岩体贫硫化物纯橄岩中橄榄石具有高的Fo牌号和低的Ni含量,且显示出负相关性。这些特征表明石头坑德岩体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富Mg碳酸盐岩的混染:富Mg物质的加入不仅促使结晶出高Fo牌号的橄榄石,也延长了橄榄石的结晶区间。由于Ni在橄榄石中为中等相容元素,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岩浆中的Ni含量进一步降低。此外,岩相学研究表明夏日哈木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Fo牌号较高,最高值达89.2;相反,石头坑德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的Fo牌号通常低于85。这些特征指示母岩浆演化过程中夏日哈木岩体的S饱和与硫化物熔离阶段早于石头坑德。另一方面,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全岩δ^(34) S值均明显高于地幔(-2‰~+2‰),暗示二者母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地壳S的加入。由于两个岩体直接围岩中的S含量都很低,因此,深部地壳S的加入是促使两个岩体母岩浆达到硫饱和、发生硫化物熔离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岩浆演化过程中早期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和较晚阶段S饱和是导致石头坑德岩体相对(夏日哈木岩体)贫Ni的重要机制。因此,原始岩浆富Ni、深部地壳S的加入导致岩浆演化早期硫化物熔离等条件与过程的耦合是东昆仑造山带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岩浆硫化物矿床 橄榄石 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O-VMD-S的双端柔性直流输电故障测距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华 王羚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过程中信号易受噪声干扰、耐过渡电阻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进行消噪处理、并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案。... 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过程中信号易受噪声干扰、耐过渡电阻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进行消噪处理、并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案。首先利用基于Logistic函数的循环位移小波阈值去噪对故障信号进行处理。然后采用雪消融优化器(snow ablation optimizer,SAO)结合VMD对信号进行有效分解。最后对分解后的高频分量进行S变换(S-transform,ST),选取对应频率下的幅值曲线进行波头标定。此外,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波速的测距算法。在PSCAD/EMTDC平台中搭建双端柔性直流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仅对采样率要求低,且能耐受300Ω的过渡电阻和30 dB的噪声,在不同故障距离下均能准确进行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小波去噪 雪消融优化器 变分模态分解 s变换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 v5s-MCA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奚小波 丁杰源 +5 位作者 翁小祥 王昱 韩连杰 邹赟涵 唐子昊 张瑞宏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1,436,共10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在主干网络和颈部网络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提高了模型对番茄特征表达能力;将颈部网络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强化了模型特征融合性能并提高了模型识别准确率;将颈部网络中的标准卷积模块改进为GSConv卷积,减轻了模型复杂度并提高了对目标信息的获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YOLO v5s-MCA模型参数量仅为2.33×10^(6),计算量仅为4.1×10^(9),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4.83 MB,其精准度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2.8%和95.1%,相对YOLO v5s基础模型分别提升3.4、4.4个百分点。对比YOLO v3s、YOLO v5s、YOLO v5n、YOLO v7、YOLO v8n及YOLO v10n等6种模型,YOLO v5s-MCA模型轻量化效果与检测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成熟度检测 图像识别 YOLO v5s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老挝M_(S)6.0地震序列研究
7
作者 孙楠 贺素歌 +1 位作者 刘自凤 李利波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云南地震活动与周边强震存在“构造相连,动力同源”的特征,研究周边强震的序列演化特征及发震构造,对云南地区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24日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NW向整董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是一... 云南地震活动与周边强震存在“构造相连,动力同源”的特征,研究周边强震的序列演化特征及发震构造,对云南地区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24日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NW向整董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型破裂事件,破裂方向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老挝M_(S)6.0地震序列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主震前震中附近出现3~4级地震非常活跃的现象,前震序列参数计算显示b值波动相对幅度较大,h值出现“上翘”形态,而余震序列b值和h值变化均相对平稳,主震的同震库伦应力结果表明老挝地震可能对云南地区有应力加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M_(s)6.0地震 前震序列 余震序列 序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创新
8
作者 王国良 朱雅琳 +6 位作者 李志刚 王迪 郑泽星 陈娟 梅名宣 王帅雷 贾松霖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术和应用创新点,尤其是大口径构架式双焦点椭球抛物面反射器、基于国产化S频段大功率GaN器件的收发(T/R)组件、基于星上数据实时处理功能的应急应用新模式。卫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情况表明:5米S-SAR 01/02卫星星地一体化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国家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化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反射面体制全极化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和技术创新,可为S频段SAR卫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多极化相控阵馈源 抛物面反射器 s频段收发组件 应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盒密码学指标自动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冷永清 敖天勇 +2 位作者 邱昕 崔兴利 李邵石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3-1110,共8页
针对分组密码核心部件S盒的密码学指标计算繁琐、低效且缺乏便捷的评估软件问题,文章提出一种S盒多项密码学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快速求解算法和一种S盒分量布尔函数的代数正规型形式快速求解算法。基于这些计算方法,利用MFC/C++编程技术,... 针对分组密码核心部件S盒的密码学指标计算繁琐、低效且缺乏便捷的评估软件问题,文章提出一种S盒多项密码学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快速求解算法和一种S盒分量布尔函数的代数正规型形式快速求解算法。基于这些计算方法,利用MFC/C++编程技术,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套S盒密码学指标快速评估软件。该软件能够自动计算S盒的非线性度、线性逼近优势、差分均匀性、代数次数、代数项数分布、雪崩特性、扩散特性、不动点个数等多项密码学指标,具有操作简便、评估全面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评估S盒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分组密码 s 密码学指标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矿井下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媛彬 韦思雄 +2 位作者 吴华英 段誉 刘萌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6-377,共12页
针对矿井下复杂环境所导致的人员安全帽检测算法精确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改进的矿井下安全帽检测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在提取特征时由于计算机制容易导致图像全局上下文信息丢失,造成井下小目标安全帽的检测效果欠... 针对矿井下复杂环境所导致的人员安全帽检测算法精确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改进的矿井下安全帽检测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在提取特征时由于计算机制容易导致图像全局上下文信息丢失,造成井下小目标安全帽的检测效果欠佳。为此,采用注意力机制CBAM与YOLOv5s进行融合,增强目标区域的特征图,弱化背景信息,从而帮助算法更好地定位小目标安全帽。同时,在YOLOv5s原有3个输出层的基础上新增了1个P2小目标检测层,增加了模型的多尺度感受野,可以同时捕获全局和局部上下文信息,提升了算法在复杂场景中针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此外,采用EIoU损失替换原有的CIoU损失函数,解决预测框宽高比模糊的问题,保证回归框的精度,同时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通过将YOLOv5s主干网络中的普通卷积Conv替换为ShuffleNetV2,大幅减少模型参数量,提高了模型的识别速度。最后,将改进后的算法与YOLOv5s、SSD、FasterRCNN以及YOLOv7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矿井下人员安全帽检测中,相比于原YOLOv5s,准确率提升了2.9%,召回率提升了2.42%,参数量减少了7.6%,最终在矿井下安全帽检测的平均精度mAP@.5达到了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帽检测 YOLOv5s 矿井 CBAM shuffleNet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图像中耕期甘蔗植株检测计数方法——基于改进YOLOv5s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尚平 唐丹 +1 位作者 文春明 李凯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以中耕期甘蔗作物的无人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植株叶片互相遮挡、目标粘连和背景信息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甘蔗检测计数模型。首先,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加强对图像中中耕期甘蔗植株的特征学习... 以中耕期甘蔗作物的无人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植株叶片互相遮挡、目标粘连和背景信息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甘蔗检测计数模型。首先,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加强对图像中中耕期甘蔗植株的特征学习和特征提取,并且减弱与甘蔗植株相似的蔗地杂草背景对检测效果的干扰。其次,原始YOLOv5s网络中的耦合头替换为改进过的高效解耦头,用以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支的解耦计算,提升甘蔗植株检测模型的性能。最后,更改边界框损失函数为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WIoU,提高模型收敛速度。同时,采用多尺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改进模型对物体大小的鲁棒性,最终使模型可以输入任意大小的图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s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7.72%、91.7%和96.2%,较原始YOLOv5s模型分别提高3.82、4.5、2.5个百分点。统计表明:测试集的30幅甘蔗图像中,甘蔗植株真实值为1104,改进YOLOv5s模型生成的甘蔗植株数为1086,漏检个数为18,漏检率为1.6%,改进模型对无人机图像中的甘蔗植株计数误差较小,可为甘蔗的检测计数、长势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计数 无人机 图像处理 YOLOv5s 解耦头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进化分析
12
作者 梁文杰 谢志亮 乌云塔娜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5,共14页
【目的】分析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进化规律。【方法】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5个属S-RNase基因CDS全长、大于330 bp的外显子片段以及内含子序列,剔除重复序列后,利用MEGA11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多序列比对... 【目的】分析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进化规律。【方法】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5个属S-RNase基因CDS全长、大于330 bp的外显子片段以及内含子序列,剔除重复序列后,利用MEGA11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多序列比对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S-RNase基因RSCU值,以欧式平方距离作为基因间进化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利用MEGA11软件计算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及密码子使用偏好。【结果】GenBank数据库中剔除重复序列后,共收录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CDS全长序列90条,长度范围为678~711 bp;大于330 bp的外显子片段序列有140条。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各区域分析表明:C2-HV、C4-C5、C5-和HV区存在较多的共性特征;编码区、内含子、密码子使用偏好聚类的进化树均没有明显种和属的界限。S-RNase基因3个位置的碱基含量均呈现A+T大于C+G,HV区3个位置CG分布较为一致。【结论】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除了HV区,C2-HV、C4-C5和C5-也具备参与S位点识别的可能性。同时,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的分化早于5个属的分化时间且SRNase基因密码子存在一定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亚科 雌蕊s基因 序列特征 密码使用偏好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图像组合和DenseNet-CPSAMs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识别
13
作者 毕贵红 杨楠 +3 位作者 刘大卫 杨毅 陈冬静 陈仕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6-168,共13页
针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 PQDs)识别难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m with adaptive noise, ICEEMDAN)、两种模态... 针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 PQDs)识别难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m with adaptive noise, ICEEMDAN)、两种模态时频图组合和DenseNet-CPSAMs深度学习模型结合的PQDs识别新方法。首先,提出ICEEMDAN分解PQDs信号,并重构分量。其次,通过同步提取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 SET)和S变换(Stockwell transform,ST)生成对应时频图,组合为6通道输入张量。最后,引入DenseNet-CPSAMs深度学习模型,融合了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DenseNet)、通道注意力机制(channel attention mechanism,CAM)与并行空间注意力机制(parallel spatial attention mechanisms, PSAMs),实现融合时频图特征深度提取与强化识别。相比于DenseNet-121模型,DenseNet-CPSAMs模型方法在成功减少模型参数6.5 M的同时,在20 dB高信噪比条件下对31类扰动的平均识别率为99.645%,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征提取能力强、抗噪性能好,并且对复合扰动识别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扰动 ICEEMDAN 同步提取变换 s变换 DenseNet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巍 余欣 +1 位作者 缪佳欣 刘晓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6,共9页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准确检测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高精度、实时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5s的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准确检测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高精度、实时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5s的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用C3CA模块替换网络中C3模块,并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提升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特征融合网络中引入BiFPN网络结构,提升网络中不同语义和尺度信息的特征融合能力;最后,在输出端引入解耦头,提高了模型网络的收敛速度与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光伏电池EL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AP@0.5∶0.95为66.4%,相较于原网络提高了7.1%,实现了对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快速有效定位识别,在太阳能电池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片 YOLOv5s 缺陷检测 注意力机制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
15
作者 姜涛 张鹏 +2 位作者 李雪 刘博涵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5,共11页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在自适应变化的量测滑动时间窗内计算能量比系数,实时检测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针对检测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以节点为单元构建联合量测信息矩阵,进而采用MSSGST对联合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联合时频矩阵。然后,利用脊线提取技术筛选并重组可表征系统次同步振荡模式的MSSGST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MSSGST的时-频域暂态能量流计算模型,根据系统次同步振荡期间时-频域能量特性构建振荡源定位指标进行振荡溯源。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电网次同步振荡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暂态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及雷克子波谱的时变谱模拟反褶积
16
作者 李文平 马洪涛 +5 位作者 刁新东 冯家元 何幼娟 方芹 顾维力 娄大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要求地震资料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薄储层的识别精度。反褶积技术是一种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恢复反射系数以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方法。文中在常规多项式谱模拟反褶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雷克子波振幅谱... 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要求地震资料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薄储层的识别精度。反褶积技术是一种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恢复反射系数以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方法。文中在常规多项式谱模拟反褶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雷克子波振幅谱模拟目标函数,在考虑地震子波特点的同时,避免了常规处理中对拟合参数的选择,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谱模拟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在非时变和加窗时变谱模拟反褶积的基础上,结合广义S变换,进一步提出了时频域的时变谱模拟反褶积技术。该研究对简单理论模型、随机反射系数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对比了不同子波函数时变、非时变以及广义S变换的处理效果,最终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比常规方法具有更好的提高分辨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s变换 雷克子波 谱模拟 反褶积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直流馈入交流系统谐振灵敏度分析
17
作者 王顺亮 傅美霓 +4 位作者 马俊鹏 周诗丁 张岩 刘天琪 彭茂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6,共11页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元件等值化简后生成系统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并据此求解系统谐振模式。然后基于此构造交流元件参数在系统谐振模式下的振荡风险灵敏度模型,将直流系统化简后接入交流系统,分析振荡频段区间内元件参数、网络结构与谐振模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元件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模式 s域节点导纳矩阵 灵敏度分析 振荡风险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M_(S)5.5地震震源参数分析
18
作者 李翠芹 郑建常 +1 位作者 张正帅 戴宗辉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0,共7页
基于Brune模型,使用高频截止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M_(S)5.5主震及部分M_(L)≥2.0余震的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以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1)主震视应力约为1.... 基于Brune模型,使用高频截止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M_(S)5.5主震及部分M_(L)≥2.0余震的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以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1)主震视应力约为1.71 MPa,应力降约为3.51 MPa,矩震级为5.2,拐角频率约为0.58 Hz;(2)平原地震序列视应力与震级存在线性关系,可表示为:lg δ_(app)=0.64M_(L)+2.92;(3)余震视应力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小,38次余震的视应力均小于0.15 MPa,低于鲁西地区小震平均视应力(0.1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_(s)5.5地震 视应力 震源参数 拐角频率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
19
作者 康清清 于悦颖 +9 位作者 顾勤平 李玲利 刘芳 王维 杨云 王俊菲 许田 周昱辰 孙小航 孙宗强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4-1895,共12页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角74°、滑动角160°,说明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P轴仰角2°,方位48°,反映震源区主压应力呈NEE-SWW向水平推挤特征,与华东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揭示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本次地震矩震级为MW5.1,与面波震级M_(S)5.0、近震震级ML5.2较为一致.震源矩心深度为14.7 km,与重定位后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16.5 km较接近,推测该地震发生在南黄海盆地地壳中部,震源由深至浅破裂,震源破裂尺度约3.5 km.重定位后余震展布呈现共轭型带状分布,优势分布方向为NWW向和NE向,NE向展布方向与震源机制解两节面走向均不匹配,震中附近亦没有已探明并公布的NE向断裂;而NWW向展布与节面Ⅰ走向相匹配,与附近的南部坳陷西侧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结合区域重、磁场异常分布情况,初步判定节面Ⅰ为同震破裂面.我们推测本次地震为南部坳陷西侧断裂在NEESWW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挤压错动所致,呈NE向线性展布的零星余震穿越苏北—滨海断裂并向SW延伸至大丰海岸线附近,不排除其下方存在NE-SW向展布的隐伏断层,主震发震断层的错动诱发了该断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海域M_(s)5.0地震 g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地震重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架构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世军 卢淞岩 +4 位作者 李梦 何震 袁佳阳 毕春兰 刘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利用气象、小气候、土壤等农业大数据和专家总结的农业知识数据库,采用B/S架构,遵循前后端分离的MVC模式,以SpringBoot+MybatisPlus+VUE的前后端框架和分层架构模式为基础,运用HTML5、CSS3、JavaScript、AJAX、ECharts、云端存储OSS等... 利用气象、小气候、土壤等农业大数据和专家总结的农业知识数据库,采用B/S架构,遵循前后端分离的MVC模式,以SpringBoot+MybatisPlus+VUE的前后端框架和分层架构模式为基础,运用HTML5、CSS3、JavaScript、AJAX、ECharts、云端存储OSS等前端技术。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助力中国农村经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B/s架构 数据融合 分层架构 阿里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